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爨氏老宅有诡 » 第42章 又见黑影

第42章 又见黑影

    “你再想想,是别人对你说的还是你对别人说的?”

    “我想不起来,只是觉得这话好像在哪里听过。”

    “太好了,江生!你是不是想起七岁以前的事情来了?”

    两人正说着,官差回来了。

    “两位公子,发现什么了没有?”

    江生把飞檐走壁、鸽子食物给官差说了一遍。

    “咦?公子母亲失踪后,家丁来报时并未提到这两点。看来是我们疏忽了。两位公子要是没有其他事,可先行一步。”

    “我们想再看一看两个家丁悬梁自尽的地方,可否方便。”

    “方便,方便,我这就带你们去。”

    二人跟着狱卒长,转过两个门廊,来到家丁所住的房间。

    家丁是一对父子,本地人氏,父亲叫文铸,今年四十九岁,妻早亡。唯有此子。儿子叫文琪,今年才十六岁。

    “父子俩死因是什么?”

    “从仵作调查来看,初步断定是自杀。”

    “自杀,他们父子俩为何要自杀?”江生不相信仵作的判断。

    “从死亡的种种痕迹来看,一切证据都指向自杀。但是,我也认为父子二人皆没有自杀的理由。我们去他们的家里调查过,街坊邻居都说父子俩为人厚道老实,平时也没有得罪过什么人。”

    “他们的家在哪里?”

    “就在前面,有一口井的如意胡同。你们到那里打听一下便知。”

    “走,我们去看看。”

    士维和江生辞别狱卒长,不时来到如意胡同。

    刚进胡同,两人就不断吸引来行人的目光。

    如意胡同里住的,大多是贩夫走卒,鲜少见公子这样穿得华丽的人。

    这里的街道,昏暗狭窄,只有兴仁胡同一半不到的宽度,两边的房子也低矮许多。

    走了五十多米,只见一个微胖,约摸七十岁的老妇人,手持一个大蒲扇,不住地煽风。

    “阿婆,叨扰了,我们向您打听一下,文铸家怎么走?”

    听见声音,阿婆抬头,看看弓腰站着的年轻人。

    “你说的是不是,在前面兴仁胡同宇文及第府上,做家丁的父子俩。”

    “正是。”

    “唉,他们父子俩,死得太惨了!”

    江生和士维面面相觑。

    “阿婆,你知道他们……?”公子示意江生先不要说话。

    “阿婆,你认识他们父子俩吗?”

    “怎会不知,他的亡妻,是我的侄女。侄女去世后的第二年,他就带着不到三岁的儿子去了宇文及第府上当差。”

    “那你知道,他们父子俩是怎么死的?”

    “官府派人来查,说是自杀。那些是非不分的糊涂官,说的话也能信?”

    “怎么不能信?”江生想用激将法获取一些信息。

    “对了,你们是什么人?找他们父子俩有什么事?”

    “哦,我们是宇文及第府上的人,想来看看他家里还有什么人。”

    公子一边说,一边朝江生努嘴。江生会意,从怀里掏出五两银子,递与阿婆。

    “阿婆,可否耽误你一段时间,麻烦你一趟,带我们去看看?”

    阿婆端详了二人一阵,看他们面相不像坏人。

    “你们等一会,我回去拿了钥匙,带你们去。”

    不一会,阿婆拿了钥匙来,二人跟着阿婆身后,一路来到文铸家门口。

    门开后,二人刚推门入内,便有一个黑影一闪而过。

    “谁?”江生一个轻功,追了上去,那个黑影,从后墙飞檐走壁,一跃而起。

    等江生翻过后墙去,黑影已不见踪影。正想去追,后墙正是太平胡同,热闹的街上,左右两边皆不见。

    “江生,回来吧!”

    听见公子叫自己,江生反身又一跃,回到房子里。

    “和我在华夫人家里见到的黑影一样。”江生附耳与公子交谈。

    “嘘,这事我们后面再说。”

    “是家里进了贼了吗?”才反应过来的阿婆,急忙问。

    “嗯,快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丢了。”

    “好好。阿婆忙不迭进屋去了。”

    “走,我们先在院子里逛逛。”

    这是一所普通的三进式铺板房,木瓦结构,一二进是堂屋、卧房,第三进是厨房、柴房。

    当街的门面是可以拆卸的木板,屋内的采光全靠屋顶安装的亮瓦,每间铺板房之间用竹篱相隔,上面敷一层黄泥,用石灰水刷上薄薄的一层。

    两人边走边看。

    “公子,你看!”

    “曼陀罗?”

    在遍地可见芙蓉花的蓉城,竟然开着一株高大繁茂的曼陀罗花,而且是黑色的。就和曼殊给公子的那株一模一样。

    “曼陀罗……曼殊……”

    不知为何,公子由曼陀罗想到了曼殊。

    “公子,这里怎么会有曼陀罗花?”

    “幸好,幸好,屋里的东西,都没有丢失。”阿婆颤颤巍巍地走到院子里。

    “没有丢失就好。阿婆,蓉城里面是不是家家户户都种有芙蓉花。”

    “差不多是这样的。蓉城人都喜欢芙蓉。”

    “那这院里怎么没有芙蓉,却偏偏有一株曼陀罗。”

    “哦,这株曼陀罗有些年月了。”

    “有多少年了?”

    “应该是文琪出生那一年种的,侄女从别人家带来种子种下的。算起来有十六个年头了。”

    “文琪的母亲是你的侄女?”

    “是的,是我姐姐的女儿。”

    “你侄女叫什么名字?”

    “她姓缪,叫缪殷。要是还活着,今年43岁了。唉!”

    “她是什么时候死的,因为什么死的?”

    “也是死得惨那!生下儿子三个月,她就去一户富贵人家当奶娘。那户人家待她不薄。每个礼拜允许她回来看一次自己的儿子。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东西回来,说是主人家给的。”

    “嗯,后来呢?”

    “后来,在文琪两岁那一年,不幸被洪水冲走了。连同她一起被冲走的,还有主人家刚刚会说话的女儿。”

    “那是两个家庭的悲剧,人生在世,无论贫富,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就好。”

    “那是的。阿婆,后来呢?”

    “那户人家的母亲,看见女儿被大水冲走,当时便哭晕了过去,后来再也没有醒来。唉,她们家原来也是住在兴仁胡同。”

    “兴仁胡同?”

    “是的,和宇文及第府上在一条胡同里。后来男主人怕触景伤情,变卖了祖宅,搬去别处生活了。”

    “那你知道他们家搬去哪儿了吗?”

    “后来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这户人家姓青阳。”

    “青阳,这个姓氏倒很少见。”

    “是的,据她说,这户人家祖上曾经是宋朝年间的进士。也算是有情有义的人家。侄女去世后,他们还派人送了一百两银子来。”

    “确实是有情有义。”

    “是啊,人心不古,现在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人家。”

    见两位公子不说话,阿婆又絮絮叨叨地说:“哎呀,让两位公子笑话了,你看我这老婆子,年纪大了,容易伤感。”

    江生和公子笑笑,连忙安慰她一番才罢。

    后来,他们又去屋里看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不同寻常之处,也就出门来,谢过阿婆,出了如意胡同。

    此时,太阳已西斜,晚霞片片。

    “曼殊……曼陀罗……”

    江生见公子又想起曼殊姑娘来,不禁摇了摇头。

    “曼殊姑娘,和蓉城的这户人家,会不会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