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九万里 » 第十五章 开府长安

第十五章 开府长安

    天宝九年,八月……

    凉王李璿奉旨迎贵妃归朝,恰逢天长节,天子大乐,遂宴于花萼相辉楼。

    〔唐明皇四十四岁那年寿诞,大臣上奏将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后天宝年间更改为天长节,皇帝寿诞,普天同庆,与民同乐。除百官以外,还允许庶民参观游览。〕

    作为大唐第一楼,花萼相辉楼非但气派,更是巍峨雄壮。

    历来国宴,接待外国使臣,皆是在此举行。

    “陛下驾到。”

    高力士站在王座之侧,大声喝道。

    “参见陛下,贵妃娘娘。”

    见李隆基拉着杨玉环的手,十分恩爱的走了出来之后,文武群臣立刻齐声高呼道。

    “众爱卿免礼。”

    李隆基对文武百官摆了摆手,然后目光看向高力士。

    “凉王李璿,上前接旨。”

    高力士立刻心领神会,开口喝道。

    “儿接旨。”

    李璿立刻走了出来,对着上方的李隆基跪拜在地。

    “门下,皇二十九子凉王李璿,德才兼备,天姿缀世,深得朕心。”

    “承天之命,顺民之心,改封齐王。”

    “食封八百户,增至二千户。”

    “授开齐王府于长安,署官从之。”

    “授京兆牧,遥领安西大都护,安北大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以兹奖赏。”

    “天宝九年,八月初五,大唐皇帝册书。”

    高力士手持圣旨,朗声念道。

    〔唐朝食封与食邑万户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实封,一个是虚授。诸王官职也皆是虚职,挂名,多是加开府仪同三司,只享受待遇,署官不职。〕

    “儿谢父皇天恩。”

    李璿当即拱手一拜,然后双手举过头顶,接下了圣旨。

    文武百官,闻之哗然。

    那食封二千户不算什么,改封齐王,可就不一般了。

    众所周知,晋,秦,楚,齐,四王,历朝历代,皆不会轻易授予,多以春秋小国冠之。

    而且自武皇帝之后,就再也没有皇子开府的先例。

    哪怕是当朝,诸王皆居于王宅,从无开府者。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齐王李璿。

    羡慕者有,嫉恨者亦有之。

    “陛下圣明。”

    太子李亨率先醒悟过来,然后十分乖巧的顺从道。

    “陛下圣明。”

    文武百官也同时回过神来,齐声高呼道。

    “孤可要恭贺齐王弟了。”

    李亨虽然心中有些不爽,但仍旧笑脸相迎,对着李璿道。

    “多谢太子殿下。”

    李璿也是皮笑肉不笑,心中却异常警觉。

    “开府之日,孤定要登门讨杯酒喝。”

    “到时候,齐王弟可不要小家子气。”

    李亨见李璿有些应付,心中不免有些奇怪,自己哪里得罪他了?

    “量大管饱,太子殿下尽管来。”

    李璿更是警觉异常,只感觉好似黄鼠狼给鸡拜年。

    没办法,这家伙天生给自己的印象就是一个狼人,不防备着点,都对不起他这个狼人封号啊!

    “恭喜王弟。”

    “恭喜齐王殿下,贺喜齐王殿下。”

    “……”

    李璿一路走来,皆是道贺之声。

    对于这些善意者,自然也十分欢迎,一个个客套一番。

    而授封之后,宴会也正式开始了。

    先是授镜仪式,满朝文武大臣,皆献上铜镜,而皇帝也回赠一面特制铜镜。

    繁杂的仪式结束之后,漫天五颜六色烟火,在天空炸响散开,尽显长安之风华。

    随之便是各种精彩绝伦的杂耍艺技表演,只能说那叫一个满堂华彩。

    满朝文武大臣,也是相互推杯致盏,谈笑风生。

    诗人与舞姬,游走于亭台楼宇之间。

    三两成群的青年秀女,漫步五光十色的水榭花草之中,莺歌燕舞,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最终,霓裳舞衣曲被奏响,一群身穿霓裳的美人,开始翩翩起舞。

    将宴会推进至高潮,引起一阵又一阵喝彩声与欢呼之声。

    舞曲毕,一名二百多斤的大胖子站了起来,来到大殿中央,直接跪了下来,对着上方的李隆基与杨玉环道:“恭祝陛下寿与天齐,恭贺陛下与义母破镜重圆,万年好合。”

    所有人,都停止了交流,目光投向了大殿中央。

    他就是安禄山?

    李璿坐在右边,看着腰肥体阔的安禄山,心中暗道。

    “爱卿有心了。”

    李隆基满脸笑意的看着下方的安禄山,缓缓开口道。

    “安将军当年,长安一舞惊天下,恰逢天长节与陛下寿诞。”

    “不知是否还有眼福,一睹将军之风采?”

    中书令,右相李林甫看向拍马屁的安禄山,阴阳怪气道。

    “李相这就小瞧了本将,虽然本将胖了不少。”

    “可本将对于陛下的忠心,义母的孝心依旧不变。”

    “胡旋一舞又何难?”

    “奏乐!”

    安禄山好似没有听懂李林甫的讥讽,而是言语之间尽显忠诚,豪气冲天道。

    “好,好,好。”

    “朕也多年未见安爱卿之风采,今日定可大饱眼福。”

    “起乐。”

    李隆基也开口帮腔,直接抢在了李林甫之前道。

    随着一阵阵欢快灵动的音律跳动,安禄山也毫无避讳的开始扭动着他那沉重的身躯。

    随着音律逐渐走上高潮,他便不断旋转着,好似一个大号精灵。

    李璿目不转睛,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这是一个灵活的胖子,非常灵活,灵活到让人怀疑人生。

    现场之中喝彩之声不断,当然也有不少哈哈大笑之声。

    舞毕!

    “安爱卿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此次回京,可还有其它要事?”

    李隆基率先开口,给予了充分肯定,然后又狐疑道。

    “多谢陛下妙赞。”

    “臣此次回京确有要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向陛下与义母问安。”

    安禄山态度十分谦卑,语气更是诚恳万分道。

    “不知是何要事?”

    李隆基笑了笑,然后继续问道。

    “御奚,契丹军马调度频繁,似有不轨之心。”

    “臣请奏,兼领河东节度使,以抗贼敌。”

    安禄山一席话,激起千层浪。

    满朝文武百官俱哗然,尤其是郭子仪,瞳孔之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真言中了?

    殿下,真乃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