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黑魂史诗 » 本纪第二 古龙本纪

本纪第二 古龙本纪

    古龙,这个世界最初的统治者,它们所统治的时代,被称作为混沌时代,因为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没有光明,除了深入地底又高耸入云的巨树和茫茫雾霭,它们不会允许其它任何事物存在。

    为何称初始火炉诞生之前,不存在生命呢?因为实际上,古龙并非生命体,而是无机物组成的,岩石组成了它们庞大的身躯,树木形成了它们硕大的翅膀,而能带来“不朽”的鳞片则是可以保护它们躯体不受任何伤害。

    形态上,古龙有“四肢四翼”——即同样粗壮一对前肢一对后腿,以及两对翅膀——通常具有一对向左右两侧生长的犄角,尾部长度约为身长的一半。古龙还能够喷吐火焰,这种火焰通常是黄色的,而不是我们熟知的红色。

    古龙的诞生是来自参天古树的低端,参天古树大多是中空的,起初古龙先在树底逐渐发育,完全发育龙鳞和翅膀后便顺着树干飞出树外,而这种能诞生古龙的巨树也称为“母树”。不可忽视的是,巨树在诞生古龙之时,也会产生畸胎,这种畸胎也有一个我们所熟知的名字——蛇。

    蛇是没有翼的古龙,它们也不能像一般的古龙一样喷吐火焰,最初,它们也具有四肢。然而没有翼的、只能爬行的蛇必然会受到古龙的排挤。

    起初古龙只是排斥蛇,将它们驱逐出自己的领地,后来随着畸变的蛇数量增多,古龙开始用火焰消杀异类,不得已,一些蛇只得钻入地底求生,在一演化过程当中,为适应地底生存的蛇逐渐退去了四肢。

    除了“蛇”这一先天畸形的产物之外,初始火炉的诞生也催生了古龙之中的异种,而所谓异种,又有两种成因。

    其一是诞生之后由于靠近初始火炉,而致使其样貌发生较大变化,这种称为古龙后天异种,例如大部分蛇由于在地下生活,靠近同发于地下的初火,因此很多蛇变异为并形成类人的脸,身上的鳞片逐渐软化。

    其二是诞生之时就靠近初始火炉,这种异种的样貌与原生种差距不大,但是被初始火炉赋予了灵魂,且不具有不朽的特质,这种称为古龙先天异种,例如无鳞的白龙希斯。

    古龙战争以及“剿龙行动”之后,原生古龙与古龙后天异种基本被灭绝。据说最后一只原生古龙在世界的地底——灰烬湖还生活了一千多年,但由于地质的变化,灰烬湖被挤压而消失,古龙因此被埋葬在其中。而古龙后天异种则只剩下生活在地底的蛇,它们一直到余火时代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又被称为“世界蛇”。

    古龙先天异种由于具有灵魂,是真正的“生物”,它们中的大部分向葛温所代表的势力臣服,后来也产生了许多亚种,为了与古龙加以区分,所有具有灵魂的龙类生物被统称为“龙族”。

    龙族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有以下亚种:

    半古龙——最初一批的龙族,除了具有灵魂之外,与古龙的差别在于具有“肉体”而非岩石树木组成的身躯,只有一对翅膀而非两对,体型也相对古龙变小。

    腐龙——受到“混沌火焰”的侵蚀而产生畸形的半古龙,全身腐朽不堪,几乎失去了行动能力,以溃烂的外表和喷吐毒液为其特征,一部分腐龙甚至为了勉强行动会撕裂自己的下半身。

    双足翼龙——简称“飞龙”,为了适应更快速地飞翔而演变而生,一对前肢和翅膀完全融合,与我们熟知的“鸟”形态类似。又由于长时间和神族打交道,部分飞龙不仅有喷吐火焰的能力,也具有喷吐雷电的能力。

    石像鬼——飞龙经过白龙希斯实验之后的产物,有类人形态,重新生长为“四肢”(翅膀与前肢重新分开),但翅膀飞翔能力退化,无法长时间飞行,身体关节处覆盖有比飞龙更坚硬的鳞甲,尾部会形成斧状,可用作战斗。通常会穿戴头盔,执长戟和盾牌作战,是完全臣服于葛温势力的作战部队。

    古龙基本灭亡之后,它们的尸骸并没有完全消亡,雷电之力可以将它们击碎,但并不是将其化为乌有,这些散落的古龙躯体碎片则被称为龙石,而龙石正是古龙信仰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龙石本身蕴含有古龙些微的力量,但平时只是表现为普通的石块,是一种需要与使用者信仰相结合而作用为龙信仰仪式的物品。

    龙石分为两种——龙头石和龙体石,分别是由古龙的头部和身体碎裂产生,其在龙信仰仪式的过程中表现为四个阶段的仪式道具。

    第一阶段——注能龙头石。执行仪式者通过信仰将龙头石注能,从而持有龙头石时产生能够喷吐火焰的能力,龙头石则会散发光芒形成光辉龙头石。

    第二阶段——注能龙体石。执行仪式者通过信仰将龙体石注能,从而持有龙体石时产生能够发出如古龙嘶吼声的能力,龙体石则会散发光芒形成光辉龙体石。

    第三阶段——吸收龙头石。执行仪式者通过信仰吸收光辉龙头石的力量,其皮肤变得黢黑而干燥,眼眸虹膜会显现为金色,可直接喷吐火焰,而且会出现龙头的幻象,此时龙头石彻底失去力量,变为普通石头。

    第四阶段——吸收龙体石。执行仪式者通过信仰吸收光辉龙体石的力量,其完全变为“龙人”状态,具体表现为:长出龙头,有一对犄角,长出龙爪,皮肤干裂呈龙鳞状(但只是裂开而并非鳞片),体重迅速下降,声带退化无法发出除了吼叫以外的任何声音,失去“感觉”,此时龙体石也会彻底失去力量,变为普通石头。

    古龙信仰有如此系统的仪式,但又是什么让那些人追求古龙信仰呢?这种“非生命”被神族踩在脚下,早早地离开了历史舞台,为何要去追寻呢?

    一个很浅显的回答便是——追求“不朽”。

    只要是初始火炉创造的生命,都是具有寿命的,即便是葛温下达诅咒产生的不死人,也会死亡,只是需要经历很多次数才能真正死亡,因此,渴望不朽可以说是每一位信仰古龙者的最初目的。

    然而,从龙石仪式就能看出,这种古龙信仰还是不可能达成不朽的目的,即便已经将肉体化作龙的形态,也只能喷吐火焰发出嘶吼,身体上可能还更加脆弱了,仪式终究是荒诞的。

    所以,也有人去寻找可能存在的真正古龙,前往世界的底端——灰烬湖。世界之初的参天古树并不是从地面开始生长,而是从世界的底端开始生长,魔女的火焰只是烧尽了地面上的部分,在灰烬湖便能一睹地下丛立的巨树,其位置正是在大沼泽一棵中空的树干之下。灰烬湖实则是一片很小的白色浅滩,沿着浅滩便能发现最后的古龙在一棵巨树之中。

    这只古龙实则还在巨树“胎中”,因此能逃过“剿龙行动”,可能是在没完全发育之时由于魔女召唤了火焰烧树导致永远困在了剩下半截母树之中,无法行动。所以,这只古龙身上仍覆盖有大量树木组织,鳞片也未长齐。

    显然,信仰者们也无法从这条古龙身上找到不朽,传说有人甚至斩断了古龙的尾巴铸造成剑,但还是无济于事,这条最后的古龙也只能成为那些追寻者的祭拜神像了。

    不朽,这个诞生于世界之初后来却无影无踪的神秘力量,人们也会对其产生失望,但也永远丢不掉渴望,像一个虚无缥缈的梦,逐渐融化在远处的山巅,却又牵动着耳边云雾,不让人醒来。

    言归古龙,它们没有情感、没有野心、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混沌之时它们治它们的土地,初火诞生之后它们退出舞台。对于神族来说,伐龙是英雄事迹,而事实上伐龙只不过是像砍倒一棵大树,无论人们如何喝彩,对树而言就是遵循着某个规律,该生长时生长,该枯萎时枯萎,该倒下时倒下,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古龙信仰吧。

    与其说古龙是世界之初的主宰者,不如说它们本就是世界的一部分,它们本应当和世界一起不朽,但却最先离开了舞台,又或许——

    这个世界本就无法不朽。

    本纪第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