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朔 » 第二十一章 君臣相对

第二十一章 君臣相对

    东华茂和上官信这两个老对头,争斗了十几年都想不到自己今天会站在一起,只感叹命运的无常总是那么令人难以捉摸。

    他们都是老臣了,帝国的砥柱,按理说这些话不应该他们来说,但眼下也可谓是到了帝国关键的时候,不得不来到这里。他们跪在地上,上方的帝王没有像以往一样赐座,这是君臣相对的时候,双方都是对手。

    夏稷在刘如海的搀扶下勉强地走了下来,他坐到了阶梯最下面的地方,这里就是陛下。整个大殿除了他们四个人外,空无一人,夏稷好像猜到了今天会发生了什么一样,屏退了左右。

    “你们找我要说什么?”

    夏稷的声音虽虚弱但不失尊严,虽声轻但不失威严。

    东华茂直挺着腰背,手持白笏,视死如归地说道:“陛下,立储吧!”

    “陛下,立储吧!”上官信也进言道。

    夏稷看起来很落寞,说:“你们觉得哪个皇子好啊?”

    没等两人回答,夏稷自顾自地说道:“你们一个支持大皇子,一个支持四皇子。两个党派明争暗斗,从北伐前就开始了,对吧。夏晟能在南方有所作为,你上官信在后面帮助了多少啊,你的门生们把业绩都往夏晟身上送。而你东华茂竭尽全力推荐大皇子随我北伐,北征的将领里面无一不配合夏常。”

    “陛下,微臣结党的罪,陛下要杀要剐都可以,但是,陛下!立储是国本啊,太子已经死了,陛下再不立储,大朔就要乱了,陛下!”

    “大朔要乱?朕只要还活着,大朔就不会乱!”夏稷说道,“你们结党朕都知道,朕不管,是因为你们不为了这个结党也会因为别的结党。但是,到底立谁为储君,这不是你们能参与的。你们现在回去,安抚百官,朕需要你们的时候自然会叫你们。”

    “陛下!”上官信说,“朝中百官都已经罢官了,再不立储,朝廷就没了,陛下!”

    “你们想干什么!想威胁朕吗!”

    “陛下,陛下你知道的,立储是为了给百官吃定心丸,百官和朝廷都经不起折腾了。”上官信俯身道。

    夏稷抬头望着黑洞洞的屋顶,长长地叹了口气,看向两人:“你们想推举谁?”

    一个时辰前,东华茂的府邸,他和上官信正在下着围棋。棋面看着很难看,黑白两条大龙在棋盘上交织在一起,处处都有杀气做活的地方,边角的争斗更不必说,双方在边角的棋子好似互相撕咬着对方,紧紧得缠斗着。

    “这盘棋竟然下成这样,都不是你我希望看到的啊。”东华茂执黑,他下了一手长,这是明显的退让。

    上官信执白,他也补了一手断:“年轻的时候喜欢下得文雅一些,布局礼让,棋面漂亮,数子也简单。年纪越来越大,也不讲究这些了,看着这些子的无穷变化就觉得有趣。”

    东华茂笑笑,他们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在围棋上根本不擅长。这么多年,他们也下了无数次棋,从一开始的故意让子输给上位者,到现在自己成为上位者,再也不会输棋,都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棋其实下得并不好。

    “京畿地区的官员中四品以上的昨日都交了罢官的折子,你看到了吧。”东华茂说道。

    大朔的官员每晚都要写一道折子提交到中央,由丞相和大学生共同查阅,最后第二天一齐将重要的折子转交给皇上批阅,皇上会在第二天做出回复。这些折子往往都是记录当天的工作,所以只有很少一部分才会传到皇帝手上。但是昨晚的折子居然都是百官罢官请辞的折子,他们的理由都是清一色的请求立储。

    “你觉得是我安排的?”上官信脸上写着不可理喻四个字。

    东华茂摇摇头,道:“百官们罢官无非就是想要一个安定,皇上还能活几天谁都不知道,现在储君未立,百官们都在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连你我这么多年的经营不也是为了,新君上任我们能继续现在的荣光吗?”

    “百官们是逼皇上,也是逼我们,如果再不立储君,我们这些柱国大臣就得问罪自裁了。”上官信感叹道。

    “今天上官大人这么早来找我,不止是下棋吧。”东华茂问道,“咱俩现在也算是一条船上的人了,还请上官大人明示。”

    上官信看着棋面,放下手中的白子:“以东华大人的才智,算算这棋面谁赢了呢?”

    东华茂低头仔细看着棋局,沉吟片刻,道:“虽然黑白大龙缠斗的很,但是双方大龙都互相咬死了对方,要是拼死一搏还是有绞杀对面大龙的可能性的。但也可以双方收官,就此数子,就一个平局也不是不可啊。”

    “哎,东华大人一直支持大皇子,我和朝中其他大臣一直支持四皇子。”上官信叹息道,“如今四皇子这个样子,东华大人是想推大皇子继位吗?”

    东华茂放下黑子,摇了摇头。上官信注视着东华茂,期待着东华茂说出那个他也期待的名字。

    养心殿里,夏稷看着二人,又问了一遍:“你们想推举谁呢?”

    两位大臣沉默了片刻,东华茂率先打破沉默,道:“百官和臣等都觉得,二皇子夏见远仁慈宽厚有古皇遗风,是众望所归,臣等请陛下立二皇子为储君。”

    “夏见远?”夏稷明显觉得诧异,但是转念一想又释然了,“你们打的好主意啊,夏见远。”

    “陛下,大皇子是将才,四皇子是相才,只有二皇子才能担当大任啊!”东华茂满脸真诚地说道。

    “你也这么想吗?”夏稷对上官信问道。

    “臣以为,四皇子如今身残不足以担当大任。大皇子虽能力出众,但杀伐太重,如今朝廷需要休养生息,二皇子确实是最适合的人选。”

    又是一阵沉默,这时刘如海端来了汤药,他服侍着夏稷喝下。上官信和东华茂对视了一眼,推荐夏见远是他们俩共同的想法,二皇子相比大皇子和四皇子而言,无权无势的他,继位后不得不继续仰仗这些大臣,是更好的选择。夏稷当然也能猜到真正的原因,但是上官信和东华茂说得也不无道理。

    “你们现在回去吧,把百官安抚好,不要造次。”夏稷摆了摆手平淡地说,“这次朕既往不咎,你们的提议,朕会好好考虑的。”

    “陛下!”东华茂没有退让,更进一步说,“不能再犹豫了,臣等今日到此,要是没有一个结果,是万万不会回去的!”

    夏稷抬头阴狠地看了东华茂一眼,说:“你们要逼死朕吗?嗯?真当朕不敢杀你们吗?”

    东华茂俯身跪拜在地上,一言不发。这时夏见远打开了殿门,从外面匆匆忙忙的跑了进来,看着殿里的景象他有些诧异,但是他只愣了一会儿,便马上来到夏稷身边。

    “父皇!父皇!不好了,父皇!”夏见远跑了过来,慌张地说,“百官们,百官们在宫门跪着,说要父皇立储,不然就不走了。”

    夏稷看了看夏见远,又看了看跪着的二人,愤恨地吼道:“你们真的要逼死我吗!你们,你们,真的要逼死我吗!要干什么,要干什么,你们都想死,你们都想死。”

    夏稷来回踱步,嘴里振振有词,他疯癫的样子让在场众人无不感到毛骨悚然。忽然,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夏稷的身体僵硬在那里,不过片刻,夏稷发出长长的吸气声,下一瞬间他仰面倒地,没有了动静。刘如海赶紧上前查看,他面色惊恐,冷汗直流。夏见远、东华茂和上官信紧紧盯着刘如海,那眼神仿佛要吃人一般。刘如海呆呆地摇了摇头。

    “快!快关门!”上官信极力压低着声音低吼道。

    夏见远慌慌张张地关上养心殿门窗,殿里黑洞洞的,只有昏黄的烛光照射在每个人的脸上。夏见远回头望去,整个养心殿现在只有五个人,他、刘如海、上官信、东华茂和死去的夏稷。

    百官们依旧长跪在宫门,他们不知道养心殿里发生了什么,期待着他们信任的柱国大臣可以带会令他们兴奋的消息。抬头望去,两位大臣和刘如海跟在夏见远的后面来到大臣前。

    夏见远看着众位大臣,鼓足了勇气终于说出了那一番话,那一番他和身后三个人反复排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