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爨氏老宅有诡 » 第27章 深府地狱

第27章 深府地狱

    古语有云: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而此情此景,却是一轮明月照墓冢。

    天色已黄昏,清明节扫墓的人群,早已三三两两归家去。诺大的一片墓地,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

    “夜已经很深了,妈妈怎么还没有回来。”此时此刻的他,早已心急如焚。

    “我再去看看,这会子她回来了没有。”

    “你去吧!如果她回来了,不必惊动她,回来告诉我便可。”

    女子应声而去,不到一刻钟,她回来了,对着他摇摇头。

    “唉,她没有说今天不回来,只是说今天可能要到很晚才回来。”虽然平时怨恨母亲管束自己太严格,但此时的他,本该心情放松,自由自在享受和她们的玩耍。

    但他却愁眉紧锁。

    平常白下,这个时候,他还在提笔,总结一天所学,心静如水。

    而此刻,他却心乱如麻,坐立不安。

    “会不会是路途中被什么事情耽误了?”女子说道。

    “很有可能,所以我很担心。现在已经凌晨一点了。”

    “过半个时辰,我再过去看看。”女子又说。

    “我自己一个人等!你们都去睡吧!平时这个时候,你们仨早已在梦中了。”

    可是,三位女子都站着不动。

    “怎么了?”他又问。

    “我们心里有事,也睡不觉。陪你一起等吧!”

    “难为你们了。这样空坐着也不是事,去拿几本书来看看吧!看书时,时间总会过得快一些。”

    “好的,你们都想看些什么书?”

    少年恰好十一岁,旁边立着的三位女子。其中,个头最高的这个女孩,约摸十四五岁的样子。生得肌肤微丰,两腮若新桃,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约摸十一二岁,削肩细腰,鹅蛋脸儿,顾盼神飞,见之忘俗。

    第三个不到十岁,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束。

    “我想看看《拍案惊奇》,现在这种心境,也看不进去正儿八经的书”他说。

    “我想看《三国演义》,上次刚好看到温酒斩华雄,想接着看下去。”个子第二高的女孩说。

    “我不想看书,我想玩跳棋。”最小的女孩,总是童心未泯。

    “好吧!我把书和棋都拿来。”

    他们四人无拘无束地玩闹了一天。

    原来,她们是姐妹三人。那一年随父母弟弟一起前来逃荒,却因偶然不幸失散。

    至于她们三姐妹是怎么来到这个密室的,一无所知。只隐约记得,一个有月光的夜晚,他们睡在一座老宅的房檐下。

    半夜被凉风惊醒,起身却不见父母,只见四岁的弟弟尚在酣睡。

    姐妹三人手拉着手,屋前屋后寻了一圈,终不见父母身影。

    “爸爸妈妈可能有事别处去了,妹妹们别害怕,有姐姐在呢。”

    她们随父母出来逃荒,夜里常常觅一宽敞屋檐过夜。

    而她们的父母,也经常趁儿女沉睡之际,去村里周旋一番,迫于生计,乃做苟且之事。

    因此,稍谙世事的姐姐,常常夜里照看弟妹三人。

    这一夜,醒来不见父母,亦不过分大惊小怪。

    此时月亮正圆,老宅前一片湖水在月光映射下,一朵朵淡紫色的凤眼莲花伸出水面来,彼此簇拥着随风飘荡,娇柔可爱。

    三姐妹见了,无不心动。

    “姐姐,我想要那花。”最小的妹妹拍手叫道。

    “我也喜欢,我们去摘一朵吧!姐姐。”第二个女孩也随声附和。

    “这花美是美,只是不知湖水深浅,不敢贸然下水。”年纪最大的女孩,毕竟是姐姐,做事还是比较谨慎小心。

    “走,我们先靠近看看,能否摘得到。”三人手牵手,来到湖边。

    只见靠近湖边两米的地方,正好有一丛凤眼莲花。

    “要有个什么工具勾一勾才好。”说毕,便回头看看四周。

    “这儿有一根竹竿。”第二个女孩看见湖边的芦苇,长出了三人多高。

    “我掰一截。”姐姐用力掰下一截两米来长的芦苇杆子。

    她用手慢慢的划过水葫芦的叶子来。

    就在离湖边约半米处,水葫芦却再也划不动了。

    “姐姐,你拉着我的手,我去够过来。”第二个女孩卷起手袖。

    “妹妹小心!我拉着你,要是实在够不到,咱再想办法。”

    “好的,姐姐。”

    于是,姐姐拉着妹妹的一只手,她的另一只手,慢慢地向那花靠近。

    “姐姐诶,再过来一点点就好了。”

    “不行了,妹妹,我的脚快到湖边了。你回来,咱再另想办法吧!”

    “再试一下,拉好了……”

    她再往湖里一伸手,姐姐的一只脚,已经踩在湖的边缘。

    由于这湖边长年经水浸泡,土壤松软,她这一脚用力,险些跌入水中。

    幸好她反应快,拉住湖边的芦苇才稳住了脚跟。

    但是,那水中的芦苇,本就是柔软之物,哪经得起两人之力。那芦苇随着咯吱一声,变得越来越弯。

    眼见得两位姐姐即将落水,妹妹情急之下马上拉住姐姐的手。

    芦苇愈来愈弯,妹妹怎拉得住两个姐姐。咯嘣一声,三人连带芦苇,跌入水中。

    “救命,救命啊!”

    由于水葫芦的承受力,姐妹三人得以暂时漂浮在水中。

    但是她们越挣扎,那水葫芦越往下沉。

    渐渐地,湖水没过了她们的头顶。

    水面上不停地冒出一串串小水泡,几分钟的功夫,这小水泡也不见了。

    湖面彻底恢复了平静,仿佛这里面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其实,那凤眼莲花,非是一般的凤眼莲。它花色艳丽美观,乃是具有奇香的花,每逢月圆之夜,便放出奇香,引得三位少女心神荡漾,迷失了心智。

    据说,常常有人把这凤眼莲花,亲手赠送给自己的心上人,代表此情不渝,至死方休。

    在广大农村,水葫芦是用来喂猪的。而如此卑贱的花儿,竟也有那么美好的花语。

    一朵花儿,被人踩在脚底下,可它依然把香味留在了脚上。

    三个女孩出身贫寒,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奔波劳累,居无定所。

    然而,正处青春年华的她们,却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虽然失去了自由,但是她们没有自怨自艾。正是遇上他的母亲,他们才过上了有漂亮衣服穿,有珍馐佳肴,有书有琴的生活。

    曾经那一个个卑微的生命,挣扎在理想不断被破灭,信念不断被扼杀的境地里,顽强地争取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

    而现在,除了自由,她们好像都拥有了。唯一的遗憾是,她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和弟弟怎么样了。

    再说这湖,也非一般的寻常湖泊。

    早在这片土地上有人类开始,这个湖泊就存在了。只是现在还在世界上的人,不知道,这个湖泊并不是人工湖,而是天地造化而成,它有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深府地狱。

    关于这个湖的传说,虽然有一些史料,记载它大约形成于一万多年前。但实际上,早在白垩纪(1.45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时期,它就有存在的痕迹。

    湖的形状似一个葫芦,湖口看似不大,但越往下越大越深。就如它的名字“神父地狱”一般,在爨氏老宅修建之前,无人敢在附近一公里内建房。

    但是,偏偏在修建这座老宅前,京城来的风水师,却说非此湖边建房不可。

    记得当时的当家人,爨尧旸的父亲,问风水师:

    “这个湖,自祖上有人以来,从未考虑过在此建房。”

    “你的祖上,有多少代人了?”

    “少说也有二三十代人。”

    “那这之前呢?”

    “之前的事,族谱里面没有记录,不得而知。”

    “那就是了。”

    原来,这位风水师叫杨鹤壁,他是杨筠松的真传弟子。

    杨筠松生于唐朝末期,他所著的《疑龙经》讲述了如何依据山水地势寻找龙脉。

    此外,还有《撼龙经》、《望龙经》、《二十四山》等,都是和地理相关的学术书。

    因为杨筠松擅长用风水之术帮助穷人致富,所以被称为“救贫先生”。

    这一日,杨鹤壁同爨老一行五人,前来这片土地上选址。

    五人一起扬鞭策马而来,身后扬起尘土无数。路上行人,见马上五人装束,无不驻足观看。

    “我们自天不亮启程,一路少说也有二三十里路程,此时已近午时,人和马都疲倦了,不如往前遇客栈,先歇一歇吧!”

    马驰又三里路之后,五人见一块凹地。

    “龙神二字寻山诀,神是精神龙是质。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

    “大师,这是什么意思?”其中一少年不解,他便是爨老的长子,爨尧旸。爨尧旸身高七尺有余,生得肤色黝黑,剑眉星眼。

    他平常也多多少少学过一些地理风水知识,对于这话,多少有些意会,但他还想了解更多,便谦虚问风水师。

    “也就是说,龙脉和气势两词是寻龙的密诀。气势是山体的灵魂,龙脉是山体的表现。不要说只有高山才有龙,平地就没有了龙的真迹。”

    众人一路从山下下来,望着眼前的一片凹地,听他这么说,眼前一亮,都振奋精神。

    “老伯,前面可有客栈?”爨老见前面十米处,一老者身穿布衣,肩扛锄头。便下马牵着过来问他。

    “各位官人何道而来?”老者答非所问。

    “啊!晚生自临安府而来,后面马上是我儿,他系杞麓府新任县丞。”

    “为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老者依旧答非所问。爨老看着眼前这位长自己十岁上下的老者,也不急于一时。

    “先生所言极是,晚辈自当谨记。”他牵着马,慢慢跟在他后面。

    “官人此次为何而来?”老者又问他。

    “不瞒先生,此乃为择家业之基而来。”

    “前面五百五处,有一石下泉,曰七股龙潭,再往前两百米,便有一个酒家。”老者终于回答了爨老的问题。

    随后,头也不回地往左拐,走进繁茂的一片竹林中去了。

    “此处有高人啊!”爨老在心里羡慕:

    “此人无论容姿气韵,还是谈吐渊涌风厉,皆在我辈之上。来日当去拜访。”已是在心里默默记下这一片竹林。

    “高山顶上平如掌,中分细脉如蛇样。贵龙多是穿心出,富龙只从旁边降。”后面四人,依旧谈笑风生。

    近来,又听见:“退卸剥换成几段,十条九条乱了乱。中有一条却是真,若是真时断了断。”

    可是爨老无心再论风水,他满脑在想,竹林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高人。

    果不其然,他们往前行了不到五百米,便看见一块巨大的青石下面,一汪清泉汩汩淌出。

    再行两百米,便是酒家。

    用过午膳,他们继续行走。

    “这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凤地!”

    “什么是凤地?”

    “一财二丁三贵的三全福地,是为凤地。”

    “是先有财再有丁,还是人丁兴旺,才能财源广进?”

    “古语有言:富不过三代,穷也不过三代。财是人丁的基础,人丁却是散财的根本。”

    “人丁却是散财的根本,这句话极是有理啊!”爨尧旸的父亲竖起大拇指。

    “英雄所见略同。”杨鹤壁躬身。

    “从古至今,常常有重男轻女的家族,一味地追求繁衍男丁,美其名曰:有人才会有财进来。殊不知,人要成为才,必要有财润之,否则,只能是废材。多少男丁众多的家族,纨绔子弟遍地开花。而世间不乏女子崛起的家族。如穆桂英挂帅,花木兰代父从军。”爨老感叹。

    “所以,这块凤地必可旺女丁。”杨鹤壁再次强调。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爨老又问。

    “非也非也!”杨大师摇头。

    “先生怎讲?”

    “风水宝地有龙第、凤地之分?”

    “那这龙地、凤地有什么不同?”

    “简单来说就是:龙地旺男丁,凤地旺女丁。”

    “那就依先生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