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朔 » 第十八章 徐寿

第十八章 徐寿

    陈记米行的柜台看着面前的几个官爷,好话已经说干了,但是还是没用,他们就是要封店。这几天街上几家店铺都被封了,听说是税赋交少了,要补几百上千两银子,这钱都抵得上半年的利润了。

    这事最近也听过,是户部的人平不了账拿他们开刀。柜台是又气又没有办法,眼看着门上别贴了封条,只能扼腕坐叹。

    这时一个身着灰色长袍的男人走了进来,柜台看到这人两眼放光,连忙上前哭喊道。

    “掌柜的,你可算来了,这些,这些官爷非说咱家漏税,要补三千两啊,三千两啊。”柜台年事已高,跟陈光启哭诉的他,看起来那么凄惨,“老身算了一辈子账,就没有算错过,怎么,怎么平白无故多了三千两出来,这明明就是讹诈吗!”

    “哼,讹诈?这是户部大人亲自签的字,你欠的是朝廷的钱,皇上的钱!你说谁讹诈你?难不成皇上还会讹诈你?”衙役们看着老头,极尽所能嘲讽,“我看你这年夜饭是不想吃了,再多嘴,爷带你去大牢里过过年?这大牢里过年也能吃顿饺子,给你掌柜的省一顿!”

    柜台被这话吓得老泪纵横,陈光启吩咐左右把老柜台扶到后面去。他朝着衙役,拱手说道:“几位官爷不要跟一个老头计较,他还能活几年?为此让几位官爷过不好年才是罪过。不过这税钱我都盯得死死的,今年的税钱还是我亲自去交给侍郎大人的,侍郎大人当时也没说有问题啊,不知道是不是哪里出了纰漏,还请官爷先回去帮忙问问。”

    说着,陈光启往衙役的手里塞着银子。衙役看着手里的银子,掂量了几下,跟左右的衙役笑了笑。

    “你这是做什么?贿赂我?”衙役阴狠地笑着说,“你说你跟侍郎大人说了,哪个侍郎大人?”

    陈光启见此状况,也愣住了,答道:“就是李大人啊。”

    “哪个李大人?户部里十几个侍郎,我不认识你说的大人。”衙役把钱往地下一摔,厉声道,“我告诉你,这笔钱是尚书让我们收的,有没有算错,你跟尚书大人说,他说免了,我就给你免了,不然就封店,什么时候钱交了,什么时候再开。”

    “官爷,这将近年关,小人一时半会儿也凑不齐三千两,大人通融通融吧。”陈光启无奈地哀求道。

    衙役不耐烦地挥着手:“我都说了,这不是我要收,是上面要收,没钱?没钱就封店,什么时候交钱什么时候再说。”

    看着陈光启手足无措的样子,衙役上前低声说道:“其实吧,这钱是有点糊涂。不过钱还要交的,你也别求我,少交点,三千两银子没有,交个一千五百两我去打点上下,就把你的名字给抹了。”

    “可是一千五百两,小人也需要时间去凑的。”陈光启面露难色。

    衙役笑道:“不急不急,回头拿上银子去部里找我,我再给你把店解封。你也别怨,只能说命不好。”

    衙役拍了拍陈光启肩膀,说完几个衙役就把店门封上了,走之前还叮嘱陈光启赶紧凑钱,要是年前没有交上,就要去吃官司了。

    陈光启看着嚣张跋扈的衙役又转往了下一家店,听见里面哀求和呵斥的声音,他不由得叹息,这世道越来越乱了。

    陈光启看着被封的店铺,他关上店门,让众人都先回家,他自己坐在椅子上思考着这钱该怎么凑。

    看到大家都走了,陈光启起身检查了一下确实没有人。他走到书房,费力搬开靠墙的书架,露出一扇暗门,他从口袋掏出钥匙打开暗门,里面一条通向下面的木梯露了出来。陈光启举起烛台,在昏暗的灯火下缓缓爬了下去。下去后,转了两弯,一个密室映入眼帘。

    这密室四周点着烛灯,还算亮堂,里面只有一个书架、一副桌椅和一张床。而徐寿现在正坐在椅子上,拿着笔在账本上记着账。

    “徐大哥。”陈光启站在徐寿背后说道。

    “怎么了?我听到上面吵闹的很,出什么事了?”徐寿头也没抬,依旧低头写着字,问道。

    “户部的衙役们过来收税银,说年初北征采购的粮食没有征税要补三千两。”

    “年初的征粮我记得是免税的啊,当时还是方老大介绍的,朝廷以进贡的形式采购我们的粮,不仅粮,布匹、酒水、兵器都有采购,当时说的就是免税,还比市场价高出一层。”徐寿放下笔,看向陈光启说道。

    “可不是吗,当时咱们还喜不自胜,觉得这方老大人真不错,自己吃肉喝汤也不忘记分兄弟一碗,现在看来,这里面的坑他是一嘴没提啊。”

    “除了咱们家,还有哪些商铺也被征税了?”徐寿拿起笔问道。

    “西街的刘掌柜,北坊的何掌柜,还有咱们对面的齐掌柜都被征税了。这加起来,京城里都有十几家,都是大铺子。”陈光启坐到徐寿对面,倒了碗茶,“这衙役说是户部尚书下令,我把咱们认识的户部李侍郎搬出来都没用。”

    “应该是年底户部的账平不了,杀我们这些大户来填坑。”徐寿沉思片刻说道,“咱们得抓紧走了,本来想着等过年的时候,京城守备松懈,现在不能等了,这局势要变啊。”

    “那这三千两银子?”

    “给他给他,就当破财免灾了。”徐寿叹了一口气,在账本上边写边说,“又得添一笔支出啊。”

    陈光启点点头,随即又想到了什么,说:“咱们还回河西老家吗?咱们一走了之,还得给他们留点钱吧。”

    “你还想着老家的老婆呢,你在京城都养了几个姘头了,还管她做什么?”

    “老话说的好,一日夫妻百日恩嘛,都是她帮我照顾父母、料理后事,一码归一码,我该给的情分还是要给的。”陈光启一脸惋惜地说。

    “我劝你别想了,我事发以后,河西老家估计也都被抓了,回头咱俩跑了就算了。你再回去,反倒是害了他们。再说了,咱们在外面这些年,往回寄的银子也不少了,每年几百两点寄,这十几年他们已经过得够好了,咱们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但是……”

    陈光启还想说些什么,徐寿伸手打断了他。他继续问道:“让你买的船你都买好了吗?沿路的关系打点的怎么样?”

    “船买好了,关系也差不多,就等走了。”

    徐寿点点头道:“咱们出了京城就直奔渤海,上船去东瀛,那边现在也不错,去那儿咱们买个几百亩地,当个大地主。听说那边的人和土地都便宜,咱们过去了当个土皇帝不也快哉。”

    畅想着美好生活的徐寿看着眼前还在犯愁的陈光启,不由得心烦。

    “好了,好了,你回去吧,晚上再叫人送饭来。”徐寿说道,“现在还有几单生意?”

    “就两单了。”

    “赶紧做完,就把这些杀手们遣散了,咱们也不干了。打发完衙役,再把店转卖了,咱们拿着钱就走。”

    陈光启点点头,就告辞了。他举着烛台再次爬上木梯,来到书房,关上门,费力搬回书架。陈光启拍了拍身上的灰土,再检查了一遍铺子后,陈光启就从小门出来,离开了店铺。

    “殿下,你看,陈光启出来了。”李严指着刚从小门出来的陈光启说道。

    夏晟看着那个身穿长袍的男人,消失在街尾,说道:“他一个人在里面待了这么久,肯定有猫腻,盯紧了,不要打草惊蛇。”

    “殿下回去休息吧,我在这里盯着。”

    李严看着夏晟说道,他们两天前就封了米行对面的铺子,一群人躲在阁楼上,偷偷注视着米行的一举一动。这米行四周都是大理寺的暗哨,夏晟和李严也亲自盯在这儿。

    “不用。”夏晟摆手,“我要亲自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