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后传 » 第十四回 “牛郎织女”初见 两军兵戈再起

第十四回 “牛郎织女”初见 两军兵戈再起

    诗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只见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力金刚杨森,杨森说道:不减轻赋税那就没得谈了,趁早回去告诉你皇帝,备好兵马,好厮杀一场。

    听杨森如此说,杨应雄忙喝道:杨指挥使你休得胡言乱语。转身复拱手对北静王说道:钦差大使远道而来,今日会谈尚有争议,一切都好商量,和谈的事后续再议,先享受我们为你们准备的接风宴。

    于是各人各归座位,招安使团坐于西边,杨应雄率众将坐于东边,每人面前一个单独席位。归于坐席后,杨森尚愤愤不平,杨应雄使了个眼色,示意杨森不要发作。

    大厅中央,早已搬上一只大鼓,牛皮金边。鼓手是一青年后生,上身光着膀子,一身的古铜色腱子肉,下身穿着青布宽腿裤。双手拿着木槌。“咚咚咚”,鼓声初似淅沥小雨,不急不燥。“锵锵锵”,渐次密了起来,如暴雨倾盆。

    鼓声响处,缓缓走出几位苗族女子,行至大厅中央,围着大鼓列队站好。体态婀娜,纤腰似柳。但见:

    一众舞女九名,都是花样年纪。头戴吊花银头簪,身着青红百褶裙。手起时,银饰铿锵作响;脚落处,韵律暗合鼓点。有诗为证:身形柔弱似惊鸿,步态轻盈如游龙。若非天上瑶池女,定是巫山长居客。

    贾兰此前并没有见过苗族舞蹈,便问旁边伺候的小生:这是什么舞?

    小生回答道:这是木鼓舞,由一人打鼓,众人踏着鼓声舞动。

    这里下人早已把菜肴一道道都端了上来,放在各人席位上。见菜已上齐,杨应雄对下人说道:斟酒。下人便给每人都斟满了一大觥。杨应雄举起酒杯,对众人说道:今日钦差使臣远道而来,此杯敬众钦差。

    众人都仰脖喝了,由于近日来到贵州后,贾兰水土不服,身体不适。又兼贵州饮食偏辣,嘴内溃烂。故贾兰不敢喝酒,但又推辞不得。便趁众人仰脖喝酒的工夫,将酒杯拿到桌底,偷偷的撒了。不偏不倚,正撒在旁边小生的鞋上。贾兰尴尬的看向小生,小生面无表情,目不斜视的盯着前方,并没当回事。

    坐在对面的杨应环从一开始就觉得贾兰面熟,似乎似曾相识一般,一直注意着贾兰的一举一动。见贾兰偷偷的把酒撒了,不禁嗤之以鼻,心内想道:真是个滑头小子。

    一杯酒喝完,只听同行的兵部尚书说道:适才王爷提到要选派宗亲女眷一名,与皇室联姻,不知杨将军这边可有人选?

    杨应雄回到:想我杨某膝下只有两儿,小儿杨栋如今还在朝廷为质,并无女儿。亦无姐无妹,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一旁的布政使郭宏听完,说道:杨将军何出此言?我听说你有一妹,正是待字闺中的年纪,岂不正好合适?

    为何杨应雄会说出无姐无妹的话?原来杨应环平常都是男风打扮,又时常出入行伍之间,杨应雄只把杨应环当弟弟看待。故随口说出无姐无妹的话。

    北静王听如此说,便趁势说道:既然如此,杨将军可请姑娘出来一见?

    杨应雄正尴尬,不知如何回。一旁的杨应环站起身,说道:我便是我哥的妹,不过要我与皇室联姻,除非是我看上的人,否则休想。

    众人齐刷刷把目光投向杨应环,见杨应环男儿打扮,一身英气,都哈哈大笑起来。北静王笑着说道:兄台莫开玩笑,此间正在商议国事,不是儿戏。你分明是个男儿身,怎么会是杨将军之妹?

    杨应环羞的粉面通红,撂下一句话:你们等我片刻。说完,便走出大厅。

    片刻后,杨应环换了一套装束,走入大厅。只见她长发及腰,裙摆翩跹。轻施朱粉,暗香盈袖。英气少年变成了红粉佳人,把众人都看的呆了。

    席间有一道贵州当地菜,叫棉菜粑,丸子状,经蒸笼蒸熟。杨应环进来的时候,贾兰正在吃这道菜,抬头瞥见杨应环的时候,贾兰如被闪电击中一般,这不正是昨晚梦中所梦之女吗?贾兰在大观园内也是见过各色女子的,但相比眼前这位,似乎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他努力的想着,眼前这女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始终说不上来。这么想着,放入口中的棉菜粑便一嚼也没嚼,直接吞入肚内。刚出蒸笼的丸子,热气腾腾。这道热便顺着口腔,经过胸腹,直入肠胃,把贾兰烫的几乎要跳起来。但碍于场合,并未发作。此后的宴席时间,贾兰的眼光便几乎都落在杨应环身上。

    杨应环重新坐上席位,北静王对杨应雄说道:令妹既是女儿身,为何男子打扮?

    杨应雄说道:我妹从小便有男子气概,我父亲也一直将他视作男子一般养育。女红全然不懂,倒是刀枪棍棒,弯弓骑射耍的样样娴熟。故此常以男儿面目示人。

    北静王道:真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常用兵器是什么?

    杨应雄回到:子午鸳鸯钺。

    北静王道:可否请令妹耍一套,为这晚宴助兴?也让我们开开眼。

    杨应雄给杨应环使了个眼色,杨应环便取来子午鸳鸯钺。一套子午鸳鸯钺在杨应环手上耍的是有来有回,虎虎生风。又兼杨应环身形柔软,体态轻盈,恰似风中之练一般随风摇摆,赢的众人阵阵喝彩。正是: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正在众人观赏不尽之时,一禀事校尉自外而入,神色匆匆,在杨应雄耳边耳语了几句。杨应雄听完,脸色骤变,匆匆离开座位。随后,杨应环、潘小莲及诸位将领也被叫了出去。只剩下招安队伍坐于厅内,众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都面面相觑。北静王叫来郭宏,在他耳边耳语道: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郭宏起身,刚要走出大厅,只见门外已站立了几名官兵,拦住了去路。问道发生了什么,官兵也只是回到并不知情,让各位钦差大臣在大厅内等候。

    众人等候了约一炷香的时间,杨森走进来对众人说道:奉我家主公之命,从即日起,各位只能在明月山庄内活动,不得出庄。

    北静王问道:到底发生何事?要囚禁我们?

    杨森回道:问怎地?好好待着就行。

    说完扬长而去,留下这里众人不明所以。贾兰偷偷拉了下北静王的衣袖,小声说道:他们会不会把我们杀了?

    北静王说道:怎么?你怕了?

    贾兰挺了挺身子,正色道:两国开战还不斩来使呢?我不怕。

    北静王说道:你说错了,这不是两国之间的事。而且,两国开战斩使者的事也是有的。

    贾兰自知失言,便立于一边,不再言语了。

    不说这里众人困于明月山庄,不知发生何事,都疑惑不已。且说杨应雄领着众将士回到府邸,杨应环忙问道:怎么晚宴还没结束,就急匆匆赶回?还囚禁了招安使团?

    杨应雄表情严肃,叹了口气,说道:刚使者来报,栋儿失踪了。

    潘小莲听说儿子失踪了,接口问道:栋儿不是一直都在质子府待的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就失踪了。

    杨应雄回道:使者报说是半月之前的一个晚上,有人趁着天下大雨,把他掳走了。搜寻了两天,也不见踪影。

    潘小莲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眼睛失神的望着前方,口内喃喃说道:我的栋儿不见了,不见了。。

    杨应雄见潘小莲这模样,叫来下人,吩咐把她搀扶回房间。潘小莲一把甩开下人的手,冲着杨应雄说道:我的栋儿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就跟你拼了。亏你还是个什么大将军,连自己儿子都保护不了,要这大将军何用?

    众将士忙上去劝解,杨应雄给下人使了个眼色,下人强搀着潘小莲回房了。

    杨森趁机说道:主公,朝廷把我们世子弄丢了,生死未卜,这口气我咽不下去,末将申请出战。

    赵飞说道:你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么明显的阴谋你看不出来吗?有人想借世子失踪之事,挑起我们与朝廷的战争,他才好从中渔利。

    杨森怒道:你说谁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我看你是找打。说完便要过来撕扯赵飞。赵飞见杨森怒气汹汹走来,也不慌不忙,屏气凝神,扎了个马步。杨森一把抓住赵飞的胳膊,想来个过肩摔。尽管杨森身高七尺有余,魁梧高大,竟不能撼动赵飞丝毫。原来赵飞这工夫叫“千斤坠”,使出这工夫,往地上把马步一扎,便如脚下生根一般,旁人难以撼动。

    杨森撼动不了赵飞分毫,反而将自己后背暴露于赵飞面前,赵飞抬脚一踢,杨森便摔在地上。杨森爬起身,口内说道:且不要慌,待我拿我的混元锤来,再来一战。

    杨应雄拍了下桌子,大喝一声:你们别吵了。两人瞬间安静下来,杨应雄又接着说道:这虽然是个阴谋,但我们也是骑马难下了。一来朝廷不肯降低税赋,二来我们如今又扣押了朝廷招安使团。再者,我的小儿如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这口气我怎能咽下?传令下去,备齐三个月粮草,准备一战!

    招安使团被扣押,杨应雄反叛的消息不日便传到京城。远在千里之外的紫禁城太和殿内,皇上端坐在龙椅之上,下面坐着“三王四公”。原来在开朝之时,新朝刚立,开国国君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便有了“四王八公”,哪四王八公?四王为:东平王金诚、南安王木实、西宁王火舞,北静王水溶。八公为: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柱国公吴国忠、镇国公牛清、理国公柳彪、齐国公陈翼、治国公马魁、修国公侯晓明。因北静王出使贵州,宁国公、荣国公、理国公、齐国公均已仙逝天外。当日便只有“三王四公”出席殿前会议。

    皇上把招安使团被扣押,杨应雄反叛的消息说了一下。

    柱国公吴国忠说道:区区一个杨应雄,剿灭他还不是易如反掌。臣愿领军出战。

    东平王金城说道:一个杨应雄当然不在话下,可是如今北静王率领的招安使团还在他们手上,贸然出兵,恐对他们不利。东平王金城与北静王水溶平时关系最好。

    吴国忠说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量他们也不敢对招安使团怎么样。

    皇上听如此说,便下旨道:擢柱国公、太师吴国忠为征西大将军,即刻启程,剿灭杨应雄部。

    吴国忠领旨,回到太师府。吩咐把部下将领叫来,商量征西策略。

    正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征西策略计将安出?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