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花木春秋 » 第十七篇 罗勒:国外称神的九层塔

第十七篇 罗勒:国外称神的九层塔

    本月上旬(2020年9月),我游览BJ鲜花港时,竟然发现园中有一大片罗勒,既然是收费的花卉园儿,种菜就有了注水的嫌疑,可想到人家兼具农业科技园儿的身份,又觉得也说得过去了。

    之所以有点儿腹诽,是因为我所住小区就有人种着罗勒,我犯不着跑这么远来看它。

    我是2016年7月中旬发现我所住小区有人种罗勒的,那户人家住一楼,用旧木条在窗前卷了一个小院儿,在院里种了一片罗勒,已开了花。那花花莛细长直挺,一根花莛上分布多层小白花,一层基本为6朵,交互对生,轮伞花序。由于其花序多在九层左右,层层而上,重叠如塔,故又称“九层塔”。

    2015年6月下旬,我在回龙观鑫地市场花店看到罗勒时,就已知道它也叫“九层塔”。那时不少中餐馆推出了以“九层塔”为噱头的新菜,一打听,实际上就是西餐中常用的罗勒。

    中餐、西餐都用到了罗勒,但罗勒既不原产自中国、也不原产自欧洲。一般认为,罗勒原产自印度,连中文名称“罗勒”这个词都来自印度。《齐民要术》卷三“种兰香第二十五”提到:“兰香者,罗勒也。中国为石勒讳,故改,今人因以名焉……韦弘《赋叙》曰:‘罗勒者,生昆仑之丘,出西蛮之俗。’”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不但讳“勒”,还讳“胡”,把带“胡”、“勒”字的东西都改了名,罗勒也就变成了“兰香”。据《中华本草》考证,“罗勒”乃音译名。2017年出版的《舌尖上的丁香中国的外来植物香料》一书则提到:“在亚洲,罗勒主要产于印度……印度人视罗勒为神圣的香草,甚至在各种重大仪式上都向罗勒起誓。”

    对于罗勒原产地的问题,《中国植物志》采用了模糊的叙述方式,主要讲分布:“XJ,吉林,河北,浙江,江苏,AH,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贵州,云南及四川,多为栽培,南部各省区有逸为野生的。非洲至亚洲温暖地带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从“多为栽培,野生的由逃逸而来”这样的记述看,中国的罗勒应为传入。

    关于传入时间,按《中华本草》的认定,应该不晚于先秦。因为《中华本草》认为《山海经》中提到的“熏草”即罗勒。《山海经·卷二·西山经》提到:“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有草焉,名曰熏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但《山海经》中的熏草即罗勒的说法是存疑的。唐代《本草拾遗》最早收载“零陵香”,作者认为《山海经》中的熏草就是零陵香:“零陵香,生零陵山谷,叶如罗勒。《南越志》:‘名燕草,又名熏草,即香草也。’《山海经》云:‘熏草,麻叶方茎,气如蘼芜可以已疠’,即零陵香也。”书中说它“叶如罗勒”,自然是将其视为了两种植物。

    北宋《嘉祐本草》是最早将罗勒作为药物收本草著作的,但同时也收录了零陵香,把罗勒放在了菜部,把零陵香放在了草部。显然作者也将它们视为两种植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中,零陵香为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Lysimachiafoenum-graecumHance的干燥全草。

    如果熏草、燕草不是罗勒,那就只能推定罗勒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南北朝时期或之前了(即《齐民要术》成书之前)。

    关于“罗勒”名字由来,佛经《增壹阿含经》中,佛陀成佛前的老师有叫“罗勒迦蓝”(亦称“阿罗罗迦摩罗”)的(见《增壹阿含经》卷十四》),不知是否有关。

    在印度被视为神草的罗勒,不是罗勒Ocimumbasilicum,而是圣罗勒Ocimumsanctum,二者同属唇形科罗勒属,但同属不同种。二者的区别:罗勒是草本,圣罗勒是半灌木,基部木质。

    法国人韦罗妮克·巴罗所著《幸运植物》一书,介绍了罗勒在一些国家人眼中的神奇。她说,印度人认为罗勒是献给世界的保护神毗湿奴的,在印度无人敢粗暴对待这种芳香植物,因为他们害怕走霉运和无法生育。

    韦罗妮克·巴罗还提到,在罗马尼亚,罗勒用来制作新娘花环的植物之一,戴上这种花环可以让新婚夫妇长寿幸福。意大利的店主把罗勒放在钱柜中,认为罗勒能让金钱滚滚来。

    关于印度人向罗勒起誓的事,有资料说是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出现的,按英国法庭传统,证人宣誓要手按《圣经》,可印度教徒不信上帝,而英国法官又不希望把印度教的圣典拿到法庭上与《圣经》并列,于是有人便想出了让印度教徒把手放在他们珍视的圣罗勒叶子上的办法。

    不过在中国,罗勒可没有它在印度、欧洲那么神圣的地位,不是当菜,就是当药,都是吃货。在潮汕地区虽被称为“金不换”,但那是因为人们爱吃,做什么菜都想放,还是吃货。

    青海热水都兰血渭一号大墓,被人称为“九层妖楼”,电影《九层妖塔》上映后,也被称为“九层妖塔”。这名字虽然与罗勒的别名“九层塔”很相似,但二者实际上没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