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方寸剑 » 第十七章 天底下没有这般道理的

第十七章 天底下没有这般道理的

    望着李道一转身离开院子的背影,陆长安心中百感交集。

    关于这位独来独往但天分极高的少年,陆长安其实早就见识过了:儿时那场游方术士摸骨的小插曲中,那会跟自己差不多高低胖瘦的李道一,是一群孩童中最被青眼相待的。

    虽然当时术士那些神神叨叨的嘀咕,陆长安一个字也听不懂,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青睐有加,是藏不住的,没了爹娘后的少年对于察言观色一事涉猎颇深。

    在一场被小城主人家应允的摸骨看相中,那个瘦弱到有些不起眼的孩子,不出意外的成为了这场无声选拔中夺得头筹的胜者。

    不足五六十斤的李道一,根骨则是出奇的重,直叫人匪夷所思。

    不过类似李道一这等天赋资质的少年孩童,倘若不是生长在这方受人庇护但也处处受制的特殊地界,恐怕还没等羽翼丰满就已然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山泽野修挖了道基,炼了根骨。

    三岁小儿持金过市,便是最好的写照。

    如果说李道一是根骨奇佳的最好体现,那么林端阳便是悟性超然的绝对诠释。在某种意义上,这两位天资超群的少年被外人以大法力结合在一起,那便或多或少能重现出当年那位兵家大修士的风姿卓越。

    只是关于这些更深层次更为隐晦的猜想,还不是陆长安那么一个惊蝉巷泥腿子能够想到的。

    陆长安长吁一口气,舔了舔干涸的嘴唇,散尽了脸上的艳羡神情,望向不远处那位锦袍男子留下的雨伞。

    一对男女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院墙内。

    似乎有所察觉的陆长安猛地抬起头,微微眯起眼睛,疑惑道:“项堃?你来我这干嘛?”

    “听说城北来了很多外乡人,怪热闹的,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看看?”

    手执一柄竹扇,身披一袭青衣儒衫的项堃答非所问,伸手向堂内的少年做出邀请。

    项堃身后,那道稍矮些的少女倩影则是举了一顶比寻常略大些的油纸伞,将脑袋埋得有些低。

    陆长安闻言,扯了扯嘴角,:“不去了,酒肆里还有客人要招待。”

    项堃似乎预料之中般嗤笑一声:“没意思。”

    虽然遭到了回绝,但是这位突然造访的少年好像并没有要就此离去的打算,但也没有要往前走一步,走到院内的意思。

    两男一女就这样在雨幕中静静站着,对峙良久。

    目光在陆长安周身打量的项堃,仿佛找到宝贝一样在那柄油纸伞上停留许久,随后轻笑着问道:“伞倒是还不错。”

    说着,项堃就将扭过头,将目光投向了身后的丫鬟,戏谑调笑道:“妙戈,喜欢吗?”

    言语之中,仿佛早已将这柄油纸伞视作囊中之物。

    陆长安别过眼不再去看,对于这位交往不算密切的同龄人,他心里其实谈不上有多讨厌,或是有多喜欢。

    项堃的爹娘是小城府台衙门曾经的父母官,故而自小身披黄马褂出身的他,自然而然地就享受惯了钟鸣鼎食,世代簪缨的生活。倘若不是由于后来发生的种种变故,致使小城督造使被撤职,府台衙门被拆除,恐怕陆长安想要见上项堃一面都没有机会。

    据酒肆喝酒的客人提起过,听说项堃爹娘在回京赴命前,托人在城西的槐柳巷买了下一栋宅子,虽说比不起同住槐柳巷的何家那般阔气,不过怎么着也是要比城东福禄街上的老宅要安逸些,但是不知道项堃发的什么疯病,竟然只是浅浅地住了一晚便连同丫鬟一道搬来了福禄街,自此再也没有去过槐柳街的大宅子。

    而那位站在项堃身后的少女,便是项堃爹娘离开小城前为他备好的婢女丫鬟,用于照顾起居饮食。

    在陆长安看来,项堃与叶庆之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许多截然不同。

    出身桃花巷的叶庆之,谈吐言语间总有一股难以言明的阴阳怪气,但是项堃便全然不会,就譬如很早以前叶庆之对陆长安说的那句:胆子那么小,这辈子下辈子都是低三下四的贱命了!

    若是换作项堃来说,那便只有简洁明了的两个字:活该。

    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中症结,便是让陆长安对项堃更有好脸色看的缘由。

    甚至在少年心里,他一直觉得同在私塾蒙学的二人,上官先生对待他们的感情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那是一种极难察觉到的错愕朦胧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虽说在所有人眼中,项堃与叶庆之从来都是先生面前最为出彩的两位学生,但是随着年纪见识的增长,陆长安隐隐觉得先生在对待叶庆之时,更多像是多了一抹愧疚,一种没有缘由与跟脚的愧疚。

    陆长安想了想,顺手提起搁置在一旁的雨伞,轻轻支起伞面,斩钉截铁道:“不卖。”

    仿佛已经知晓答案的项堃,扯了扯嘴角,又蹦跶出先前说过的一个词,只是这一次比起先前多了个字眼。

    “真没意思。”

    随即他牵起身后诚惶诚恐的丫鬟玉手,笑道:“妙戈,咱们走!去城北,去给你买柄更秀气的伞。”

    正撑着伞的妙戈向后小退一步,手中原本就有些力不从心的大伞也是愈发地摇晃了起来,脸色一红埋头羞赧道:“少爷,这柄伞够我们俩撑了......”

    少女的嗓音细弱蚊蝇,逐渐散落在淅沥的雨幕中,反倒是项堃笑声朗朗,牵着丫鬟妙戈的手离开了惊蝉巷。

    陆长安手持伞骨,站在冒雨的房檐下沉默良久,最后小跑着离开了院子。

    小城这几日出现的怪事怪人并不罕见,又联想到林端阳的经历和酒客们的插科打诨,他陆长安也不是脑袋不开窍的榆木脑袋,如此揉搓黏合,自然也就能窥得其中一角。

    少年想过,但又不敢想。

    李道一,林端阳,叶庆之,项堃,甚至是陈若渝,这些同他有过交集的人,他都想过,甚至无形之中与自己做过对比。

    一个萝卜一个坑。

    陆长安心里明白,很多事情只能是有天赋的人去做,不能一味的去强求。

    奔走在雨幕中,溅起黄泥朵朵的少年,在走出惊蝉巷后收住了步子,抬起头望向雨幕深处。

    是不是不出意外的话,他陆长安这辈子都是日复一日的样子,每天重复着相同的事,只为了一口温饱冷暖?什么走出小城,什么寻找父亲,什么外边的世界,都会是埋葬在城南乱葬岗里一位老者临终前的黄粱一梦?

    人吃土一生,土吃人一回。

    眼睛一睁一闭,可能就是下辈子的故事开篇了。

    感受着悲从中来的少年,目光放远,仿佛那些他曾对比过的人或物都如同走马观花一般,在此时都如梦幻般围绕着他旋转起来。

    陆长安缓缓闭上眼。

    就在这时,一道黑色人影瞬间与他擦肩而过,撞得陆长安连连后退,隐隐作痛。

    吃痛的陆长安疑惑地转过身,在距离他数丈远之外,一位全身被黑衣裹挟的少女正快步而去。

    似乎是感受到了少年的目光,那道本该就此远去的黑影也在这一刻缓了脚步,转头望去。

    一人撑伞而立,一人快步远去,两两相望,一街之隔。

    有些不解的黑衣少女绣眉微蹙,随后自顾自走进了一条小巷中,与少年的目光交错开。

    陆长安一直望着那位陌生少女走往小巷,在彻底离开了视线后,少年也朝着酒肆地方向赶去。

    那座巷子,少年再熟悉不过了,瓷碗街。

    ———————————

    城北

    项堃带着婢女妙戈径直来到城门驿站处,发现此刻坐镇此地的竟然不是那个苍白无血色的守门人,而是位手执一杖步幡的百岁老人。

    城门驿站眼下一扫曾经的荒凉,大概有数十号人坐在一旁,隐约间将那位手执魂幡的老人围了起来。鱼龙混杂的人群中,项堃眼尖地找到了不少认识的孩子,也瞧出几个不属于小城的生面孔。

    不用猜,这就是近日来访小镇的外乡人。

    妙戈在一旁找到了一处无人的板凳椅子,就当她兴致勃勃地给自家公子指去的时候,那位向来秉承着有便宜就占的项堃,却是出乎意料地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示意她静静站着即可。

    项堃和妙戈并肩站在人流中,那位被围坐其中的魂幡老人微微抬了抬眼皮,在人群中扫视了一番后,继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后朗声说道:方才老夫与你们讲过了兵家修士得天独厚的优势,那老夫再来同你们说说三教一家中,为何这兵家没能登临山巅,将家改作教。啧啧啧,要说起这兵家,除去万年前一手创办的初祖外,那就不得不提到后世中一位有望立教称祖的晚辈后生。约莫在千年以前,兵家初祖闭关不显,生死难卜,故而整个兵家都隐隐有走向衰败的迹象,也就是在这时,兵家内部划分成了两个势同水火的派系,一方是主张等待初祖复苏的保守派,另一方则是准备赌上千年气运再造一个二祖,重新延续兵家的辉煌,甚至能够在初祖之上带领兵家立教称祖的激进派。”

    似乎有意卖个关子魂幡老人,咽了口唾沫。

    这一刻,项堃敏锐地发现那老人,有意无意间瞥了自己一眼,虽然只是蜻蜓点水的视线,很快就一掠而过,但项堃仍是细心捕捉到了,只是少年也就没有上心,只当是巧合而已。

    “至于那场兵家内部的派系之争究竟如何分出胜负的,那么老夫作为一个外人自然也就蒙在鼓里了,不过最后那位耗尽了兵家余下千年气运的中兴之祖,仍旧是出世了。关于这位惊才艳艳的修士之来历,那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这位中兴之祖并非出自兵家,而是崛起于一座福地洞天内,潜心修习后证得大道,后来才入了兵家成了二祖。也有人说这位妖孽修士原先不过是一座王朝中的大柱国,曾坑杀了数百万兵士,导致戾气缠身,死后不入酆都,十殿阎罗不收,最后被兵家聚三魂六魄,以莲花之材重塑躯体。而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便是说此人乃是远古神灵转世,故而天生便有了立教称祖的妖孽资质。”

    魂幡老人说得唾沫四溅,底下围观的人群中除去少部分知道些跟脚的修士面色凝重外,其余都无动于衷,满脸茫然。

    妙戈扯了扯一旁项堃的衣袂,低声提醒道:“公子,我感觉这个爷爷一直在盯着你看。”

    项堃微微挑眉,笑道:“哦?其实也不打紧的,你要是害怕就先回福禄街。”

    闻言,妙戈小脸有些通红,气鼓鼓地嗔怒道:“公子,我这是担心你!不是害怕!”

    项堃瞥了眼一手拿着雨伞一手攥紧衣袂的小丫头,随即侧过身,将后者手中的雨伞拿到手中,幸灾乐祸道:“没想到没把惊蝉巷那个泥腿子骗来,反倒是把你吓着了。”

    说着,项堃缓缓低下身,腾出一只手来在妙戈鼻梁上轻轻一刮。

    原本就涨红了脸的妙戈,此刻更是不由自主地将脑袋埋得更低,仿佛都要埋进一旁项堃的衣袂中,语气软糯:“公子......”

    项堃悻悻地转头望去,突然间愣住了神。

    如今,自己的这位丫鬟已经出落的有些亭亭玉立了,似乎和自己印象中初次见面时的干瘦蜡黄的形象截然不同,出入极大。

    项堃无言,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都说女大十八变,看来当真是不骗人的。

    遥想当初,那个便宜老爹第一次把妙戈带到项堃眼前时,自己还不曾一次戏弄过那个瘦的如同张宣纸般的小女孩。往后的很多年里,自己似乎一直都将她的形象定格在了初次见面时的模样。

    担任城尹的便宜老爹直到离开小城,去京城赴命前也不曾和自己提起过妙戈的来历与身份,而自己与她朝夕相处的数年里,似乎也从未过问其有关的问题。

    联想到前几日收到那个便宜老爹的来信,项堃咬了咬嘴唇,神色阴晴不定,最后无奈地揉了揉眉心,开口说道:“不出一个月,我爹就会派人来接我去长安......”

    项堃微微一顿,也就是在这片刻间隙,他看到身旁那个丫鬟身子轻轻一颤,许久也不曾抬头直视自己。

    在那封历经大半个月行程才送到自己手中的书信里,那个已经在长安城,在天子脚下谋得户部侍郎一职的便宜老爹明确说了不得带上丫鬟妙戈离开小城。

    在那封信件中有几处以浓墨点出,大体上便是旁敲侧击,隐隐透露出此女是这位曾经的城尹用于替自家儿子收拢福报的工具,而小城有小城的规矩,倘若妙戈真随着项堃一起走出了小城,那么别说是这么多年积攒的福报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其中的因果报应也会得不偿失。

    雨幕顺着那柄油纸伞自伞面滑落。

    几滴弹落的雨水毫无章法地落在那个埋着脑袋的丫鬟身上,项堃眼神微动,将靠着自己的小丫头轻轻一抱,手中伞面微微侧倾,随后柔声道:“我爹说了,要让我把你一起带上。”

    仿佛早就知晓了自己身份的丫鬟妙戈,猛地抬起脑袋,湿润的眼眶中噙着泪水,震惊的脸颊上写满了疑惑不解。

    此时的项堃已经侧过脑袋不去看她,只是用手揉了揉后者的脑袋,似乎想要将那一头秀发揉搓成鸡窝,轻声道:“听故事吧,怪有意思的。”

    由于没了那位被紧急调回京城的便宜老爹,项堃和他的丫鬟妙戈,在这座小城里,一直是各路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的,即便是和尚尼姑恐怕也会日久生情,更何况是所谓的主仆二人。毕竟在其他富贵人家,丫鬟婢女给主人暖个被窝本就不是稀奇事,更有甚者将婢女丫鬟的肚子搞大之后不得不认罪伏法,再添一房。

    久而久之,关于项堃二人的桃色绯闻也就在小城里传开了。

    这种消息陆长安在酒肆中是听的最多的,但似乎也就只有他从不与人谈论起。

    项堃目光望向魂幡老人,但心中却另有他想,自己一介男子,对于所谓的情爱一说本就有着先天的豁免权,但是自己这个丫鬟却要为此饱受他人舌根,为人诟病,自己又当真没有半点责任可言?

    “天底下,没有这般道理的......”

    项堃以余光瞥向身旁的妙戈,轻声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