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恋爱免谈,一心搞事业 » 第71章:犹豫不定的中年才俊

第71章:犹豫不定的中年才俊

    周闻偶然抬头,正看见郑夺在前面端着相机,回头抓拍。

    这已经是第二张了。

    他突然想起个问题,问他:“你的生物和化学都学得这么好,为什么不报生物或者化学专业,而报数学呢?”

    郑夺的回答极其朴素,直说:“数学录取线低。”

    包括郑夺的父亲在内,大家听了都很意外,表示没想到。

    周闻张着嘴,“啊——这个嘛,策略很对!”

    薛亚珍稍稍一下,笑了起来,“好像是啊,我们学校今年生物录取线是六百多少来着?好像是所有专业里最高的吧?”

    周闻点点头,“对,化学……也超过六百。那么说来,理科和工科里面,还真是数学最低。数学太难了,报的人最少。”

    常林祥拍拍郑夺的后背,“的确报得好!报志愿,就应该优先考虑城市和学校,专业知识,后面可以转,也可以修双学位。你五百九十九分,报数学系,相当聪明。我一开始,还担心你落空呢!”

    周闻又问:“那等开学了,我跟学校打报告,把你挖到我系里,你看好不好?”

    薛亚珍马上乐了,“哎,干吗呀老周?你这不对啊,趁人家数学系的不在,偷袭啊?我也想挖小郑,怎么办?”

    郑夺直言不讳,拒绝道:“所有自然科学,最后都需要强大的数学支持。我喜欢数学,不想转,报志愿时,还特意选了不服从调剂。”

    周闻尴尬地笑笑。

    父亲郑国宝一直被除在大部分话题之外,很少有机会说话。

    现在说起报志愿,他总算稍微能发挥一下,不当哑巴听筒了。

    他说起考分出来以后,自己跟厂里其他考生的家长们,如何认真研究,对着各种招生资料比来比去。

    如何参考各个院校、各个专业历年的录取线,为郑夺制定了怎样怎样的计划,第一志愿写什么,第二志愿写什么……滔滔不绝。

    一行人边走边聊,来到了正门口,在这里留下最具有标志性、最重要的合影。

    还是由郑夺来操作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设定倒计时,然后他依然站在后排,不肯站在最前面,仿佛他才是无足轻重的陪衬,别人是主角。

    周闻收起相机,对郑国宝说:“老郑同志,等照片冲洗出来,我给你寄到你们单位去。这照片的分量,你可不知道有多重!”

    郑国宝笑嘻嘻地感谢,又问:“领导,您说的不知道分量,是什么意思?”

    “今天饭桌上聊的,你儿子提出的那个大课题,将来真的成功了,对全世界都有大贡献。照片里咱们这几个人,很可能成为诺贝奖的获得者啊!

    “其中,可是有你的儿子。那是何等的殊荣,分量还不够重吗?”

    郑国宝刚想问,什么是诺贝尔奖,就听见薛亚珍说:“就算得不到诺奖,那也总会得个其他什么大奖,绝对名垂青史。”

    她心里还藏着一句话没说出来:诺贝尔奖只颁给不超过三个人的团体。

    可照片里除了郑国宝,还有四个人。

    郑国宝不懂这些,仅仅“名垂青史”四个字,就令他心里乐开了花,血液都要冲破天灵盖了。

    周闻看了一眼薛亚珍。

    薛亚珍只把心思深深埋藏,脸面上不露任何痕迹。

    常林祥对郑国宝说:“先不谈什么奖不奖的,也不谈对世界有多大贡献,就凭我们周教授、薛教授两位杰出的青年学者跟你一起合影,就够你吹一年的了。

    “但说实话,真的获得了什么大荣誉,那是我们沾了小郑的光。”

    “哦哦哦,领导们千万别这么说,郑夺才几岁,他屁都不懂,能跟着大专家学习,就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这照片我亮出去,别说吹一年,吹一辈子都够了!”

    中原大学太大了,这样慢悠悠地逛半天,根本逛不完,

    但大家已经累了,而且时间也没那么充裕,郑国宝向厂里就请了三天假。

    昨天来,今天报到、参观,明天一早就得坐火车回去了。

    周闻收起相机,大家就在正门外拦车,前往常林祥在本市的家。

    拦下第一辆车,常林祥和郑夺父子先上。

    周闻和薛亚珍坐第二辆,跟在后面。

    到了车里,不用再顾忌什么,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周教授,想得怎么样了?”

    “小薛,这事情……”周闻有种难以启齿的感觉,“不道德”三个字在他的牙缝里徘徊。

    想了又想,说出口时,还是换了一种说法:“常副教授说得对啊!别看小郑年纪小,现在还嫩,但这事真搞出大成果来,的确是我们沾他的光。他这个设想,太先进了,换做是我,绝对想不到。”

    薛亚珍点头承认,她无法否定能提出这个课题,并给出基础的实现路径,的确是了不起。

    可是她也不觉得,播种的人就有资格拿走最大的收获。

    毕竟浇水、施肥、除虫、赶鸟、日夜守护、辛勤收割到成品加工,再到包装上市,后面人也功不可没。

    假如只能屈居第二、第三,说不定还是第四,那就不香了。

    所以她说:“但也只是个设想不是?”

    周闻沉思半晌,才说:“你觉得,就凭我们现在了解的这些内容,就足够……”有几个字,话到嘴边,还是说不出口,“我是说,后续的所有研发工作,都可以不需要郑夺参与吗?”

    问话的同时,他心里也在给整个团队中,四人的参与度和重要性排序。

    论参与度,到了中后期,应该薛亚珍排第一,他自己排第二,常林祥第三,而郑夺很可能是最低的。

    而论重要性,倒有可能,他自己才是第四。

    一个摆来摆去,怎么也调不平的天平,在他心里七上八下。

    前车里。

    常林祥问郑夺:“你看,小周、小薛两个人,怎么样?”

    郑夺不带丝毫感情色彩地回答:“很优秀。”

    “嗯!就国内而言,他们是我所认识的,在这个领域里最好的一批专家学者之中,最合适做我们这个项目的。

    “其他还有几个人,要么我不认识人家,要么远在首都和沪市。

    “尤其是小薛,理论水平和实验水平,都很好。我不懂他们那一行,但是专门找人打听过,学界不少人对她评价非常高,稀世才女啊!”

    对于这点,郑夺也非常肯定,因为他亲眼“看”过他们过去曾经做出过的,和未来将要做出的许多伟大成就。

    “常教授找对了人,而且他们也兴趣浓厚,这个合作,谈得拢。”

    郑国宝听不明白,但是很高兴,从头到尾傻笑就对了。

    常林祥的家到了,离中原大学也就五公里左右。

    是个还算豪华的社区,现在均价2888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