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枭雄的江湖 » 130 汉文帝的思政课 下

130 汉文帝的思政课 下

    我们伟大的汉文帝同志,用他博大的胸怀,和实际行动,向后人证明,“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

    由于汉文帝听得见大臣们的意见和建议,远在长沙的贾谊同志,虽然觉得委屈,但是并没有对未来失去希望。

    公元前175年。

    贾谊得知汉文帝先是把蜀郡的严道铜山,赐给邓通,又批准吴王刘濞开豫章铜山铸钱,从而导致“邓氏钱”和吴氏钱,遍布天下,一度让货币流通,陷入混乱,而汉文帝并未得知。

    贾谊经过认真地考察,又给远在长安的顶头上司刘恒上了一道名叫《谏铸钱疏》的奏折,让汉文帝下令禁止私人制造铜币。

    就这样,货币流通的弊病,得到了纠正,市场经济得到规范。

    即便是我们伟大的,集爱民与包容于一身的汉文帝,也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人人喜欢。

    当满朝文武都以为,汉朝天下,已经安定时,贾谊上书给刘恒提了个醒。

    “小心你的兄弟刘长!”

    基于贾谊的提醒,汉文帝刘恒让舅舅薄昭做了细致的部署。

    公元前174年11月,果然出事了。

    匈奴冒顿单于在这一年的10月份,派人给汉文帝来了一封信(文书)。

    “匈汉两国和好吧!”

    汉文帝爽快地给予答复。

    “好!”

    让汉文帝想不到的是,一代草原枭雄,历史上最伟大的少数民族首领,冒顿单于给他通信一个月后,就驾崩去阎王那里,继续和刘邦对弈去了!

    为了履行合约,汉文帝刘恒,又让人挑选了一位非常漂亮的王室公主,送给冒顿的儿子挛鞮稽粥(老上单于),做了老婆。

    接下来的事情,更让汉文帝刘恒想不通,他的漂亮的妹妹,还没被老上单于同志宠幸够,他唯一健在的七兄弟刘长就造反了!

    这位杀害审食其的凶手,淮南王刘长,一直以为是刘恒这位软弱可欺的大哥设计抢了属于他的皇位。

    更关键的因素是,刘长认为,四哥刘恒,根本无法胜任皇帝,便伙同柴武之子等人,联络与跟堂妹还在蜜月期的匈奴老大挛鞮稽粥和闽越首领,图谋叛乱,划分大汉江上。

    这位仗着和刘恒是兄弟,常与文帝同车出猎的刘长老,想不到,温文尔雅的刘恒,也对他留了一手(派人监督),以至于,还没造反,事情就暴露了,被抓到长安。

    看着可怜巴巴刘长,大臣们,你一句我一句,都要求砍了这位自以为是,嚣张跋扈的淮南王,还审食其一个公道。

    事情的结果依然很意外,刘恒再一次力排众议,免了他的死罪,发配四川(谪徙蜀郡严道邛邮)。

    不多久,刘长的人生,就以不食而死,谥号厉王,画上了凄凉的句号。

    公元前173年。

    看着欣欣向荣的农业和经济,看着人民安居乐业的大汉天下,孤独的刘恒同志,想到了张释之,更想到了贾谊。

    “长沙的贾谊还好吗!让他回京吧!”

    圣旨传到长沙的时候,贾谊正在写一篇叫做《鵩鸟赋》的文章。

    这不是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而是一篇杞人忧天的作品。事情的起因,仅仅是因为一只鵩鸟(猫头鹰)飞进了他的办公室,并落在他的办公桌上。

    因为迷信里,猫头鹰代表着不吉,加之贾谊被贬居长沙后,心情低落,常自哀伤,见猫头鹰飞进了办公室,就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刘恒听到汇报的时候,觉得贾谊还是没有长大。然而贾谊却自以为,此时陈平已死,周勃被贬,皇帝应该是要重用我了。

    事情一开始,好像和贾谊想得一样美,他一到长安,就收到了刘恒同志的邀请。

    “今晚来我的办公室聊天!”

    这一夜的聊天,最后可谓是,和贾谊的推测相差十万八千里,让其失望透顶。

    这一夜,同样非常非常迷信的刘恒同志,也不是很满意,刘恒似乎在迷信上比他更迷信。这就好比,穷光蛋遇到了比他更穷的穷光蛋,从而产生了鄙视一样。

    于是,刘恒跟贾谊谈了一夜的封建迷信,关于贾谊的前途问题,刘老板却只字未提。

    天都亮了,贾谊壮着胆子问了一句,陛下,我这次回来,想好好和陛下干一番事业。

    “好吧!你先帮我好好教教梁王吧!”

    于是,贾谊在惊叹和不甘中,做了梁怀王刘楫的太傅。

    以至于,后来李商隐写道: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殊不知,李商隐只知道皇帝不靠谱。

    却不知,其实是刘恒同志就是觉得,贾谊还不靠谱,才让他再好好锻炼一下。

    贾谊终究没有明白刘恒同志要培养他的良苦用心,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写了许多郁闷的佳作,流传于后人。

    当然,事情的起因并不是那么简单,贾谊自认为壮志难酬,也是有原因的。

    公元前173年,淮南王刘长才在流放途中畏罪自杀,第二年(公元前172年),文帝又要彰显自己的胸怀,把刘长的四个儿子封为列侯。

    贾谊为此,上疏汉文帝刘恒同志。

    “陛下,封侯此举,万万不可!小心引火烧身呐!”

    最后的结果是,汉文帝没有采纳贾谊这一有前瞻性的建议,最终把火烧给了自己的儿子汉景帝刘启(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