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兵谏马谡,大破张郃 » 第三章 去信丞相

第三章 去信丞相

    王平哆哆嗦嗦的指着王训,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半晌,缓过气来,才骂到:“逆子!”

    王训坦然面对。

    “逆子!汝之所言,竟确乎有理!”

    王训一脸懵逼。

    “我是賨人,没有什么汉人的气节。汉魏之分,与我而言,也不过尔尔。”

    王平缓缓坐回垫子支蹱上,靠住凭几,抚着起伏的胸膛。自家儿子的举措和言语好似锋利的刀刃,刺在他的心中,显然是气的不轻。

    “但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还有有恩必报,有仇必偿,这些道理,在賨人之中,一样通用。”

    王平仰着头,喘息着说道:“我想了下,当着汉朝的官,吃着汉朝的粮,如果不知晓厉害也就罢了,可你这逆子已经再三声明,若我还不作为,与帮着马谡葬送汉朝有什么区别?吃多少粮食做多少事,大汉待我不薄,史笔如铁,我不会怕,后人说什么随他们去说,但我心里这关,确实过不去。”

    “将军既这般想,那自然再好不过。”

    “汝先将刀剑放下,再拍马屁也不迟!”

    王训默默的将刀放下,脖子上却兀自架着长剑。

    “把剑放下!”

    王平指着他喝道。

    “不放!”

    王训面露警惕,“将军若在我放下长剑之后,将我缚起,不依计而行,届时我再悔恨,怕也痴了。”

    “你这逆子!”

    王平恨的牙痒痒,当即就要上手,给王训回忆一下童年,后者手臂一动,脖子上多出一道血痕来,骇的王平急忙止住,接连后退一丈有余,举起双手,面露惊怒之色。

    “你竟还真敢自刎赴死?”

    “将军,岂不闻,苟利社稷,不惧斧钺乎?”

    王训昂首挺立,“还请将军发誓自证。”

    “……不曾想,昔年襁褓中的竖子,此刻已经长成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了。”

    王平面露恍惚,缄默半晌,颓然的回身跪地,向天地宣誓。

    “皇天,厚土,先帝在上,汉臣王平,誓尊丞相军令,当兵谏马谡,使我汉室再度兴起。”

    叮当!

    王训放下了剑,扑通一声跪地,顾不上脖颈的伤,冲着王平,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王平转过身来,面露无奈,指着自家儿子,半晌,愣是一句都骂不出来。

    “你这是堵我的嘴啊!”

    “将军,父子之间,无隔夜之仇,汉臣之家,当为社稷谋划,军法无情,但事急从权,战后我自领罚,如今,应商量好如何囚马谡,掌管兵权才是。”

    王训额头上鼓出来一个包,脖子已经有块区域为鲜血染红。

    王平见状正欲唤医者前来,王训却以剑割下一段袖袍,从篝火之中去除一些土灰来,抹在伤处,以那节袖袍包裹,随后迫不及待的拽着他爹到案几之前,开始探讨兵谏细则。

    父子二人聊到深夜方归营歇息。

    与之同时,数人牵马出营,却是携着信件,自往上邽去了。

    ……

    建兴六年,正月,雍州刺史,方策精详,垂问秦雍的名将郭淮,没有诣京都奏事,破例前往陇右视察。天水郡方伯属吏倾巢而出,太守马遵、参军姜维、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一同作陪,巡查至洛门时,惊闻噩耗传来——

    季汉丞相诸葛亮领大军兵出祁山,围困祁山堡,哨探斥候散步而出,广传消息,陇右震怖,三郡皆反,响应于亮。

    身为名将,深知略阳、上邽二处乃陇道重中之重。略阳太远,郭淮料诸葛亮定然不知他没有归京,当机立断,带着部曲数百,东往上邽而去。

    天水方伯属吏紧随其后,然因天水诸县反叛,猜疑于姜维等当地之吏,一日三更,马遵撇下他们,披星戴月,自追随郭淮东去。

    姜维等一觉醒来,见止余本部,马遵已走,便知己被其所弃,聚在一块,面面相觑,便带队归于天水。

    不曾想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捶胸顿足,目中尽是迷茫,无奈望天,却见天光破云,煌煌然犹如金色华盖。

    “北无光而南生辉,参军,大汉当兴!”

    “听闻汉军戎阵整齐,赏罚分而号令长明。参军有大才而魏不用,参军,”

    主簿尹赏劝诫道:“何不南下投汉,做个表率,诸葛丞相何其贤明,定会重用于你,我等亦能保住一命,届时陇右复为汉土,也可得见家人之面啊!”

    姜维扫视过来,正欲呵斥,看到的,却是一张张带着希冀的脸。

    “参军!”

    “参军,南下吧!”

    “参军!我等妻儿老小之命,全在参军一言之间!”

    “伯约!拜托了……”

    众同僚长揖不起,姜维僵直挺立,面向南方,面上,似乎也有了希冀。

    ……

    九百余年前,秦武公挥师而进,灭冀、珪二地戎族,始设上邽县。

    上邽,地处陇道汇集之处,乃上陇之后,进兵陇右的必经之路。虽因略阳在前,免去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少了些许动乱,然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久不经战事的上邽城,也有为铁与血波及之时。

    上邽城外,汉军大营扎的稳若泰山,外有高墙耸立,藩篱罩拢,内里营盘罗列,绵延数里,营垒之旁,井灶圊溷等若地中禾苗,点点分布,井井有条。

    再观上邽城旁,汉军外深挖壕沟数圈,伐木取材,又筑鹿角数重。上邽已成孤城,汉军不退,未带多少精锐,止有数百部曲及本地郡兵的郭淮,便是瓮中之鳖,插翅也难飞出汉军围困。

    汉营中心,“漢”字大纛高悬,“諸葛”帅旗安于其下,被风吹起几丝褶皱,恍惚间,似有些欢愉?

    二旗之下,帅帐之中,案几分左右而设,上摆黍米肉食,诸多将士,相府属官,落座其后,于支蹱上正襟危坐,不时左右扭头,笑语晏晏,如此热闹场景,正是在汉军之中少见的宴会。

    “诸位!在下有言要说!”

    一人站起,施了个罗圈揖,将官纷纷侧目。那人起身时,但见他面容俊逸,留有短须,头戴浅褐无帻冠,身着相赐蜀锦裾,又冲四方抱拳,张口之间,肺腑之言若江水滔滔而出。

    “维自魏降汉,得丞相青睐,辟为掾属,诸君礼遇,待我如友,只觉受之有愧,自叹一丧家之犬,如何担得?每思至此,食不甘味,寝不成寐,心有戚戚然感。今日,趁着诸君具在,姜维便于此立誓,尊丞相之志,讨篡汉逆贼,以此报答丞相知遇之恩!有逾此言,神人共戮之!”

    “彩!”

    “彩!”

    姜维说完,气氛轰然热烈,在座之人纷纷喝彩,便是主位之上的诸葛丞相,也露出了笑颜。

    姜维走投无路,南下降汉,诸葛亮欣然应允,如今围住上邽,局势已稳,正设宴犒劳将士,顺带给姜维一行接风。

    “伯约,来。”

    诸葛亮微微招手,将姜维唤至跟前,面含笑意,以扇代指,点向地图,“我领大军兵出祁山,此次北伐至今,已有些时日,依你看来,魏汉二者行军,有何不妥之处?尽皆讲来。”

    “诺。”

    姜维拱手鞠躬,知这是诸葛亮考教他的战略眼光,站直身体后,于地图前端详一番,伸手指道:“我大汉因夷陵丧兵,士气欠佳,故而丞相做万全准备。此次出击,不妥之处唯有没料到郭淮巡视陇右,然此非战之罪,实是此人乃魏之名将,见丞相屯兵关中,感觉山雨欲来,故来此巡查耳。”

    “至于魏方,丞相,恕我直言,魏方并无多少不妥之处。”

    姜维摇头,看向丞相,诸葛亮笑而不语,轻点羽扇,让他说下去。

    “郭淮巡视陇右,拿下上邽,已是在力所能及之中做到最好,但丞相遣马参军领大众前去,自然能力挫上陇之兵卒,郭淮不过困兽犹斗,不足为虑,待街亭大捷,上邽人心惶惶,自可一鼓而下。”

    姜维说完,蹙起眉头,捋着须子思索片刻,又抬头道:“魏方的错漏之处不在此战,而在此前,陇右空虚,除却郡兵,竟无一股大军驻守。郭淮身为雍州刺史,治所在长安,安西将军夏侯楙,亦屯兵长安。丞相兵出祁山,便是因此吧?”

    “诸位,以为如何?”

    诸葛亮不答,反倒笑问旁人。

    “恭贺丞相收得大才,复兴汉室,后继有人了。”

    “伯约大才,将来必为领兵大将!”

    将官尽皆大笑,纷纷贺喜,诸葛亮莞尔,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姜维,温言道:“不错,这般年岁,有此见识,很难得了,不过,你还少看了……”

    “丞相!”

    也就在汉家丞相为得一大才而怡然时,一声呼和,让热闹的氛围瞬间停滞。

    “丞相!”

    众人侧目,见是一汉军兵卒入账,此时正抱拳行礼,“禀丞相,街亭参军马谡所部麾下王平将军有信使来到”

    “哦?这是为何?”

    诸葛亮的笑意还未完全收回,听闻此事,心中有些不安。

    “不知,只说有要紧之事,要请丞相定夺。”

    “让他进来。”

    “诺!”

    片刻后……

    “砰!”

    众人悚然抬头,见诸葛亮拍案而起,面色阴沉。

    “丞相……您……”

    乒铃咣当!

    询问之言还未说完,诸葛亮十分失态的将案上之物尽皆拂至地面,发出刺耳的声响。

    “马谡屯兵山上!未在街亭驻守!”

    “什么?”

    “丞相!”

    “马参军……”

    众人闻言具是一愣,诸葛亮却已然顾不上这些,他只觉胸口闷赌,欲咳又止。

    “倘若魏军前来,断其汲道,再引火烧山,我大军岂不……”

    诸葛亮说到此处,悲愤之音戛然而止,将官们茫然抬头,见方才还疾声厉色的丞相已然安静了下来,面色似乎……轻松了不少?

    “……幸赖有子王训,一番痛骂,以命死谏,使末将明晓厉害。还请丞相下令,我当兵谏参军,暂摄军权,下山据城而守,以防魏兵上陇,被绝汲道,困死南山。

    ……每日广撒斥候,半日一报,若魏军提前赶来,丞相信件未至,平只得事急从权,囚马谡而下南山,匆忙守城,待魏高二位将军来援……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

    将军王平书,子训润笔。”

    “呼……咳咳咳咳!”

    “丞相!”

    “丞相无事否?”

    “丞相,那马谡之事,如何定夺?”

    “丞相,喝口水缓缓吧……”

    诸葛亮张口,欲长舒一口气,却干咳起来,将官们匆忙行至主位之前,关心的询问,丞相摆了摆手,身体因咳嗽有些颤抖,片刻后,诸葛亮摇头道:“我无事,街亭无事,诸将且观之,取笔墨印信来。”

    “诺。”

    将军们接过信件,围在一块观看,属官则是端来温水,笔墨纸砚,丞相印信等物。

    姜维自告奋勇,得了研磨的活计,属官们也乐得让他,诸葛亮饮了口温水,见姜维埋头苦干,轻笑一声,再度摇了摇头,不是在想些什么。

    “丞相,墨已研好。”

    姜维献宝也似的将砚台捧来,挠了挠头,颇有些羞赧的问道:“不知丞相所说在下忽视之处为何?”

    “街亭事急,此事之后再言。”

    “哦。”

    诸葛亮执笔舔墨,见姜维有些蔫吧,无奈的说道:“如此,不若你来猜猜,街亭之事,我当如何回复?”

    “这……”姜维先是眼前一亮,接着又垂下脑袋,蹙着眉,片刻方抬头,试探道:“赐王平将军便宜行事之权,再以魏延将军前往代之?”

    “还有吗?”

    “这……除却这些,维实不知了。”

    姜维摇头,诸葛亮伏案写信,头也不抬的说道:“还需派遣一将士具熟,相府中人,还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安稳军心。”

    “丞相神算,维不及也。”

    “你领兵尚少,今后便懂了。”

    诸葛亮将笔放置架上,取来印鉴,重重盖下,令属官以锦囊包裹,给王平信使换好战马,备好干粮,再让他们将地上的粮食拾起。

    “今天下不知多少黎庶一日尚不能两食,我岂能浪费?”

    属官正欲出言劝诫,诸葛亮叹息着说道。

    “丞相,您已不惑年岁,本就案牍劳形,再食此落尘之粮,如何使得?”

    姜维抱拳,旋即一把夺过属官手中陶碗,伸手抓起,便往嘴里狂扒,边吃便含糊的说道:“虽然食不言寝不语,但维也顾不上了,维还年轻,不怕跑肚,正好腹中饥饿,丞相若要再食,还请用维那份。”

    “伯约,你……”

    诸葛亮指着姜维,正欲令其放下,却不想姜维已然吃完,嘟着嘴咀嚼片刻,硬生生咽了下去,打了个饱嗝,嘿嘿直笑,惹的丞相啼笑皆非,不知所措。

    “往后休要如此!”

    诸葛亮正色告诫,姜维郑重抱拳。

    “末将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