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命在我慕容复 » 第48章 达成合作意向

第48章 达成合作意向

    要生产蔗糖,首先就需要大量的甘蔗。

    苏湖地区是大宋的粮食主产区,这里的稻米产量直接关系着东京汴梁地区的粮食安全,这就意味着慕容氏想在姑苏地区种植成千上万乃至数十万亩的甘蔗是不大现实的。

    离开苏湖地区,慕容氏的影响力直线下降,更难以控制高达数万亩的耕地。

    而大理国的国土覆盖了后世云南全境,贵州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不可谓不辽阔。

    后世云南、广西两省是华夏蔗糖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中广西省的甘蔗种植面积高达上千万亩,而云南的甘蔗种植面积也高达五百万亩,蔗糖产量数以百万吨计,价值数十亿。

    可以说,大理国发展蔗糖产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更何况大理段氏乃是大理国的头号地头蛇,与他们合作种植甘蔗,可以少交很多苛捐杂税,更能免去很多诸多小鬼的纠缠。

    至于大宗蔗糖的运输问题,对拥有万界珠和传送果实的慕容复来说根本不算是问题。

    原书中段誉登基后,做了四十年的皇帝,这意味着若是慕容氏这次能借着蔗糖生意与大理段氏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几十年慕容氏的势力在东南亚地区扩张时,便拥有了一位坚实的盟友。

    另一边,对段正淳而言,一千万贯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理国地处西南边陲,人口不过三百万,朝廷全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只有一百万贯出头,还要被数个家族瓜分,最后能落到段氏手中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好在大理是不缺耕地的,仅段氏在洱海附近的皇庄便拥有90余万亩农田,分出10万亩来种甘蔗也是轻而易举。

    若是段氏能因此多收入数百万贯的财富,足以让段氏扫平其他家族,大大增强皇族的权威。

    然而段正淳没有被这天文数字直接冲昏头脑。

    他认真思考了一番,才开口道:“贤侄的提议的确很让人心动,然而常言道,物以稀为贵。若是大理国砂糖产量有千万斤之巨,恐怕价格也要急转直下吧!更何况大理国与姑苏相隔数千里,大理产的糖运到苏州来,单算成本,也要远超姑苏本地所产砂糖吧?不知道这些问题,贤侄要如何处理呢?”

    慕容复对此早有准备,当即回答道:“段伯父,以现在砂糖的价格,就算降低十倍,仍然有利可图,不是吗?砂糖的价格降低,就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吃的起,届时对砂糖的需求量也会大大增加。

    大理和吐蕃各有数百万人口,一年各消费百万斤砂糖可谓轻而易举。而大宋的人口数十倍于大理,一个人哪怕一年只吃一斤砂糖,那也是数千万斤。除此之外,慕容氏将来还可以将砂糖出口到辽国、西夏、高丽,乃至倭国,所以砂糖产量再高也绝对不愁卖。”

    “大理国距离苏州虽然遥远,但大理国距离西洋却很近啊!我听说大理境内有大河通往蒲甘王国,可直通大海。”

    慕容复对东南亚的各条大河不说烂熟于心,起码也是有所了解的。

    据他所知,后世缅甸境内的伊洛瓦底江是该国最重要的河流,大部分的河段可以全年通航。上游河道可通航至密支那地区,与云南腾冲相去不远,而下游河道可以直达印度洋安达曼海,远洋货轮畅通无阻。

    而密支那地区,如今则位于大理国境内。

    “大宋如今已经有了两三万料的海船,日后造出十万料的巨舰也是指日可待。到时候一艘船运载上百万斤的砂糖,只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穿越马六甲海峡,经南海、东海后,抵达长江,算起来每斤砂糖的成本要比走陆路低上数十倍。”

    段正淳闻言,心中一惊。

    他身为大理国镇南王,自然熟知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

    大理境内有大金沙江流向南方的蒲甘王国,货船经下游河道可直通大海。

    《魏略·西戎传》记载,大秦国水道通益州永昌郡,指的就是海外大秦国能通过水道进入位于云南地区的益州永昌郡。早在汉代时,华夏商人便沿河而下,在缅甸地区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宝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等珍品。

    慕容复一个出生在江南的翩翩公子,居然对大理国的山川地理如此熟悉,这叫他如何不吃惊呢。

    然而段正淳很清楚,这条水道如今可不好走。

    盖因大理国与蒲甘王国的关系并不算融洽。

    蒲甘王国前前任国王阿努律陀在位时,曾率领大军北侵,其军队越过八莫,打败大理国军队,直捣大理城下。后来经过谈判,大理在奉上一尊非常珍贵的碧玉佛和大量财宝之后,阿奴律陀才终于退兵。

    此战就发生在二十多年前,段正淳还曾经亲上前线,斩杀蒲甘敌军,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如今的蒲甘王国国王江喜陀也是一位雄主,他击败孟族大军,几乎一统后世缅甸地区。大理的商船要经由蒲甘国出海,免不了要付出一些代价。

    段正淳建议道:“贤侄的计划果然周祥,不过从蒲甘行船到宋国,路途还是太过遥远。”

    “贤侄为什么不考虑走牂(zāng)柯江呢?”

    司马迁在《西南夷列传》写道:“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司马公所说的夜郎国在牂柯江(南盘江)上游,而其所在位置便是后世的贵州、云南地区。武帝派遣唐蒙沿牂牁江通夜郎,说服夜郎侯多同附于汉,在今盘江流域置夜郎县,后置牂牁郡。

    宋代绍兴年间,朝廷在广西邕州开马市,大批采购罗殿、自杞及大理等国良马,南盘江即成为诸国运马至广西的水道。

    对于大理段氏而言,牂柯江上游流经大理八府之一的善阐府,正是段氏能够有效掌控的地盘。再加上善阐府有滇池,滇池周围遍布良田,正好可以拿来种植甘蔗。

    相比之下,位于蒲甘王国上游的腾冲府地广人稀,原始森林遍布,还缺少耕地,分布的主要势力又都是些蛮族,未必会听从段氏的调遣。

    “牂柯江?”

    慕容复思索了片刻,这才意识到段正淳指的可能是珠江水道。

    可他下意识觉得,走内河航运必然要受到沿途官吏的盘剥。

    而且内河货船载货量普遍较小,珠江上游水系穿越横断山脉,激流险滩必然不少,碰到枯水期还得找纤夫,可说是麻烦不断,并非首选。

    相比之下,走海路可省心多了。

    然而眼下慕容氏和段氏的合作八字还没一撇,他也不好反驳对方,只好应声道:“伯父所言甚是!”

    身为一个政治家,段正淳多少还是有点不见兔子不撒鹰。

    他一连问了数个问题,涉及砂糖生产、运输、销售的方方面面,慕容复一一解答,每每能说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

    至此段正淳也看出慕容复的提议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直至此时,段正淳才终于松口,就在大理进行大规模蔗糖种植一事,与慕容复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甘蔗一般分为春秋两季,春季种植时间为农历正月到三月,秋季种植时间为七月到九月。

    如今已经是四月份,春季种植是赶不上了,但秋季种植还来得及。

    考虑到甘蔗种植对民生的影响,段正淳提议由大理段氏在善阐府提供1万亩耕地作为试点,今年秋季开始种植甘蔗。

    而慕容氏则负责在大理建造制糖工坊,培养制糖工人生产砂糖,并负责最终的销售工作。

    倘若最终的利润可观,大理段氏将会考虑扩大甘蔗种植面积,以生产出更多的砂糖来。

    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段正淳写下一封亲笔信,陈述此事来龙去脉,阐述发展蔗糖产业对大理国的重要意义。写完信后,他郑重地加上了自己的私印,而后把信笺交由大理三公之一的范骅带回大理国呈给保定帝段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