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这位女侠请留步 » 第五章 宇文博之策

第五章 宇文博之策

    五日后,皇宫,太和殿。

    上首席,魏国皇帝元涂。

    下首席,魏国太尉,柱国大将军宇文博。

    元涂皱着眉头,压住心中烦闷感,他不愿与这位老人说话。总感觉自己在它面前毫无秘密可言,如赤身一般,供其戏谑。

    “太尉何以教朕?”

    宇文博双手抱礼,微弯下腰。

    “请皇上下令,各大柱国将军之开府将军轮调。”

    将军轮调,或者说是将军交叉设置,这是宇文博长久以来的计划。

    在宇文博强化细化府兵制以来,魏国军力确实上升不少。但带来的弊端也多,最直接的便是府兵私用,府主只认恩主,不识国主!

    长此以往,幕府做大,乾坤倒转,国体沦丧,几可预见。

    宇文博为此殚精竭虑,终有这么一策,但是可以想见的阻力必然非常大。

    柱国将军与下属骠骑将军,以其统领的开府将军,俱都是同气连枝。甚至每个开府中的每个仪同团系背后都有世家支持。

    这些世家更是盘根错节,守望相助。

    而宇文博想要拆散这些势力,其阻碍可想而知。

    他所做也不是从根本上解除上下关系,比如他不会动每个仪同团系与其属下士兵的关系。

    也即,将与兵关系不动。

    因为这些将与兵士之间是通过宗族,血缘纽带,建立起的上下级关系,万万动不得。

    他只把将与将之间进行互调,这样就保证柱国将军下属是非自己系的骠骑将军。

    柱国将军命令又需下属骠骑将军执行,可他们却互不所属,这就十分明显削弱柱国将军的权利!

    但最基层的兵士与他们直接的团系仪同未变,将兵体系稳固,战力不会削减。

    宇文博便是想以皇帝之大义下令,在辅以自己从中推波助澜,将此事推进下去。

    但是这样压力便会在皇帝身上,而眼前这位魏国皇帝……。

    元涂一脸严肃地端坐在上首,半天不发一言。

    这是他多年来应对朝中之臣的办法,自己听不懂,不想答应,或者懒得搭理的,就一言不发。

    宇文博见皇帝的态度,便知此行难办了,微一躬身便退了去。

    这已是他第三次与皇帝商议这个问题,三次皆是一样地答复,以宇文博的城府也不免恼火。

    “竖子不足与谋。”

    暂且不说宇文博阴沉着回府,只道皇帝这边在宇文博离开之后,便来到椒房殿。

    正见自家弟弟正趴在地上学着马叫,而自己三岁儿子骑在弟弟的后背,口齿不清的“哒哒哒”,间或有幼童开心的哈哈笑声。

    显然,两人正玩一个喜闻乐见的‘骑大马’游戏。

    眼前一幕霎是温馨,元涂憨厚的脸上顿时露出笑意。

    顺手接过大喊父皇的幼童。

    便问:“你皇嫂呢。”

    元启明道:“在中殿理事。”

    元涂嘿笑一声。

    “梓童倒是比我这个皇帝还实心做事。”

    元启明敬重皇嫂,不背后置评,故没说话跟在元涂身后。

    二人前后一起来到中殿,果见文皇后在对着一本奏疏皱眉。

    元涂上前,一把握住文皇后的手,“谁的奏疏让朕的皇后如此烦心?”

    文皇后惊醒,不由嗔了一眼皇帝,也不避讳元启明,直接把奏疏扔给了元涂。二人虽是这个国家名义上的权力至高者,但平日里相处方式如寻常百姓家一般。

    元涂打开奏疏不由皱眉,原来奏疏正是宇文博呈上。而所奏内容与刚才在大殿所说别无二致。

    元涂不由纳闷,“宇文太尉这是何意,写了本奏疏不说,还要专门过来与朕详谈。”

    文皇后一听便知其意,想来方才皇帝与宇文博所谈,必是奏疏中所言之事。

    随即便了然道:“定是宇文太尉极重视此事,才会如此不厌其烦,那皇上是否答应了他?”

    元涂冷声道:“朕怎能答应,目前朝中局势,独孤言,元吉与他互相掣肘,形势稳定。一旦答应了,那两家必会削弱,而他领天官诸事,辖制钱粮。

    到时随便洒下钱粮,归于其门下兵将还不立刻投效,那时三方势力失衡,我这个皇帝还做不做了?”

    元启明听着元涂的话,心中诧异,“他缺心眼的皇帝兄长会想这些事?”

    元涂似有所感,转头看自家弟弟右手抵着下巴,一脸的若有所思。

    皇帝这当哥哥的对弟弟得了解实在太深,一下就知道他想什么,脸一黑,“混蛋小子,为兄多久没打你了!”

    元启明立刻面露一丝讨好,但说出的话却让人十分不爽,“皇兄莫急,皇兄莫急。”

    文皇后站在看着两兄弟闹,笑意难掩。

    而后略有深意的说道:“看来皇弟却是知道许多事情了。”

    元启明笑着与皇后行了个礼:“皇嫂慧眼如炬,弟真是什么也瞒不过你,这些时日,朝堂熙攘,弟确实听说了些。”

    原来宇文博深知改革阻力大,故早已先行放出消息试探,果然掀起轩然大波。

    元启明派往各家官员的暗探,也有了大致的消息传出。

    文皇后笑骂一声马屁精,又道:“皇弟可有什么想说的?”

    元启明看着眼前的皇嫂,心中不敢有怠慢。

    他确实极敬重她。

    敬重的原因便是这位皇嫂的能力。他糊涂哥哥之所以在摇摇欲坠的局势中还能把皇帝做下去,这位皇嫂在其身后立有大功的。

    而敬重的根源却是五年前了。

    五年前,他十三岁,醒来便在床上卧着,身边是一个满脸胡子得憔悴中年男,男人便是当今皇帝。

    后来听下人说,当时他已经卧床月余,只剩一丝微弱的呼吸吊着,以证明他还活着。

    而那几日正是这丝微弱的呼吸也要断绝,当时皇帝已经多日未睡,滴水未进,直言:“我弟不知生死,也未进米粮,我这个当哥哥的怎生咽下去饭?”

    后来,他能下床以后便被带到椒房殿照养。

    那时身体虚弱,加上脑中无数的冲击让他显得有些呆傻,只喜欢安静地坐殿门台阶上,一坐就是一整天,而且不发一言。

    当时皇帝心中焦急,以为自家弟弟醒来变成了傻子,再加上母后每日以泪洗面,更加难捱。

    文皇后心疼夫君却也不得法,也是终日愁眉苦脸。

    几个月之后的一日,那时他已经和原主的记忆融合,正在考虑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元启明如往常一样,用过饭便去台阶上坐。

    正思考之际,忽觉身侧异常,侧身看去,竟然见到文皇后屏退了侍卫,与他并排坐在台阶上。

    那年三十一岁的文皇后雍容华贵,那年十三岁的元启明身体初愈,瘦小如病犬。二人并肩坐在一尘不染的台阶上,宛如一对母子。

    “哎吆,许久没这么坐了,往日天天看你坐着这里,心中总是在想,这个弟弟到底这想什么呢?”

    “你皇兄以前总是与我讲你小时候,他说他最愿逗你。

    你吃饭的时候夹住你的筷子,让你着急。

    你跑出去追他的时候玩的时候,他躲在树后面,看着你急的抹眼泪。

    你跌倒在地向他求救的时候,他却不扶你,你大哭后,他哈哈大笑,然后在母后的大骂声中抱起你亲。”

    …………

    “听说你出生时差点死了,那时他就十分难受,只叹自己弟弟没了。”

    “你们相差二十有余啊,也不知为何他那么大人总和你一个幼童玩的那么开心,当真幼稚。”

    …………

    文皇后平淡地讲着,元启明默默的听着,心中那位憨厚皇帝的脸庞也越来越清澈。

    “你大兄昨夜又是彻夜未眠,我担心他的身体苦熬不住。”

    文皇后的的声音略微低沉,让人平静,

    “国事蜩螗,家事烦虑,本宫也帮不了他什么。只想哪日他熬不住,便也随他去了。只虑老母还在,若你哪日清醒了,万望照顾一二,便全了你们兄弟一世之缘了。”

    元启明知道,文皇后自说自话罢了,话语中其实并没抱有期盼,更遑论托付之意了。

    他知道,她一直把他当做傻子。

    自清醒这几个月,他唯恐让人看出破绽,故不敢多发一言,不敢多行一步路,生怕被发现异常。

    但好在经过这这么久地适应,加上意识地融合,终于让他有信心面对世界,起码不会让人一眼就看出异常,被当做妖孽拉走一把火烧了。

    而也是自那日起他终于开始与皇帝,文皇后接触,果然没有让人觉得异常。

    他也因为那日文皇后不自觉流露出的状态,而多了一份信任和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