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九十一章 火车上忙碌

第九十一章 火车上忙碌

    还提前给主要角色,画了定妆照,也恶心一下猴子的扮演者,对猴子的形象加料,增加打官司的难度。

    甚至歌曲也加入,白龙马,蹄向西……猴哥,你真了不得……八戒八戒...……猪,你鼻涕扭扭……

    殷建设是个行动派,想到就干,灵感迸发,于是一个人坐在下铺的床上,在火车的小餐桌上,开始奋笔疾书。

    杨奶奶比较细心,看到殷建设在写东西,私下里给其它人打眼色,让大家不要打扰。

    整个包厢里诡异的安静,不知不觉,四五个小时过去了,殷建议感觉肚子有点饿,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写了好几万字,还有好几首歌的曲谱。

    手指开始隐隐作痛了,殷建设停了笔,妹妹殷凤霞娇滴滴的,拿出了一个饭盒。

    “哥哥,吃饭了,我们都吃过了,给你留的,哥,你在写什么?”

    殷建设接过饭盒,摸摸妹妹的头。

    “写了点西游记故事的读后感,哥先吃饭,一会儿让姐姐和杨奶奶讲给你听。”

    说完,殷建设开始急速扒饭。

    大家把殷建设刚才写的手稿分了分,还没等殷建设吃完饭,爷爷发问了。

    “建宝,你看西游记,咋想到这些的?”

    爷爷觉得,你说没道理吧,还确实有几分道理,就是感觉怪!

    殷建设看了看爷爷手里的手稿,说:

    “唐僧确实有很大可能,不是状元的儿子,而且大概率是水匪的儿子。

    封建社会,地方宫十多年冒名顶替,都不被发现,太不合理了。

    虽然古代交通不便,可是定期的轮换评价,一定是会有的。”

    杨奶奶则是拿着几张曲谱,她识谱,而且还低声唱了起来。

    “这些歌,蛮有意思的,可以当儿歌,孩子们应该会喜欢。”杨奶奶唱了,给了评价。

    二叔和小姑夫,小姑妈,则是被后世的脑洞风暴,惊的目瞪口呆,这是人脑子想出来的吗?

    我们以前,难道读了本假的《西游记》。

    杨奶奶品完曲谱,问了句:“反读西游记,怎么读?”

    殷建设吃好饭,擦好嘴,解释道:

    “斗战胜佛,发现佛法无用……最后反了天庭,落地为妖,最后化为一块顽石。”

    “这部分内我后面会写,而且我还会画一些人物的精典形象。”

    说着这话,殷建设心里想着,要不要再加点塞,画几张暗黑系经典的人物形象。

    反着读西游,让杨奶奶和爷爷感悟很深,也许年纪大了,正常读是神话故事,反着读是社会现实。

    “此子果然恐怖”!

    两人心中如此想,却不敢当面说出声来。

    接下来的几天,殷建设沉迷于火车上的创作,包厢里大家不吵不闹,说话都轻声细语。

    这些反常举动,引起了列车长和乘警的注意,经过交涉,列车长才知道自己这个车次里,有一位天才小作家在创作。

    在保证手稿不遗失的前提下,列车长也读了部分手稿。

    人人爱看西游记,由于长期与各色人打交道,行程也烦闷,列车长被神奇的脑洞折服了。

    加上央视西游记电视剧要拍摄的加成,列车长特别请殷家两姐妹通过广播,清唱了几首西游记的歌曲,深受车上的小朋友们的喜欢。

    等列车到达魔都站,殷建设已经写了几十万字,整本书的框架已经完成。

    再做些局部修改,成书指日可待。

    这几天的表现,爷爷和亲戚们嘴上不说,心里暗想,殷家祖宗有光,要出文曲星了。

    父母来接车,由于人多,还专门提早预定了一辆出租车。

    魔都才开始售卖私家车,出租车也有限,打车为了确保有车,要提早预约。

    欢迎的团圆饭吃好,老爸殷俊生就成了爷爷和姑夫姑妈的专职司机兼导游。

    杨奶奶开始处理工作,老妈高来娣则要一边总揽生意,一边负责带好三个孩子,还好姐姐殷凤来懂事,主动帮着带妹妹。

    殷建设不用操心,杨奶奶联系了少儿出版社,目前文稿已经在出版社审核了,抓紧赶在西游故事热播时,出版发售。

    为避免多事,故意隐瞒了作者年龄。

    杨奶奶去出版社问情况,编辑戏言:

    “此书已成一家之言,怪就怪在还有些道理。

    《红楼梦》也要播出了,有相关研究也可以发一发。”

    杨奶奶知道红楼的份量,那里敢随便发声,没敢答应,回去将这些当成笑话,讲给殷建设听。

    殷建设初生牛犊,反而留意了下来,积极去图书馆查找资料。

    后世红楼学究那么多,各种论判,殷建设超强的记忆力,一只羊都赶了,也不意多赶几只。

    《红楼梦里知多少》也开始发力。

    《三国演义知多少》,《水浒故事知多少》,花了一个月时间全部初稿完备。

    整个成套书,四大名著知多少系列,相当于名著的辅导用书了。

    书腰加了醒目的腰封,三国演义里看英雄儿女,水浒里看江湖浪子,红楼梦里看多姿金钗,西游江里看各式妖精,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多少?

    神奇的脑洞加上严谨的分析,一经推出,洛阳纸贵。

    很多人感叹,原来同样是读名著,之前我只是在假装读书,连热闹都没有懂。

    更有人惊呼神奇发现,原来曹某真有好妻的特殊爱好,孔明也是一个富家心机男,刘禅是真正的忍者。

    知多少系到甚至被翻译成日文,韩文,马来文,在亚洲圈流行。

    小日子的某些人要认祖归宗,他们认为与曹某有相同的爱好,一定有相同的基因。

    由于流传的热度,书也被翻译成英文德文,在国外开始流传,华人圈更是流传更广。

    殷建设则是躲在出版社后面,收钱收的手抽筋。

    大票面的钞票还没发行,偷偷的发点小财就好。

    此时的国内文化出版,还是按着字数计稿费,为此还闹起了风波。

    国外刚是按版费计费,算起来殷建设国外书卖的少了点,国内卖的多,反而国外的收入比国内的多。

    价值导向如此,殷建设下定决心,薅资本主义的羊毛了。

    为了薅的有理有据,殷建设计划和小舅联系一下,办好签证,暑假了就跟保镖来个国外游学,首选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