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恕宋 » 第21章 分离时刻

第21章 分离时刻

    平山集市上。曹中原几人逛的正酣时,不远处突然一阵呼喊吵嚷。只见一小队金兵,在强征纳税。

    “官爷,一两银子,你们这是收的哪门子税啊?可饶了老身吧,几天才卖得一两钱啊。”一卖烧饼的老妪又哭又闹。

    “这是物力钱。你别跟我们哭闹,要闹去燕京行台处,去跟杜大人闹。”

    “物力钱上次收过了啊,怎地又收一番?”

    “上次收的你家车乘物力,今天轮到烧饼了。”

    “烧饼几时也征物力钱了?”

    “你问杜大人去。我只管收。”

    他们所说的杜大人,就是杜充。杜充投靠金国之后,官职一路升迁到了燕京行台右丞相。燕京行台主管着河北的课税民政,如今为了帮元帅府筹集军饷,他们开始胡乱征收税项。兀术一人兼领燕京行台尚书省和元帅府,独揽军政大权。杜充不过是替兀术搜刮财物,充当爪牙而已。

    两个金兵此时,走到卖瓷张老汉摊前。

    打首的金兵,气焰嚣张蛮横,见张老汉穿着体面,开口就要五两物力钱。

    “这是小本生意,官爷开恩啊。”张老汉本以为一两银子也就罢了,哪知道他这里要五两。

    金兵见张老汉不愿意交钱,就要把一地的瓷器给碎了。

    曹中原愤怒地看着那金兵,他从没感觉到金兵是这么可恨可恶。

    倪滔赶紧拦住金兵劝解:“官爷息怒。老汉你就交了吧,官府大如天,早晚都躲不了。”

    张老汉愤愤地看着倪滔,不情愿地给了五两银子,看着金兵大摇大摆地走掉了。

    这时甄不忌过来,眉间一翘,摸着嘴巴上的眉毛道:“五两银子,他们拿不走。你们等我一会。”

    只见甄不忌亦步亦趋地跟着金兵去了,直到消失在众人视线中。

    “看样子,又有大仗要打了。什么狗屁和谈,不能指望了。”张老汉无奈地叹息着。

    “何出此言?”倪滔不解地问道。

    “金人一根筋,平时不下功夫,收税不像宋国那般条例明晰。但凡他们强抢强纳时,就是在准备粮饷和军需了。希望是我揣测错了。”老汉摇着头道。

    倪滔心想,民间尚有如此功用,能洞察金人的意向。

    “爷爷,放心吧。等宋国军队收复中原、河北,赶走这些坏蛋,你就可以安心做营生了。”曹中原一向怀着悲悯的心,希望缓解张老汉的几分忧愁。

    王忠、文青青也一同安慰着张老汉。

    “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咯,大宋的未来要靠你们。”他对曹中原的安慰报以感恩,但他看不到宋金两国恩怨的结局,不知道这场战争要持续多久。

    几人等了一会儿,只见甄不忌回来了。他随手把五两银子,扔给张老汉。

    “你敢抢劫金兵?人呢?杀了还是怎么了?”倪滔担心他闯了祸,急着问道。

    张老汉也是十分惊诧,银子失而复得,跟倪滔也是一般的想法。

    “大街上怎么能杀人。妙手空空,鄙人自有神通。”

    人各有其才,就看如何用,用在何处。

    倪滔忙带了四人走掉,去跟随从们会合。曹中原、王忠遂向张老汉告了别。

    随从们买好了几十斤鲜羊肉,一两百斤鲜牛肉,几只肥鹅,几筐新鲜果子。

    “卖牛肉的送了一只牛头。”随从道。

    山寨一次买几十斤羊肉的次数不多。平常给头领打打牙祭也就罢了,手下大把兄弟都没机会吃。这次好歹给大家煮点肉汤,肥肉自是给各位客人的。心里想着,带人返回山寨。

    只见文青青拎着两罐糖霜玉蜂儿、几袋干果蜜饯和甄不忌赢来的石蜂糖,王忠、曹中原帮忙拎着几只肥鹅和布匹衣物。

    倪滔则和随从们一起抬着牛羊肉和几筐果子。

    负责重任的甄不忌,背着偌大一个牛头。从背后看时,以为是哪里跑来的牛头人。

    文青青咯咯笑个不停:“甄叔叔,您老自告奋勇,要帮我们分担重任。你这般模样,活像牛魔王。”

    走了一刻时,甄不忌已是气喘吁吁,汗流不止,大呼:“不行了,累死我了,歇会儿。”说着话,扶着一棵树,就瘫坐在地下,人头倚着牛头。

    “倪叔叔,让人帮帮甄叔叔吧。”文青青见甄不忌浑身是汗,早已是筋疲力尽,于心不忍,为他解围。

    倪滔叫了众人一起休息。等再次出发时,吩咐随从与甄不忌一起抬了牛头。

    众人到了山寨,放置好采购物品后,各自歇息。

    倪滔则把市集所见金兵征税和粮饷相关之事,讲与众山寨主。众人见佐证了陈广之前所说,更加坚信和谈破裂,金军意欲南侵之事。

    且说曹中原见得梁兴到来之后,运筹调度、指点江山,气度和能力力压各山寨人物。他心想,果然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岳飞帐下人已经如此,岳飞本人岂不更是风采卓然、才华出众。他心仰慕着,只盼着有朝一日能跟随岳飞左右,学习本事。

    自梁兴来后,陈广任务业已结束,盘算着南下。他跟曹中原说了,曹中原便要同去岳飞军营。

    曹中原听陈广讲起过岳飞有一支童子军,全是不满十六岁的少年。他要去参加岳家童子军。

    曹中原最后两日,每天有空就陪着周童聊天、散步,彼此感受着天伦之乐。

    正巧,王超想送儿子去往临安,他委托陈广带王忠一起南下。

    王超一心欲走科举之道,他自己没有走上这条道路,就把希望寄托到了王忠身上。他让王忠去临安读县学,然后州学、太学,有朝一日考取进士,最后金榜题名。有宋一代,崇文抑武,读书人被捧到了无可复加的地位,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农工商,商贾自来地位低微,他祖辈从商,内心觉得经常被人瞧不起,希望改头换面。

    周童为曹中原打包了衣物和盘缠,万般嘱托。他预感战争就要来了,虽然他怕曹中原以身犯险,但是他始终相信男子汉大丈夫,需立有壮志,不取功名誓不归。义军始终是民间组织,岳飞处方能学习更多。

    众人皆来送别陈广、曹中原、王忠一行。

    文青青依依不舍地同曹中原和王忠告别,人终有一别,但不负相遇。他们相约再见。

    三人踏上了南下的行程,一路之上,风景变化,渐自不同。他们横渡黄河时,曹中原想着宗泽的渡河渡河渡河,看着黄沙滚滚却载不动英雄的梦想。

    日行夜赶,六七日之后,已过长江,到了鄂州。

    曹中原满心期待着,与那个慕名已久的英雄的见面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