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码农之死 » 第七章 往事 - 李羽白的师姐

第七章 往事 - 李羽白的师姐

    不够圆滑,不太懂人情世故,是贾承孰性格的欠缺,他自己也清楚,但苦恼于不知道怎么改变。有时候人与人的交流结果就决定于一两句话的那么一瞬间,有些事等他事后回想,才发现可能又说错话了,与李羽白的那次谈话就是如此。

    现在Java摸不到,转正的事也没人再提,好在李羽白对他还不错,在部门里地位也还稳固。不过贾承孰知道现在外面已经不太好找到Dono的工作,去面试其它技能岗位自己又没有把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日子就这样过了接近一年没什么改变,经过了几个不痛不痒的所谓正式需求开发,中外合作在这个组里倒是越发和谐,大家都对各自的分工有了没有明说但是却又明确的默契。中国人并没有咄咄逼人,外国人也就相安无事。

    这期间李羽白还捞到了去美国出差的机会。他与美国同事们在办公室见了一次面,带去了一些小礼品,并在下班后聚餐了一次。从他拍的照片上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

    回来后李羽白说一切都很好:“只是我们这次是share不是AA,德怀特和乔治点了好几杯酒,我要开车又不喝酒,亏死了。”

    这下把几个组员逗得哈哈大笑,尤其是Joanna再次用起了招牌动作。

    公司在美国不同地区的城市里有好几个办公地点。机场,指定酒店和办公室之间的交通还是租车最划算,所以中国分公司规定去美国出差必须租车自驾。而出差补助却并不多,基本去那的人每次都要倒贴日常餐费。

    不过能被派去美国出差拜见上级,同事,还有业务部门用户,说明了张红雷对李羽白的信任,朱峰也去过,张红雷自己更是已经去过多次。

    这次出差,是有任务的,美国上级准备再送大礼给张红雷。

    自从张红雷接手这个部门以后,可以说发展的脚步一刻也没停过,这次新送来的几个应用将让部门人数再次增加,新的人事安排也就在眼前。

    朱峰带了两个人,再加上新招聘的研究生们,去接手了新来的几个应用,听说主要是跟公司业务订单处理有关的,而他之前负责的那套系统是与公司业务报价相关的,贾承孰还曾参加过他们的方案讨论会。

    不过贾承孰并不知道对企业来说,从报价到回款,这里面有一整套业务流程,现在张红雷部门拿到的也不过是其中一两个环节罢了。

    而且,他们做的还只是这一两个环节的前端业务系统而已,后端核心系统仍然在美国。那个系统的团队里有很多印度人,报价那边经常与他们开会,恐怕以后订单那边也将是如此。

    可以说,张红雷的部门所拿到的这些系统,是财务运营部门所有系统中属于外围的几个部分,在核心系统团队眼里,中国人就是负责给自己提供前端交易数据的。印度人觉得,自己的地位还很安全。

    如果在印度人眼里,中国人现在还只是干着打杂的部分,那在部门里,贾承孰所在的团队除了负责的认证权限部分还比较基础,勉强算是重要,基本也就是个打杂团队。李羽白去美国除了跟同事见面,还拜见了业务部门的人,接收了一个没人想管的应用。虽然如此,张红雷却顺势又给李羽白招了三个人,干脆再立一个组。

    这次新入职的人里有两个是从另一家外企来的。该外企本来曾是通信行业翘楚,后来却被国内某厂在全球打得落花流水,倒闭裁员。那两人年纪都不大,研究生毕业进了外企三年便体验了一回被裁的过程。另一个则是个刚毕业的研究生,他的简历是被Joanna挑拣出来的,面试通过后就留在了李羽白这。

    三个人都比贾承孰小,还都是男性,最重要的是,这三个人都是烟民。

    之前部门里烟民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因为在厕所抽烟被保安当场抓获,然后被发邮件抄送给了张红雷还有张红雷名义上的中国上级,之后他就被张红雷叫去谈话。过了几个月,转过年头那人就自己辞职了。于是贾承孰便成了部门里硕果仅存的那一个,平常他都是一个人下楼吸烟,除了有时跟不认识的烟友借个火还能搭上两句话,大部分时候都感觉甚是沉闷无趣。

    现在一下来了三个烟友,开始是在楼下吸烟处总能遇见,两三天后就默契地统一吸烟节奏,每日里一起下楼好几次,很快就熟了起来。这三人虽然都是正式员工,但贾承孰好歹是部门老人,大家对他也都还挺亲切。不多久四人就被称为“烟民小队”。

    一个组变成了两个,李羽白就变成了经理,全权管理这两个组。这下他与德怀特就成了同级别的管理者。中外同事纷纷表示祝贺,希望在他的领导下能更好的合作。

    而李羽白当然也要客气一番,不过贾承孰觉得他这个人本来也是谦虚的人,他那些一一感谢的回复还是挺真诚的。

    张红雷觉得把李羽白这边已经安排妥当,接着就要为报价系统还有新接的订单系统这三个组也寻找一位一线经理,毕竟自己终于升为二线,手下要是没有至少两个完整的部门那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但是李羽白却提出自己这边还需要招一个项目经理。张红雷想了想,觉得也有点道理,以后李羽白和德怀特平级,那中国这边还是需要有一个与莱特平级的人,这样万一发生了什么观点不一致的事情,不至于事事都让李羽白亲自下场参与讨论。

    其实项目经理这个职位在部门里并不多,在部门创立的初期,部门经理就是最大的项目经理,因为项目的进展事关经理个人的发展,当年那个女经理就是这样。而有时候架构师或者组长也会承担这部分职能,朱峰在报价组的时候便是如此。还有的部门会招一个项目经理,承担部门里若干个小组的项目管理工作,现在张红雷和李羽白就是这样打算的,既然要招项目经理,那就让这个人把李羽白下属两个组的项目管理工作都承担起来。

    不多久,一个部门经理,一个项目经理,两位管理者就招聘到位了。

    接手报价和订单组的是个年纪比张红雷略年轻一点的女性,名叫姜赟。与部门里其他人不同,她并不是通过社招渠道入职,因为之前她就已经在公司其它部门工作,这次算是内部转岗。

    公司规定任何人都可以主动申请内部转岗,只要有合适的部门愿意接收就会获批。但其实这样的操作里面当然少不了事先与目标部门领导以及当前部门领导的各种沟通,稍微有一点差池,岗没转成不说,可能在当前部门也会混不下去。虽然大部分人有转岗的打算都是为了个人的发展,但说出来的理由通常会是想要学习不同领域里的知识,把同样的意思换一种说法就让人觉得没那么功利,还给老领导一个面子。也有的人提出来的理由,是因为当前部门频繁与美国的同事在晚上开会且时间太晚,而目标部门因只需与欧洲同事合作,不需要经常占用晚上时间,有利于追求个人工作生活平衡。只要目标部门真的是与欧洲同事打交道,那这个理由可以说是完美,谁也不能说这种追求有什么不对,因为这是外企所谓尊重个体的体现之一。

    姜赟是从哪个部门来的,贾承孰不知道,之前做什么的,贾承孰也不清楚。他不是报价和订单组的人,不需要关心谁是他们的新经理。贾承孰对她的唯一印象就是身材瘦小,似乎有点弱不禁风,但走起路来又能看出这位女性其实身体里还蕴含着些力量,不是随便一股风一吹就会倒的那种。

    别人家的部门经理此时与贾承孰还没有什么交集,李羽白面试后招来的项目经理才是他日后工作上需要更多打交道的同事。恰巧这也是个女性,年纪也与姜赟相仿,名叫王荣。

    不知道是不是外企里女性员工数量占比更高的原因,贾承孰记忆里以前在国企的时候好像没见过这么多女同事。在这里不仅各个开发组里不少Joanna这样刚毕业的女硕士,而且现在还有了两位从事管理类工作的女性。贾承孰在国企时只见过一位女性开发部门经理,还是个副经理。而在这里,前有开天辟地又带着孙泽平去再创业的女海归,后有姜赟和王荣,并且贾承孰知道其他部门也有不少经理是女性。

    王荣比姜赟个头稍高一点,身材明显匀称了很多。此外,她之前也在外企并且从事的就是项目管理工作。但据王荣自己介绍,在刚毕业时她也做过一年时间开发,后来才改了行。

    “我还是写过一年时间代码的呢!”她专门向大家这样强调,可能是为了拉近与开发人员的关系。

    几个人听她这么说,纷纷投以微笑。但烟民小队里最年轻的那个成员张杰,不知为什么却回了一句:“是吗?真的啊?”

    “当然是真的啊!我就是写过代码!我那时候写的还是VB!”

    “那挺好,挺好。”张杰有点后悔自己多此一问。虽然他是这里最年轻的员工,不过来的这一个多月已经和众人混熟,说话有时稍显随意。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不该多嘴,便不再多说话。其实也他没什么恶意,也不是怀疑,就是好奇其他人的职业发展,仅此而已。

    “当然我已经很久没有碰过开发工作了,而且我也知道大家在这里用的都是Java,哦,还有Dono。这些技术我也不懂,所以技术上的事我可能没法跟大家一起分担。不过像一些需要沟通啊,协调啊之类的事情,大家可以找我,我也会尽力帮大家解决这些问题。”王荣打消张杰的疑问以后,接着就强调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内容。

    其实这些大家都知道,她就是来接起之前李羽白做的那摊事,只不过相信李羽白也不会一下子撒手不管,甚至以后也多少还会帮她分担一些。

    至于她强调自己有过开发经验,这在贾承孰看来应该是一种尝试和大家想尽快亲近起来的努力,一个有过开发经验的项目管理者,应该会更了解开发人员的想法,也就更容易得到开发们的认可。

    不过贾承孰觉得这种事的关键并不在于有没有开发经验。李羽白没做过开发,一样跟大家沟通无障碍,还很得大家的信赖。而以前国企时那个技术项目一把抓的专家的最后结局几乎算是被众叛亲离,当听说他要被新项目经理替换掉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可以让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所有人解脱的好事。

    最后让贾承孰对她那所谓一年开发经验不太感冒的是,他认为一个人只在职业生涯的最早期写过一年代码,并不能够让她积攒出什么对将来会有太大帮助的开发经验,可以说几乎算是没有,实在不值得拿出来强调。

    在座的几个开发人员里,除去张杰,连Joanna也已经写了一年多的Java代码。而另两个烟民段朗和吴晓文在来之前都做了三年左右C语言的开发工作,这时候他们心里可能正拿王荣与自己之前合作过的项目经理做比较,不过他们都不露声色。

    李羽白知道这时候自己得说点什么,不能让气氛冷了场:“好!感谢王荣的自我介绍!也希望大家以后能合作顺利!尤其是我们现在有新成立的开发小组,有新来的开发组员,又有新来的项目经理,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沟通,有需要我做的,我也会及时帮助大家。”

    然后他又补充说:“可能大家还不知道,王荣其实和我是校友,是我的师姐,我们都是渤大毕业的。”

    “哦?是吗?真的啊?”Joanna等到了可以让她使用夸张表情的机会就不会放过,“那你们是早就认识吗?”她又开始紧追着八卦起来。

    “不是!”王荣赶紧解释,“估计是我的简历上写了毕业院校,羽白也是等确定录用我以后才告诉我他也是渤大毕业的。我当时也觉得好巧啊!哈哈哈!”

    王荣虽然第一天进部门,但这时候已经开始称呼“羽白”了。其实大家一直也都这么叫,李羽白自己就要求大家就这么称呼。但贾承孰猛一听还是觉得这是不是有点自来熟得太快了点?转念一想又觉得人家两个是校友,也许关系就是应该更近一些。

    但是王荣的话还没完,她接着又说:“说起来羽白和我都是一个学校,还是一个专业毕业的,我还比羽白年纪大几岁。看看羽白现在都已经做部门经理了,真是年少有为,给渤大长脸。我这不行,还是个项目经理,给渤大丢人。以后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好的,羽白你还是要多帮我指正。我自己也要努力!”

    一个公司里的部门经理或者项目经理,肯定说不上给一所大学长脸还是丢人,但王荣这种奉承的手法,让李羽白一时被夸得有点尴尬。

    好在李羽白是个善于化解危机的人,他故意装出一副不好意思的神情,扭过头不看王荣,眼盯着桌角说:“你这都说到哪跟哪去了?说得我都有点羞涩了。”

    李羽白是有表演天赋的,平常也常常跟大家开玩笑,众人都知道他在演戏,也都被他的表情和语气语调逗得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