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通关手册 » 第16章 徽宗,艮丘,此词可刻树!

第16章 徽宗,艮丘,此词可刻树!

    “阳光真刺眼啊。”

    迎着正午的阳光,赵君抬手遮住了眼睛。

    差一点。

    就差一点,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逃命钱就交代了,若不是柳姑娘心性纯良,恐怕此时的自己就是一个穷光蛋了。

    甚至有可能要落魄街头。

    “酒色伤人。”

    “从今天起,戒酒!”

    赵君默默发誓,然后揉了揉已经有些饿了的肚子,在路边找了家面馆,坐了进去。

    随意地点了碗面,他便坐着大快朵颐了起来。

    汴京的秋天,已经有些凉了,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面条,有种重回人间的舒爽感。

    “嘿哟!”

    “嘿哟!”

    “三尺白布,嘿哟!”

    “四两麻呀,嘿哟!”

    “脚蹬石头,嘿哟!”

    “手刨沙呀,嘿哟!”

    身边忽然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号子声,赵君端着碗,喝了一口面汤,好奇的张望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皇帝又运大树了。”

    听到动静的不只有他,店家也走到了店外,对着运河骂了两句。

    顺着他的目光向那边望去,只看见汴河两侧的纤夫道上,已经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

    号子,就是从他们口中喊出来的。

    他们的身后,是一颗巨树,一颗巨大的桧树,正在被纤夫们拉着前往内城。

    “哎,皇帝天运东西修园子,一件东西比一件东西大,怕不是哪一天要将这碍事的桥也拆喽!”

    皇帝大修园林,收集天下奇石异草,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前些年,方腊一行人打着生辰纲的口号起义,那时候还有人跟着呼应。

    但是随着去年圣公方腊被剿灭之后,再敢反对的人就少了很多。

    宋江的梁山,更是没翻出什么水花就被扑灭了。

    这其中,朝廷的镇压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则是最近以来,宋徽宗确实做得不错。

    灭匪,打仗,郭药师投诚,都是鼓舞人心的好事,而且眼看着燕云十六州也要回来了。

    有在这样的功绩面前,人们对皇帝的道德要求,便会降到最低。

    果然,店家下一刻便话风一转。

    “不过,跟收回燕云十六州相比,修修园子又算得了什么,皇帝就是想拆了那桥,大不了我天天游过去便是了!”

    店家看着大内皇城,只感觉当朝的皇帝是如此的圣明。

    燕云十六州,是大宋建国以来的遗憾,是多少人日夜期盼能收复的失地。

    如今,就要成了!

    这店家怎能不激动?

    他笑道:“没想到我有生之年竟能看到收复的那一天。”

    赵君点了点头,他能理解店家的感受……

    只不过,他又想了想宋徽宗之后的高血压操作,便只能在心底里叹上两口气。

    ……

    “朕,将要完成不世之功了。”

    站在艮丘园中,宋徽宗此时兴奋无比。

    “果真。”

    “那道士说得极对,这艮丘园,便是朕的大兴之地啊。”

    宋徽宗背着双手,静静地欣赏着自己眼前的这片皇家园林,这里水光山色,怪石林立,古树参天,亭台多到无法数清。

    且都是精心雕刻的,到处都堆满了从全国搜刮而来的奇珍异宝。

    如今,它还未建成,多数的地方还堆叠着木材与石料,一些体型较大的物件还未运送过来。

    “等着艮丘园建成,想必燕京也收复了吧。”

    他一个人在这块巨石下饮茶,远处,成群结队的士兵正在守护着他的安全。

    不一会,却见到了一个匆匆的身影,朝着这边走来。

    宋徽宗看了一会,从那人的体型上看发现,这并非是自己要等的那人。

    童贯步履匆匆,手持一卷宣纸,越过宋徽宗的侍卫,走了过来。

    “陛下!”

    “国公如此匆忙,所谓何事啊?”

    “陛下,臣此番前来,是在民间收获了一首词,词意之高,当属绝顶,特意抄录了下来,为陛下送上。”

    童贯恭敬地将手中的宣纸递了上去,这纸用的是上好的宣纸,字也是他找人重新提笔写的。

    交给皇帝的东西,可不能随便。

    果然,宋钦宗接过宣纸看了两眼,便被吸引了进去。

    “这词……好,好,好!”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的表情也起了变化,像是一个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一般,把那首词捧在手上,来回翻看了好几遍。

    “好词好词!”

    他本是在此地等着朱勔把树送来,但没想到先给他送来的惊喜的,却是童贯。

    他端着手中的这首词,爱不释手,连身边的童贯都被他晾在了一边。

    相比起一位帝皇,宋徽宗更像是一位浪漫的文豪,他不懂朝政,却在文化上有很高的造诣,只是看了这首词两眼,便深深地喜爱上了。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这词中之意,只是略读,便有一种感同身受的遗憾之意弥漫胸膛。

    恍然间,甚至让宋徽宗想起了早年病逝的刘贵妃。

    这样的一首词,就是有着如此高的水准。

    若是那街上的小贩,读起来也就当了吆喝。

    可是对于宋徽宗来说,不亚于得到了一件好宝贝!

    他甚至能与这词产生共鸣,一口气连读了三遍,这几十个字,便被他记住了。

    “有劳国公了。”

    “快,赐座赐茶。”

    宋徽宗回过神,呼唤下人端来椅子与茶杯。

    而另一边,童贯也较为欣慰,他不懂诗词的好坏,但从皇帝的表情上来说,显然是极为喜爱的。

    这就足够了。

    他的目的便达到了。

    “国公,你说这词是你在民间收获的,那这词叫做什么啊?”

    “这词……”

    童贯哈哈大笑了一声,与皇帝讲起了昨晚的事情。

    “陛下,你有所不知,那少年当时边饮酒边作词,词刚成,他便醉倒了。”

    “微臣过来之前,那少年还未醒酒呢!”

    “微臣怕陛下不能第一时间欣赏此等佳作,特意快马加鞭,从外城赶了过来。”

    “陛下,您若是想知道这词叫什么,那也好说,微臣这两天再去寻一趟,叫那少年补上便是!”

    宋徽宗点了点头。

    “当是如此。”

    宋徽宗极为宽慰,没想到今天又得到了如此绝妙的一首词,简直是双喜临门!

    他看向自己的这片院子,就像在望着整片天下。

    他兴奋道。

    “如今,我大宋海晏河清,国内四海升平,国外收复失地,而今学子才华横溢,想来是盛世要到来了!”

    “正好,我等下还有棵巨树也要运过来,这词朕准备就刻在那棵树上,你可要赶快将这词的名字给朕带回来。”

    “等朕忙完了辽金战事,便邀那少年俊杰来朕的艮丘园看看!”

    说罢,宋徽宗看向童贯道。

    “国公,朕打算将这词刻在这两颗桧树上,你意下如何?”

    童贯点了点头,“自然是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