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灵真仙 » 第10章:落难青年

第10章:落难青年

    清琼能被元定真人收为徒弟,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于吐纳修行之上的奇高天赋也就罢了,李余宁穿越而来,修行武道之后,更仿佛激发了这具肉身中的潜能,只两年修行,此身的境界、力量、根基便远胜李余宁在人道界的本尊。

    看上去只是一个稚嫩少年,但振臂之间却是数千斤之力,单论气力就堪比二次换血了。

    木剑也是经过祭炼的宝剑,有斩铁断金之力,李余宁奋力挥舞之后,纵使没有什么高明章法,也绝非紫衣大汉只身可挡。

    接连砍了数十剑后,李余宁似是力竭,动作忽然慢了下来。

    紫衣大汉这时候也只是硬撑着,见状他退了两步,正要缓一口气,李余宁垂落的手已是掐动了法诀,一道焰光随即飞出,打在了大汉的胸膛。

    嘭!

    焰光炸开,直接将大汉灼烧得见了骨,一股血肉焦香的味道霎时间弥漫开来,李余宁亦是借着这个机会,手中木剑化虹,直接将大汉胸膛贯穿。

    活得越久,就越是晓得修行中人的厉害。那族老见紫衣大汉不过十余息功夫就败亡了,被吓得肝胆俱裂,跪地磕头求饶:“大仙饶命,拦道劫掳之事,都是这‘血手’强迫,我等也是不得已为之啊!”

    李余宁没有理会,而是再度掐了个法诀,焰光直接将地上的大汉头颅炸得粉碎。

    见到那汉子尸体四肢忽然一跳,随后毫无气力地垂落,彻底不能再动弹,袖中原本蓄势待发的袖箭也显露无疑,李余宁失笑摇头:“还想装死……”

    在道校里,实战科的老师每每讲述各种异族如何阴险狡诈,其中反复提及的,就是斩草除根、除恶务尽。

    用道校老师的话说,不把那些异族打得魂飞魄散,恐怕睡都睡不安稳。

    从小听着这种教诲长大的李余宁,自然不会在这种时候阴沟翻船。

    那族老见状更是惊骇,不住地磕头求饶,耋耄老者,竟哭得涕泗横流,李余宁也是觉得好笑。

    方才此人很显然是知道紫衣大汉在装死,但他故意同自己求饶,无外乎是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为紫衣大汉创造偷袭的时机罢了。

    木剑一挥,人头飞起,干脆给他一个了断。

    长剑抖动,将血液甩得一干二净,李余宁看了一眼身后的清潭,踏步走出了这片马匪庄子的禁区。

    一众尚在庄子里的马匪见状神色大骇,纷纷手持刀兵,将李余宁团团围住。

    迎着一众凶神恶煞的马匪,李余宁提起了木剑,冲了上去。

    远处的山坡上,青驴哼哧哼哧地歇着,念云站在一旁眺望,远远就看到少年仗剑杀得一众马匪人仰马翻,断肢翻飞。

    “小师父平日里听经辩道,种种表现,真可谓是天生道种,杀心怎会如此深重?”

    在念云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李余宁已是将这马匪庄子上下杀了个干净,一身青衣都染得深红。

    李余宁缓缓吐出一口气来。

    在青叶镇积蓄的郁气散了不少。

    至于人生第一次杀人后的感觉,李余宁却觉得没什么,浓郁的血腥味儿虽然难闻,但还不至于犯恶心。

    他对自己足够了解,因而也就握得稳手里的兵器。

    木剑归鞘,李余宁回到了峡谷深处的清潭。

    紫衣大汉的尸首依旧在此,李余宁上前,脚尖一挑,便从他的衣服内侧挑出一张牛皮纸来。

    这牛皮纸被李余宁的一道焰光炸得只剩小半,但却不影响李余宁了解其上记载的大概内容。

    这牛皮纸上记载的,是培养“血冥蜜蜡”的法门。

    白骨为基,血髓为土,怨魂为养料……

    李余宁看向了潭中那一株枯树,看到了其上攀着的那枚蜡石,这便是所谓的“血冥蜜蜡”了,看样子距离成熟也不远了。

    这血冥蜜蜡上死怨之气极为浓厚,服之可炼就一道“冥阴幽魂血气”,论品质,只能算是中等,由于走得是魔道,未来成就更是有限。

    那紫衣大汉也只是凡境中人,只是武功高强,一身实力在凡境江湖中也算得上是绝顶。估摸着也是在得了这一卷牛皮纸后,才有入道之机。

    李余宁将牛皮纸收了起来,一把火潭中的血冥蜜蜡焚烧殆尽,随后费了些心力,将这清潭中弥漫不散的阴魂超度,此地郁结的阴气才在大日照彻下缓缓消散。

    做完这些,李余宁才在庄子前等着。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游荡在大漠中四处劫掠的马匪陆续回来,李余宁十分轻松地就将其逐个击破,没有留下活口。

    等到再不见有马匪归来,天边大日为群山遮掩,他才在庄子内四下搜寻,很快就在其中的一间木屋中找到了被马匪掳来的人口,妇孺老少皆有,俱是被麻绳绑住手脚,如牲畜般扔在了地上。

    李余宁替他们解绑之后,问及他们的来历,其中有不少都是来自“青叶镇”,说是要去玉门请高手除妖的。

    眼下,算是把人找了回来。

    这些青叶镇的镇民敢在大漠中行商,胆气自然是不小的,加上与这些马匪有血仇,群情激愤之下,干脆一把火将这庄子烧了个干净,随后带出从匪寨中搜刮到的财物,打算献给了李余宁。

    李余宁盯着绿地之上的一片废墟,默然不语,取了点路上用的盘缠后,便让众人将财物平分了,目送着他们骑着庄子的马匹远去。

    这些青叶镇的镇民被困匪庄多日,眼下也没打算再往大漠深处走了,俱是南下回了青叶镇。李余宁也就没有说青叶镇的邪祟已经被铲除了。

    没多久,李余宁找到了在远处山头等自己的念云。

    李余宁叹道:“我还未来得及劝他们,就一把火将庄子全烧了,今夜,咱们或许得露宿荒野了。”

    念云笑道:“我早已习惯潇洒山野,小师父吃得消就好。”

    二者路过绿地,却发现有人还未离开。

    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青年,身上的服饰依稀可见些许繁复的花纹,只是长袍各处都被撕裂,线头外露,灰尘扑扑。他相貌堂堂,只是有些面黄肌瘦,颇显狼狈。

    李余宁对他倒是有些印象,此人也是被马匪掳来的,不过听口音似乎是蜀地人士。

    那青年见到李余宁两人,失魂落魄的面上忽地浮现一点人气:“少侠……还没走吗?”

    李余宁道:“天色已晚,我与同伴打算找个地方歇脚。”

    青年道:“此处并非什么善地,我被困此地近十日,也是知道一些信息。那紫衣老大自称‘血手’,与大漠中的其他魔头私交甚密,少侠若是不想招惹麻烦,还是尽快离开吧。”

    “那兄台为何还不走?”

    青年喃喃道:“走?我还能去哪?他们……全死了……”

    说着,青年竟嚎啕大哭起来,这一哭,就彻底收不住了,张口就谁谁谁死得好惨,妖魔、厉鬼、不共戴天之类的字眼不住地往外吐。

    李余宁倒是听出了个大概。

    这青年的家里人,在此之前似乎都遭了不测,只有他一个人逃了出来。而此番若非李余宁撞上了马匪,恐怕青年也要落得一个魔物肥料的下场。

    命运多舛,不外如是。

    李余宁只得宽慰道:“斯人已逝,兄台万望珍重。”

    青年渐渐收起了情绪,抽噎道:“一时失态,还请少侠见谅。我名‘余子平’,此番多谢少侠出手相助,只可惜我身上值钱的东西早在被马匪掠掳前便遗失,不然定涌泉相报。”

    “兄台言重了。”

    余子平迟疑了一下,道:“少侠预备往哪处走?”

    李余宁留了个心眼,故意道:“听闻蜀中剑道修行颇盛,如青城山、峨眉山之类的门派更是剑仙道统,在下想去见识见识。”

    余子平嗤笑道:“剑仙道统……少侠若是去了,恐怕要失望了。”

    “此话怎讲?”

    余子平叹道:“近些年剑南道为劫气笼罩,除蜀中平原外,其余地界已经连续三年大旱了。那些剑仙道统眼见百姓遭受天灾,却无动于衷,有甚好去见识的?”

    “实不相瞒,我便本是剑南道维州人士,正因这大旱,才不得已举家北迁,去玉门关投靠亲戚。只是路上遭逢大难,只有我一人活了下来。唉……”

    李余宁愣了愣,他虽在昆仑潜修,但天下各大道统的相关记载他还是知道的,于是问道:“若我没记错的话,维州西南不远处有座夹金山,那也是名山大派,既有如此道统庇佑,何至于让百姓背井离乡?”

    余子平苦笑道:“少侠有所不知,鄙人就在夹金山上做过几年道童。劫气愈发浓烈之后,夹金山的仙师们自个儿都将山门迁去蜀中平原了,哪里还顾得上咱们这些凡人?”

    “真仙道统,岂非最讲外功修行?怎会置百姓于水火之中?”

    “正是,谋求外功,才弃之不顾。”

    见李余宁怔住,余子平便猜测他或许是个散修中人,于是道:“劫气乃天地滋生,那些仙师若要积攒外功,自然要顺天而为。不然,功行对冲,积年修持搞不好都要化为泡影。”

    “再者,照青城山的仙师所说,此番劫气绝非等闲。施雨去旱之后,便有可能引发洪灾;洪灾治水之后,搞不好还要有地龙翻身之类的灾祸……总之,劫气不散,灾祸不断。也就蜀中平原有诸多真仙道统镇压气数,不然……唉……”

    李余宁虽然早就知道想要成仙,就必须积攒外功,但却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些弯弯道道。

    从千年前开始,万仙界不时便会出现一些天外之物,其中也有天外的修行法门。

    《灵元定心道》的根基便是来自一门天外法门,这种以自身气机铸就本命元气的法子,也是从那天外法门上衍生而来。从一开始凝练本命元气开始《灵元定心道》便不假于外,后续的修行自然就更不在乎外功的积累了。

    灵心观的修行之法,从一开始便并非正统的万仙界传承,因此元定真人虽功参造化,但也依旧不得飞仙。

    李余宁原本还觉得此界修行,积累外功飞升这一关颇为巧妙,灵心观修行不求外功,多少有些缺憾。

    如今看来,不求外功才好。省得假模假式,让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