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通关手册 » 第10章 请公子赐诗!

第10章 请公子赐诗!

    “罢了罢了,恭维什么,只是看看这些少年写诗,想起了当年。”梁师成摆了摆手,“只是这诗,真的不错。”

    刚科举中榜的学子,能得到梁师成这样的评价,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

    但这只是酒桌上的私下点评,所以也不能当做一种青睐,只能说李博越这小子运气不错,刚一来到汴京,便得到了些大人物的注视。

    而台下,小侍女也是一脸的崇拜,然后转过头问向赵君。

    “公子,这诗可真不错啊!”

    “公子,你也是读书人,你觉得这诗怎么样?”

    小侍女一阵激动,想夸赞两句这首诗,但却找不出什么适合的词汇,只想听听同为读书人的赵君是如何看待的。

    她已经准备好偷偷将赵君的话记下来,当做回去和小姐妹指点诗词的谈资。

    只是,赵君哪里懂得这些?

    他穿越前的世界,又不做古诗,在记忆中,只有阅读理解会试图要求他们用仅有的一点词汇拼凑出歪歪斜斜的夸赞。

    所以赵君直接摇了摇头,“我也看不懂,是个好诗罢。”

    看见赵君如此的敷衍模样,小侍女苦着小脸,也不再去追问了,然后为赵君添酒。

    “古诗对我而言,是真的不懂,别板着小脸啊。”一边挑逗着小侍女,他一边抬杯。

    只是这酒还未放到嘴边,却忽然被人拦下了。

    “我当是谁呢,这不是赵君吗?”

    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了个少年,酒杯,便是被他拦下的。

    “不过是金榜落第,又何必眼红别人呢?”

    看见有人误会,赵君笑了笑,解释道。

    “这位兄台,我想你是误会了。”

    “误会?”

    “我们堂堂江南大才子赵公子竟然觉得我误会了?”

    少年的声音带着几分嘲讽,他走到了赵君面前,略带嘲讽地看着他。

    “嗯?”赵君抬头,看着眼前的少年,此时他也明白了,眼前这个人就是来挑衅的,索性也就不再讲道理了。

    “你是?”眼前的少年比较陌生,在记忆里搜索了一圈也没找到此人的记忆,完全不知道这人是为了什么来找自己麻烦的。

    “你管我是谁?”少年一瞪,然后大声地向周围喊道,“快来看啊,这里可有人贬低我们李探花的诗呢!”

    他这么一吵,顿时引起了不少人注意。

    “不是的不是的。”

    小侍女赶紧站起来替赵君解释,她可不想这件事因为她而闹大了。

    “别说了,我都听见了,我们这位赵公子可是说李探花的诗什么都不是呢!”

    少年添油加醋的又大喊了一遍,把本来还围在台前的少年们都惊动了,不少人都皱着眉头朝这边望了过来。

    “什么人,居然说李探花的诗差?”

    “要么不懂诗,要么就是疯了。”

    “李探花的诗那么惊艳,刚才有几桌人都自认不如了,他又是怎么敢如此大放厥词?”

    “看起来是想在小侍女前卖弄自己吧,但是被人听见了。”

    “这下好了,丢人丢大了。”

    那边,议论声已经起来了,这些少年自动脑补了一番,感觉还比较贴切现实,当下看向赵君的眼神中就充满了鄙夷。

    “不是这个样子的,你们都误会了。”

    小侍女还在前面慌忙的解释,而挑衅的少年则是抱着肩膀,对赵君冷笑着。

    “是谁让你来找事的?”赵君抬起头,对着少年问道。

    “赵公子,您这是说的什么话啊,明明是你挑刺在先,怎么现在又反咬我一口了?”

    这下不用想也知道了,肯定是有人过来挑事。

    少年的样子,极度嚣张,不知道是受了谁的旨意驱使,但是不得不说,效果很好,非常多的人都围过来了。

    “谁说李探花的诗不好了?”

    “就是他吧?不知道什么来头,竟然有这样的胆量?”

    “咦,好像是我们江南的才子啊!”

    众人议论纷纷,李博越的这一首诗,是公认的好,但竟有人贬低,这是一种挑衅吗?

    这边的动静自然也惊动了台前,柳诗颜站在最后面,静静地看着赵君,还不清楚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诸位,我想应该是人多噪杂,才让这位仁兄听错了。”旋即,他又转头看着那个找自己挑衅的少年说道:“这里实在是存有误会,不如我们就此算了。”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他是不想牵扯进什么恩怨当中。

    这汴京也没有几年的时间就要沦陷了,若是他今天得罪了什么人,被人关到了大牢里,那可真是惨绝人寰了。

    “听错了?”

    “那也简单,你去当众给李兄道歉,相信李兄那么大方,肯定就能原谅你!”

    顺着少年的视线,赵君转过头看见了舞台上,洋洋得意的李博越。

    赵君的双眼微微一眯,经过了这么明显的提醒,他也明白了,这伙人肯定是李博越那边派来的,至于目的嘛。

    赵君只是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赵博越与自己前身原本同是江南才子。

    皆是从小便富有盛名,熟读五经,精通诗词小天才,在文采上,两人也不相伯仲。

    本来这次科考,若还是原来的那个家伙去参加,说不定也能金榜题名。

    可是被自己穿越之后,就成了如今的这个样子。

    “原来是这样,人前显圣来了。”

    洞房花烛也,金榜题名时,从前两人一直不分高低,甚至赵君有时还隐隐地压制了他李博越一头。

    现在金榜出来了,他李博越高中探花,而赵君则泯然众人矣。

    这如何不让他李博越高兴?

    再看向台上,果然看见了他李博越一张得意的脸庞。

    “诸位,这位是我的的江南同乡,身负盛名的大才子赵君兄。”看见赵君望了过来,李博越站在台上出声,替赵君说话。

    “赵兄有大才,这么些年来一直是我仰慕的对象,今天这诗能得到赵兄的点评,我李博越是心甘口服的。”

    他随手从旁边的桌上拿起了一盏酒杯,对着赵君说道。

    听到他这么说,大家才明白了怎么一回事。

    纱幕后的柳诗颜也从中听见了几个关键词。

    赵君。

    江南。

    接着,李博越马上又说道。

    “只是不知道,我们江南大才子今天又带来了什么诗?”

    “还望赵兄不要被落榜一事扰了心境,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