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潜伏1638 » 第二十一集 鹤翁

第二十一集 鹤翁

    洋县县城的规模和华阳县差不多,也是城周三里多的小县城,只是城墙更加方正一些。

    由于去年秋天闯贼过境,攻破了洋县县城,掳掠一番之后,还杀了知县以下几个官吏,至今新任知县还没有到任,县城里面人气不旺,仍然显得萧条。

    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关盛言带穿越三人组到县衙办理户籍。

    县衙在县城中心偏东一点,里面破旧昏暗,没有人进出。户房办事的两个吏员倒是都在,也是关盛言的旧识。

    手续办得很顺利,三人的户籍都落到关家庄,每个人都有一张记录个人信息的户籍卡片,三人分别在上面签字画押之后,就算是在洋县县衙有了档案。关盛言给两个书办每人封了一两银子的红包表示感谢,两人推辞一番才收了。

    又闲聊几句,四个人告辞出来。

    有了户籍,穿越三人组从今以后,就是真正的大明百姓了,也算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余杭和蓝采和击掌庆祝了一下,去找何晓霞击掌时,见她往前一直走,假装没看见,余杭嘟囔着:“没劲”。

    时间尚早,接下来的安排是去拜访杨进士。

    杨进士叫做杨锦麟,乃是天启年间的进士,曾在户部衙门当官多年,后来不知什么缘故,突然就辞官不做,在崇祯六年回乡闲居。每日里就在杨宅后院养鹤,写诗作画,下棋听曲,自称“鹤翁”。他家在洋县有万亩良田,倒也不愁吃喝。

    杨锦麟虽然不做官了,但是他在官场的同门同科同乡甚多,所以在汉中府还有很大的影响力,更不要说在洋县地面了。

    杨锦麟为人谦和,比那个杨家庄的杨秀才不知要强到哪里去了,所以关盛言每次下山,都要借故到杨进士府上去拜见一下,混个脸熟。

    杨宅就在县城东门里的县学旁边,宅子很普通,既没有影视剧里面常见的大牌楼,也没有豪阔的朱漆大门,镇宅瑞兽,只在门旁挂一个小木板,上书“杨宅”二字。

    杨家后院,杨锦麟正在和一个老和尚下棋。

    杨锦麟四十五六岁的年纪,瘦高个子,皮肤极为白皙,五官端正,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漂亮,整个人显得精神内敛,很有大儒的气质。

    对面的老和尚长得白胖,慈眉善目的样子,看不出年纪,总在五十多到六七十岁之间。

    棋盘上,老和尚明显占优,不免得意,他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道:“鹤翁,谨慎一些,这条大龙恐怕是没有生机了。”

    杨锦麟哼了一声,并不作答,只是埋头长考。

    这时下人来报,说是华阳县关盛言领着三个道人来拜。

    杨锦麟正在生死关头,哪里顾得上见客,直接说:“不见,就说主人正在会客。”

    老和尚笑道:“哎,鹤翁,输一盘棋有什么打紧?怎能把远道而来的客人挡在门外呢?还是请进来吧。”

    杨锦麟问道:“他带来的是什么人?”

    下人回道:“说是太白山下来的三个修仙之人。”

    杨锦麟冷笑道:“只怕又是几个装神弄鬼之辈。好吧,请他们进来。”

    四人到了后院,与杨锦麟见了礼,杨锦麟特意把对面的老和尚介绍给四人。

    原来这个老和尚乃是智果寺的住持,人称智果大师。智果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历代都有修缮。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智果寺僧人紫衣禅师云游京师时,适逢皇太后患眼疾,久治不愈,张榜招贤。

    紫衣禅师揭榜应召,入宫为太后治病,用药三剂眼疾即愈。

    神宗皇帝为表谢意,于十四年颁施藏经万卷,并赐金修建藏经楼一座,御书“敕赐智果寺”匾额一面。

    众人又与智果大师相互行了礼,围着棋桌坐了。两人继续下棋,四人围观。

    关盛言不会下棋,余杭和何晓霞只会下五子棋,蓝采和倒是会下一点围棋,不过棋力不高,业余二段的水平,主要是无聊时在网络对局室打发时间练出来的。他和人下棋不求输赢,只是一味大砍大杀,追求生理痛快。

    现在看杨锦麟和老和尚的棋路,招数都颇为含蓄,是读书人之间的文明棋风。不过两人的棋力也并不高,蓝采和估计和自己的水平也就是半斤八两,在高手看来,都是臭棋篓子。

    又下几招,杨锦麟看翻盘无望,便要投子认输。蓝采和连忙阻止道:“鹤翁且慢,应该还有机会。”

    杨锦麟又低头思考了一会儿,摇头道:“唉,似乎并无良策,这条大龙已死。”

    蓝采和笑道:“我看局面太平稳了。再制造一些混乱,也许还有扭转乾坤的机会。”

    杨锦麟怎么看都是无望,不愿再负隅顽抗,道:“罢罢罢,还是请蓝道长接着下,杨某在旁观摩一二。”

    蓝采和也不谦让,和杨锦麟互换了座位,接手他的残局。

    大龙既然已经死了,蓝采和不再纠缠,选择在老和尚的一块活棋里面无理点入,另外开辟战场。老和尚从容应对,并没有给蓝采和任何机会。

    棋局即将进入收官阶段的时候,蓝采和在老和尚的左下角用流氓手段做成一块劫活,双方打劫过程中,之前无理点入的一块棋顺势冲出,切断了老和尚包围圈上的十来个棋子,双方劫来劫去几十手,蓝采和竟然将最早已经死去的那条大龙和老和尚被截断的一条小龙做成了双活,老和尚盘面上的大空瞬间化为乌有,全盘实空仅存靠劫杀保住的一个角,局面逆转,败局已定。

    老和尚紧盯棋盘,陷入长考,足足半个小时一动不动,只看到他面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一会儿蓝一会儿绿,始终阴晴不定。

    最终,老和尚慢慢捻起一子,正当大家想着他已经觅得良策的时候,老和尚啪的一声,把棋子拍在棋盘上,然后推枰认负。

    杨锦麟在旁边哈哈大笑,抚掌赞道:“哈哈精彩啊精彩,蓝道长此局痛快,老和尚还有什么话说?你往常总是一味欺负杨某杀力不够。”

    老和尚颇为不服气道:“蓝道长手段确实不凡,老和尚还要请教一二。”

    蓝采和谦虚道:“我哪有什么手段,纯粹是野路子,就喜欢大砍大杀,乱中取胜。这种无赖手法,实为君子所不齿。”

    杨锦麟笑道:“蓝道长何必自谦。对弈即是对决,最终取胜才是王道,至于过程和手段,必定无所不用其极。杨某就是吃亏在总是以君子自居,缺少短兵相接的绞杀功夫,是以经常吃老和尚的亏。”

    老和尚哈哈大笑道:“鹤翁这是在骂老和尚不是君子了。”

    有丫鬟过来收去棋盘棋子,奉上茶水,众人围着石桌开始闲话。

    杨锦麟原本以为蓝采和三人多半是江湖骗子,这种人很多,四处骗吃骗喝的,敷衍一下,打发了就是。

    不想见面以后才发现,这三人个个衣冠整齐,身形胖大,气宇轩昂,举止得体,不免生了好感。

    又兼蓝采和棋路怪异,杀得智果和尚大败,替自己出了一口恶气,心下更是欢喜。

    他随口问了一些华阳县的情况,以及杨秀才的近况,关盛言都简略答了。

    随即就转向蓝采和,微笑问道:“蓝道长,你们三位真的是在太白山上修道?”

    蓝采和笑道:“这是自然。”

    杨锦麟又问:“传说太白山巅住着神仙,可有此事?”

    蓝采和摇头:“这个传说是有的,只是我们在太白山顶并没有见到过神仙。那里有一个圆形湖泊,叫做抚仙湖,湖边有座高台,名曰拔仙台,除此之外,并没有传说中的亭台楼阁和居住其间的神仙。”

    杨锦麟多少有些失望,道:“神仙之说,原来都是谬传啊。蓝道长对于山上如此熟悉,想必修炼很多年了吧?”

    蓝采和道:“我们三个都是从小上山,至今也有十几二十年了。”

    老和尚问:“欧?那你们修炼的是何种道法?”

    蓝采和想了一下,措辞道:“我们修炼的,与佛教,道教的主张完全不同,我们只研究万事万物的本源,叫做科技道。”

    杨锦麟追问道:“何谓科技道?”

    “科技道”这三个字当然是蓝采和信口胡编的。既然是胡编的,就需要再编出来一套理论才能圆起来。

    蓝采和一本正经道:“所谓科技道,就是研究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最终目的,乃是让万物为我所用。”

    杨锦麟点头道:“格物致知,原本就是正道。蓝先生能否详细讲讲?”

    蓝采和笑道:“当然可以,不过这一套理论比较庞杂,我们三人正在编写一套图书,希望能把这些道理系统化地讲清楚。二位如果有兴趣,编好以后我们会派人送过来。”

    读书人对于著书立说,特别是一门教派的系统理论,那是非常敏感的。杨锦麟听说穿越三人组要编写科技道的系统理论文献,立刻精神一振,忙道:“犬子对于这些学说必定也很好奇,能否让他们也过来增长一下学识?”

    蓝采和连忙说:“鹤翁讲哪里话?快请快请,我们最喜欢讨论学问,切磋经验。”

    杨锦麟十分高兴,叫丫鬟去把两位公子请过来。

    那些慕名投入杨锦麟门下的读书人,都被安排在东跨院读书。他们日常并不能见到杨锦麟,而是由他的两个儿子代替父亲辅导这些学生的功课。

    这也不算误人子弟,他两人虽然年轻,但已深得其父真传,哥俩现在都是本县廪生,秀才功名,不出意外的话,下一科应该就可以考取举人,接下来就可以进京赶考了。

    不一会儿,杨锦麟的两个儿子到了。

    杨锦麟给双方介绍,老大叫做杨慎,二十五岁,老二叫做杨锐,二十二岁,。

    初次相见,三人对兄弟俩的第一印象都不错。

    杨氏兄弟头戴方巾,身穿蓝布长衫,足蹬皂靴,腰系丝绦,标准的大明朝秀才打扮。两人都是一米七左右的个子,弟弟杨锐好像比哥哥杨慎还要稍高一点。像他们父亲一样,哥俩也是身材瘦削,面色极为白净,朗眉星目,十分干练的样子。

    杨锦麟介绍穿越三人组时,特意强调,三人正在编写科技道的系统学说,让两个儿子多多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