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爨氏老宅有诡 » 第2章 浮生三劫

第2章 浮生三劫

    这座200多年历史的老屋,在动荡飘摇的年代,总共经历过大大小小数十场劫难,而大的劫难,也经历了三场浩劫。

    第一场浩劫是民不聊生、饿殍遍地的清朝末年。

    一天夜里,深山里的一群土匪,上百号人,把老屋团团围住,不断的敲门呐喊:把黄金白银、金银细软,一切轻巧贵重的什物家饰,统统拿出来犒劳大爷们。限半个时辰内拿出来,时间一到不见东西出来便放火烧了这座老宅。

    过了一刻钟左右,门开了一条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出来,向为首的两位土匪头子一拱手:

    “有劳两位大爷及众位小爷深夜造访寒舍,请进来喝杯茶、暖暖身子。如今世道艰难,各路英雄们都人穷志短。头上有头发,谁愿意做癞痢?”

    说完,他虔诚地一鞠躬,对着两位骑在马上的土匪头子说道:“若不嫌弃寒舍,请下马小酌一杯。”

    两位土匪头子瞬间懵了,面面相觑。随后,两位面似神煞、杀人如麻的土匪头子滚鞍下马,同样回一个鞠躬:“有劳老主人了!”

    进得屋来,只见下人早已摆出一桌酒席。三人入座,酒过三巡,见心见性。

    老主人有感于世道艰难,瞬间泪如雨下:“滇南连续五年大旱,方圆几百里村庄几乎颗粒无收,往年家里省吃俭用,还有一些存货,我吩咐拿出来孝敬各位爷,有饭大家一起吃。”

    随即,下人端出黄金五十两,白银一百两,锦缎数十匹奉与二人。

    又吩咐厨房里但凡有吃的喝的,全部送出去给外面的兄弟。

    “这些银两是在下当年为官时攒下的养老钱。时运不济,老身去日无多,也用不了太多,留下些许,全部奉上。”

    两个土匪头子扑通一声跪下,泪如雨下:“大哥,莫怪兄弟无礼。我二人系结拜兄弟,前日也是北方富庶人家的子弟,只因战乱和饥荒,沦落到南方逃难。近来几年无以谋生,才集结了这一批难兄难弟,落草为寇。”

    “唉!”老主人只一声轻叹,未再说话。

    “大哥若不嫌弃,请接收小弟二人一拜,此恩此德,来日再报。”

    遂连拜三拜。起身,传身后一位少年近身来。

    “大哥若不嫌弃,也请受小侄一拜,今后府上若有急难,可速传小侄前来代劳。”

    说完,身后约摸十七八岁的少年扑通一声跪下,连拜九拜。

    双方互换姓名字号,生辰八字,结为兄弟。酒毕,一行人归去。

    目送他们远去,老主人回到堂屋坐下。这时,夫人从后面出来,连叹数声:“家底都给他们了,咱们一家老小,几十号人,今后吃什么,喝什么?”

    他的丈夫也长叹一声,“总不能让他们抄了家,又烧了屋而去吧!是祸躲不过。别说了!”

    “劝不动,拦不住的,那就是命。”夫人摇着头,又进去了。

    自古福祸相依。后来几年,虽然依旧兵荒马乱,但好在风调雨顺,收成不错,以至于家业没有败落。

    如果说第一次浩劫是天灾,那么老宅经受的第二场浩劫,便是人祸。

    世道更替,除了这座老宅得以保存之外,田地,树林,竹林,鱼塘,石磨……家产几乎散尽。老屋的老主人,早在19年前就抱憾而归。临死之前,他愤愤不平:“你们这是杀富济贫,苍天有眼啊!还人世间一个公道。”

    说完这几句话,遍体鳞伤的老主人,便死不瞑目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虽然是地主,但罪不至死。原来,当年老主人和土匪头子结义时,被一个心术不正的听差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

    那一年,听差见主人家有一块祖传的祖母绿,据说价值连城。

    见财起意的听差心生歹意,趁夜黑偷走了这块祖母绿。

    幸好他的行迹被半夜拉肚子起床上茅厕的账房看在眼里,这位账房就是阿婆父亲的爷爷。

    丢失了玉之后,老主人把此事报告官府,由于有目击证人,案情很快就破了。

    按罪,那个听差理应入狱十五年。但老主人念在他上有八十多岁老母要赡养,下有3岁幼儿要扶养,妻子早年已病故,又出钱打理让他免受牢狱之灾。

    但是解雇了他,让他回家种地谋生。

    经过此事,听差始终耿耿于怀,试图报仇雪恨。

    后来,他把当年老主人和土匪头子结义的事告发了,老主人被判了个私通土匪罪。

    历史是一个轮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却依旧逃不了第三次劫难。

    说来也怪,自老主人去世后,老宅的主人连续经历了三代单传,出生的都是女儿。老主人含冤而死的那一年,他的独女才16岁,尚未婚配。她继承了所剩无几的家业。

    后来,这个独女选中了邻村一户同姓的男子做上门女婿。这位虽然家世门第不能与祖上相比,祖父也曾中过举人,家中一直开有一个私塾。

    因此,二人成婚后,夫唱妇随,新的女主人也跟随丈夫识了一些字,读了一些书。

    经过夫妇二人数年的苦心经营,家境日渐殷实起来。

    风云际会,历史变迁。

    一个洋芋辞旧岁,两棵白菜贺新年。

    有一年的清明,老主人的墓前,来了一位陌生人。

    他在墓前跪下,久久不肯抬起头。

    良久,他把一杯酒倒在墓前的地上,开口说道:“大哥,我来迟了,不曾见你最后一面。我现在已不同往昔,时代变了,我牢记你当年的教诲,匡扶正义,自当精进。”

    说完,泣不成声。“多亏大哥当年厚爱,赠予黄金五十两,白银一百两,得以成为安生立足的第一桶金。如今云南王有难,我与二哥自当前去支援。二哥昨日已率部下前往,弟特意来与大哥辞别。”

    原来,这位陌生人就是当年的土匪二头子朱异之。

    他的二哥吴学用,目前受云南王秘密托付,潜伏在两颗白菜的部队里,伺机而动。

    “不知今后何日再来相见。大哥九泉之下望望保重,弟去也!”

    顿时,突然天地间刮起一阵大风,一阵飞沙走石过后,朱异之睁开了眼睛。

    突然他的眼前一亮,坟前竟然躺着一颗新鲜的小白菜。

    想起来时的路上,一位仙风道骨的命理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遇棺升官,逢菜生财。

    说完,朱异之连磕三个响头,辞别而去,不在话下。

    墓里长眠不起的便是老屋的第一代主人,他叫爨尧旸。

    爨尧旸出生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爨尧旸自小聪颖,觉悟很高,4岁时便能熟读和背诵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与李渔的《笠翁对韵》,6岁开始读私塾,读书相当能吃苦耐劳。

    15岁那年,爨尧旸考中了秀才。

    三年后的秋天,爨尧旸参加乡试,顺利考中举人。后来到杞麓府上任县丞一职。

    20岁那年,爨尧旸联合兄弟爨尧维、爨尧锋三人,举全家之力,选一块风水宝地,修建了这座老宅。

    阿婆的爷爷,他的阿爸就参与了这座老屋的新建。

    老屋不大,占地仅有十亩地左右,一共两层,总高八米多高,全部是土石木结构。地基是用坚固的花岗岩筑成的,上面是白泥浆土筑成,再上面是木头结构,最上面由青瓦覆盖。

    屋内结构是古四合院典型的三间两耳结构。大小共三套四合院,中间连着走廊,三个天井。

    房屋立柱和主梁,都是选用百年成材、直径50公分以上的栎木。

    阿婆说,有一年,省里的建筑专家前来考察这座老屋。感叹它的建筑特色在于其全木结构和榫卯结构。整座屋子没有一颗钉子,一块铁件。

    即使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处于地震带上的这座小城,经历过一次7.8级的大地震,老屋安然无恙地度过了,可见固若金汤。据说修建时,老主人是从外省请来鲁班的嫡传弟子,由他亲自总揽全局施工的。

    一百四十八根立柱下面各有一个圆形大理石。据说大理石下面各自镇有一枚古币。

    老宅耗费五百两银子,历经两年有余,终于建成。搬入新居后,爨尧旸的妹妹爨尧君,16岁那年,嫁给了临安府一户书香世家的弟子。

    一年后,爨尧旸娶了当地彝族地主家的女儿为妻。第二年,生了长女爨瑾瑜,长女三岁时,生了长子爨瑾泉。

    至此,爨家老宅屹立在滇南这块秀甲南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