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仙帝养成日记 » 第十九章:万事俱备东风欲来

第十九章:万事俱备东风欲来

    上元节的花灯还未撤去,王府中的府学就开了。

    本朝看重皇子教养,传位又不拘出身,就是宗室子弟,若是能力出众,一样可以去南书房与皇子一同读书考较。

    每年年末,众皇子世子们都有一场期末大考,按照排名积分,在上元节前排出皇位的继承人顺序。是故虽然成仪郡主后来失踪,朝中却不曾因为没有国储而动荡。

    这积分是自然累积,少有扣除,而扣分时需要本朝三公九卿、六部尚书并七大世家一起,人数过了三分之一才能同意。倘若同意扣分的人过了半,则本轮分数双倍扣除。若所有人都同意扣分,或是同一名皇储有三次扣分行为,则直接踢出皇储备选。

    例如当今皇帝仅两子一女,又有三个叔伯辈,七个侄儿,皇储合计十三名备选,年底考较时第一名便积十三分,最后一名积一分。

    又如先皇时也是两子一女,三个侄儿,年底考较时,第一名就积六分。

    因年岁渐长、参与大考次数变多,若无意外,分数也是逐年累积。倘若有幼子天赋异禀,年年名列第一,那后来居上,也不是什么难事。

    故而年长者只占了先发,却不一定能制人,年幼者也未必不能后来居上,反正垫底的人多了,厉害的总能出头。

    成仪郡主是今上潜龙之时的女儿,即位前就失踪,虽然如此,却是众人中一骑绝尘,是本朝唯一一个积分破了百的皇储。

    别说是兄弟之间,就是她的几个叔伯,也是无有不服。甚至到先皇驾崩,成仪公主失踪,今上三辞五让,宁可要太后垂帘,楚王和山阴公主一齐摄政都不愿登基。

    那道让位诏书写得骈四俪六,诸君定不愿看那佶屈聱牙的劳什子,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姐太牛我太赖,不敢上位怕坏菜。让我先以皇储的身份再考几场,把积分攒到三位数了,就算比不过我姐,也不至于太难看。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今上虽然自认为积分难看,但那是对比成仪郡主那个恐怖的数据而言的,以他当时十八岁的年纪,能在一众叔伯兄弟中拼杀成第二名,自然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姜澄那时还是少年心性,一把龙椅坐得是坐立不安,当晚就把姜澈召进宫,给了一方尚方宝剑,说:“倘若我做久了皇帝,失了本心,你可用这把剑杀我。倘若大姐回来,我不肯让,你就把这剑让给大姐,让她杀我。我以帝心封正一道立誓,若违此誓,雷劫之中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如今皇储依然是积分制候选,除少数在宫中上书房伴读皇子外,其余世子亲王都在府邸中接受家塾教育。

    姜茂说是过继给了姜澈,但是皇储身份不变,只是换了个地方读书而已,且比起京中步步惊心,边塞厮杀舔血,在吴中繁华阜胜之地,又能掌一方权柄,于年底考核大有裨益。贵妃虽一时舍不得儿子,然父母之爱子,定为之计深远,到底是点头同意了这件事。

    甄英先是与吴中地区的闺秀厮认了一番,又随义父趁着年节倒出交游,加上路上一路游山玩水,领略各地风光,心胸开阔,自然不同往日。只每每见到安家女儿都会心生怜悯,干脆央求了姜澈选为伴读,一起上学。

    那安阳县丞有个好女儿,本来就预备着日后选秀去换一个前途光明,现如今不必舍近求远,更是喜笑颜开,书信一封。

    “因去岁拙荆去世,家中女儿无人教导,白白虚度年华。谢郡主不以其粗鄙,肯提携一二,下官铭感五内,特封十二两贽见礼,恳请拜会。”

    姜澈不耐烦看那信,丢给了姜茂,姜茂看了好笑,又交给甄英。甄英便亲自润笔改了帖子,把“贽见礼”改成束脩,又添了一方端砚,一支湖笔,连着一些财物凑成一份大礼,交给了家塾中的司塾范先生。

    王府的坐馆之处与别处不同,除却修习《四书》等外,又常有供养的食客来讲学,融丰先生虽不是食客,到底领西席的差事,每月一次排班,顺着时间过来。

    甄英博采众长,操琴师从雨宫先生,修《鼓阵曲》《乱心抄》一类;下棋自学了弈秋先生的几张谱子;书法自有融丰先生倾囊相授;绘画则师从马良先生,做点睛笔。

    大道三千,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为了探索最深处的“道”。

    先贤曾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论述的“道”,都因为语言的局限,仅仅只是“道”的一个投影。

    就像盲人摸象一般,每个人感知到的“道”不相同,可能有的人理解中的“道”截然相反,却不能简单粗暴的定义他们是错误。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的能寻找的自己的道,例如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他的道却是琴艺,又或是庙堂之上的能臣,上天赋予他的道是剑术……因种种外力限制,或是在不属于自己的道上南辕北辙,亦或是悲哀的从未意识到“道”的存在,碌碌然为众人。

    所幸,天下间,除了门派、世家,就属皇族掌握的“道”的路径最多。

    民间所知最多,也是践行者最多的,是“文心”、“武魂”这两大道统。

    五大门派根据五行,又各自掌握“阵法”、“炼器”、“符篆”、“丹药”、“飞剑”这五条。

    除此之外,各大小世家也自有自家的道统,如太原王氏掌的“书法”“正气”;清河崔氏的“御兽”;博陵崔氏的“列阵”。

    又有会稽阮氏的阮青州的“琴操”、沪上名媛丹笙子的“丹青”二道,隐隐有将七大世家变作九大的态势。

    甄英心思机敏,又有之前姜澈的教育,对这些东西并不陌生,安灵儿之前受困于内宅,却是从来不曾接触过,只觉得十分吃力。

    一边私下里刻苦,心急却越发不能成事,神色却是一日比一日落寞。甄英何尝不知她所想?干脆找了个时日请方家姐姐一聚。

    方金枝出身武将世家,年幼失孤,所受教育还不如安灵儿,但为教养弟妹,许多事情不得已的亲自去做,浆洗缝补,样样拿得出手不说,偶尔还兼职赏金猎人,去抓些有悬赏的逃犯换了赏金,自认识一帮江湖儿女,见识更加不凡。

    安灵儿见方家姑娘家境比起自己还不如,自己自怜自伤,心境却是远远落下了。却是振作起来,旁的都不理睬,只一心调制香料,立志要开辟一条新道来。

    这几日调节安灵儿,方金枝就走动得勤快,因食客们并非专职老师,讲课往往天马行空,拖堂是十有八九的事情。金枝姑娘不耐烦听那些没用的,干脆在外头自行练武。

    要知陇西李氏可是武将出身,融丰先生虽然恶了家族,到底家学渊源,看得出武艺好歹。

    方金枝家传一套枪法虽然称不上是上乘,却在缉拿盗匪之时改枪为棒,另做了一套棒法。

    须知时人追捧修士,自知与七家无缘,却对五大门派心向往之,而五大门派中“飞剑”一道甚是雄奇,江湖客们便纷纷舍了大刀枪棒,拿起长剑,希望有朝一日能于剑道之中顿悟,进了修仙的门槛。

    故而,如今习武的,十个又九个都在用剑,剩下一个用本家兵器的自然要引起关注。

    况且方金枝捉拿盗匪,只需把人打得不能还手就行,尚且得留条命去衙门拷问,这棒法正是合适。只见其身姿轻灵如燕,棍棒却是不拘一格,其劈势如刀、戳刺入剑、一挑一引,俱是高手风范。

    李融丰看得痴了,待到一套棍法结束,竟情不自禁叫声好来。

    方金枝刚才舞得兴起,不觉身周有人,顿时吓了一跳,循着声音望去,却是个青年文士,一身领皂沿边素色宽袍,腰间一条葛带上,粗粗悬着一支判官笔并一方小印,丝鞋净袜,面目方正。

    她今日依然男装打扮,抱拳打了招呼,正准备领了两个姑娘游玩,却不曾想面前那人双眼放光一路走来:“小兄弟这手棍法可是从枪法化用来?愚兄陇西李氏,字融丰,敢问兄弟姓名?”

    融丰先生自有一番名气,但终归不如陇西李氏,如今先抛出家族身份,乃是见猎心喜,先把人吓住,再慢慢结交的意思。

    方金枝本不欲与读书人打交道,听到是陇西李氏,这才抱了拳:“国公爷一家忠勇,区区微末之身,安敢平辈论交?”正欲通姓名,却想到如今女扮男装,想到一双方才成人的弟妹,只得心思一转,道:“唤我金支便可。”

    “金兄弟可有小字?”

    方金枝脸色一红,她因父母早亡,连及笄礼都不曾办一个,为出门方便走动,这才女扮男装。

    须知男子加冠、女子及笄后才有字,她无长辈操持,哪儿来的字号?出门时只把乳名“金枝”胡乱通报,她那些江湖朋友,只以为她姓金,今儿个碰上了读书人,却是糟了个大糕。

    如此头一低,只得道:“尚未取字。”

    两人一个心中有事,一个见猎心喜,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安灵儿收拾了东西,正准备出门,看见外头两人木桩似杵着,顿时起了促狭之心。

    正巧甄英的字近日无长进,融丰先生罚了两张字帖,两人有心吃瓜,干脆让探雪递话,说近日小姐被罚了练字,先生不许走,劳烦棍棒师父白跑一趟了。

    方金枝赶忙抱拳:“只是抽空教小郡主一些强身健体的法子,可不敢称是师父。”

    融丰喜欢她谦逊,听了也笑:“我也不是什么正经先生。胡乱教她写几个字,日后出门不丢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