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十六章 在路上二

第十六章 在路上二

    “可惜我是个俗的,诗与远方估计填不饱我可怜的肚子,顾城的诗可能太理想化了。”

    高吉利早被小外甥殷建设洗脑过了,对诗坛保持尊重,疏远的态度,用小外甥的分析,顾城大概率是一个悲剧人物。

    女孩没想到有人这么回答和诋毁诗歌,在她心里,诗歌是心灵家园,是圣土,是最纯洁无瑕的地方。

    “诗歌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

    女孩子不服气的回了一句,刚说完。

    “却填不饱我们这个时代,那饥饿的胃”。

    高吉利被殷建设影响的都已经条件反射了,说完高吉利意识到自己对面的女孩子是个陌生人,不是自己的小外甥,这么回顶有些不礼貌,尴尬的挠了挠头,表述不好意思。

    “我的想法是与其天天在哪呻吟,不如脚踏实地,做点真正有用的事情,百废待兴,实干兴邦”,高吉利解释了一句,却不知道得罪的这个女孩子是个记仇的人,而且还是一个记者。

    高吉正在尴尬,没想到旁边却热闹了起来。

    原来是一个剧团去西北慰问演出,这是要返长安,年轻人喜欢热闹,真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谁接到花,谁给车厢里的乘客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类型当然是随意,怎么样都行。

    周围的乘客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沸腾了起来,旅途无聊,能有免费节目看,当然开心了。

    腰鼓敲了起来,刷团的演员们一个个开始表演,有人唱歌,有人唱戏,有诗歌郎诵,还有人实在表演不出来节目,学几声鸡叫,狗汪也顺利过关。

    大家都是图一个乐,假花在所有乘客中传递,每个人都恨不得花不要在自己手中停留。

    假花传给邻座女孩,女孩子故意把花拿在手里,感觉鼓点快停了,马上把假花扔给离吉利。

    这么明显的打击报复,让高吉利嘴角都抽抽,心底暗骂自己,还是大意了。

    古人云:宁得罪小人,勿得罪女人。

    对面大姐看到这一幕,搂了搂自己睡着迷糊的孩子,打量了一下高吉利,心里暗暗说,人帅气了点,就是太容易招女孩子。

    高吉利拿着花,落落大方的走到车厢中部,和大家问了一下好,然后向剧团借了一把吉他,自弹自唱,《黄土歌坡》。

    我亲住在黄土歌坡,大风从坡上刮过,是西北风是东南风……

    想到外甥在院子里嘶吼这首歌,高吉利嘴角上扬,估计小外甥也没想到,原来自己的小舅舅会弹吉他,而且还会剽窃。

    剧团的年轻人吃惊了,本以为自己是个王者,路人甲变成了王炸,高手在民间啊,这首歌没有听过,感觉不错。

    剧团的女孩子们,看到这么有才,而且还高大帅气的高吉利,眼睛开始迷离,发光了,会弹吉他的男孩子在这个时代真的很帅。

    有人马上起长哄,再来一遍,又有人喊再来一首。

    高吉利想,反正唱都唱了,也不差一首歌,黄土歌坡这首歌废嗓子,再唱就来点忧郁小新类型的,唱外甥每次写完文摘小短篇唱的那首碎钱几两吧。

    给大家报了一下幕,歌词缓缓了而出。

    “这人间两茫茫,把义字摆中央,是喜是伤呢,自己去品尝……

    这人生何其短,愿你我尽其欢……”。

    高胖子听到这歌词,顿时眼泪在眼里打转。

    原来刚才黄土歌坡唱起来的时候,他已经被吵醒了。

    本来自己酒量不错,有心事,醉的快了一点,休息一下马上回血,没想到听到高吉利的碎钱几两,马上破了防,又要补灵力了。

    高吉利回到座位,迎来的是一双双热情的有点火辣的目光,邻座女孩伸出手,自我介绍,“你好,我是《长安青年》杂志的记者,我叫邢娜,很高兴认识你。”

    看到人家女孩子伸出了手,高吉利也不好,再说人家的不是,握了一下指尖,回应“你好,我是中山大学经济学专业学生,高同学。”

    高胖子可能觉得刚才流泪有点失态,擦了一下脸,拍拍高吉利“本家兄弟,原来你能文能武,还是个有才艺的,又是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厉害!”

    “过奖了,过奖了。”高吉利谦虚起来。

    普通人只是觉得高考唱的好听,可剧团有的是专业人士,而且还识货。

    知道高吉利可能是原唱,而且还开创了两种风格,还没等传花结束,剧团的团长和创作人员就已经把高吉利围了起来(这是怕这坏人逃跑)。

    道明来意,他们想确认《黄土歌坡》和《碎钱几两》是不是高吉的原创,他们想要歌曲的演唱权。

    高吉利说歌不是我的,是我外甥殷建设的。

    团长有些吃惊,都用了敬语了:“您外甥,您亲外甥,外甥多大?”

    “亲的,5岁半”高吉利回答了提问,这才意识到这个回答有点傻。

    谁会相信一个5岁半的孩子会创作歌曲,你以为你是莫扎特。

    高吉利只好圆会自己说的话,“这歌,我可以做主”。

    邻座女孩和高胖子,还有大姐看到这一幕哈哈大笑起来。

    太逗了,这人,说话大拐弯,有逼人发笑的笑星属性。

    女记者,突然拿出本《文摘》,指着一篇文章发问“这是您写的吗?”

    高吉利一看,得了,又是殷建设做的孽啊,这小子为了稿费丧心病狂的,基本上每期一篇的投稿,都快成专栏作者了。

    普通人只会关注文章,可记者和编辑会关注作者,这就是职业病,同是西北的杂志,互相理解并竞争,太正常了。

    又要替外甥背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