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兵谏马谡,大破张郃 » 第十一章 张郃巧变,王平先输一阵

第十一章 张郃巧变,王平先输一阵

    街亭城北,汉军列阵矗立,不过三部之卒,两翼为先帝所聚,遗留本朝之武骑,分别由部将白寿、马玉统领。中军乃王平本部,步卒千余,两个因哨探受损骑兵曲被打散,并三百余人归于王训统领,游弋阵前。

    王平于阵列之前,自领亲兵,后擎纛旗,手持长槊,纵马驰骋,倏地瞠目振臂,高举马朔,高呼曰:“汉军威武——!”

    “威武!”

    “威武!”

    “威武!”

    众将士昂首挺胸,撑戈立矛,以刀击牌,以柄杵地,尽皆放声大喝,浑厚的喊声响彻云霄,传遍旷野,使得本就受到主将激励的汉军士气更上一层楼,再填一份众志成城的恢宏之势。

    张郃扯了扯缰绳,长久奔袭的战马已然疲惫,再闻此大喝,骚动起来,打着响鼻,晃着脑袋,不安的用蹄子刨地,翻出冷硬的泥土来。

    老将军没去管自行安抚坐骑的麾下精骑,只是眺望着数里之外的汉军,心中思量着种种可能,忽而扭头下令道:“各部做好散开准备,与敌接触后,听我号令。”

    “诺!”

    众亲兵抱拳,旋即策马出列,自往各部禀报而去。

    而在远方,王平挥槊向北。

    “为兴复汉室,连并陇右,为丞相之命,先帝遗志,为封妻荫子,为国尽忠……众将官!”

    “虎!”

    汉军轰然应声。

    王训策马而出,立于父亲跟前,昂首挺胸,接下了后半句话:“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贵正在今日,虽我杀!”

    “杀——!”

    霎时间,杀声雷动,千马嘶鸣,三将策马驱前,两部武骑紧随其后,洪流一般自步卒身边呼啸而过。

    浑厚的战鼓声自楼橹之上传来,王训轻扯缰绳,学着父亲,在阵前奔走高呼下令。

    “刀牌手护于周围,长矛手次之,弓弩手再次之。我率本部骑曲开路阻敌,若有敌骑绕过我等奔射而来,且以弩箭却之。如此,诸将士,目标魏骑背部,疾步前进!”

    “诺!”

    王训资历不足以指挥上千兵马,但这是他爹的本部,小将军身先士卒,大家伙都是心中佩服,也愿意听从调遣。

    “蜀军这是……什么阵型?”

    饶是久经沙场的一些魏将,看到眼前这极其诡异的一幕,也难免愣了会神。

    迎面而望之,汉军毫无建制,步卒不设方阵,被一心冲锋的骑兵撇在原地,只能快步追赶。

    自诩天下第一骑兵的魏军将领们,无视了狂奔而来的季汉骑兵,看笑话一般瞅着着毫无阵型可言的汉军步卒,直到他们收到张郃的传令。

    “右将军令!着各部待蜀兵冲锋而至之时,一沾即走,以队率为将,分散开来。”

    “右将军是想让我等不间断的冲击蜀兵步卒阵列吗?无需如此,他们毫无阵列可言,末将自领一曲兵卒,定教他们溃不成军!”

    不止一个将领如此大笑请命,言语间,尽是对季汉步卒的蔑视。

    “不可,右将军还令我等告知诸位,散开之后,不得与敌缠斗。”

    同样不止一个传令兵,摇着头否定了他们的提议。

    魏将们脸上的讥笑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愕然。

    “右将军这是何意?”

    “右将军还说了什么?”

    “不知,没说什么,请将军听命行事,若右将军还有令示下,标下一定报来。”

    “……且去吧。”

    几名将领一头雾水,摆手让传令兵回去,马蹄声碎,由远及近,魏将们茫然抬头,不明白张郃在想什么。

    无论如何,优势在我,解决掉眼前蜀兵,再驱赶败卒冲击街亭城州,那岂不更好吗?

    “传令各部,一会做好散开准备,至于现在,先与蜀骑做一场。”

    “诺。”

    张郃抬手,忽地前挥,“全军出击。”

    “右将军令,全军出击!”

    纛旗翻涌,各部应旗以对,魏骑纷纷策马,自不动如山的主将旗前涌过,如狼似虎的奔向季汉武骑。

    东汉时期,高桥马鞍便已经出现,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凭着骑兵机动性,远中短三距离打击的袭扰操作。

    远程下马以弩射之,中骑射,近以槊击之,若为敌所困,失去重力势能,或是长武器出了问题,可抽出环首刀,跟对方拼命。

    但很多时候,骑兵们并没有下马用弩的机会,弩造价比弓昂贵,在如眼前这等两军骑兵对冲之时,一般只会用弓进行对射。

    一百步。

    “悬起矛槊!”

    两军将领高呼下令。

    六十步。

    “马弓准备!”

    中层将官拿起长弓。

    三十步。

    “射——!”

    已是马弓有效射程,汉魏两军各基层将官纷纷怒喝出声,第一排骑兵张弓搭箭,弯弓饮羽,旋即伏于马背之上,挂好长弓,抄起矛槊,死死盯向同样这般作的敌骑,目光凶狠,恍若看向仇雠。

    “嗖嗖嗖嗖嗖!”

    “杀——!”

    箭矢破空声与嘶吼声一同响起,第一排的骑兵还未短兵相接,便有为箭矢射中者,坠落铵下,被马蹄踩成肉糜骨茬。

    “啊!”

    “咿律律律!”

    “射!”

    中箭后凄厉的惨叫,吃痛时战马的嘶鸣,第二排基层将官的厉喝。

    弓手们当锋摧决,有军士翻身落马,有战马失了前蹄,他们被后续的同袍踩碎,腥臭又温暖的鲜血淋漓在土地上,滋润了其中的籽根。

    鸟瞰大地,零星的猩红、大片的黄土、铁甲缇骑,马蹄阵阵,旌旗猎猎,纷杂的声音与艳丽的色彩组成了一场乐与画的艺术展览。

    春日将至,此处的浅草野花将比以往茂盛数倍。

    如此重复数次,当最后一排骑兵挽起长弓,并将箭矢射出之时,当先的骑兵们,已经撞在了一起,短兵相接。

    骑兵们瞠目张口,须发喷张,矛槊纵横,戳如人腹、马脖,不待抽出,便被身后同袍裹挟着与敌骑撞在一起。霎时间,鲜血迸溅,人仰马翻,有军士被撞飞出去,落于本阵,砸下数名同袍,身体摔成一团乱麻,止余皮肉相连,骨头尽皆断碎。

    更多的,则是在胯下战马失去平衡后,落得了先前中箭同袍的一般下场。

    一场死战,似乎就要发生。

    “杀——!”

    王平活了下来,他冲入敌阵,冷静挥兵,一杆马槊成了百般兵刃,或刺或抹或砸或挝,转瞬间,数名魏骑以成其槊下之鬼。

    马玉被两根箭矢射中了肩膀,然有玄甲在身,这并不入骨的受创并不致命,反倒激的他肾上腺素飙升,长矛一动,便毒蛇也似,顺着魏兵铠甲缝隙刺入。

    白寿胯下坐骑被撞翻,这位从先帝南征北战的部将当即抽出环首刀,瞠目切齿,状若疯狂,在敌骑踏来之前,滚至马腹之下,只一刀,便斩断了两根马蹄。

    趁着战马失去平衡,他又迅速爬起,三两刀砍死重伤的敌骑,轻轻一跳躲过后方奔来的骑兵,伸手抓住同袍伸出的手,飞身上马。

    不料有魏骑引矛刺来,白寿丢出环首刀,砸在其面上,一把抓住长矛,腰腹用力,竟直接跳至那魏骑马背之上,将其踹落马下,夺了战马,自往“王”字纛旗处会和而去。

    在三位悍勇如斯将领的率领下,汉军高呼威武,纷纷策马驱前,用手中的长矛马槊收割着敌骑的生命,哪怕死在魏军矛槊下,亦没有丝毫动容,士气开始逐渐攀升的汉军誓要跟随王平三将杀穿敌阵。

    却不曾想,王平杀敌不过十人,马玉刚丢弃将两名魏骑穿成人肉葫芦的长矛,拔出环首刀高呼酣战,一脸癫狂的白寿狂挞战马,一路见敌便杀,堪堪与二将会和,诸将士触敌不过顷刻之时,汉军眼前豁然开朗,竟已无一名魏骑在前。

    “敌骑呢?”

    白寿瞪着双眸,马玉一脸诧异,王平环顾四周,忽而一拍大腿,心神震动。

    “坏了!中其计也!”

    王平调转马头,看着愣在原地的麾下武骑,深深吸了一口气,当即令道:“吹响号角,警示城南!各部以队率为将,亦散开,捉对厮杀,务必拖住魏骑!”

    纛旗摇动,传令兵四散而出,往汉军阵中奔走相告。号角响起,城南诸军纷纷抬头。

    白寿缓过神来,见王平面露思索,欲言又止,无奈扭头,瞥见了马玉身上的箭矢,问道:“如何,可要紧吗?”

    “无碍,破皮都不一定呢。”

    马玉摇头,举刀沿着甲衣砍下,箭矢自杆处而断,没入的箭镞不好处理,便只得这样,不影响举动便是了。

    兵甲箭杆擦碰的响声似乎惊醒了王平,他皱着眉头,没去管已经开始依令而行的汉军武骑,看向远方那于风中飘荡的“张”字纛旗。

    仍旧立于原地,不动如山的中军骑兵纛旗之下,老奸巨猾,擅长“巧变”的张郃,似乎察觉到了实现,扭头看向化整为零的汉军,目中露出了几分狡黠。

    “挥舞令旗,着各部向南,切割蜀兵运粮之卒,自南山之前游弋试探。”

    “诺!”

    魏军令旗开始摇动,王平默默的收回了目光,垂首不语。

    “王将军……”

    马玉张口欲言,王平抬手止住,抬眸道:“二位留在此地,拖住大部敌骑,某率领亲兵南下,以防不测。”

    二将对视一眼,目下非踟躇之时,便抱拳道:“我等领命。”

    “劳烦了。”

    王平颔首,策马向南而去。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实也确实如此。统领一曲骑兵,一部步卒与后尽力狂奔的王训看的分明——

    两军短兵相接,魏骑却好似撞在礁石上的海浪,顿时破碎开来,碎作朵朵浪花,在四周各自盛放。

    见此情景,王训心中十分诧异。

    不战而溃?魏军有这么不堪一击吗?

    王训感觉有些不对劲,但缺少作战经验的他无论怎么去想,总感觉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

    直到看见魏兵彻底化整为零,王平的纛旗也开始卷动之时,王训心里咯噔一声,终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不!不对!

    王训只觉灵光一闪,张口欲言却止,竟是一时失声,脑海中思绪开始迅速翻涌,抽丝剥茧也似,分析着眼前的局势。

    敌军散,我军亦散。

    王平为张郃所调动,为防止魏兵丁零小队散入城南,再汇聚为大部人马,汉军只得跟着照做。

    可同样是以队为单位,魏兵显然要比汉军精锐一些,虽说他们乃是疲兵,拉进了两军的差距,甚至一些季汉骑兵小队能压着魏兵揍。

    但那又如何呢?魏军精骑十分坚韧,咬住了汉军武骑就是不放,如此一来,张郃竟抽出一部精骑,自往南山奔去。

    王训欲效仿蔡家庄之战的明军,以莽克巧,硬要拖延,王平舍命陪儿子,怎么说,也得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谁承想,张郃巧变,化整为零,竟倒反天罡,硬生生将想着拖延魏军,以达到争取时间、获取主动权等目标的汉军给拖延了。

    昔之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王平为张郃所致,无论有意与否,都是先输一阵!

    想通其中关窍,王训瞳孔一缩,顿时大惊失色,脑中电光火石间,闪过一句“郃诚良将,国所依也。”,旋即便只剩一片空白,使得他愣在原地,恍然如梦一般,不知如何作为。

    能囚马谡,是因其毫无防备,且手握大义,知他利欲熏心。

    可想克曹魏军中首推的五子良将,绝非简简单单一个计谋便能做到的。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打了一辈子仗,摆个阵型,人家都能猜到你想干什么。就算猜不到,下意识作出的应对方法,也足够让一个胸有成竹,以为名将不过如此的后世青年眼花缭乱,愕然失措。

    王训嘴上瞧不起马谡,心中看不上马谡,可最终,还是成了马谡。

    这个茫然无措的画面,将会伴他终生,纵使今后功成名就,午夜梦回时,也会令他惊坐而起,刻骨铭心。

    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年轻气盛,自诩不凡,这些是每个毛毛躁躁的年轻人在取得了成就后,基本都会经历的。

    所以,接下来还请见证,一直被你所轻视的父亲,在狂澜既倒之时,是如何临危不乱,展现大将之风的吧。

    真正的大师,永远怀着一颗学徒的心。

    你的父亲,便是如此自一个明哲保身的降将,学成了青史留名,面对以巧变著称,率领着数万魏兵的良将张郃,任其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的名将。

    好看……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