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主:我爹是嘉靖 » 第十八章 改稻为桑(一)

第十八章 改稻为桑(一)

    “回福王殿下,苏州府下辖八县,其中受灾严重的有吴县、长洲、常熟、吴江四县,这几县的百姓需要官府救济。昆山、嘉定、崇明三县和太仓州则受水患影响较小,百姓存粮尚可,只要稍加救济便能够熬过这个灾情。”赵贞吉缓缓陈述道,一副胸有成竹,他对这些受灾州县的实情了如指掌。

    这八县他都亲自去看过,每个县的受灾实情他也已经做到心中有数。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赵贞吉自然留下任何一丝隐患,灾情处置不妥,一但激起民变,他赵贞吉只有榄送京师的下场。

    “前日我来时,胡文川告诉我,苏州府的粮食只够灾民吃半个月,半月之后该如何?”

    朱载堃回想起原苏州知府胡文川的回话,不由心中开始担忧。

    “苏州府的粮食只够十天,十天之后若是没有新的粮食运到,后果不堪设想。”

    赵贞吉面露难色,他之前不过一个小小户部侍郎,用尽全力也不过筹集万担粮食,但那里赶得上数十万灾民得消耗。

    “那还有五天的粮食呢?”朱载堃疑惑道。

    “浙江今年倭患严重,朝廷命令南直隶替浙江筹措军粮。苏州府府库的确还有十五日的存粮,但军粮万不可动。灾民没了粮食打不了死几个人,可若是浙江没有了军粮供应,到时死的便不是几个灾民。”赵贞吉无奈道,有理有据。

    南直隶作为朝廷纳税大省,赋税繁重。

    下辖十四府四州,军粮分配到每个州府都是有定数的,但谁料想苏州府内的吴淞江突然溃堤,这立刻便让原先的存粮有些捉衣见肘。

    “朝廷的赈灾粮呢!户部应该已经开始运粮过来了吧!”朱载堃立刻询问道。

    苏州府大水的折子,皇上已经看过,按理说户部应该已经筹措粮食赈灾。

    “这几年各省都有灾情,苏州府的灾情虽然不轻,但远不到饿殍满地的程度。朝廷命南直隶自行筹粮赈灾。我早已向南直隶户部递过奏折,但至今还未得到消息。”

    赵贞吉只感觉头大,南直隶户部压了他的奏疏,他也没有办法,早前还去找过同僚,但依旧没借来粮食。

    “先派人去抄了胡文川和贾鹏二人的家,拿他们的家产充当资金,向外省购置粮食,用来赈灾。

    百姓现在应该已经开始买卖良田,先派官府去将这些参与买卖的良田全部扣下。”朱载堃一脸冷漠道,一句话便决定了胡贾两家的命运,既然贪了修河款,不吐出来怎么行。

    “抄胡贾二人的老家倒是轻而易举,只是这扣押买卖的良田,实在不符大明律法。”赵贞吉为难道,实在无法实行。

    这些参与买卖的良田,都有官府凭书,官府已经收过税赋,此时扣押田地,这与大明律法相背,万一由此激起民变,那后果不堪设想。

    “那就去查这些买卖良田的富商,这其中的度,你自己把握。必要下,可以打着本王的旗号。”

    朱载堃眼中闪过一丝凌厉,非常事当行非常手段。

    上下挥霍无度,便掠夺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下官遵命。”

    赵贞吉领了命令,便立刻派差役去将本城的富商全部请到一起,有了福王殿下的手信,他也就不怕惹出事来。

    吴县的富商,他早已有所了解,趁着灾情,贱买百姓田地,以至于流民无数。这些该死的商人,随便打死几个,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赵贞吉将吴县的富商集中起来,看着这些什么也不愿吐出来的奸商,心中十分愤怒

    愿意借粮给官府的,现在便在他的白名单上,不愿借粮的,便怪不得他赵贞吉心狠手辣。

    短短一天,赵贞吉便下令斩首了三名富商,三颗硕大的脑袋齐齐挂在吴县菜市场的大门口。

    三颗头颅此刻空洞无比,它们的主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不过是坚持一下,便被人砍了脑袋。

    吴县的富商见这新任命的苏州知府心狠手辣,再也不敢有任何侥幸想法,一个个开始愿意捐出粮食。

    之前便愿意捐粮的富商,此刻怡然高人一等,立刻便获得赵贞吉的特殊关照。

    第二日中午,赵贞吉再次来到府衙,面见朱载堃。

    “下官,见过福王殿下。张、陈、胡三名富商强买强卖百姓田地,派遣奴仆随意殴打百姓,至人死亡。下官已按大明律法将他们斩首示众,将其家产全部抄没充公。”

    赵贞吉呈上一沓供词,全是吴县百姓状告三人的供词。他身上兼着巡抚的职责,自然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赵大人辛苦了,将案卷送往南直隶刑部,本王与你一同署名。另外将三人家产全部纳入府库,本王有他用。”

    朱载堃切心给对方端上一杯茶水,安慰一番赵贞吉,内心无比激动。

    这个不粘锅是真的强,自己只是简单下令,对方便能快速办成,而且还无任何遗漏。

    朱载堃原本还在思考该从哪里搞来钱粮,但现在不过短短一天时间,赵贞吉便为他解决了资金难题。

    除了不愿背锅,这个不粘锅的政事确实不凡。

    “福王殿下,是否将三人的家财全部买卖,抄没所得除过六万两白银之外,另有良田共计一万九千余顷。若是按照市价买卖,所得钱财换成粮食,足够苏州府的百姓度过灾年。”赵贞吉小心询问道,内心抑制不住的欣喜。

    若是能将这些田地卖出,苏州府的灾情便可立即缓解,他自然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麻烦事。

    “除过赈济百姓,本王身上还兼着改稻为桑的重担。赵大人,你派人将这三人的家财清点完毕,我会让王文玄与你交接,苏州府的改稻为桑能否进行,这笔款子尤为重要。”

    “下官领命。”

    赵贞吉来见朱载堃之前,便和吴县的本地富商谈妥,他们能爽快的捐出粮食救灾,自然是看上了这三家手中的良田。

    此刻赵贞吉自知自己已经无法兑现承诺,不由有些苦恼。

    想起自己身上除过赈灾救命,还有改稻为桑的担子,不由感到头痛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