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未知的天汉 » 第36章,故事的积累14

第36章,故事的积累14

    泛舟西湖

    勾践灭了吴国,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功劳很大的范蠡,悄悄地带了西施。偷偷出齐门,坐上早就等在那里。

    阿得大叔的小木船,穿过护城河。转了一个圈子,直向太湖而去。他们到了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

    他们见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几间草房子,隐姓埋名住了下来。期间文种被杀,范蠡为了保住性命,曾三迁他地。由于西施非常喜爱五湖风光,最后二人还是定居西湖。

    三次隐居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等等),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宋国陶邑。

    他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

    26,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中子杀人,派谁去救?陶朱公生子数人,有个中子因杀人,被囚于楚国。朱公说:“杀人之罪,理当是死罪。然而,我听说“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便安排其少子,带着黄金千溢用牛车载着,前去探望疏通。朱公长子听说,请求代替其少弟前往营救中弟,朱公不听。

    长子愤然道:“家有长子,今弟有罪,父亲大人不派长子去救,却派少弟!吾真乃不肖之子,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

    说话便要自杀。其母也为他说话:“派少子前去,未必就能救中子。而为此先失去长子,奈何?”

    朱公不得已,只好安排长子携带千金前往楚国,找好友庄生帮忙。临行再三交代长子:“要把千金交给庄生,任其使用,千万不要与他争论。”长子走时,还另外私自带了数百金备用。

    长子出马,送上千金。长子到了楚国庄生家,按照父亲之言,把千金交给庄生。庄生之家在城外,非常简陋,甚为贫困。

    庄生很有把握地对长子说:“你要尽快离开此地,千万不可停留!但等你弟释放出来,不要再问所以然。”

    其实,庄生本无意接受,朱公派长子送来的千金。只是想等到事成之后,再还给朱公,以表示信义。

    因此,对其妻子交代:“此乃朱公之金,以后要归还回去的,不要动其分文。”而朱公长子不知其意,还以为贫穷的庄生贪图财物,照单全收呢。

    长子辞别出来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拿着自己私自带的钱物,送给另外一个楚国贵人,请其帮忙用事。

    仗义庄生,巧妙相助。庄生虽然家穷,然以廉直闻名于楚国,自楚王以下都对他非常尊重。庄生趁时入见楚王,进言道:“我观天象,近期对楚国不利。”

    楚王平素十分信任庄生,问道:“该如何应对呢?”庄生回答:“唯独施以仁德,方可除之。”楚王道:“先生不用讲了,寡人该知道怎么办了。”

    于是,楚王下令封三钱之府。楚贵人得到信息后,惊喜的告诉朱公长子:“大王就要大赦了,你弟有救了。”

    朱公长子问道:“何以见得?”楚贵人说:“大王每次大赦,总是先封三钱之府。昨天晚上,大王下令封之,可见很快就要大赦。”

    朱公长子以为楚王大赦,其弟当然就会被释放,而千金白白被庄生所得,便心有不甘,就再次寻到庄生家中。

    长子惜金,害死中子。庄生惊问:“你怎么没有回去?”长子回答道:“我一直就没有离开。当初为了救弟,来求先生。现在我弟,马上就要被赦,故特来辞别先生。”

    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要回金钱,便说道:“你自己进屋拿吧。”长子马上自行入室,取金而去,独自欢幸。

    庄生被长子所戏弄,又羞又恼。便再次入见楚王道:“臣所言之事,大王欲以修德报之,准备大赦罪犯。”

    “可是,今天我出去见到,路人都说富豪朱公之子,杀人获罪。其家用重金,贿赂大王左右。由此可知,大王此次不是为了修德而赦,而是单独为了赦免朱公之子。”

    楚王大怒道:“寡人怎么会单独以赦免朱公子之故,而施天下仁德呢!”便下令先杀朱公子,次日再下赦令。

    朱公长子无功而返,只好用牛车拉着当初带来的千金,还有其弟的尸首,回家报丧。

    乃父知子,何必当初。到家后,其母和乡人都非常哀痛,唯独朱公笑道:“我早就知道老大必会害死其弟!”

    “他不是不爱其弟,只是不舍得财物而已。他少时与我一起为生活所迫,吃苦受罪,故特别看重财物。”

    “其少弟出生时,我家就已富贵。衣食无忧,整日骑马逐兔。从来不关心钱财,从哪里得来,因此会毫不吝惜的使用。”

    “前日我之所以安排少子,就是因为他能办事不惜钱财。而长子就不能,故最后害死其弟。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没必要悲伤。我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日夜只等老大回来报丧。”

    由此可见,“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自古有之。然而,长子惜千金而不用,招致“千金之子,终死于市”!

    此非朱公之不智或不知也,父子亲情使然。然而,明知长子,此行必会失败。依然放其前往,实乃害子也。

    或知中子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也。对于人说理教人,说多少次都没用。实际事情教人,一次就行。

    王汉听人讲故事,后来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大。许许多多的人加入进来,后来有官吏不断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