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让天启活下去 » 三十三 反应

三十三 反应

    这些其实还算不上特种兵,只是王丰为了万历的安全,从白杆兵中专门选出的身手敏捷的老兵。配上后世的战术动作和工具集训的,当然对比现在其他军队,能力也是超强的。六月初刚刚赶到京师,随行膳食医护俱全。专门护卫小皇帝的安全……

    方圆百二十里的南苑,如今成了大兵营。这里有最早那批白杆兵留下来的教官,和不断完善的各种训练设施以及越来越多的营房。

    永定河从中流过,沿河是一望无际的土豆红薯地和高高的水车,冒着浓烟的工坊……

    熊廷弼一早就过来视察这支即将随他北上的军队。所到之处无不是杀声震天,朝气十足。其时,吃饱穿暖的大头兵已经很满足了……开春以来巴蜀也不断有船通过运河运来各种军需。

    数十队四,五十人的小队或刺杀,或队列行进,还有数队就站那不动如山,教官在旁咆哮着什么……吴剑解释到,“多半又犯了错,罚战军姿呢……新军是一人犯错整队受罚,强调军纪和集体战力。这里不鼓励个人英雄。”

    熊廷弼好奇道:“那些人组成家丁亲卫?”

    吴剑笑道:“新军没有家丁,只有警卫。不跟军将走的。”

    熊廷弼若有所思……

    说话间来到一片野战训练场,有小队在假设拒马设立阵地,马车拖着一卷带倒刺的铁丝网从阵地前驰过,片刻间就留布下百步长,然后又是一道……吴剑解释到,这玩意看起来简单,对付骑兵冲击非常有效……

    熊兵部看过各种训练,叫来几个兵卒了解一番后对吴剑等叹道,“与其他军队相比,川军不止装备精良,仅仅是战意就是无可比拟的”……

    “哒,哒,哒,”的马蹄声传来,军营禁骑,吴剑好奇抬头,看看谁这么大胆……只见两个军士夹着一个土官打扮的人疾驰而来。

    “出事了!”吴剑暗骂一声,迎上前去……

    三人翻身下马,吴剑摆手阻止虚礼道:“出了什么事,说吧……”

    土官拱手道:“禀大人,送炮弹的船队在张家湾被官兵围了……”

    “多少人?动手了吗?”吴剑大惊问道,“可有伤亡?”

    “对方有千余官兵,还有数千丁壮。昨晚驻泊时有数十人强行靠近船队。开了枪击退,应该有死伤。今天一早就被围住了。护送的只有我三百石柱新军……”

    吴剑对奢寅道:“集合,出发!”

    奢寅并足行礼道:“是!”摸出哨子吹响:

    “嘀……嘀……嘀……”

    吴剑看看熊廷弼道:“炮弹威力强大,流失出去后果十分严重。”转头对土官问道:“怎么会只有这点人押送?”

    土官摘下帽子汗涔涔复道:“香河时,关卡阻拦,又眼见已进入直隶京师,所以就安排了500人押运了些货回去,这边由……”

    吴剑怒极而笑,“好大狗胆,是他们的缴获迫不及待了吧?当军法为何物?”当即要招左右拿下,那土官大喊:“将军,那么多伤兵不加派人手,如何能万里平安啊……钱财是有,家里的孤儿寡母以后的衣食依靠,出了事如何面对战死的弟兄?咱们但凡有一人贪财,愿集体抵命!”吴剑闻言黯然,挥手放掉土官道:“但有虚言,你们就自裁吧。”土官拜倒磕了三个头,昂然道:“不需将军吩咐。”

    熊廷弼面无表情地默默看着这一幕,不知道在想什么。

    吴剑转头对熊廷弼道:“熊督师,你看……”

    熊廷弼想想才道:“这事古怪,且容后再论,当务之急先应付张家湾那边,如果所料不差,定与那李三才脱不了干系……”

    张家湾,前户部尚书李三才历经三代早已成了一方豪富。

    李三才祖籍陕西,祖上世代是武功右卫军官,祖父李禄在北京为官时迁居通州张家湾,父亲李珣考中进士做到户部员外郎,李三才万历二年中进士,到十一年做到户部郎中,后被贬。万历二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后升户部尚书。三十八年因议入阁爆发争议,三十九年引退居张家湾。

    李三才与顾宪成等深交,后成为东林党魁。主张增补大官,重视科道官,任用贬官。当时东林党在南方成了气候,但在朝堂这帮嘴炮被打击很重,科道官就是那帮喷子,贬官自然是被踢下来的党众。

    所谓功绩有二,一是反对万历的矿税,二是治淮有功。

    万历的矿税之争持续时间非常长。主要是东林党抨击矿监。本质不是什么正义,是利益的争夺。但是没有万历捞钱,明朝可能还撑不到崇祯……

    至于治淮,吹得凶,在江淮做官十三年,结交广泛,言语激进是真,至于具体做了什么大工程,采取了什么手段,获得了什么成绩……不知道。但李三才在做漕运和户部尚书时捞成巨富是事实。刘光复弹劾他光贪污皇陵的大木就有二十二万根。一说聚家财四百七十万两之巨。

    明史评价为:三才才大而好用机权,善笼络朝士。抚淮十三年,结交遍天下。性不能持廉,以故为众所毁。为其奔言顾宪成,沈一贯等人。

    总的来说,除了东林党,浙党没有人认为他是好人。

    张家湾李家庄园,依运河而建占地极广。楼阁林立台榭隐幽。白墙黑瓦绿树掩映很有点江南味道。

    李三才和漕运转运使,几个南方口音的军官凑在一起正发着脾气……“……叫你们劫几艘船,不但办不好,还搞出这么大的场面?南营新军已经来了,如今如何收场?”

    一个军官红脸道:“没料到这帮川人如此难缠,昨晚本想悄悄把事办了,谁想近百人连船都没能上去……下官一营全出,那帮子人也是毫不退让,火器又厉害,冲了两次死伤颇多都不成功。是块硬骨头,下官不敢死伤过众,到时不好交代……”

    一个五十来岁,文士打扮的道:“如今,只能破釜沉舟,把他们全部干掉,到时候还不是由得我们说?不然怎么解释?到时候大家一起人头落地……”

    几人知道是这道理,如今已经没了退路。当下几个军官拿起头盔大骂着当先离开。其他人默然散去各自组织人手,满脸都是狰狞。

    李家武官出身,手下能打的不少,作为通州大营驻地,军队,兵痞更是不缺的。当然,一方巨富乡宦,靠他吃饭的更多。仅仅是拉船的纤夫青壮,原本就有组织,拿上刀枪就是军队。

    现在这些人动了……

    熊廷弼,吴剑集合了三千人马正准备出发,大营迎来了皇帝的仪仗。少年天启是想来玩枪的……

    听完情况汇报,看着开拔的军队,少年天启再不听熊廷弼的千般苦劝,坚持要见识一下。

    无奈,把仪仗留在南宫,天启坐进防弹四轮马车,又增加了三千新军……这才随后队出发。

    车上,苦口婆心的熊廷弼和吴剑提了很多,不得露面,不得暴露身份等等……少年皇帝对一应要求无不应允。

    定下严惩叛军,少杀平民的基调后,吴剑得到了完整的指挥权。随着一队队哨骑飞马而去,慢慢地情况开始变得清晰。

    事发地是运河码头,很大,附近武力有漕运衙门的漕丁和不远的大营兵卒俱有参与。但军营参与主要是南直隶的军队不到六千,漕丁虽然多,除了家丁都没有什么战力。现在虽然有了死伤,还在对持,当然能僵持多久就不知道了……

    经过一番分析后,吴剑笑道:“这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一边胆大包天孤注一掷,一边还是心虚,心存幻想……希望朝廷退让。”

    当即召来各级军官一一分派任务……

    天启皇帝和熊廷弼看着吴剑指着地图排兵布阵,居然是一网打尽的架势,不禁有些担心道:“陛下在此,以少敌众,万勿弄险……”

    吴剑摇摇头道:“新军战力较浑河还有加强,抵挡两万鞑子都够了。各派五百骑包围漕运衙门和李府”不是瞧得起他们,是怕钱财被转移失踪……”

    曾经听王丰提到过李三才的吴剑搓搓手笑着对天启皇帝说道:“陛下,李家据说家财达四五百万两,发财了啊!”

    天启皇帝和熊廷弼目瞪口呆,这已经和现在天启年间一年赋税相当了……”

    愣了愣,天启勃然大怒道:“如此贪腐,居然满口仁义道德,还有人推荐入阁?卑鄙,可耻!”

    熊廷弼不相信道:“当真?你如何知道?”

    吴剑看看天启皇帝道:“假不了,具体多少不知道,大差不差吧,怎么知道的就不能说了,估计你早晚会知道的。”

    天启摆手对熊廷弼和吴剑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动手!务必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