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九十二章 爷爷的嘱托

第九十二章 爷爷的嘱托

    未成年人出门不易,先不要告诉父母,省得他们担心。

    农历正月十五,马上要到了,殷建设陪着爷爷,二叔和姑夫姑妈吃了一顿饭。

    父母这些天太忙了,城隍庙人山人海,每天大量的水果被消耗,而且糖炒板栗、炒瓜子、糖葫芦热卖的不得了。

    小姑夫和姑妈过了十五就要回去了。

    爸爸殷俊生,让他们回去发动自己本家的村子,大量种沙地西瓜和葵花子,芝麻,院子里多种柿子,梨等果树,只要成熟了,爸爸殷俊生派车去拉,有多要多少。

    这次来魔都看了一周多的花花世界,眼界开阔的同时,也坚定了回家发展种植的信心。

    父母给他们买了几套魔都时髦的新衣服、鞋子,还给小姑夫买了个公文包,小姑夫是村会计,拎个包实用还有派头。

    殷建设一看,自己也送点吧,从书包里掏出两块梅花男女手表,说:

    “小姑夫,小姑妈,这次来魔都也没有陪你们好好逛。

    侄儿忙着写写画画,还好也写的差不多了,估计过段时间就出版了,送你们手表,就当是出书前,提早庆祝了。”

    都这样说了,小姑夫,姑妈收下了礼物。

    “爷爷,二叔,我父母太忙了。

    今天元宵节,估计下班要晚了,担心你们吃喝方面,手头不方便,给你们一些钱和粮票。

    家里不想开火,可以外面的馆去吃。”

    说着,殷建设又从书包是抽出两个信封,装着钱票,递给自家爷爷。

    自家孙子的孝敬,爷爷笑着接了过去。

    殷建设还提醒爷爷和二叔去街道问问,办好暂住证。

    偶尔几天还好,要是拖的时间久了,没有暂住证,容易被人告发,办理遣返,那就受罪了。

    知道爷爷有听新闻广播的习惯,殷建设吃好饭,就和众人打好招呼,返回了杨奶奶家。

    既然决定薅羊毛,殷建设提升回去,多写点外国文学作品也好,早点布局,一口吃不成胖子,写书累点,但充实啊。

    殷建设这三个月,就像居家宅男一样,每天家里上家教课,写作,当电话接听员。

    别的孩子6岁左右才读小学,殷建设今年上半年到7月份,小学就毕业了。

    年级又这么小,虽然个子高大,像个八九岁的孩子,可是读初中,看上去还是太小了。

    到了大城市,父母担心孩子难融入大孩子的群体,容易被人欺负。

    父母达成了一致意见,让他在家学习三年,再去学校读初中,加上高中三年,也才12,3岁的年级。

    要是16岁大学毕业,也还能接受,现在中专生也就16岁左右工作了,家里又不缺钱,还是孩子心智成熟一点,再工作好一点。

    人心复杂,别把自家天才儿子养废了,自家也不图,最小大学生的虚名。

    见父母如此开明,殷做建设乐得如比,太小读大学,不是个好选择。

    每个年龄段,拥有每个年龄段的目标。

    自己这么小,去读大学,看见漂亮女孩子们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和别人谈恋爱,你是该恨呢,还是该怨呢。

    八零后本来就是苦逼一代了,

    出生时,赶上了计划生育,差点很多人没机会来到这个世界。

    然后又是读书收费、买房、失业、医疗等等。

    巨额费用在前面等着,就这样九十年代还没少被人说教,什么垮掉的一代。

    等到疫情时代来临,才让八零后洗刷了冤屈。

    可是没顾得上翻身歌唱,九零后又来给你一记,树立职场新风尚。

    大多数苦逼的八零后,只能含泪咬牙,买着高价商品房,用自己的那点收入,应对高额的还款负担,结果房价又跌了。

    八零后为了家庭的老小负重前行,沉默成了大多数的选择。

    父母和杨奶奶做了商量,家教课也由之前的外语类,逐渐过渡到音乐,绘画。

    为了消耗男孩的旺盛精力,为了锻炼身体和提高专注力,又增加了乒乓球,篮球和柔道,散打课程。

    魔都做为大都会,各类人才齐备,只要花得起,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殷建设没想到都重生了,自家还是没有摆脱上补习班的命运。

    而且比前一世,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自己有一颗成人的头脑,理解父母和长辈的良苦用心。

    要不然,按照这样的强度,估计要么成为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一个变态。

    超常的记忆力和抗压能力,殷建设在被补习班课程一遍遍洗刷的同时,依旧笔耕不辍。

    《狮子之王》、《小小王子》《哈利彼特集列》《少年啊,派》等三小说被一一复刻了出来。

    八十年代的老师也负责,收了那份工资,学生学不好,真下手打。

    到五月,南方梅雨季节来临了,衣服不得干,内裤没得穿的时间如期而至。

    粘的浑身是汗,墙壁上都能挂出水来,自家爷开始招唤亲孙。

    “建宝,吃些杨梅,祛祛暑气”,爷爷招呼孙儿。

    看着家里一色的红木家具,殷建设越看越觉得,自家清瘦的爷爷越像地主老财,不过财主穿着一身中山装。

    “爷爷,你不是忙着收集破烂吗,孙子也不好打扰您。

    听说您,最近吃饭都不香了!没事吧?”殷建设问。

    “哎,这天气热的,像蒸笼一样,每天闷得难受。

    吃了也不消化,我想回北方去,真担心这把老骨头,最后埋骨他乡了。”

    殷建设心想,老爷爷上辈子高寿之人,活到九十八岁,不可能这么早就去了。

    “是我爸,给你气受了?”殷建没问。

    “那他,还不敢,你爸就是个老实受苦的性子,你妈性子强。

    不过孝顺父母,这方面没得说,而且主意正,你爸这辈子,逃不出你妈手掌心了。”

    “哪您这是?”

    “天气太潮,适应不了,住在二楼,晚上被子,都还觉得潮,三个多月了,感觉还是水土不服。”

    说完,爷爷接着说:

    “叫你过来,是和你交个底,这樟木箱子里的字画,有空了,天晴,挂客厅里晾晾,别污了,都是名家之作。

    架子上的瓶瓶罐罐,也别打碎了。

    你给我的钱,都换了这些东西了,盛世古董,这些东西以后能值些钱,紧急时,能换些钱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