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山河谣 » 第三章 归降

第三章 归降

    入夜,酒饱饭足,那熊然与莫罗意犹未尽,二人形影相随,同床而寝,视旁者如无人。

    李文忠出了帐,寨柳依娜委而不离。

    帐外,磨弥营区戒备森严,巡营兵一列列从他们身边走过。

    这些兵士经过时还作揖行拜,甚是懂得礼数,而且他们的汉言说得极好,这令李文忠大感意外。他一直以为这些土蛮夷狄不似中原那般开化,所以,朝廷在已然归降的蛮族部落派遣教员以

    对他们进行教化。

    他对这西南的悠久历史并不通彻,一时没了头绪,坐立难安。

    “将军,您怎么了?”寨柳问道。

    她这一言语倒是提点了李文忠,寨柳学养深厚,又是这南疆之人,对当地的了解自是远胜于己,于是即将心中疑云告知了她。寨柳听得,掩唇一笑道:“将军可知南诏国?”

    李文忠颔首道:“曾在书中略知一二。”

    寨柳稍作调整思绪朗声道来。

    南诏为多民族合力建立的王朝,主要分为白蛮与乌蛮。滇西为白蛮,滇东为乌蛮。乌蛮势大,分为三十七个部落,又作“乌蛮三十七部”,莫罗的苗部以及熊然的磨弥便是这其中两支。

    南诏时期,这些部落已不同程度接受了汉化。

    李文忠听得入神,对“白蛮”“乌蛮”起了兴趣,便问明来由。寨柳便以最易懂的方式向其解答。所谓“白蛮”汉化程度极高,接近于中原,“乌蛮”相对汉化程度较低,大多不会说

    汉言。

    “那这群人怎么能说?”李文忠快语问道。寨柳道:“将军莫急,听我慢慢道来。”

    她继续述说。

    后来大理取代南诏,但为蒙古所灭。继而蒙古又开始攻击大宋,大量百姓逃亡云南与贵州接壤之地,加速了汉化。经过一百年交融,乌蛮部族大多能说中原的言语。

    寨柳这一番讲解,李文忠毛塞顿开,他当即抓着寨柳的手,微笑着道:“我的柳儿就是学术渊博。”

    依娜插上一语:“那是当然啰,阿姐可是我们苗族的大才女。”

    李文忠连连点头:“小妹说的是。”

    寨柳听得,低着头略显腼腆。

    一列士兵来过,为首的正是熊孟由。他上前抱拳道:“我已安排了住帐,请相公与二位姑姑随我前去。”

    李文忠连声道谢便领着姐妹俩跟着熊孟由来至一顶帐篷前。

    进入帐中,透着一股泥土的味道,清新而自然。

    点燃一盏油灯,那地上净是未锄尽的草根,角落是一张乱蓬蓬的地铺,显然这帐篷是临时支起的。

    依娜见得,皱眉道:“这怎么住……”李文忠即朝依娜使了个眼色,依娜便收声不语。

    那熊孟由一脸歉意道:“是粗陋了些,请担待。”李文忠作揖道:“兄弟哪里话,您受累!”

    熊孟由回一礼由李文忠将他送至帐外去巡营了。

    寨柳依娜正打理床铺,李文忠却盘算着今夜要如何度过,他没打算与两姐妹同寝。

    一番忙碌后,寨柳便欲为李文忠脱鞋,见他露出难色,寨柳道:“将军,早点歇息了。”李文忠不作答复,叹了口气,走出帐外,留下寨柳怔怔的看着。

    依娜立即跟了出来,她一脸不悦道:“你又想怎样?”李文忠道:“你与姐姐睡吧,我不困。”依娜知晓他的心里所想,不情愿地说道:“你放心,未成婚前我一定守着男女之礼。”

    李文忠轻抚着她的脸,小声说道:“我怕我守不住。”他说着将依娜抱回帐内,自己则走了出去,在一座小山前,寻了块石头坐着赏月。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文忠打起了盹。

    突然,山上惊起一阵急促的飞鸟声,李文忠极为机警,立即睁眼瞧去。月光下视线有所模糊,但依旧辨得出树头攒动,好似有人埋伏山头,而且人数众多。李文忠凭着多年的征战经验环视四方,只见左右都有异常,唯独后面倒是风平浪静。他一看便知,这是明军常用的攻城战术——围城必阙。

    此战术是打开一个缺口放敌军一线生机,这样便不会遇着对方的殊死抵抗,对于攻城来说压力大减。如果困着敌军围杀,那么势必造成对方的困兽之斗,即便夺下此城,也要付出惨烈代价。

    而此时情况大有不同,磨弥并不是坚守城池,而是临时驻扎,所以李文忠料定后面那个缺口会有大量伏兵待命,就等熊然由此冲出,一举歼灭。

    统兵者显然是个久经沙场的大将。会是谁呢?付友德、蓝玉、郭英都在沾益,来不及布置如此多的兵力。

    不容多想,李文忠赶紧往营帐方向奔走。

    磨弥人亦很警觉,他们发觉到危机,当即一片混乱。熊然酒醒大半,在中账内更是急得如热锅蚂蚁,坐立难安。

    熊孟由跑来急报说三面被明军所围但后山有缺口。熊然大喜:“明廷之将都是无能之辈。”他说着整合人马欲从缺口突围。正当他领着部下进发之时,李文忠拦了去路。

    “兄弟,再不跑就来不及了。”那熊然急着说道。李文忠抱拳道:“大当家,听我一言,此处绝不能走。”“为何?”熊然一脸不解。

    “对面整这么大阵势会放一个口子让你舒服过得?”这一说熊然不以为然,以往,他每遇明军总能轻松遁去,他不认为今日有所不同。

    熊然道:“兄弟多心了,我与明廷交手多次,他们的斤两自是心中有数。”

    李文忠摇摇头道:“你遇着的那些都是地方卫所军,实力有限。”他指着正面的山头又道:“那儿至少埋伏五千精兵。”他抬头看向左右续道:“这两面同样不少于五千精兵。”

    说着指向身后再道:”怕是那缺口不少于一万精兵。”

    熊然听得,大吃一惊,他思索一番:“不可能,明廷在交水的兵力没那么多。”李文忠一脸严肃道:“兵贵神速,怕是连夜调来的。”

    见李文忠说得义正言辞,熊然叹了口气:“只怪我没有多带兵马,不然还能与他们拼上一拼。”

    磨弥的总寨在距此地三十里外的九龙山一带,熊然每次抢夺财物为了便于逃走,所携部众不过是些亲兵,人数有限。

    “你这才几个人?拼啥拼,有解的,老哥莫怕。”莫罗接上一语。熊然皱着眉道:“老弟有甚么妙计助我脱身?”莫罗并不担心,他相信李文忠不会不管此事。

    莫罗拽着熊然的手笑道:“我俩且回帐吃酒,余下之事就不用操心。”他说着朝李文忠使了个眼色。这一举止为熊然所察觉,他立即朝李文忠瞪着眼:“兄弟有法可解?”

    李文忠神秘一笑道:“要解此围不难,解铃还须系铃人。”

    那熊然愕然道:“兄弟请明示,我定照做。”李文忠道:“你降了大明此围便立解。”熊然低着头,叹道:“以往我还能跟明廷讨讨价,今日被围怕是想谈也没那个本钱。”

    李文忠心下明白,这熊然是个忠义之人。他为了莫罗才与大明交恶,终是一场误会,而且他只是抢点财物,并未残害大明子民,顶多算是跟朝廷置个气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

    想到此,他从怀中掏出免死牌,交于熊然,指着后面的缺口说道:“派你侄儿去那亮出此物,自有人来与你谈,正好我也想瞧瞧这个来将是谁。”

    那熊然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接过牌子,定睛一看,呈现“推诚宣力武臣”几字,顿时大惊失色,他立即跪在地上,朝李文忠连连叩头:“在下有眼不识泰山,不知千岁驾临,望赎罪。”

    “老哥哪里话,快快请起。”李文忠说着便将他扶起。

    那熊然起身后仔细打量着李文忠,瞧着他不凡的言止,俊秀的相貌,冒出一言:“李文忠,您是李文忠?”李文忠微微点头,以示认可。

    “今日得见大都督三生有幸,便是死了也值。”熊然悻悻而言。

    李文忠笑道:“言重了,今日不言死。你只需听我安排,我还能保举你做个土司,与莫罗老哥一样,世袭罔替,岂不美哉?”

    “那就谢过大都督!”熊然躬身连连拜道。

    照着李文忠的吩咐,熊孟由拿着免死牌匆匆而去。他刚走近一片空旷之地,陡然从身后冲下一队人马将他围住。熊孟由见势,吓得瑟瑟发抖,情急之下他举起免死牌叫道:“丹书铁券在此,我要见你们将军。”一名明军将士,是个小头领,他伸手接过牌子,大吃一惊朝身后道:“快去叫侯爷。”

    不多时,一名身躯长硕的将领匆匆赶来,此人三十来岁,一脸英武,他便是东川候胡海。他奉征南将军付友德之命马不停蹄从黔西赶来交水城整顿军务,他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斥候搜寻周边磨弥部的踪迹,意在剪除这股势力,为进军昆明扫清最后的障碍。

    说来也巧,还真被他给找着了,于是派出大军欲行围歼。

    胡海朝熊孟由说道:“大都督在哪?速引我去!”熊孟由一阵木然,这牌子当真这么管用?

    跟在熊孟由身后,胡海带着一队护卫去了磨弥的中帐。

    “海哥!”李文忠与胡海目光相接。

    “见过大都督。”胡海当即行礼。“咱俩不用那么客套,快请起。”李文忠笑道。

    胡海将免死牌交还李文忠。

    李文忠笑道:“我说谁能整这么大个阵势,原来是您!”

    那熊然从胡海这气度上断定,此人不是泛泛之辈,便不敢直视于他,低头不语。

    “保儿,您怎么会在此?”胡海皱眉问道。

    见最好的契机来了,李文忠便朗口道来,将自己来此的目的一并托出。胡海听得,连连点头:“原来你早有谋划呀!你小子行呀!早知如此我便不用这么兴师动众。”

    请胡海入座,李文忠为他斟了杯酒,朝熊然挤眼示意。那熊然心领神会即举杯朝胡海道:“将军,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请海涵。”说罢一饮而尽。那胡海也是豁达之人,他举杯过顶,一气喝下。

    “海哥,大当家已决定归顺,以后就是自己人了。”李文忠说道。

    胡海挥手示意帐外的护卫:“退兵,回营休整。”“得令”那护卫匆匆而去。

    “我不是记得你在贵州练兵吗?怎会来云南?”李文忠朝胡海说道。

    “你小子还跟我装糊涂?这么大动静你这久经沙场的‘丘八’会看不出来?”胡海笑道。

    李文忠这下终于肯定了之前的猜想,皇帝果真要打昆明了。李文忠突然想起一事,朝胡海说道:“哥,您等我,去去就来。”他说着又朝莫罗与熊然道:“两位老哥先陪我叔喝着。”莫罗熊然

    连连应承。

    李文忠一边跑,一边嘀咕:“这下坏了,光顾着正事,忘了两个心肝。”他急速前往寨柳依娜的住帐。

    那姐妹俩听着外面一片骚动,紧紧挨着不知所措。

    李文忠夺门而入,吓得姐妹俩惊声大叫。“是我!是我!”李文忠高声道。

    见是李文忠,两姐妹一头扎进他的怀中,呜呜大哭,依娜道:“你哪去了?还当你丢下我们呢?”“好了好了,我这不来了吗?”李文忠轻抚着两姐妹的后背,连声抚慰。

    “走,带你俩去见一个老哥哥。”李文忠笑着说道便拉着她们的手往中帐走去。

    “见过大伯!”当寨柳姐妹立于胡海身前,那胡海不禁一怔:“保儿,好本事呀,这对姐妹花便是那苗部的大小圣女吧?”

    李文忠微微点头,尤为得意。

    不知不觉,已然天亮,众人跟随胡海去了交水城。李文忠不抢招降之功,由胡海呈上奏折送往南京。

    至此,磨弥部归于大明,皆大欢喜。

    登上交水城头,放眼城外,那连营数里,浩浩荡荡。

    他这是带了多少人来?李文忠大致估算,少说得有十万之众。

    他释然了,难怪胡海有那么多兵围截熊然,原来是这么回事!得亏有我在,及时止息干戈,不然这熊然死十次都不够。

    黑云压城城欲摧,大战就快来了。

    拜别胡海,李文忠一行人回到客栈,稍作歇息便乘着牛车继续往陆良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