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离离原草上草 » 第三十二章 刘穆之将军的来历

第三十二章 刘穆之将军的来历

    郑仁寿见众衙役没有一点眼力劲,还围在台阶下四周张望,不耐烦道:“你们还站在这里干什么,都下去!”

    王承祖听到这里,接腔道:“没听见太爷让你们下去,还不速速退下。”

    众衙役听到这里,心里各种埋怨,让我们来说有好处的是你,现在嫌我们碍眼的也是你,手里拎着棍子往台下走去。

    郑仁寿见几个匈奴人依旧蹲在墙角,说道:“慢着,将他们带下去细细审问。”

    众衙役憋了一肚子火无处发泄,拎起手中的水火棍朝四个匈奴人身上不顾头不顾尾的砸去,古尔都等人捆着双手,口中被破布草鞋塞的严严实实,身上被衙役打的疼痛难忍,却无法开口言语,未免惹恼这班如狼似虎的衙役,赶紧起身往后衙走去。

    王柏川望了一眼刘草根等人,只见他们全身沾满了尘土,跪在县衙大院里不知所措,于是说道:“县令大人,这些人都是本地的军户,因为家里无粮来县城讨条活路,县令大人应该想办法安置他们才是。”

    郑仁寿见那些军户聚成一团,少说也有上百人之多,暗暗发愁这么多张嘴怎么安置才好,不由伸手挠了挠头,叹道:“不是本县不顾他们的生死,实在是此间已经旱了数日,府衙里也没多余的粮食喂养这么多人啊。”

    成秀站出来说道:“非不是县令大人不愿意赈济灾民,实在是力所不能及啊。”

    王柏川和赵全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这里的县官吃的一肚子油水却说没粮给百姓,说出去谁信啊。

    伍贯一心生一计,说道:“太爷,平安县的百姓听说匈奴人杀来,都出城逃难却并没有走远,何不让这些军户出城告知众百姓,匈奴人已经退去,县衙虽说没有粮食,百姓家里好歹还有存粮,这些军户都是有功之人,每家每户施舍一口也够这些人吃几天饱饭的。”

    郑仁寿点头道:“言之有理,你等可速去告知百姓实情,请他们回来,他们自会谢你。”

    刘草根哪敢在县衙多待,一听县太爷有吩咐,连忙叩谢离去,偌大的县衙大院瞬时走的干干净净。

    郑仁寿扶着颤巍巍的肚子往前走几步,说道:“两位少侠今天救了本县合众上下,本县还未及拜谢,里面请,里面请。”

    “哎,县令大人太客气了,哈哈”,赵全斌毫不客气大踏步进了正堂,王柏川打着哈哈紧随其后。

    郑仁寿对王承祖和成秀说道:“今天大家都受惊不小,两位少侠初此地,本县要为他们接风洗尘,你们也一起来吧。”

    王承祖,成秀,伍贯一同声叫道:“谨遵县令大人钧命。”

    平安县衙平时需要有人留守,所以郑仁寿特意在县衙西北角辟出一间屋子作厨房,平安县虽说大旱,县衙之内好歹还有一点存粮,老张听到县令大人吩咐,又知道是宴请恩人,哪里敢怠慢,和老伴华嫂忙罗了一阵子,一桌像模像样的酒席便摆好了。

    正堂西侧会客厅,一张八仙桌,几张圆凳,圆桌正中摆着一条一尺多长的红烧草鱼,几叠炒素菜外加一壶酒。

    郑仁寿请众人分列而坐,自己做东席,赵全斌一迈步子,直接坐在了上首位,王柏川坐在郑仁寿对面,成秀,王承祖和伍贯一,谁也不敢和县令挨坐,于是三人挤到南边坐成一排。

    郑仁寿一笑,圆脸蛋笑成了球状,举杯说道:“今天对亏有两位少侠出手相救,本县和合众下属才得脱危难,咱们合该敬二位义士一杯啊。”

    众人纷纷举杯相请,王柏川说道:“县令大人客气了,些许平常事,路见不平拔刀相救耳,何足挂齿。”

    赵全斌举杯说道:“好说,好说”,一杯酒下肚,只觉得滋味甘美,清凉无比,看来古人的酿酒技术也不差。

    郑仁寿指着桌上的菜品,说道:“这是县衙仅剩的一点菜蔬,拿这些宴请两位义士实在有些不像话,可近来天下大旱,平安县亦不能幸免,望两位义士不要见怪。”

    王柏川见红烧鲤鱼个头不大,却香气扑鼻,几碟素菜虽然看起来有些寒酸,却有红有绿,能看的出来,厨师做的十分用心,感慨道:“县令大人说哪里话,大旱时节,外面那些军户连饭都吃不上,我们却在这里大吃大喝,实在有些惭愧。”

    成秀说道:“哎,王少侠说哪里话,大旱归大旱,总不能因为旱情紧急,连我们县令大人答谢两位英雄也是罪过吧?”

    王承祖陪笑道:“成大人说的是,如果咱们当官的都吃不上饭,那还怎么管理地方,怎么治理一方百姓?”

    赵全斌对王承祖没有半点好感,不过现在处在别人的地盘上,碍于面子,他冷哼一声没有说话,无意中瞅着郑仁寿衣服下面滚圆的肚子,故意叫道:“天下大旱?我怎么看不出来啊。”

    郑仁寿知道赵全斌指的是他那肥胖的身躯,丝毫没有生气,笑呵呵道:“少侠有所不知,本县从小长的就胖,喝口凉水都要喝出两斤肉来,出娘胎就比别人重些,老娘为生我吃了不少的苦,说起来本县算也是个不孝之人了。”

    没想到平安县令是个如此有趣之人,王柏川听闻大乐,赵全斌也在那里放声大笑,成秀等人想笑又不敢笑,喝一口酒又差点被呛到,三人扭过头使劲咳嗽起来。

    王柏川本想问郑仁寿为不赈济百姓,后来一想人家摆席面答谢,自己再明着相问有些不妥,转而叹道:“平安县地处西北苦寒之地,还有匈奴人不时南下骚扰,又逢大旱之年,这里的百姓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郑仁寿惨然笑道:“非是本县不愿意赈济灾民,只上给朝廷赈灾的奏疏,本县至少上了三道,可惜所有的奏疏像泥牛入海一样全无消息,平安县地处晋匈交界,平时还要负责边军的粮草,即便有些粮食也要送到军营,哪有余粮供给百姓啊。”

    赵全斌刚喝下一杯酒,放下杯子说道:“我听说你们这里还要收城门税,如果不交税就不让进城,这是怎么回事?”

    郑仁寿叹道:“城门税是知府大人定下的规矩,本县只是照办而已,本县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战时得仰仗边关将领的照拂,平时得听上官的号令,哎,我也是左右为难啊。”

    王柏川这才知道平安县城到处凋敝并非这里的县官不作为,而是郑仁寿官职低微,凡事难以做主。

    赵全斌问道:“你们知府叫什么名字?”

    郑仁寿心想难道你们还敢去质问知府大人吗,心中更加好奇这二人的来历,于是问道:“敢问两位少侠是何方人士?”

    王柏川张口就说道:“我们是昆仑山修行的道士,在山上待的久了,所以到山下看看,没想到天下竟然是这般景象。”

    赵全斌听完,暗自一乐,心想这小子真能掰,还昆仑山下来的,他怎么不想个别的借口,怎么就跟道士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