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杀之妾许祭酒 » 第十三章:深信

第十三章:深信

    等找回大部队,又是很久之后了。大家看到我们平安回来既惊喜又意外,尤其是常跟吕蒙一同摔跤的几个兄弟,更是将开心表现的十分夸张。

    回到兵营才得知,孙策此时正在犹豫,至于犹豫的事件,便是该不该放回太史慈。

    吕蒙告诉我,刘繇病逝在豫章,他的那些部下想要拥立华歆为主,这时遣太史慈前去打探消息不失为一个良机,但至于太史慈会不会一去不回,众人心里也没谱,这也正是小霸王犹豫的原因。

    要我说是一定得放人的,毕竟我读过三国,知道太史慈此番绝对会回来,可这些局中人不知道啊,我想去劝说孙策,可像我这种无名小卒的话,又凭什么让人家堂堂江东小霸王相信呢。

    “子明,我说太史慈断然会回来,你信不信?”

    这日晚间就寝时,我躺在榻上认真对吕蒙说。

    “你这么笃定?”

    “那当然,比咱俩铁打的兄弟情还要笃定!”

    我拍拍胸脯道。

    他看着我,突然不说话了。

    “干嘛,怎么又不说话?”

    好奇他怎么没了动静,我起身对上他的目光问:

    “想什么呢?”

    “所以,你是怕说了将军不信?”

    他似乎明白了我这话的意思,反问我道。

    我点头。

    他沉吟了半晌,过了一会儿复又开口:

    “有一人,将军定会相信。”

    整个军营里,恐怕也只有吕蒙能将我的话放在心上了,我看着他的眼睛,一时间有些感动。

    “周护军吗?”

    见他点了点头,我接着说:

    “可我人微言轻,又该怎么让护军相信呢?”

    “他会信的,以我对他的了解。”

    见我还有点怀疑,他开始向我解释:

    “除了对护军的了解,更是出自对兄弟的信任,只要是娘娘腔的话,蒙都会信。”

    他那般坚定的说着信任我,让我突然有些湿了眼眶,我躺下将头蒙在被子里,翻了个身:

    “谢谢兄弟的信任,睡觉!”

    回到了久违的军营,熟悉的床榻上,睡意袭来,我很快进入了梦乡。

    只是怎么总觉得,那句话好像似曾相识……

    意识,渐渐模糊……

    “凡是戏郎的话,澄鹓都会信。”

    梦里,响起了一个声音,是我的声音。

    ……

    “娘子——有你的信!”

    丫鬟小跑进女郎的闺房,悄悄从袖内拿出一纸信笺递到她的手里。

    她轻轻将信展开,仔仔细细的瞧了一遍,唇角忍不住勾起一道好看的弧度。

    丫鬟见状,好奇的凑过来,神秘问道:

    “秋晚虽不识字,但这字迹如此好看,想必又是那颍川郎君遣人给娘子送来的吧。”

    “你呀,又是多嘴。”

    女郎红着脸嗔怪着,偷偷将信藏在了梳妆台的木屉中。此时恰微风拂过,将几瓣落梅带于帘内:

    “这几日小居的梅花开了,倒总能嗅到一股幽香。”

    她拾起一枚花瓣,小心的置于掌心:

    “他曾说红梅如他的热血,就算身受雪创,也绽放无悔,只要熬过寒冬,就会迎来满园春光。”

    小丫鬟可不想听这些晦涩的话,嬉笑着就要去外面给她撷梅来沐浴,却被她唤住:

    “秋晚,还有几日便到岁更始了?”

    “娘子终日弹琴,竟连时日都不记得了,自然还有三日。”

    秋晚笑着答道。

    “知了,可别伤了那些梅花。”

    女郎复又嘱咐了一句,便由着秋晚去了。

    岁更始。

    她还清楚记着与他的那个约定。

    时间都已过去半年,那日他赠予自己玉佩时的场景却依旧历历在目,如今再次浮现在了眼前。

    她记得他轻轻解下腰间那枚翠绿的玉佩,放到她的手里,含情脉脉的看着她道:

    “阿鹓仔细考虑,我们就相约于岁更始可好?千绣坊后的老梅处,傍晚,我便在那等你,若你不愿成为我的妻,再把玉佩还与我。”

    她听闻点了点头,一缕清风拂过面颊,吹起那面纱的一角,隐隐露出天人般的容颜。

    其实本就不用考虑,因为她是他所逑的佳人,而他是她心悦的情郎。

    她深切的爱恋着他,他的才貌、风姿、谈吐、志向,举手投足无一不在打动着她的心房。

    他亦知她的心思,但出于君子之道,他还是给了她充足的时间,他非寻常男子,常要与主公征战议事,且身子羸弱,性命怕是由天掌控,所以,他更要让她思虑仔细。

    三日后,岁更始。

    待忙完居所祈福等事已是傍晚,女郎一番梳妆打扮后轻纱遮面,将定情玉佩挂于腰间便向外走去。

    “娘子——娘子——你的步摇没钗!”

    秋晚追出来喊。

    “那便不钗了。”

    她回眸留了一句,便又急匆匆的往前。

    “嘻嘻,娘子莫辜负啊!”

    “我看平日是待你太好了,我那琵琶旁放着谱子,你在我回来前练上三十遍。”

    她边走边幽幽地吩咐,只留下身后秋晚那欲哭无泪的模样。

    走去千绣坊的路上,一路都是张灯结彩的景象。

    只是自己走得急没带伞,这时天有些阴沉,不知会不会下雪。

    她正想着,人已走到了千绣坊后。

    她向着不远的老梅树望去,正见他伫立于树旁。他背着身,抬头看着梅树上殷红似血的花朵,似在思索些什么。

    她深吸了一口气,想要抚平那颗小鹿乱撞的心。

    “戏郎。”

    她笑着唤道,幸而有面纱遮挡,才不至于让人窥探到微红的面颊。

    “阿鹓。”

    他亦笑着看向她,还是那样温润的笑容,足以醉人的笑容。

    “抱歉,等我很久了吧……”

    “怎会,我亦是刚到,况且阿鹓会来,再久也不算等。”

    女郎笑笑,羞涩的走到他的身边,目光躲闪着落于他身后的梅花。

    略显阴沉的云朵下,一朵朵红梅绮丽明艳的绽放着。

    “许久未见,阿鹓可有考虑好?”

    他轻轻取下她的面纱,拾起一片落于女子发间的梅瓣,温柔开口问。

    “嗯……我是不会——”

    男子好像愣了愣。

    “拒绝你的!”

    言罢,女子笑了,不同于曾经在府上示人时的拘束淑雅,这娇俏一笑,满是计谋得逞的古灵精怪。

    这才是原本的她,更是令他陶醉、沉沦的她。

    他不由莞尔。

    风摇梅枝,复落下三两花瓣。

    “戏哥哥。”

    女郎柔声唤道。

    “嗯?”

    “今日岁更始,我们许个愿吧。”

    她说着仰头于老梅树,双手合十,闭上双眼,开始虔诚祈祷着什么。

    他看到她这幅模样不禁觉得可爱极了,竟将折扇一收,也跟着她双手合十起来。

    祈福与庇佑,本就是自我安慰罢了。

    他本不信祈祷一说,而如今,他却真有了想求上苍满足的心愿。

    世事无常,如若可以,他想拥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眼前这个愿意嫁予他的心悦之人。

    “戏哥哥许了什么愿?”

    女郎睁开水灵灵的桃花眼,歪头问他。

    一月一,岁更始,诸事皆宜,惟忌别离。

    姐姐早已出阁,在爹爹死后,她就一直隐匿于小居,她失去了一切,如今不能再失去他。

    莫要别离,便是她许下的心愿。

    “许下的愿,说出口便不灵了。”

    他浅笑着摇摇头。

    “果真许了呀,还以为戏哥哥不会信……”

    只是未等句末的尾音完全发出,他便毫无征兆的堵上了她的双唇。

    柔软而温热的唇瓣,带着吐息倾覆而来,她诧异的看着面前那张放大的俊颜。

    千绣坊后,孤僻无人。

    月上梅梢头,花影里,浓云掩盖了半树芳华,只留下暧昧模糊的轮廓。

    “戏郎……哈……这里……”

    她喘息着,而他却吻的更深。

    “此地无人。”

    天空下了雪,可是,并不冷。

    红梅幽香暗涌,发出风拂“沙沙”的轻响,男子长长的青丝,落于女郎的肩头。

    他们漫长而缱绻的纠缠着,唇齿缠绵间,口中,尽是温柔旖旎的气息。

    “阿鹓,待此次征战过后,我便迎你过门。”

    良久,他结束了这个令人悸动的吻,很认真很认真的说。

    “可愿等我,我定说话作数。”

    “我愿等你,不论多久……凡是戏郎的话,澄鹓都会信。”

    月亮偷偷从云后探出头望向他们,清澈的光辉撒在女郎脸上,映照出悱恻后留下的浅浅印痕。

    一时间,落雪飘忽了视线,嫣红的梅影处,那棵老梅树下,一切都变得暧昧不清。

    一月一,岁更始,诸事皆宜,惟忌别离。

    她等到他了吗?我不知道。

    只知在梦境的最后……玉,碎了。

    那女子是我,那男子……唤作戏郎……

    戏郎……他叫戏郎吗?

    难道,他会是那个人……

    一夜长梦。

    翌日,吕蒙真的带我找到了周瑜,对他坦言了我们的见解,周瑜也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在我们二人面前思索片刻,就令我们退下了。

    然后,事件便如同历史发展的一样,孙策力排众议放去了太史慈,由此可知,周瑜到底还是明晰通透的。而最终,太史慈当然也不负众望的回到了孙策身边。

    只是,吕蒙曾在这天夜晚说过的话,我却渐渐随着时间忘却了,丝毫没有去揣测,在那话中暗含的深意,或许他对我的情谊,确实如同那日翠竹林下男子说过的一般,早已超越了某种距离。

    也正因为这种超越,令我与他的情感产生了一些缝隙,但在日后看来,这些曾与他一起度过的时光,依旧是我心中那最值得回味的一段记忆。

    我终将离开。

    我们的友谊又维持了一年,那便是如今的建安四年。

    在这一年中,我在为自己的离去做准备,同时也在思考,到底该为他留下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