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狙击她 » 第三十一章:水叠三浪

第三十一章:水叠三浪

    崔泊挥动双刀格挡,并急速向后退。

    剑花在空中飘飞,如影随形,一直在崔泊的胸前。

    崔泊一边躲闪,一边左右转动着的双刀。

    那双刀,刀光四射,并发出了“呼呼”的风声。

    一招,两招,演正道长的身法越来越快,而四周移动的景物却越来越慢。

    围观道童们的眼神,演正道长看得清清楚楚,他们都在期盼着,连成一片的刀光,把细竹棍“咔嚓”砍断。

    可惜,道童们绝不会听到“咔嚓”之声。

    正一观的剑法本就不是常规的剑法,戏台上格挡的花哨招式几乎就没有,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绝不会与对手的兵器相碰撞。

    何况论身法,崔泊慢了不只是一星半点。

    演正道长把丹田之气灌注于指尖,剑花立即消失,细竹棍绷直,顺势直直一刺。

    这一刺,如浓浓的白色云雾中,钻出了一条细细的黑蛇,电光石火间就咬在了崔泊的左手手背上。

    崔泊的短刀脱手,但他没有后退,继续挥动着他右手上的长刀横劈过来。

    “嗯。”

    演正道长诧异一惊。

    若是实战,刚才点到崔泊的手背,这已经算是断腕重伤。这崔泊依旧挥刀,完全是生死相搏。

    刹那间,演正道长猛然一个侧身,长刀从胸口掠过。

    崔泊反手又是一刀。

    反手刀的瞬息间,崔泊露出了破绽,演正道长抬腿一脚就踢在了崔泊的右肋上。

    崔泊整个人倒飞了出去。

    “你们师祖中刀了。”

    “你尽瞎说,我师祖的道袍都没破。”

    “是内伤,你们不懂。”

    “我们师祖大气都没喘一口,还说内伤,笑死人了。”

    几个道童与那小孩斗着嘴。

    忽然。

    直直躺在地上的崔泊,整个人呈弓形一跃而起。

    “啪”

    崔泊身上传出了一声清脆的炸响,随即他的上身就猛然翻转了过来,他右手上的刀,似离弦的箭矢急速射了过来。

    崔泊的这一刀,似刺非刺,似砍非砍,达到了人刀合一的境界。他整个人在空中,随着刀势微微翻滚,刀身上呈现粼粼波光,并夹带着破空之声。

    原来,这就是崔泊的新招式《水叠三浪》。

    又厚又重的形意门长刀,在崔泊的手里变成了一张薄薄的纸片。

    无疑,崔泊已经在武学上,迈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个境界就是无刀胜有刀的起始,他也能用这一招,把细竹棍当成钢钎插入松树里。

    劲道与速度就是武学的真谛,既然在劲道上有一拼了,那就比速度身法,谁快谁就能制胜。

    演正道长的上身向后倾倒,而脚下移动的方向却是向前,整个人似乎是在青石地面上滑行。

    倾斜着的身姿,瞬间就与空中的刀相错开,刀光刚一过,演正道长抬手就用细竹棍向上一刺。

    空中横飞的崔泊,被细竹棍点到了胸口。

    崔泊落地站稳,左手捂住胸口,一脸骇然道:“还是不到八招,且只有两招的还击,比以前还更差。”

    “别废话了,比试拳脚。”

    演正道长心系着两大袋粮食,把细竹棍往旁边地上一甩,扭动了一下双肩。

    “遇强则强,道长你到底有多强。我想看看道长的终极实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不然,我将会坠入无尽的梦魇,再无一点自信拿起刀来。”

    崔泊一脸诚恳地祈求。

    “贫道年老了,全部施展开来很伤身。崔家主,武学没有止境,我大中华的武学高手数不胜数,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何必执着呢。”

    “不,我就想看看,不然死不瞑目。这是十两黄金,只求窥探一下道长的境界。”

    崔泊说着,就从骡马马鞍袋子里,拿出了一根金灿灿的大金条。

    演正道长看着金条,吞咽了一口口水,睁圆了双眼。

    “当真。”

    “不过就是十两黄金,若能看到道长的终极境界,太值了。”

    演正道长立即高喊道:“七杀道童们,把你们的师父师叔都叫出来。七修道童,立即协助准备七追剑阵。”

    顿时,正一观门口整齐站立的道童们都慌乱了起来。

    很快就有七个道童扛来了七根洛阳铲,并用洛阳铲在青石坝子中间,掏七个孔。

    孔洞里的淤泥,很快就被用洛阳铲掏空。

    演正道长一脸堆笑看向崔泊。

    “每年三月三玄天大帝圣诞,也是我正一观检验弟子剑法功底的时候,这才没几个月,阵眼中的泥就这么多了。”

    “阵眼。”崔泊疑惑地看向演正道长,继续道:“难道,你们练剑还需法阵辅助。”

    “非也。”

    演正道长甩了一下拂尘,故作高深道:“不急,一会儿你就明白了。”

    不一会儿,来了六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道人,这六人是正一观金字辈七杀,除了大师兄金辉道长在山下道医馆外,都到齐了。

    正一观第六十九代七杀,都是演正道长的亲传弟子。

    分别为金辉,金泽,金雄,金仁,金奎,金宇,金川。

    金泽六人扛来了长短不一的七根竹竿,并把竹竿一一插进了青石地面的孔眼里。

    七个孔眼呈两排,整体看来是个四边棱形。

    孔眼左三右四,竖起的竹竿由低到高。

    右一竹竿露出地面三米,左一竹竿露出地面四米。右二竹竿露出地面五米,左二竹竿露出地面六米。

    依次插下去,最后一根是右四竹竿,已经是九米高杆。

    两排竹竿相距五米,每排竹竿间隔两米,七根竹竿的位置相互错开,左边的三根竹竿,恰好在右边两根相邻竹竿的中间。

    七个孔眼的旁边,地上都镶嵌有两个小铁环。

    金泽六人用麻绳穿过铁环,纷纷把七根竖起的竹竿根部,捆扎得结结实实。

    这时有四个道童,抬来了两筐已经开始退黄的青葫芦。

    六个年轻道人纷纷扳弯竹竿,用一截短麻绳系在了竹竿顶部,麻绳另一头系了一个葫芦。

    七根竹竿顶部的葫芦系好,十二个道童整齐站列,金字辈的六个年轻道长纷纷从腰间拔出了一柄三尺短剑。

    演正道长指着金泽六人手里的剑,向崔泊道:“你看到他们手里的剑了吗。”

    崔泊定睛仔细看了看,立即道:“很独特,细长扁窄,一面四棱,刃口寒光凌厉,类似春秋战国的古剑,比后来文人墨客所佩戴的三尺青锋,更加具有杀伤力。”

    “你说的斩邪剑与他们手里剑,是一个模样。只是斩邪剑通体黝黑,浑然天成,且刃口圆滑。当年贫道的师尊带着那斩邪剑,去杀八国联军洋鬼子,再也没回来。斩邪剑已经失传了,别说你无缘,就算是贫道也只见过两次,可惜了啊。”

    演正道长说着谎话,感叹时还至情至真。

    “哎。”

    崔泊叹息跺脚,随即一脸惊奇地问道:“没开刃,怎能做到吹毛断发,无坚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