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潜伏1638 » 第三十九集 局势

第三十九集 局势

    落座以后,崔永方给三个人都斟上茶。

    崔永原拿起自己的茶杯,轻抿一口,道:“蓝道长尝尝,这是定军山上的毛尖,看看味道怎么样?本来你们到沔县来,我是理应置办酒宴,略尽地主之谊才是礼数。只不过听老九讲了太多你们的传奇故事,我就害怕人多了不便交谈,是以今天才冒昧邀请蓝道长独自过来喝茶,还请不要见怪才好。”

    蓝采和笑道:“崔大人哪里话。我与崔兄弟曾经并肩作战,那便是生死弟兄,你是他的大哥,也便是我的兄长,崔大人不必如此客气。”

    听他这么说,崔永原十分高兴,赞道:“好一个生死弟兄,说得好!既然如此,那你也不必叫我崔大人,咱们也兄弟相称,可好?”

    蓝采和点头称是,随手拿起茶壶,帮崔永原的杯子里续了茶。

    崔永方击掌叫道:“好好好,这样最好!既然是自家弟兄说话,那就不必客套,喝茶喝茶。“

    崔永原笑着说:“贤弟,前些天你们端了白莲教的堂口,可是一件大功劳啊,弄不好要破一个惊天大案。“

    蓝采和问道:“惊天大案?是不是那个至善和尚交代出来什么大秘密了?“

    旁边的崔永方摇头晃脑,得意非常:“那倒是没有。何仙姑的法器委实霸道,只点了至善大师两下,他到现在也站不起来,每天只会趴在地上吐泡泡,我看是活不了几天了。“说完他哈哈大笑,手舞足蹈了好一会儿,才止住笑,道:”那几个白莲教的管事倒是交代了,说他们的总坛在四川境内,具体在哪里,他们也说不清,只知道在各地还有几十个堂口,每个堂口都可以聚集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加起来就有几万人,蓝兄你说,算不算一个惊天大案?“

    蓝采和迷惑道:“可咱们只捣毁了一个堂口,人家还有几十个呢,这功劳也不算太大嘛。“

    崔永原摆手道:“不是一个堂口的事。我们通过查抄草堂寺这个堂口,还搞清楚了五六个其它堂口的位置,还有他们总坛的一些线索,这些都已经行文发往各地有司,不出预料的话,这个谋反大案是很快可以破获的。“

    然后他又笑道:“所以说,这次功劳还是很大的。相关案情,一定会呈报御前,我在恩师那边,也算是有个交代。“

    崔永原所说的恩师,就是洪承畴。

    原来他们崔家,乃是西安府三原县大族,祖上曾做过内阁级别的高官,只是到了最近几代,虽然家族人丁依然兴旺,但运气就不太好,几十年来没有出过进士,只勉强考了几个举人,在地方上做着七八品的小官。

    崔永原也是举人身份,因为有长辈在洪承畴幕中做事,引见他拜在了洪承畴门下。洪承畴见崔永原是踏实做事的性格,也是喜欢,就推荐他在西安府做了几年推官,业绩尚可,这次有了机会,就让他到汉中府独立开衙,做了六品的缉贼通判。

    蓝采和突然想起那个同知小妾的事,随口问道:“那个同知大人的小妾,现在怎么样了?“

    崔永方笑道:“哈哈,解救的那些女子,都已经发回府衙了,这次咱们算是在知府衙门挣到了不少面子。且不说弄回来的银子救了急,单只这些失踪人口,就牵连着汉中府好几十件多年未破的积案。“

    蓝采和又问:“那个小妾长得咋样,漂亮不漂亮?“

    崔永方又是大笑道:“哈哈当然漂亮了,不但漂亮,据说伺候人的本事也是极高明的,要不同知大人会花一千五百两银子买她。“

    院子角上种着一小片郁郁葱葱的竹子,都长得细细高高,随着微风摇来摇去。

    一群小鸟在林中嬉戏,喳喳叫着,一会儿飞出墙外,一会儿又追逐着没入林中。

    崔永方一边说话,一边摆弄着望远镜,镜头跟着远处的小鸟转来转去。

    崔永原看着崔永方的望远镜说:“之前我在恩师军中见过他的千里镜,说是得自西洋,宝贝得不得了。现在才知道,那种单筒千里镜,比起这架小巧精致的望远镜,实在是不值一提。虽然那个也能看到远处的景物,但稍有晃动,就看不清楚了,并且天色一暗,便无法再用。“

    又转头对崔永方说道:“老九,这架望远镜的事,你嘴巴要严一点,切勿四处招摇,以免惹来麻烦。“

    崔永方大大咧咧道:“好好好,知道了。唉呀,哪有那么多麻烦?“

    崔永原解释道:“你是没明白这其中的利害。这架望远镜,不单是价值不菲的宝物,实则乃是一件军国利器。你有这样东西,一旦传扬出去,若是洪督师军中前线要用,你给是不给?朝廷在辽东战事吃紧,倘若发文过来索要,你给是不给?“

    听大哥这么说,崔永方瞬间老实了,哼哼道:“好好好,明白了,我以后把这架望远镜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就是。“

    既然说到洪督师剿贼,蓝采和就请崔永原给讲一讲眼下各地的剿贼局势。

    对于明末这段时间的历史,蓝采和虽然笼统地知道大致走向,但是其中的细节,就有很多糊涂的地方。比如说清军入关劫掠的时间和次数这样的问题,又比如李自成一共被打趴下几次?又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攻占了洛阳,开封,南阳,襄阳,西安,太原,北京等等这些大城市的?另外,蓝采和很好奇地一点,就是张献忠为什么放着湖南湖北这样的好地方不要,而是最终跑去占据偏远的四川呢?

    崔永原毕竟是官身,这方面的信息,掌握的肯定非常全面和准确。

    据崔永原介绍,最近这些年,陕西流贼四起,洪承畴接任三边总督以后,主要的工作,就是剿贼。但是流贼的特点就是居无定所,流动性强,在洪承畴的铁腕打击之下,众多流贼势力在西北难以立足,就相继流窜到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有的甚至还跑到安徽,威胁到南京的安全,而洪承畴又鞭长莫及,难以兼顾,所以在崇祯八年,朝廷做出调整,任命湖广巡抚卢象升为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五省军务总理,并领关宁军祖宽,祖大乐部会同地方部队清剿。

    这次调整的效果显著,很快就将众多流贼压缩到几处狭小区域,多次大战之后,取得丰硕战果,并且在陕西生擒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

    但是崇祯九年九月,鞑子入关劫掠,北京告急,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卫戍京师去了,两广总督熊文灿接任他的五省军务总理之职。

    崇祯十年,也就是去年,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极得崇祯皇帝的信赖。他就辽东战事和流贼清剿两大难题,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总体军事路线,准备推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军事部署。他还向朝廷建议,每年加派二百八十万两白银的税收,用于剿贼,这就是在后世名声很坏的剿饷。

    去年九月,二代闯王李自成,过天星张天琳等十几路流贼由秦州出发,围攻汉中,后被及时赶来增援的临洮总兵曹变蛟率军击溃。

    流贼溃军转向西南,很快攻破宁羌,继而冲破七盘关,朝天关后,流窜到四川去了。

    对于蓝采和来说,这些消息非常有用,解开了他心中不少的疑惑,见崔永原停下来喝茶,就问:“崔兄,那现在李自成还在四川吗?“

    崔永原笑道:“早就不在了。去年闯贼进入四川以后,洪督师当即就布置重兵入川,四面围剿,闯贼被迫转向川西,过松潘草地,翻岷洮雪山,跑到甘肃去了。“

    接着又说道:“官军一路追击,据说在甘肃狠狠打了几仗,不过这都是去年底今年初的事了,眼下听说闯贼已经被追到青海羌地去了。能不能一举歼灭,也未可知。”

    蓝采和自然知道,李自成是不可能被洪承畴歼灭的,就问:“崔兄,你说李自成会不会死里逃生,突然又跑回四川,杀到咱们汉中呢?”

    崔永原大笑道:“哈哈这个绝不可能,贤弟不必担心。且不说闯贼在青海羌地已经穷途末路,即便真有残部窜回四川也不怕,恩师早就将临洮总兵曹变蛟,延绥总兵王洪调驻汉中,在宁羌和略阳一带布防。”

    蓝采和松了口气,这下他就放心了,最起码最近一两年之内汉中应该是比较安全的。蓝采和猜想,应该就是这一次,李自成被打得只剩下十八骑,躲到商洛山中,舔舐伤口去了。两三年后,他才会再次复出,重新回到这个时代的舞台中央。

    既然李自成不足为虑,他又问:“那张献忠呢?”

    崔永原道:“你说献贼?献贼去年在河南南阳被左良玉击败负伤,逃到湖北麻城,今年初,被熊文灿熊大人成功招抚了。”

    听说张献忠被熊文灿招安了,蓝采和笑道:“熊大人很是擅长招抚啊。”

    熊文灿招抚张献忠这个事,在后世网络上传播很广,蓝采和是知道的。说熊文灿巡抚福建时,招抚了海盗头子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的父亲,并任命其为海防游击,之后命他带兵去征讨其它海贼,先后成功消灭了李魁奇和刘香等海盗势力,彻底平定了东南沿海。因为此事,熊文灿名声大噪,成为大明朝炙手可热的政治明星。这一次他出任五省军务总理,又想依法炮制,利用招抚手段再立新功。

    没想到张献忠偏偏也是一个高手,曾多次利用诈降手法骗取朝廷的好处,诈降经验极其丰富。这一次,他抓住熊文灿想要立功的的迫切心理,不慌不忙地,寻找各种借口,一次又一次地要钱要粮,把官府耍得团团转,最后,熊大人压箱底的私房钱都被他骗光了。等张献忠休整完毕,很快就起兵复叛。熊文灿因此被朝廷锁拿入狱问罪,最终被气疯了的崇祯皇帝砍了脑袋。

    崔永原很有一些感慨地说道:“那是,熊大人自然是高明的。以前熊大人就曾招抚了巨寇郑芝龙,一举平定了东南海面。这次又招抚了献贼,还有闯塌天刘国能,曹操罗汝才,混十万马进忠这些大贼,更是一件泼天的大功劳。只盼这些人从今以后,真的痛改前非,洗心革面,一心一意效忠朝廷,莫要降而复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