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码农之死 » 第八章 往事 - 新办公楼

第八章 往事 - 新办公楼

    除了李羽白刚接手Dono时两人不算愉快的对话,以及那一段时间贾承孰心情郁闷的少言寡语,之后这两人互相还是很有好感的。

    贾承孰觉得这个项目经理虽然不懂技术,但是却知道怎么跟程序员打成一片。首先他天生的开朗性格和幽默感容易与人拉近关系,其次他与人打交道时把握得刚刚好的分寸感又让人很舒服,最重要的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把压力传递给技术人员,也知道什么时候继续施压会于事无补甚至适得其反,在这种时候他又会反过来与提出需求的业务部门商量双方可以接受的变通方式。

    最后一点是贾承孰最欣赏李羽白的地方,虽然严格来说他自己打过交道的项目经理并不多,除了李羽白,还有张红雷当初带他的时候也算是承担着项目经理的职能,再有就是当初在国企时那个架构师,开发组长,项目经理一肩挑的Dono专家。

    让贾承孰记忆犹新的是当时那个专家被甲方科技科的科长教导:“你应该读一些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书籍!”时窘迫的表情。

    贾承孰理解固然甲方不断改变需求是项目不断延期的主要因素,但是那个专家作为项目经理没有管理客户需求的能力也确实是导致整个开发组沦陷在甲方驻场长达一年多的重要原因。专家当时对甲方所有要求都没有拒绝的尝试,只是把变更带回组然后让全组跟着一起加班,不断的加班。尽管专家自己也卖力干活,他白天不是跟甲方这个科长就是跟那个科长讨论某个页面某个按钮,晚上还边嚼着馒头边敲代码。但是全组跟着他疲于奔命,可以说是累死三军。

    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管理风格,张红雷虽然看起来平易近人,但实际上贾承孰感觉他内里是个很严肃的人,而李羽白是个可以互开玩笑的。至于新来的王荣,还有待观察。

    除了王荣,姜赟和其他新同事们,还有随着他们的加入而带来的一个必然的问题,工位不够用。

    现在张红雷的部门人数已经有接近四十个人,虽然临时办公区里只坐着包括贾承孰在内的不到十个外包人员,空桌到处都是。但正式员工都需要正经的格子间,与外包人员一起坐在大通桌前是绝无可能。之前就已经有几个正式员工被安排见缝插针般地坐在离本部门同事较远的空闲工位里,而现在这种情况愈发明显。

    幸好公司的写字楼租赁合同即将到期,新租的写字楼已经可以入驻。新办公楼离现在这幢小楼并不远,都在同一个园区内,建筑规模却大了许多,据说可以容纳数千人。

    在这幢大楼里将会迎来公司在中国区绝大部分与技术相关工种员工的入驻。之前很多非CIO管理的产品业务线或服务业务线技术类员工都是在这座城市里最繁华的商业区内一个甲级写字楼里工作的,现在他们将与CIO以及其他不直接产生利润的部门的技术人员一起,被安置在城市郊区的这个园区里。城里的繁华只留给那些与商务,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等运营相关的核心部门员工。

    这也不是这家外企独有的现象,很多民营公司或者国企公司也都是如此。这样的安排好像是在暗示技术人员就应该沉下心来搞研发,要远离那些喧嚣和纸醉金迷的霓虹灯,因为那是会让程序员们或者运维人员们分心,堕落甚至自废武功的;而那些天天与钱物打交道比较多的同事们则天生是具有抵御糖衣炮弹的技能,他们甚至每天都需要浸泡在车水马龙和摩天大楼产生的炫目灯光里,才能保持自己的一身武艺不会退废。

    不过郊区也有郊区的好处。首先,郊区的住宅价格也比较便宜,至少在贾承孰他们即将搬往新办公楼时,还不算贵。离园区直线距离一公里多的房子,那时才不过12000,再远一些,便不到10000了,更远些,6000,7000,8000都是可以买到的。很多正式员工刚刚入职便买了房,年岁长些的都买在了城里,毕业不太久的就选在了郊区。

    此时的贾承孰,住在城里,不过他是租的房。

    刚进入这家外企时,他还曾在租房的小区附近转悠过,当时单价6000块都有二手房可以买,可是两个女人在当时给出了否定的意见。

    一个是贾承孰的女友,她对那套二手房所在小区外一处坑坑洼洼的断头路工地表示不满,认为这里环境太糟糕,若是以后出门就是挖得乱七八糟的断头路,生活多不方便?!

    另一个是贾承孰的母上大人,她掌握着首付款的财权,工作了三四年的贾承孰积蓄并不够首付,因此还需要母上支持个几万。可是贾承孰看上的那套二手房是个两居室,母上大人表示:“以后你们生了孩子,地方不够住的!”

    这意思很明显,你不让我一起住,那可不行!

    贾承孰的父亲在他高中时因车祸去世,肇事方那时赔了二十万整。按道理成年后贾承孰应该可以从母亲那里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半,可是他总不能跟母亲明说:“请把我的那十万块钱给我!”因为这等于是宣示以后要各过各的,不会给母亲养老送终,这万万不可。

    没过多久,除了房价越涨越高还越涨越快,一场股市的盛宴也勃然登场,一时间房市股市如同两条升龙,你追我赶,直飞云霄。但股市的热闹显然不如房市持久有力,短暂地勃起后就颓然而止。股市从此一蹶不振,却把贾承孰母亲的积蓄连同他的那份遗产都给裹了去,从此买房的事情就算作罢了。

    之所以在城里租房,也是贾承孰女友的要求,她需要在城里生活,因为她也在城里上班。

    在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商务区有各种各样的写字楼。有真正高档、租金炸天的甲级写字楼,也有一些历史较长,设施老旧的。还有一些大楼更是外表看着就感觉设计过时,进入内部也略显寒酸,不过价格因此也就让人感觉比较可以接受。贾承孰的女友就在这样一幢楼里上班。

    这个中国最重要的城市里,有很多小公司的老板专爱这种写字楼。首先价格相对低廉,其次外地人接过老板的名片一看:“哦,原来你的公司开在CBD的啊!”

    这种用地段给自己公司加分的手段,让这些小老板们感觉很超值,他们认为这样便能让对方对公司的实力更加的信任,生意更容易谈成。而贾承孰女友的老板,就是其中一员。

    与贾承孰的985学历不同,许美玲只上过职高。但是两人阴差阳错地结识,并在许美玲主动进攻的情势下最终确认了关系。这段关系之所以能成,一方面由于女友确实长相甜美可爱,另一方面也因为贾承孰本人在感情方面的零经历。他根本不知道怎么追求女性,面对有好感的漂亮女孩,从来都不知道如何开口。现在有人倒追,那又何必再去费事呢?

    许美玲本身并不笨,虽然她对20以内的加减乘除也算不利落,但若是打起麻将,却是牌场常胜将军,该打什么该听什么说得都是头头是道,贾承孰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外她还是个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天生具有让人产生好感和信任的能力。这并不是她刻意去取悦对方,而是真正的与生俱来的属性。一个人的长相,声音,表情,动作,以及诚恳的交往态度,不是刻意能学来的,而这些她却全都具备。除此之外,贾承孰知道许美玲人不坏,是个可以娶过来做媳妇的人,因此也就一直交往下去了。除了刚开始交往时花钱比较多,等到两人知道以后要结婚过日子时,许美玲也开始知道要尽量节省,贾承孰也就没什么可以过多指责的。

    不过许美玲也并非没有缺点,关于那套二手房的观点分歧就让贾承孰一直耿耿于怀地难以忘却。那条宽阔的所谓坑坑洼洼的断头路,后来没过多久就继续开工,并顺利通车,而且居然还是一条可以直达CBD的快速路!再后来那个小区旁居然还开通了地铁站,房价更是连续上涨了十年多!

    多年后贾承孰每次与许美玲争吵,他都要提起此事:“汝误我财富自由久矣!”

    这不是开玩笑,早期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们,买房花费不过数十万,便获得了后来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账面财富。如果早期买了不止一套,就可以卖房套现,买买理财,吃吃利息。或者也可以将房子出租,地段好的房租后来甚至可以上万,差些的也有几千。贾承孰当时并不知道房子会涨到什么地步,也没有人会知道,因为实在太疯狂。

    虽然许美玲文凭不高,但她依然可以在这城市里找到一个位置,她这样的人在这座城市里很多都会流向销售或者中介之类的岗位。各个大的小的公司,真有实力的公司,借着地段装高端的公司,都需要销售;大街上越来越多的房产中介门店,也需要中介人员搜集空房信息,带着租房或者买房人一套套看房。

    后者显然太累了,贾承孰的女友果断选择了繁华商务区里赵老板开的这家公司。

    贾承孰听许美玲说,赵老板的公司是做市政道路照明设施的。而赵老板原本也只是另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同样做这门生意公司里的一名销售,并在那里结识了自己的老婆。两口子后来有一次私下截了公司的买卖,借此赚了快三百万,这在房价起飞前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虽然赵老板因此被告上法庭并判了三年,但三年后出来他老婆早已买好了三室两厅,还拿着两百多万存款分毫没动地等着他出狱,简直可以说是情比金坚,绝对的真爱!此后两人就开了一家公司还做这门生意。

    许美玲回来经常给贾承孰讲述公司里的八卦。公司很小,除了老板两口子就是四五个年纪差不多的女销售。而赵老板的生意思路就是广撒网,他每天要求销售们从网上收集全国各地从市里到县里主管市政建设的领导信息。那时候虽然IT信息化程度不高,但是各地都有了自己的政府网站,从领导姓名到办公地址都可以从网站上找到。

    有了这些信息,赵老板便让女销售们亲笔书写信件,介绍公司,介绍产品,也介绍自己。他专门要求信件必须手写,从信的内容到信封上的邮编地址都必须手写,因为手写才能勾起领导们的关注。不得不说赵老板确实是懂领导的,虽然不是每个领导都会回复,但全国这么多县市,随便来一个生意就是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的买卖。反观赵老板的成本,除了这间小小办公室的租金,就只需要按月付给几个女销售底薪,而社保公积金这些,赵老板招人的时候就言明他是不会给缴纳的。可以说不怕不开张,开张就能吃三年,他赌的就是领导的心情。

    贾承孰对此嗤之以鼻,而且这些离他太远,他不感兴趣。不过有一次许美玲和几个同事一起去浴池,回来后她跟贾承孰说其中一个同事胸挺大。这让贾承孰听着一激灵,当即放下手里正在啃的地瓜,把许美玲按在沙发上就给正法了一次。贾承孰对大胸没什么免疫力,如果说他觉得自己许美玲还有什么缺点,可能就是胸不算大。

    搬到新办公楼后,张红雷部门的同事们终于可以团聚在一起办公。就连原来坐在临时办公区里的外包们,也有了自己的小格间,这让贾承孰感觉又更舒服了一些。虽然自己这里离李羽白他们还有些距离,中间隔着一条过道,但毕竟这是正经工位,而且站起身来就可以看见李羽白,Joanna她们,约烟友下楼抽烟也方便了许多。

    在这里,也可以更方便地看见姜赟那个部门的人,很多新来的同事是原本坐在临时办公区里的贾承孰没机会认识的,现在也有了经常可以看见和了解的机会。

    文飞现在跟着一个叫做欧宇华的组长,而另一个报价组的组长叫吕梦,这些都是老人了,贾承孰早就认识。但是很多在几次扩张中加入的同事他却不太熟,有些连名字也不知道。他也知道一些新名字,但还没能和名字的主人对上号。

    搬来新办公楼前临时办公区里的外包同事已经不多,但那些Java同事在闲聊的时候,贾承孰还是能听到一些八卦琐事,比如某个新来的女研究生颜值挺高,或者刚刚开完的会议上哪个组长的建议更有道理。要么就是吹嘘自己刚刚发现了一个正式员工写的代码中的错误,并诚恳地给予了指正,而对方谦虚地接受了教育等等诸如此类。

    倒也不是所有外包员工都这么轻浮,文飞就很沉稳,从来不参与这种讨论。当时孙泽平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带走他,也没听他说过些什么。

    另一个人不但不参与这种讨论,有时他还会打断那些轻浮之徒的高谈阔论。贾承孰知道他之前是跟着Kevin做DB2的,现在也转做了Java,因为组里现在已经不再有专职DB2开发,DB2组早已被拆散。

    这个人体型敦实,其实平时话也不少,聊些政治军事汽车什么的他都经常参与。这个人名字叫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