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历二十六年 » 第三十六章 三年

第三十六章 三年

    万历三十年秋,淡水,沪尾港。

    自从朱林开始兴修淡水城,并在内河重新修建淡水新港后,以前的淡水码头就改名为沪尾港了。但随着内河运输的越来越发达,沪尾港作为淡水最靠海的码头,这里反而更加的繁华了。

    来来往往的小沙船已经取代了昔日巴赛人的艋舺,更大的载重量加上硬帆在近海和内河具有省力的巨大优势让淡水船厂的沙船渐渐地取代了艋舺,当然朱林考虑到传统的艋舺文化传承的问题,他拿出一万块在每年的五月份举办了一个巴赛艋舺节,每个巴赛村社都会派出艋舺划得最好的选手,在淡水河上上演一出飚艋舺比赛,除了第一名五千,第二名三千第三名两千的奖金外,第一名还会有一个银制的奖杯,上面会刻上胜利的村社的名字。

    自从朱林搞出这个活动后,每年的五月份的淡水河岸就会冒出密密麻麻的人群。当然端午节的龙舟大赛人更多,甚至巴赛人的几个大社,像淡水社,北投社和里族社也会派人来参加。

    随着一前一后两艘体型修长的四桅停在了港口的泊位上,港口的宁静就被打破了。

    一队穿着绿色短打军服,带着牛仔帽的士兵迅速接管了这两个泊位,而其他泊位上来回搬运东西的人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了。

    从三年前第一批汉人移民的到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了。

    去年一年,淡水甚至直接从山东运回来了五万人,这还不算从福建和广东过来的人如果都加上,可能有七万人。今年更是从开春后就开始从山东和徐州运来了足足四千人。

    不光是淡水,包括桃园,新竹,苗栗一直到台中朱林拥有的土地已经全部种满了。

    朱林不得已甚至是从巴布萨人手中又买下了不少土地,相比起种地,这群原住民更热衷于当兵,这是朱林没想到的。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对于他们来说,战争就是把敌人的头颅献给祖灵,而战死是会被祖灵接引前往彩虹桥的另一端的。

    而且和汉人的家庭观不同,母系社会的平埔族实行的是走婚制,夫妻不但不住在一起,还没有对对方的照顾义务,除非是怀孕了才会告诉女方家人,甚至连孩子都是女方养。

    可不像那些只会打拳的,什么都想要,又什么不想管。

    所以即便现在朱林的义务兵军饷已经降到两百块一个月,原住民们还是想加入。因为随着朱林的农场越来越多,淡水控制的米价现在已经将到了五钱银子。

    一个人当兵,养活一家人完全没问题。所以朱林现在也是一个拥兵四千,战舰十二艘,各种吨位的飞剪型运输船八艘的大军阀了。

    而且朱林花了大价钱从山东找了几十个屡第不中的老秀才到到了东番,从鸡笼到台中一共修建了二十四所小学,主要教授三字经和洪武正韵,用来识字,还有中国历史,朱林还让乌玛朵从商社抽了一批接受过乌玛朵的算数训练的员工进去小学充当算数老师。但凡五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孩童通通被强制要求去上学。

    飞剪船上的新移民在沪尾港登陆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林的耳中,朱林不禁也有点头疼。

    人口是他想要的,但随着人口的越来越多,朱林现在也越来越忙。

    目前淡水联盟掌控区的汉人已经已经超过十三万,朝鲜奴隶一万多人,经过海上护卫队的不懈努力,矫正营中的小鬼子也有四千多头。

    原住民的人口也增长到了三万五千人,别小看这两千个增长的人口,这三年百分之六的增长率代表着内耗的减少,这代表着朱林的管控区内的原住民抗风险能力的增加。

    在朱林来之前,别说增加了,不减少就是谢天谢地了。

    而朱林名下的农场也扩张到了一百二十万亩,每年光大米就可以生产两百四十万石,玉米两百五十万石,土豆四百一十五万石,番薯六百六十五万石,白糖九万吨。

    朱林现在一年可得粮食共计1570万石,其中需要支付给农场汉人员工的有大米54.8万石,杂粮43.2万石,淡水币一亿两千万。好在巴罗斯几乎是按照八两白银一吨的价格把朱林生产的九万吨白糖包圆了,再加上每年的镜子收入,这样朱林每年光和巴罗斯的交易就有稳定的140万两白银。基本上是够员工的工资了,还顺带可以付掉那四千陆上护卫队的军饷。

    然后朱林派去山东等地的船都是满载大米的,这几年大明灾害不断,粮食价格也是高居不下,山东米价基本都是在一两一石左右,朱林每年出口近150万石大米,可以换回来150万两白银。

    而番薯这种东西产量太大了,第一年,朱林还可以交易给山里的高山族,后来随着朱林的农场越来越多,产量也是越来越多,第二年就只能用来做红薯粉条和酿酒,今年已经到了吃不完,也加工不完,被朱林含泪拿去喂猪了,听说淡水牧场万历三十年出产的猪都特别的肥。

    朱林一共开了二十个大型的养殖牧场,从巴赛人中招了一千个女性员工,又从汉人移民中的女性中招了三千人。

    这二十个牧场分布于整个淡水联盟的控制区,到目前已经拥有生猪一万头,梅花鹿四千头,四百头牛,三千只羊,超过五万只鸡鸭鹅。

    牧场已经成为了朱林回收淡水币的一个利器,而且这些牲畜可以提供大量的动物粪便,这也会成为淡水地区的主要肥料来源。

    朱林现在手上就只剩下噶玛兰平原的十万亩土地了,这也是他手上最最后一块还没有开发的土地了。

    但随着今年由于中原水灾预计从海州(今连云港)运回来的一万户,他所拥有的宜兰河以北的土地也就被消耗掉了,可小冰河还在继续,这几年各地的灾民肯定也不会少,而由于播州之役,把大明的国库打空了。

    而土地的兼并,以及文官口中那些对他们有利的祖制,让大明的经济直接崩掉了。

    而没钱的万历皇帝只能继续派税吏盘剥四方,天灾人祸之下,大明的百姓可谓是苦不堪言,而人口就是资源,就是国力。

    朱林一边是十分觊觎大明那庞大的人口,一边又是土地不够用了。

    朱林现在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建立更多的工厂,现在朱林拥有沪尾的一个晒盐场,几经扩建的盐场现在拥有工人一千多人,一年可以产盐四万七千石,可售纹银282000两,而人工支出仅有14400两,净利润267600两。

    在台中有一个制糖工坊,里面有奴隶工人五千人,一年出产白糖九万吨。粮食是玉米面加番薯外加一些肉食,而蔗糖厂制糖产生的甘蔗渣还可以用来喂养牲畜。

    在鸡笼他又新建了一个大型造船厂,现在工人已经有一千六百多人了,快赶上淡水船厂了,现在主要负责建造飞剪船,从三年前那艘排水量300吨的实验舰下水海试,并逆风跑出了九节的高速,顺风十四节整个淡水造船厂的设计师都疯了,带头疯的就是修伦。

    这还是修伦觉得朱林的设计有问题,硬是把朱林设计的五百吨三桅的实验舰改成了三百吨双桅的,如果按照朱林的最终设计是一千吨四根桅杆飞剪船来算的话四根超高的桅杆可以提供更多的动力,那航速还会更快。

    于是他就直接上手开始建造第一艘千吨级的飞剪船,下水后的海试是修伦亲自带人进行的,只花了一天,硬是从淡水干到了石湖,300公里的路程,一天干完,直接惊爆了所有人的眼睛。

    对此朱林只是淡淡的表示知道了,这不是废话吗?

    我早就知道了,我上辈子还坐过飞剪船呢,那是一艘叫皇家飞剪号的复古帆船,也正是因为坐过,朱林才饶有兴致的去研究了飞剪船的构造和历史,没办法,像他这样搞外贸的必须要什么都知道一点,这样才能和客户聊天时不露怯。

    铸炮厂现在也有一千多人,去年一年铸造了六百门24磅炮和一百二十门32磅炮装备陆续下水的9艘双层炮甲板的一千三百吨到一千五百吨的盖伦船。

    这样单论火炮数量,按照1677年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分级方式,这九艘盖伦船已经算的上是三级战列舰了,但论火炮口径,他已经比二级战列舰还猛了。

    除了炮少十门,其他的各项数据都不差,而且朱林充分的吸收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历史教训,从铸炮厂成立开始就是铸造的长重炮,而不是陆军用的加农炮。

    还有各种小型的调料作坊像榨油作坊,酱油作坊,醋作坊,都是为了满足东番岛的需求而已,除了回收朱林发出去的淡水币,赚钱都是次要的。

    朱林倒是没有准备在东番种桑养蚕,这个没有那个必要。

    另一个就是继续扩张土地,朱林不禁将目光看向了南边那还剩下的半个东番岛。

    之前没有一口气打下来,是因为怕闲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口,那对于土地的需求就大了。想了一下,朱林很快就做好了决定!有还有什么可以想的呢?

    早晚都是要统一的,这是大势所趋,历史的车轮滚滚,淦就完了!

    朱林让人叫来了草鸭,现在的草鸭已经是朱林的一营长了,今年从汉民中新招的一千人被朱林塞到预备役的二营中了,两个营一共五千人。

    二营长是万年新兵连长兴农,反正二营是预备役,这三年的时间已经退伍了一批噶玛兰的预备役了,他们回到了被朱林改名为宜兰的噶玛兰平原,但三年的军事训练很明显的让他们更加的令行禁止,而且朱林还额外发了六个月的军饷当做退伍金,他们也就很开心的回去务农了。

    这五百个退伍兵,会像钉子一样将朱林的影响力扩散到宜兰河以南的噶玛兰村社。

    “草鸭,把一营集合起来,准备干架!我们去把南边解放了!南边的洪安雅人和西拉雅人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怎么能够坐视不理?不行,一定要拉他们一把。”听着朱林大义凛然的说到,草鸭一脑袋的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