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后传 » 第十三回 将帅议和谈 山庄迎新客

第十三回 将帅议和谈 山庄迎新客

    《金刚金》“六如偈”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且说北静王领着招安队伍,日夜兼程,不出旬月之间,已到贵州。早有使者入城通报,杨应雄见朝廷来人,意欲招安,一时无法决断。便叫人传亲妹杨应环和底下四员部将过来商议。

    且说杨应雄之妹杨应环,年方二十二岁,生的剑眉星目,器宇轩昂,颇有男儿气概。小时候抓周,家人于红布上放置毛笔、算盘、胭脂水粉、女红等物,小杨应环爬到红布上,对其他东西视若无睹,直接抓起红布上的一张玩具弓。杨父见状哈哈大笑曰:吾女甚奇,长大后定为军中豪杰也!故此,杨父并不令其读女子常读之书,而是读《六韬》、《孙子兵法》、《练兵纪实》等兵书。还请了军中教头授其武艺。及至长到十八岁,已弓马娴熟,胸有韬略,腹有良谋,善使兵器子午鸳鸯钺。任中军指挥使一职。

    再说杨应雄底下这四员部将,个个生猛,人人凶悍,都不是寻常人,号称“四大金刚”。

    “大力金刚”杨森,身长七尺有余,魁梧高大,通体黢黑,胸体多毛,有一身的蛮力。善使一柄混元锤,精钢所铸,形似西瓜,锤重八十八斤,炳长三尺四。但磕着皮开肉绽,只擦着骨碎筋麻。任前军指挥使一职,有万夫莫挡之勇。

    “多智金刚”诸葛元,早年是个不第秀才,后弃笔从戎,颇有计谋,通阴阳,晓八卦,常设奇兵取胜。任后军指挥使一职,有神鬼莫测之机。

    “瑞兽金刚”寅姆赤,是个苗族土著中年妇女,善画符调药,能驱狼虫虎豹,通晓苗族各种古老秘术。组建了一支兽人军团,虽然这支军团规模不大,但战力强悍,为杨应雄的左军部队。寅姆赤任左军指挥使,有驱虫驯兽之术。

    “不败金刚”赵飞,年方四十岁,戎马一生,大小征战数十起,未尝败绩。因仰慕赵云英勇,便打造了一柄与赵云所使兵器一样的枪—龙胆亮银枪。枪长一丈三尺,重二十二斤。有冠绝三军之勇。

    杨应雄说道:如今朝廷派出招安队伍,已到贵州,是战是和,各位怎么看?

    众人沉默半晌,无人言语。大力金刚杨森率先打破平静,说道:如今我们坐拥精兵二十余万,贵州全境尽在掌握,兵精粮足。与其仰人鼻息,不如自立为王。

    赵飞听杨森说要杨应雄自立为王,说道:姓杨的你要死可别拉上我们,我赵某一生戎马,从未贪生怕死,未尝败绩。但此次朝廷招安,我的意思是接受招安。我们是反叛之军,不义之师。以不义攻正义,如何取胜?

    杨森冷哼一声道:什么正义不正义的?打赢了就是正义,打输了就是不正义。

    赵飞说道:那你有必胜之把握吗?朝廷举全国之力,我们只坐拥贵州之地,无论从军、钱、粮哪个方面对比,都不是对手。

    杨森说道:姓赵的,我知道上个月你小妾又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为了你的那些儿女们,你贪生怕死我也能理解。

    赵飞哈哈大笑道:我赵某戎马一生,说我贪生怕死?我只是不似你这般光有匹夫之勇罢了。

    杨森怒目而视,还要说话,被杨应雄制止了。杨应雄说道:这还没打起来,自家先乱了。你们都别吵吵了,听听军师怎么说。

    诸葛元说道:《兵法》有云,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我们坐拥精兵二十余万,大部分都为当地苗兵,习惯于贵州当地气候,不至于因水土不服而降低战力,此一胜也,胜在天时;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北部大娄山、东北部武陵山、西部乌蒙山,此皆天险,退可守进可攻。据天险守城,以逸待劳,或可一战,此二胜也,胜在地利;苗兵皆我同族,人心团结,此三胜也,胜在人和。有此三胜,末将认为可以一战。

    寅姆赤接着说道:待老身来占卜问卦,定定吉凶。说完,便从袖子里取出一块龟壳,在龟壳上写下战、和两字。将龟壳置于火盆内炙烤,须臾,龟壳之炙热的火焰里发出啪啪的爆裂之声。寅姆赤取出龟壳,细辨纹路,缓缓说道:天意是和。

    杨应雄见底下四员部将,两人主战,两人主和,一时又陷入进退维谷之地,把目光投向杨应环。杨应环说道:大哥,我且问你,我们为何反叛?

    杨应雄说道:这几年朝廷对播州宣慰司征收税赋越来越重,底下老百姓苦不堪言,税赋收不上来,朝廷便要打我们的板子。我们不反是死,反也是死,那只有反这条路了。

    杨应环说道:所以我们反叛的目的是希望朝廷能减轻税赋,而不是要自立为王,既然如此,何不趁此招安的机会,跟朝廷谈判呢?

    杨应雄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趁着此次招安,向朝廷要求减免贵州地区三年赋税,将质子接回。你们不知道,杨栋走的这几个月,他娘老子都急疯了,天天在我耳边念叨儿子的事。

    寅姆赤说道:天底下哪个当母亲的会舍得与儿子分离呢?说完似乎想到了什么心事,怅然若失。

    原来寅姆赤早年丧偶,只有一儿。因为自己醉心于训兽弄蛊,便疏于对儿子的管教。在一个夏日午后,儿子下河游泳溺亡。

    杨应雄对寅姆赤的事门儿清,怕她勾起儿子的思绪然后唠唠叨叨个没完,便说道:这事就这么定了,以减免三年赋税,接回质子的条件谈判。若同意,则接受招安。若不同意,就开干。如今招安队伍安顿在哪里?

    杨应环回道:在碧水山庄。

    杨应雄说道:吩咐下去,今晚在碧水山庄举行晚宴,接待天朝来使。

    议完事后,众人散去,杨应雄回到宣慰司府内。径直来到潘小莲的房间,潘小莲刚起床,正在镜子前梳妆。只见她:

    纤手摆弄象牙梳,三千银丝腰间铺;

    琳琅满目珠光翠,若比神女她不输。

    杨应雄蹑手蹑脚走到潘小莲身后,用手蒙着潘小莲的眼睛,嘟着嘴巴在潘小莲脸上亲了一下。

    潘小莲说道:别闹,他马上回来了。

    杨应雄松开手,喝道:你说谁马上回来了?

    潘小莲见来人是杨应雄,不禁慌了,手上拿着的象牙梳也掉在了地上,连忙说道:老爷你听岔了,我说的是,我的膘又涨回来了。你看我这腰,是不是肥了?说完,撩起裙子,用手掐腰上的肉。

    杨应雄见潘小莲这么说,还是犹疑不定,问道:那你见到我怎么惊慌失措的,连梳子都掉了?

    潘小莲说道:你还好意思说?你那么大声呵斥我,我能不吓到吗?再说了,我这房间,除了你,还有哪个男人敢进来?说完,抽抽搭搭的哭了起来。

    杨应雄见状,也转怒为喜,笑着说道:是我的错,我错怪你了。说着,又捧起潘小莲的脸,就要亲上去。潘小莲把脸一扭,说道:你那络腮胡子扎死人,说了多少次把胡子剃了,就是不听。

    杨应雄悻悻的立在一边,说道:本来我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既然这么不待见我,我去了。说完便作势要走。

    潘小莲听说有好消息,堆下笑脸来,说道:你是我的老爷,我哪能不待见你。你有什么好消息,告诉奴家一声。

    杨应雄往旁边的椅子上一坐,说道:去泡壶茶我喝,说了这半天,口都渴了。

    潘小莲忙去泡了壶茶,端到杨应雄面前。杨应雄接过茶,呷了一口,缓缓说道:你日思夜想的宝贝儿子就要回来了。

    潘小莲有点不可置信,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杨应雄回道:不是真(蒸)的难道是煮的?

    潘小莲喜上眉梢,说道:那太好了,他现在人在哪儿呢?走了这两个月,也不知道是胖了瘦了。

    杨应雄说道:人还没回来呢,不过只要和谈成功,他就能回来了。

    于是杨应雄便一五一十把招安的事对潘小莲说了一遍,潘小莲听完,板起脸孔说道:我可把话给你撂这,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这次招安你要是不同意,害的我和栋儿母子不能团聚,我后面就怨死你了,你也别再进我的房门来。

    杨应雄一听也不乐意了,说道:栋儿就不是我的儿子了?我就乐意与他分离?你放心,我会努力促成这事的。晚上在碧水山庄宴请招安队伍,你跟我一起出席。

    潘小莲说道:我不去,我从没参加过这种宴会。

    杨应雄说道:以前都是大娘子参加的,她不是走了吗?

    潘小莲说道:你可别提你大娘子,我因为她受了多少风言风语。当初若不是她变着法的要害栋儿,她也不能死。死就死吧,现在外面还传言是你听了我的谗言,把他给害了。她不是自己投的井?谁拿绳子绑了她往井里仍还是怎的?

    杨应雄叹了口气,说道:现在说这些干嘛?我知道你的心就行了。你也别再叨叨了,晚上跟我过去,这事就这么定了。我还得去看看晚宴的事安排的如何了。说完,便退出了房间。

    看看已到天晚,碧水山庄内灯火通明,箫韶盈耳。奴仆下人早已把碧水山庄洗刷一新,重换新颜,但见:山庄依山傍水,地址暗合星宫。庄内有吊脚楼二十四座,一座座绣闼雕甍;又有殿宇十二栋,一栋栋金碧辉煌。看不尽那脊吞金兽,柱列麒麟。更有那琪花瑶草,争奇斗艳;獐狍麋鹿,林间隐现。正是:除却天宫紫玉府,人间难得几回看。

    杨应雄领着潘小莲、杨应环、“四大金刚”及众官员将士,已于文和殿内等够多时。此时只听到传报官于殿外喊道:北静王领招安队伍到。便见笙柱齐鸣,礼炮升空。到于殿内,各人依次序列坐。

    北静王水溶拿出招安疏,让贾兰宣念,贾兰心内想着,我们是天朝来使,你们都是反叛之军,神色上未免有些轻侮之意。只听贾兰念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自即位以来,素以仁义治天下,夙兴夜寐,未敢稍歇,以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想播州杨氏土司自唐以来,历经二十九代,历时七百余年。自我朝开辟以来,播州杨氏屡立奇功,居功至伟。虽有微罪,然亦有由。朕念尔之功绩,今特差北静王水溶,亲捧诏书。赐尔御酒一百坛,紫锦一百匹,上等西湖龙井一百罐。若两军交战,必使生灵涂炭,百姓倒悬。望尔以天下苍生为念,敕书到日,早早归降,必当重用。故兹诏敕,想尔悉知!

    其他人倒没看出来,倒是一旁的杨应环瞧得真真切切。从招安队伍一进来,杨应环便注意到了贾兰,觉得面熟,似曾见过一般。见贾兰在念招安疏的时候,趾高气昂,神色傲慢,杨应环心内暗道:啐,狗奴才嚣张什么!

    读罢诏书,北静王吩咐从人把御赐的御酒、紫锦、茶叶赏与杨应雄,杨应雄接过诏书,谢恩毕。北静王说道:奉圣上旨意,特来招安汝等?汝等可愿归降?

    杨应雄道:不是我等不愿降,实在是朝廷赋税太重,底下农民交不上税,是他们要反。故此,微臣斗胆提议,减免贵州地区三年赋税,归还质子杨栋。若朝廷能答应这两个条件,只要我杨应雄在贵州一日,便可保贵州百世安宁。

    北静王说道:天下哪个州县不交税?降税减赋的事休得再提。质子可以归还,不过得另择宗亲女眷一名,与皇室联姻。

    北静王话音刚落,便见班部丛中闪出一人,大喝一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