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大唐:疯魔 » 第三章 降世

第三章 降世

    近来府里有一件大事,虽说与我关系不大,但也牵连我整日跑上跑下,买物什看账本,守着各地的宝贝和江南的新缎一件件往里运,甚至还要亲自监督宫里送来的厨子做菜,被油烟熏的直打喷嚏,每当这时候,我真不晓得该为这喜事开心还是忧愁。

    王妃遇喜了。

    据总管张公公说的,这是大唐建国以来皇室内头一次添新嗣,又是王妃头一次生养,王妃的母族长孙氏是圣人创业途中屈指可数的大功臣,全天下人的眼睛都盯着,因此圣人和整个宗室都格外紧张着,我们这些侍从自然也战战兢兢,不敢有一点差错。

    这一日的阳光好,恰江陵的锦缎送到了王府,秦王叫人搬了几匹到他的寝院,在亭子里晒着,我带着一群宫娥送到时,秦王正在亭子里煮茶。他挥挥手叫我带的宫娥散去,留下我陪他看茶。

    秦王瞧一瞧那些花纹精致的锦缎,问我:“这缎子怎么样?”

    我道:“江陵知府花了大气力给小殿下新制的,自然是好的。”

    秦王颔首,伸手掀开那些锦缎瞧了瞧,道:“做的这么花里胡哨,看来是盼本王得个郡主了。”

    我不知秦王这话是什么意思,只好说:“王妃娘娘福德无量,奴想这一胎定是个小皇孙。”

    秦王爽朗一笑,说:“是啊,本王也盼着是个皇孙。”他顿了顿,突然说:“二八,你喜欢小孩子吗?”

    我吓了一跳,赶忙跪下,说:“奴不敢。”

    秦王说:“本王问你喜不喜欢小孩子,又不是问你喜不喜欢本王的孩子,这么紧张做什么?起来吧。”

    我起身,秦王又问我:“这几日累着了吧?府里难得添这么多新物什,难为你了。”

    我说:“能为王府办事,是奴的福气。”

    秦王道:“要不,你歇几日吧,这些天差事多,也累着你了。这些差事,本王使唤别人去做就行了。”

    我以为秦王对我不满,于是说:“奴斗胆,敢问奴是哪里做的不称殿下的心?”

    “哪有,”秦王道,“你这个年纪,能做到这样,本王已经十分惊喜了,自然无意免你的职务,要你歇着,是因为往后还有许多事要劳动你呢。”

    这次我终于答不出话了,因为我真的没听懂。

    既然满意我办差,为何又要闲置着我?更何况近来府里忙得不可开交,正是用人的时候,往后哪还能有比这更劳动我的事情?

    但秦王已经这么说了,我自然不敢回驳。

    一如秦王所说,他确实没打算免我的职,他差了几个得力的宫娥到我住的屋子好生收拾了一番,把屋子外丛生的杂草给剪干净了,还从自己的寝院里移栽了不少花草到我的屋外,府里的侍子都晓得秦王最为珍爱的就是他的那些花花草草,如今却栽到了我这里,一下子我冷清的寝屋变得门庭若市,就连我的上司,总管张公公还亲自带人来,送了我一把上好的藤椅。

    看着总管笑眯眯的对我讲话,举手投足间甚至带着几分讨好的意味,我终于晓得做主子大抵是个什么滋味。

    怪不得人人都想往上爬。

    府里还是忙上忙下,可我的日子又静下来,但这股静与之前的不同,之前的静是清贫,甚至有点凄清的,而如今却是酒饱饭足之后,闲来无事跌坐赏月的静了。

    府里的忙碌总算波折到了主子,秦王最近不再看茶,也不再修剪他漂亮的花草了,据说是因为王妃贪嘴吃了些凉食,吐得不可开交,太医署的太医来了三四拨,什么安胎药都使了一遍,就差拿药汁当水喝了,饶是如此,王妃肚子里的小祖宗仍不安分,急得太医署的署官头焦额烂,而王妃说什么也不肯再喝药了,誓要和小祖宗硬扛到底。这下好了,王妃的母族也急了,就连王妃的胞兄长孙无忌都登门拜访,秦王得亲自接待,又得整日陪在王妃身边,陪着王妃难受,自然无暇顾及他的花草和茶叶了。

    王府的墙破了个小洞,府里太忙,一时没人发现,也没人修补,于是钻进来一只巴掌大的狸奴,花白毛,走路一跛一跛的,我喂它吃了点东西,它于是时时跟在我身边,我坐在藤椅上晒太阳,它就卧在秦王的花草里打呵欠,偶尔跳起来扑腾花上伏着的彩蝶。

    厨房每天油烟滚滚,主子们的菜端出去了,就有侍子挑些剩下的送到我屋里,因此我吃的格外好,我的狸奴亦是如此。除了喂猫和看看账本,我每日再没什么差事,过得比神仙还清闲。

    可惜老天不养闲人,这岁月静好不待多时,我迎来了我一生中最大的贵人。

    那是武德三年的年初,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

    王妃的身子见好了,吐的也少了,太医说胎象安稳,小殿下身体健壮。圣人格外高兴,盼着要见一见王妃,一开始秦王是不愿意的,王妃已经快临盆了,自然不好劳动。但王妃有个做娘娘的闺中密友也在宫里,自遇喜以来再没见过,心下十分想念,此去宫中,也想顺便会一会,于是秦王只得差人将王妃小心翼翼的请出了王府,自己亲自骑马一直送到宫门外,还安置了上百个侍子和护卫在王妃的马车外伴驾,而我正是其中之一。

    皇宫已经宵禁,圣人亲自下令开宫门,宫门外摆了大阵仗,约莫折腾了小半个时辰,才将王妃送进宫。欢天喜地的圣人在摆了宴席,遣了身边的亲信来请王妃到承乾殿赴宴。

    谁知道,宴席吃了一半,王妃的密友赵妃来了,圣人原意是想让王妃高兴高兴,谁知这一下子惊着了王妃,紧接着肚子便疼起来,眼见是要临盆了,王府太远,又不能再劳动王妃,情急之下,圣人下令,就在承乾殿摆榻接生。

    这下闹大了。

    东西六宫最早听到风声,轰轰烈烈的来了不少,就连太子李建成都领人到了承乾殿外,紧接着便是王府,秦王领着护卫正在回王府的路上,又闻王妃临盆,立时调转马头往皇城奔去,把身后的护卫甩开好一截远。

    王妃和秦王是患难夫妻,这是天下人都晓得的。她十三岁就嫁为人妇,跟随秦王奋战沙场,吃过不少苦,因此落下病根,身子一直不大好,性情又刚烈,秦王与她鹣鲽情深,万事纵着她,更何况王妃腹中还装着秦王的命根子,如今将她送进宫里,可以说是把秦王的半条命都送进去了。

    王府的人连夜赶去,没一会儿,长孙氏的人就到了,陆陆续续的要进宫,皇城只好点灯吹号,所有护卫一应守在宫门外排好阵仗,这才破禁打开宫门放行。

    圣人年纪大了,又有咳疾,在寒风里吹了没一会儿就咳的厉害,秦王请他先回太极殿歇着,静候佳音。圣人自觉有愧,本想再等一等,奈何身子骨遭受不住,太子建成也一同来劝,只得登辇回殿。

    我站在秦王身边,他急得左右徘徊,时而问我几句话,我见他直打哆嗦,给他添衣,他也不要,兀自跺脚自责,最后腿也发软,只得蹲在地上,头靠着殿外的柱子,望着来回端水的宫娥,一句话也不讲了。

    磨蹭了一天一夜,我也有点慌了,倒不是因为担心王妃和小殿下,而是这样下去,秦王没准最先撑不住。

    第二日的夜里,秦王已经冻的嘴唇发白,大雪盖住他半边的肩膀,他一动不动,像一尊冰雕。我正琢磨着怎么安慰秦王,让他少些焦心,却听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了天际,刹那间,秦王猛的抬起双眼,一跃而起,疾步如飞,一眨眼就冲进了承乾殿。

    我没有跟进去,我想这会儿秦王也不想有人跟着他。

    后来从承乾殿里出来的接生嬷嬷告诉我们,是个小皇孙,母子平安。当下喜极而泣的人便有不少,哭的最厉害的莫过于秦王。

    圣人得息大喜过望,又加上秦王盛情,于是便取承乾二字为皇孙赐了名。

    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