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半生戎马半生仙 » 第三十一章圣上之恼 兵何来

第三十一章圣上之恼 兵何来

    就在莫无为在朱玉成的默许下大刀阔斧的按照他对战事的推演进行部署的时候,上京城的形式也跟着边关的开战变得暗涛汹涌。

    上京城,当今天下第一大城。华灯初上,上京城更是换上了一身华丽的霓裳,有道是满城火树琉璃国,万户清霜沆瀣春。

    街道的明亮,酒楼茶肆依旧繁忙,生活在天子脚下的人们完全感受不到边关的杀戮和各地的疾苦。

    皇城坐落在上京城的中心,皇城宫殿金碧辉煌,琉璃瓦上流淌着岁月的沧桑和荣耀。皇城建筑华丽精致,皇家园林中繁花似锦,赏心悦目。

    皇宫,御书房,当朝万岁宁现帝皇甫兆恒此刻正品着安神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天下却纷乱频出让他最近的心绪烦乱,每天饮这一碗百年山参煮制的安神茶都成了习惯。

    此刻的他已经褪去了那一身象征皇权的龙袍,身着简单的合身的便服,习惯的盘坐在榻,看着花梨木的小桌上摆着的那份密报,他原本已经平静的心里升起了一丝不安。

    密报上工整的写着几行字:

    “燕宁边关总帅严正并皇子皇甫沐云联名禀圣上:

    宁燕边境战事已起,燕戎八万蛮兵齐攻边关,狼头山兵不足万,将不过十,俩日死战我军伤亡近千,全军将士正浴血奋战阻击燕人铁骑,儿臣翘首期盼父皇发兵救援。六儿皇甫沐云急盼!”

    “哎!”

    皇甫兆恒一声叹息,身旁的贴身太监低着身子,轻声开口道:

    “皇上,这是为何一叹啊?”

    皇甫兆恒看看这个从自己做皇子时就跟着他的老太监摇摇头道:

    “子丰啊!朕自从登上大位,每日都不曾懒惰,继位二十余载虽未能开疆拓土王国来朝,但也算是国泰民安,这几年为何诸事不顺,这小小的燕戎都敢攻打我边关了,难道朕真的是……”

    不等他说完,老太监子丰赶紧一躬身打断了皇上的话,他依然是轻声说道:

    “皇上莫要妄自菲薄,这江南与豫府的事,实属天灾。而边关之事当下不是有六殿下在主事吗?何况今日兵部王尚书朝堂之上不是也说,豫州乱民已经平息,江南战事也获大胜,天下太平指日可待!皇上洪福齐天,边关之事当也可应运而解!”

    “嗷!豫州平息那么八皇弟就要班师回朝了,那朕倒是可以安心了!”

    “皇上!八王爷天刚黑那会已经进了城,估计以他的性子一会就会来给皇上请安了!”

    皇甫兆恒听到这话,顿时脸上带出心安,他语气中都透出高兴:

    “这便好了!我八皇弟回来朕也有了个可以商议之人了,那些个文武具是大家族之人,个个只知道党争、族争,只有朕的这位常胜王兄才是这大宁的基石!”

    一主一仆正在浅廖,忽听得御书房外有御前侍卫的声音传来:

    “启禀皇上,八王爷求见!”

    “准!”

    话落,御书房的门被御前侍卫推开,一个身着亲王便服的魁梧中年男子迈步走了进来,虽然没着戎装,但是这位名震天下的八王爷武亲王皇甫兆林周身还是带着统军武将的气势,很有压迫感。

    他低着头进了御书房,俯身便拜,嘴里说着:

    “臣弟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皇甫兆恒面带喜色的说道:

    “八弟啊!朕不是说了多少次了吗!不是朝堂之上,你不必行大礼!来来来,坐!与朕讲讲豫州之事!”

    能与皇上同起同坐的整个天下出了皇后,恐怕也就只有这位和他一奶同袍的武亲王了!

    兄弟二人自幼便亲近,这位武亲王虽文韬武略俱佳,但是却对帝王权术十分不喜,自幼酷爱兵法,年少时便跟随大将军罗长义在辽东一战成名。

    这些年哪一次边关骚动不都是他前往震慑。他可以说是当今大宁的通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武亲王倒也不做作,他在皇帝的对面很是随意的坐下来,太监子丰很适宜的给两人奉上御茶,随即躬身倒退着退出了御书房。

    “八弟,这是今年的雨前龙井,尝尝,豫州之乱可是平息?”

    皇上皇甫兆恒品着香茗,看似无意的问道。

    皇甫兆林赶紧回道:

    “托皇上洪福,各城府、县制基本上已经恢复,乱民已经遣散,匪首具已削首,还有小股流匪想来成不了气候,交于豫王的城卫军弹压了。臣听闻边关有变,这才急急回京,听候皇上差遣!”

    皇上的面色随着皇甫兆林的诉说,微微的变化着,听到平乱顺利脸带喜色,当听到提及边关,顿时漏出一抹担忧,他将桌上的密信推到皇甫兆林面前,语气中带着担忧的说:

    “燕戎蛮子已与昨日清晨发起进攻,你六皇侄刚好在边关历练,他已经暂带统帅,昨日击退燕人攻势,只是死伤有些大。今日尚没有战报呈上,想来战事应是焦灼的吧!”

    “嗯!不错!沐云这孩子倒是出乎意料,以边关现在的兵力,能够守住当日实属不易,那里可具是新兵,老将也只有那个朱家的朱玉成和严家的偏将李勇可堪大任,其他均是无能之辈。”

    “那依皇弟判断,今日之战可能守住?”

    武亲王稍加思索道:

    “必是能守住,第一日没有溃败,今日更没有失守的道理,那狼头山四关都处险要,只要坚守不出,守个几日当是不成问题。只是……”

    “只是什么?”

    皇帝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脱口问道。

    “只是那里人马太少,燕戎八万之众,恐怕四五日就会熟悉攻城之法,如无援军破关只是时间问题!这四关一失,后面的平运、落日还有甘夜城恐怕最多能挡七日。”

    “那就是说我们调兵遣将只有半月的时日。”

    “对!皇上,这甘夜城之后就是几百里平原,极为适合骑兵奔袭。京畿道上又只有一条不深的渭水,那么不发援兵一月之后,燕戎骑兵就会兵临城下!”

    “这……兵部几位侍郎给朕的说法是不发援兵狼头山也可挡住,为何与皇弟的推演差距如此之大?”

    “哼!那群庸才!只知道党争,简直误国!不瞒皇上,臣弟这次急急回京就是得了小六遣人送的书信,得知燕戎此次来犯攻城器械具备,粮草充足,并不是单单袭扰边境,而是准备充足的入侵之战。”

    “入侵之战!!!?消息可靠!!?”

    就算皇帝上位多年,涵养极高养气了得,这次真的动容了。

    “坐实可靠!这也是臣弟夜晚急急入宫的原因,还望皇上不可轻视,早发援军!”

    皇帝此刻得到了这位武亲王肯定的答复,反倒恢复了一国之君应有的镇定,他端起茶杯饮了口茶,暗自琢磨这对策。虽然他是盛世皇帝,但是些许用兵之道他也是在卧龙院学习过得。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皇甫家族先辈定下的祖制是多么的睿智了。

    皇甫家族祖制有四条,一是皇家儿孙必入卧龙院,不入着不可为臣,不入着更不可为君。

    二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势,边军不可随意调动入中原;三是后宫不可干政,公主不可摄政!四是宦官不可干政,不可私通朝臣!

    大宁祖宗的睿智是后人无可匹敌的,更是高瞻远瞩的!

    皇族在卧龙院不仅要学习治国理政之策,更要学习兵书战法,这就让大宁每一位国君都不是文人庸才,得兵权者才可以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可惜的是大宁传世太长,安逸的太久,祖制渐渐都淡化了。要不然边军也不会被秘密抽调入关。

    如果边军不会抽调入关,也就不存在边关守城的都是新兵。武亲王也就不会担心关隘会一触即溃了。

    皇甫兆恒思考了半天,问:

    “八皇弟,这救兵动用哪里的兵?这领兵之人又要何人担当才可稳妥啊?朕却找不出头绪!”

    “我大宁这些年未经战事,边境驻扎的仅有四支边军,狼头山四营、幽州罗家军、辽地党家军、还有就是蜀地的刘家军,这四军镇守四方,均是不可随意调动的。

    然后就是各地的府军了,府军人数并不多,人数战力较强一点的是京畿道、豫州道、陇南、秦地,这些地方军遭受乱民之灾,而江南四道则正被旱灾荼毒。”

    这让皇帝十分尴尬,堂堂大宁竟然无可调之兵!

    武亲王倒是并不在意他微微一笑,说道:

    “皇上所说之地确实不可调动,可是你却忘了咱们的太子还有豫州王手下可是都有私军,若让他们两家各各出一支万人之军想来他们应是愿意吧!”

    武亲王的话让皇甫兆恒茅塞顿开,自己尚未立储,所谓太子的地位也并未稳固,若要他们出兵戍边那他们一定不会推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