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半生戎马半生仙 » 第三十三章尔虞我诈 弄权术

第三十三章尔虞我诈 弄权术

    武亲王看着兵部尚书王华文,他就这么看着,毫无感情的看着。

    大殿上的群臣没有一个敢说话,龙椅之上现帝却并不想打断武亲王的凝视,他为君多年深安帝王权衡之术。

    许久,武亲王才悠悠的吐出几个字:

    “王大人果然是深思熟虑!本王哪里有应对之策!我想应对之策当是这满朝文武百官出才是!”

    说完,他看向龙椅上的当今圣上。

    能如此对答如流的应对自己的质问,武亲王知道自己昨日晚间入宫之事怕是东宫已知。既然已知那么以这位国舅爷的心思缜密定然是已经揣测出了圣意,那么自己何不就势给那位太子爷和豫王家族的人一个机会呢!

    现帝皇甫兆恒自然是已经从他这位袍弟的眼神里读出了些许意思,他龙目微眯,似是很随意的看向身旁不远的子丰公公,随即微微坐直了身子扫向众臣。

    子丰跟随现帝多年,要说揣测圣意,整个大宁国也就是他可以猜的十拿十稳,他被现帝这一眼看的心惊胆战,努力的不让自己漏出丝毫破绽,四平八稳的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毫不关己的样子。

    “众位爱卿,既然武亲王说了,那么边关之事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皇帝的话刚一落,一位大臣出班启奏,出班之人乃是一位文臣,他五十岁上下的年纪,一身的文人气息,拱手说道:

    “启奏吾皇,臣!张祁年觉得,当今我朝天灾人祸频出,燕戎小国些许骚扰可由边关将士据险而守,待到我朝江南平复,再出兵弹压也不迟!”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他的话落,一群大臣纷纷出班支持,个个高喊附议。

    皇帝看看这些大臣,心里有些不悦,因为出班的都是四大家族王家和王家的附庸家族的官员,作为帝王的他当然明白他们要干什么,这是要欲擒故纵了,他眼角的余光扫过杵在前列的太子。

    太子皇甫沐瑞正蠢蠢欲动,脸色也因为按压自己内心的高兴微微的泛红。

    武亲王这回倒是没再说话,老而弥坚的他此刻要干的就是看戏,看王家、刘家的表演。

    皇帝没说话,似是在思考什么。

    武亲王没说话,也似是在思考什么。

    群臣里的刘家人也为附和,他们都在等工部的尚书刘熙开口,刘家以他为首,他不开口其他人自然是懒得掺和。

    太子就在这个时候动了!

    他向左跨出一步,对着现帝一拱手,声音响亮的说:

    “父皇儿臣有异议!”

    现帝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看向武亲王,同时武亲王的目光刚好也向他看来,那眼神里带着的默契让这俩位皇家兄弟释然。

    “熬!皇儿讲来听听!”

    太子猛然回身,霸气的一抖自己的黄色朝服,气势瞬间上升,语气也变得高亢,他抬手指着刚刚出班的朝臣,近乎是呵斥的说:

    “我把你们这些佞臣好有一问!”

    “嗯!”

    他这一句话让许多不明就里的朝臣均是一愣,鼻子里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奇怪的声音。

    朝堂上这些年都是王家参刘家,刘家参王家,太子出来和稀泥,赚名声。豫王出来和稀泥,赚名声。

    自从豫王出京去了封地以后很久没看到太子抛头露脸,怎么这一露脸就是不按常理啊!

    太子呵斥自己的母族王家众官,这是什么道理啊??

    太子进入情绪很是彻底,他竟向前几步对着不支持出兵的大臣指指点点的说:

    “你等食君之禄竟讲出如此混账话!怎对的起我父皇给你们的官位。古人有云:薄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外敌入侵你等怎可劝君固守不敌,真真气死人也!”

    他讲的理直气壮说的也是字字珠玑,那一脸的大气凌然,让武亲王的微笑更加浓了几分。

    他讲道激动处,猛的回身面相现帝的宝座,噗通一声跪下,大声说道:

    “燕戎小儿欺我天灾,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儿愿亲自领八千骑军前往边关,定要与燕戎蛮夷决一死战!”

    皇上的脸上也有了笑容,看似欣慰又带着些复杂,精与权谋的他并未开口,就这么欣慰的注视着自己的好大儿。他知道会有人把这场戏继续下去!

    果然,国舅爷也适时的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语气惶恐的说:

    “太子不可呀!皇上三思啊!太子贵为皇室血脉又不善攻伐,万万不可!”

    太子这时候一个回身,怒声说道:

    “尚书大人错了!作为圣上之子本就应该为父皇解忧,为大宁尽力,此去就算是马革裹尸吾又何惧!”

    他又对着现帝叩首不起,以额杵地道:

    “父皇!儿臣自幼饱读圣贤之书,未得机遇体会军伍之苦,此次戍边正可圆我杀敌之志,望父皇成全!”

    武亲王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他也出班道:

    “皇上!臣弟觉得既然太子安国之心如此,让他领兵前去倒也不失为一场佳谈,太子亲征定会令燕戎闻之胆寒,所到之处定是所向披靡……”

    “王爷!臣认为此事不妥!”

    武亲王的话还未说完就被一个声音打断了。他转头看向发话打断之人,脸上带着不悦,内心确实欣喜不已暗道:

    “来了!就知道你们会跳出来!”

    龙椅上,现帝也是眉毛一挑一副果不其然的样子,他手捋龙须气定神闲的眯着嘴角上挂着满意的笑容。

    出声的是右丞相吕鹤山,他虽然年过七旬,但是仍然精气神十足,脸上丝毫没有老迈之像。这位两朝老臣每日也如大多数朝臣一样上朝面君,只是鲜有出班奏本的时候。

    今日他这一出口,朝臣们顿时来了精神,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竖起耳朵仔细的在看在听,看看这位老臣有何见解。

    武亲王也是对着吕鹤山微微拱手道:

    “不知右相为何打断本王,难道本王之言有何不妥之处,还请右相不吝赐教!”

    这话里就带着些许的不悦了。做戏做全套,武亲王的权术不在当今圣上之下。当年立储之争若不是他无意争夺,那现在的九五之尊还不一定是谁呢!

    右相吕鹤山脚步不徐不缓的向左踏出,面北背南的跪倒于地,语气稳重的说:

    “臣!启禀吾皇,老臣认为太子亲征是为下策!”

    皇甫兆恒单手一抬,说道:

    “右相起身说话!”

    吕鹤山起身周正了一下自己的朝服,甚至还将自己的官帽略微正正,这才侧身给武亲王皇甫兆林躬身施礼:

    “武亲王,老臣冒昧,老臣虽不精于带兵,但也略知兵法皮毛,老臣觉得狼头山地势险峻,骑兵至此焉有驰骋之地!?”

    话落,朝堂上许多人开始窃窃私语,觉得老丞相说的有道理。

    皇甫兆林笑了笑,回道:

    “右相所说不假,可是太子亲征所带骑兵前往就为了一个‘救’字,救命之兵意在一个快!”

    不亏为统军王爷,一个救字就把老丞相似乎很是合理的问题打了回去。

    吕鹤山倒也不恼,他又沉稳的道:

    “王爷此话有理!臣又有一问,如太子所说,八千骑兵驰援,狼头山西陡东缓,易守难攻,骑兵弃长取短改做步卒倒也可解燃眉之急,那战事若进入拉锯之争,又当如何?”

    皇上此刻点点头,接过话题道:

    “皇弟啊!丞相之言有理啊!丞相可有应付之法?”

    丞相吕鹤山赶紧回给皇上行礼道:

    “臣启皇上准豫王带两万步卒同时兵发狼头山,已图稳固边防,继而会同太子之骑兵一举击溃来犯之敌!”

    皇帝看了看武亲王,眼神一个对视,就问道:

    “武亲王觉得呢?”

    武亲王显然是领会了皇上的意思,他会意的点点头说:

    “陇南发兵只需四日路程,粮草所需不多,暂可由陇南道供给。这豫州发兵步下行军所需时日较久,况且这半年的平乱,工部的粮草器械恐怕……?”

    皇帝对于自己这位弟弟的回答甚是满意,他不由自主的点点头。

    右相还未说什么,工部尚书王文利紧步上前道:

    “启禀皇上,武亲王所言不假,工部辎重的确紧缺,不易供给!”

    王家之人定然要在这个时候出来踩上一脚,他们不会看着太子的功劳被豫王抢走的!

    众朝臣均是一脸果然的模样,个个低头冥思,不做评论。

    这时有一大臣出班上奏:

    “臣!礼部尚书刘宜,启奏吾皇,外贼侵我疆土,豫王殿下若是要发天兵戍边,臣代表豫州刘家决定顷其全部,资助两万兵马的全部粮草,工部只需供给损耗器械即可!”

    此话一出,太子党的官员们瞬间脸黑了!一个个都像是吃了苍蝇,闭口不语!

    开口参一下,怎么说?

    人家刘家不计代价的为国为民,你参人家,你是不是燕戎奸细!!?

    刘家这一次太狠了!两万人马的粮草供给,就算放在上京城四大家族都很肉疼,豫州刘家竟然在圣上面前淡定自若的大包大揽下来!

    皇上笑了!

    武亲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