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弱水云笈 » 第十章 巫云顶(上)

第十章 巫云顶(上)

    绍圣年间,相州人杜充登进士第,累迁考功郎、光禄少卿。

    靖康元年,加集英殿修撰,出知沧州。

    当时金军南下,燕京汉民避乱迁居沧州的很多,难民鱼龙混杂。

    杜充担心有金人奸细混迹其间,成为金军内应,便将这些难民不论男女老幼全部杀害。

    事后杜充上书朝廷,宣称为防患于未然,已将金国奸细全部清除,沧州因此固若金汤。

    建炎元年,杜充进天章阁待制、BJ留守,迁枢密直学士。

    杜充镇守BJ大名府,自诩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似乎是韩信再世,不但能运筹帷幄,还能亲自带兵上阵。

    建炎二年,一心想要收复两河的宗泽因北伐无望忧愤成疾,于七月病逝。

    七月二十二,宋廷以杜充代为开封尹、东京留守。

    且命杜充镇抚军民,尽瘁国事,以继前官之美;遵禀朝廷,深戒妄作,以正前官之失。

    在朝廷看来,杜充屡建奇功,是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的顶梁柱。

    而实际上,杜充不过是志大才疏、尸位素餐而已。

    ……

    宗泽赍志而殁,开封府再度笼罩在覆没的阴影之下。

    全城为之悲恸,百姓奔走痛哭,太学生撰文祭奠,商人罢市哀悼。

    杜充继任后,一改宗泽对民众竭力拉拢的措施,而是把宗泽已经招抚的抗金武装当作潜在的敌人加以排斥。不仅终止了北伐计划,而且断绝了对两河义军的联系和援助。

    当初,宗泽结交豪杰,图迎二帝。

    如今,杜充短于抚御,人心疑阻。

    两河忠义之士往往皆引去,集结于开封周边的义军如鸟兽散。

    宗泽之子留守判官宗颖曾上疏其失,但朝廷却认为杜充素有威望,不予采纳。

    诸路义军各拥重兵,却并不听杜充号令。

    当时,聚集开封周边的义军,仅张用和王善麾下就有数十万之众。

    杜充原想以这些群盗之兵力对抗金军,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也就是急用而捷,所杀者敌也;急进而不利,所杀者盗也。

    但是,这些久经江湖磨炼的群盗早已看破杜充的心思,根本不会去当杜充的炮灰,也不听从东京留守司的调遣。

    继而,杜充只能将这些朝廷一向忌惮的义军全部驱逐,将士去者十之有五。

    最终,这支由宗泽苦心经营集结起来的百万大军,人心涣散,土崩瓦解,迅速断送在杜充手中。

    而这些义军很多再次成为流寇,陆续被宋、金官军剿灭。

    从此,北方的抗金势力如同一盘散沙,致使金军能够分而击之,一一镇压。

    两河义军逐个被消灭,实际上反而帮助了金人稳定北境局面。

    ……

    杜充赴任开封府,酷而无谋,士心不附。

    谋将不安,多次建议起复留守判官宗颖,屡争不从。

    后来,马扩、王彦率军返回扬州行在,有些义军首领却在宗泽死后,降而复叛。

    黄河两岸,时局愈发动荡。

    雄州归信人李成,出身宋弓手,勇闻河朔,积功为本县令。

    建炎初,聚众南下,被任为忠州防御使,河BJ东都大捉杀使。

    兵力既强,渐有割据之心。

    朝廷恐其众太盛,命李成分所部三千人往应天府及宿州就粮,其余赴行在。

    八月,李成引兵进犯宿州,纵火焚掠,尽驱强壮为军。

    还趁朝廷不知始末,妄称前军史亮反判,自己即时抚定。

    朝廷不疑,还赐了他铠甲兵械。

    李成遂屯符离,军势甚盛。

    十月,宋廷派刘光世讨伐李成,李成失败退走。

    寿春人丁进,聚众至数万,曾经兵围寿春府。

    守臣许以金币犒师,丁进杀使者,围城二十五日,不能破城,便退兵了。

    丁进离开寿春,宗泽遣使招降,丁进纳款。任命为武节大夫、合门宣赞舍人、京城外巡检使。

    九月,丁进叛乱,率众攻打淮西。

    十月,宋廷派刘正彦袭击丁进,使之归降。

    河北义军首领杨进,拥兵三十万,率军归顺宗泽,任统制官、荣州防御使。

    金军春季进攻,杨进与金人夹河而战,屡屡破之。

    十月,杨进又叛乱,领兵数万进攻汝洛之间。

    翟进领兵清剿,在鸣皋山下与杨进部激战,却失败被杀。

    后宋廷又派刘正彦出击杨进,杨进投降。

    此外,七月还有燕山人刘立芸,聚众攻破城邑,所至不杀掠,但令馈粮,藩汉之民归者甚众。

    年末十一月,滨州贼盖进攻陷棣州,守臣姜刚之战死。

    还有京东贼李民到杭州行在请求归降,王渊歼灭其部众,留李民为将官。

    南方也不太平。

    七月,叶浓自福州引兵破宁德县,复还建州,既而又破政和、松溪二县。

    宋廷派御营中军统制张俊同两浙提点刑狱赵哲率兵讨伐。

    九月,叶浓入浦城县。

    直到十一月,赵哲在建州城下大败叶浓军,后叶浓被张俊擒获斩杀。

    建炎二年秋冬,九州四海可谓是流寇肆虐,此起彼伏,宋廷忙于清剿。

    ……

    宗泽为东京留守时,日以缮兵兴复为计,两河豪杰皆保聚形势,期以应泽。

    宗泽又招抚河南群盗聚义城下,欲遣之收复两河,然未出师而身卒。

    民失柱石,军失主帅,宗泽去而汴京之地不可守矣。

    杜充举措更无远图,既未达到抚的效用,也未达到剿的成果,而是将其驱逐。

    那些巨寇流民没有正当途径建功立业,自然便拾起了焚城掠地的老本行。

    河北义军土崩瓦解,原本聚于开封城下的义军又成为流寇,抢掠州县,数年不能禁止。

    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杜充用则兵皆为盗矣。宗泽死后而杜充代之,何异于以戴渊代祖逖、以姜维而续孔明之事功!

    ……

    七月,金人闻宗泽死,决计用兵。

    河北诸将欲罢陕西兵,并力南伐。

    河东诸将则以为不可,陕西与西夏为邻,事重体大,兵不可罢。又言河北不足虑,宜先事陕西,略定五路,即弱西夏,然后取宋。

    为此,双方争执不休,议久不决。

    最后还是决定以粘罕为统帅,仍分三路南下。

    娄室帅西路军,攻宋陕西五路,隔断西夏与宋的联系,并牵制蜀、陕宋军,使其不能东援。

    粘罕、讹里朵仍分帅中路军和东路军,在浚州黎阳津会师后,并力向扬州进攻。

    ……

    宋廷侦知金军再次来攻,令沿河各路州府加强防御。

    派遣御营平寇左将军韩世忠以所部自彭城开赴东平,御营中军统制张俊自东京至开德。

    加强东路防御力量,阻挡金人南犯扬州。

    又命河外元帅府兵马总管马扩充河北应援使,与韩世忠、张俊互相应援,救援濮州。

    可朝中尚不知此时的马扩,早已深陷于金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后来朝廷又以张俊中军不可远去,改命御营平寇前将军、权同主管侍卫马军同公事范琼代行。

    范琼请閤门宣赞舍人王彦共同抗敌,以王彦为平寇前军统领。

    王彦知道范琼臣节不著,难与共事,就称病就医真州,范琼便统帅他的军将万人而去。

    ……

    此前四月,宋廷派遣王伦充大金通问使及其副使朱弁出使金营,向金国求和。

    但金人不与宋谈判,后几次遣使皆被金国扣押。

    五月,宋廷重新任命宁文虚中为资政殿大学士、充大金通问使,武臣杨可辅为副使。后又改称祈请使。

    八月,宋朝宗室承议郎赵子砥从燕京宋俘队伍逃回,持徽宗御札,至扬州行在拜谒高宗。

    高宗命辅臣召问于都堂,且取赵子砥所得太上皇御书以进。

    赵子砥详细奏明此事,大略言:

    “金人讲和以用兵,我国敛兵以待和。迩来遣使数辈,皆不得达。辽国降金丞相刘彦宗曰:‘金国只纳楚使,焉知复有宋也!’是则我国之与金国,势不两立,其不可讲和明矣。往者契丹主和议,女直主用兵,十馀年间,竟灭契丹,今复蹈其辙。譬如畏虎,以肉喂之,食尽终必噬人。若设陷阱以待之,然后可以制虎矣。”

    赵子砥坚称:“金人必不可和。”

    上皇御札也称:力战之后,均势力敌,方可言和。

    ……

    建炎元年,高宗即位之初,李纲一度被起用为相,在黄潜善、汪伯彦主张对金议和之际,李纲也推荐傅雱作为通问使使金。

    但李纲派遣使者出使金国,只是代高宗表达对徽宗、钦宗的思念之情。他认为只有内修外攘,提高国力,金人自会主动送还徽宗、钦宗。

    为了维护外交尊严,李纲把黄潜善等人命名为“祈请使”又改回“通问使”,以此可以看出李纲对和议的态度。

    虽然高宗一直想与金和议,但是在李纲和当时军民抗金气势之下,以及金朝不予承认赵构政权的态度下,也对主张与金割地求和的大臣进行了罢黜。

    先后贬谪了李邦彦、吴敏、李榆、宇文虚中、郑望之、李邺等北请割地者。

    于是,宋廷派出了立国以后第一批出使金朝的使者。

    而此时的金朝对赵构政权并不承认,反而指责赵构僭逆称帝。

    然而,高宗并没有采纳李纲的“守”的策略,依然派遣使者,乞求和谈。

    随着黄潜善与李纲矛盾的深入,高宗倾向于黄潜善避敌东南的意见,李纲对金的态度和措施都被搁置。

    李纲被罢后,赵构在汪、黄二人的辅佐下,考虑的不是如何加强军备、收复失地,而是继续派人向金“祈请”求和。

    建炎二年十月,正当宋金两国激战正酣之际,高宗又派出了使臣赶赴澶渊,向金祈请求和。

    战前求和,更甚于城下之盟,一如割肉饲虎,断骨喂鹰。

    与此同时,高宗诏令扬州修城浚濠,又令江州、淮州军阅习水战。

    十月十三,命常德军承宣使孟忠厚奉隆祐太后南幸杭州,以武功大夫、鼎州团练使苗傅为扈从统制。

    十二月初五,隆祐太后到达杭州。苗傅率军八千驻扎奉国寺。

    可见,高宗已做好继续南撤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