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兵谏马谡,大破张郃 » 第三十四章 疲上邽之兵

第三十四章 疲上邽之兵

    “子均找某何事?”

    匆匆见礼后,黄袭很有眼色的去统领兵卒与魏军对峙,帅旗之下,止余王平父子和魏延三人。

    “文长,你真是胆大包天,没有步卒策应,自领两千余骑去突袭魏军营垒,还全身而退了,有子龙老将军之风范!”

    父子二人下了战马,王平借着火光仰视,见魏延随甲胄染血,却无损伤,不禁感叹。

    “嗐!别特么提了!”

    魏延翻身下马,将缰绳丢给王平亲兵,面上尽是抱怨,“张郃这贼厮,当真是狡诈如狐,越老越奸猾!”

    “文长何出此言?”

    魏延一摆手,寻思着晚上八成是打不起来了,便将铁胄褪下,单手抱在肋旁,另一只手指向身后道:“营中留守之卒,骑兵占了两三千,还以步卒为饵。若非某察觉不对,收拢兵马退出,当真要被围困营中鏖战,张郃归师一到,你王子均就可以在明年给我上贡了。”

    “魏军攻城之时,策应的精骑足有三千,怎地留守的骑兵也有两三千之巨?”

    王训疑惑道:“怕不是步假为骑,吓叔父出营?”

    “冲来的骑兵皆持长矛,临近了甚至有人弯弓搭箭,绝非骑马步卒。”

    魏延摇头,旋即骂道:“乃公这是被张郃给阴了,一把年纪竟如此大胆,携带攻城策应的骑兵是骑马步兵,留守的兵卒里,足有两三千是精骑,他也不怕某不偷营垒,直插军阵!”

    “先前还与我儿道张郃不足为虑,如今险些阴沟翻船,知晓厉害了吧?”

    王平笑言道:“张郃没有文长这等熊心豹胆,他应当是精骑各留半数,再以步卒假作半数。”

    “也有可能,后续的骑兵某并未看清,哎不管了不管了!”

    魏延戴好铁胄,自王平亲兵那夺过缰绳,踢蹬上马,骂道:“这老邦菜,晾他日落不敢来攻,子均安坐,某且去嘲讽一番,舒舒心气!”

    言讫,调转马头,扬鞭催马,自往阵前去了。

    “欸欸欸!文长!”

    王平喊之不住,看着被抢缰绳,面露无语的亲兵,哭笑不得,摇头叹道:“这个文长啊!真是……汝欲何为???”

    “嘿嘿嘿,那什么,一路照顾步卒,慢赶实在憋闷得慌,某去放放马,透透气。”

    王训不知何时已经上了战马,被父亲喝的身形一滞,扭身憨笑,胡乱撤了个慌应付后,策马急促道:“孩儿这便去了,父亲切勿挂怀,切勿挂怀啊!”

    “……”

    王平抬手扶额,对着儿子背影骂道:“滚滚滚!找了你魏叔父就别回来了!”

    王训装了听不见,策马扬鞭,很快就追上了发现他后刻意放缓马速的魏延。

    “好小子!”

    魏延竖起自王训那学来的大拇指,斜睨着侄子,不知是赞还是揶揄的笑道:“就真不怕子均抽你一顿?”

    “就我这一个儿子,抽是不会抽的,他下不去这个手。不过在战场上整点难题,磨砺一二估摸着是少不了。”

    王训混不在意的说完,扭头问道:“叔父此举,除却舒心,是否也算激军之气?”

    “算,”

    魏延言简意赅的答道:“不过某没注意这些,你不问,还真想不起来这也算激气。”

    “信手拈来,什么时候我能如此,也就能称得起一声名将了吧?”

    王训有些羡慕,无论什么领域,到达一个高点后,都会给人难以逾越的瞠目结舌之感。

    诗人面对盛景可以写下令人共鸣的篇章,小说家在遣词造句之时诸多成语能恰逢其会,而名将,亦是如此。

    万事万物之美不过于中时,言行举止尽皆中时,便是中庸,这一点,在任何领域,任何岗位,都很适用。

    “名将可没那么容易,”魏延笑道:“或者说,这点,只能算成为名将后,下意识的行为。冠军侯天生富贵,可他亦是在上林苑的诸多次围猎之中,修习到了对匈奴的独特战法,无论你是否有这样的天赋,距离那个位置,都还差得远呢!”

    “谢叔父教诲。”

    王训抱拳,心中却开始了思量。

    练兵,庙算,以势致形,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运动,歼灭,调动敌军,昔之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出兵,统率,凌强持弱,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教员虽然难学,可也不是没有下位替代啊!

    ……

    上邽城外,汉军营垒绵延数十里,四周土工作业筑起的高墙厚实坚硬,一队队汉军弓弩手正肃立在高墙上,有的百无聊赖,有的面色警惕。

    再看看被壕沟拒马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上邽小城,让人不禁发自内心的怀疑,到底谁是固若金汤的城池,谁是临时搭建的营垒?

    透过辕门而望,一片片错落有致的营垒正中,有一顶庞大的军帐,帐外岗哨披甲肃立,不敢有丝毫懈怠,帐前高台高竖“漢”字大纛,赫然是汉军的帅帐所在地。

    而尊诸葛丞相之命,留守此地,围困上邽的将军陈式……恰好不在此处。

    木轮碾压土坷路的声音不断响起,汉军营垒外,一辆巢车,堂而皇之的被推到了上邽最外围壕沟之前。

    汉军围困上邽,郭淮生怕本就不少的兵卒被绞杀,甚至不敢进行完整的坚壁清野,故而比起张郃,丞相显然要阔了些,器械基本没有什么缺头少尾的情况发生,巢车亦是修筑的十分高大。

    “二位将军若看够了,摇动此旗,站稳扶好,我等自放望楼下来。”

    “嗯。”

    随着望楼升起,视野不断拉升开阔,许久未见此等情景的后将军吴班大呼痛快,一扫胸中因久攻祁山堡不下的憋闷。

    “君侯且看,自此而望,上邽城头一览无遗,”

    陈式抬手轻挥,笑道:“那郭淮来的匆忙,陇右久不经战事,上邽又无有弩车,我等尽可凭高视下,贼兵无可奈何。”

    “子法莫要这般生分,你我同朝为将,昔年在先帝麾下领水军推至夷陵仍历历在目,那时候可没什么君侯的叫法。”

    吴班有些不悦,陈式被刺了一句,无奈道:“尊卑之念当有,如何能失?”

    “放他娘的狗屁!乃公初投先帝就任领军,那时候你陈子法还鄙夷乃公靠着关系上位,而今倒讲起尊卑之念来了?”

    回过身来,看着目瞪口呆的陈式,吴班骂道:“夷陵一战给你打没心气了?负于陆逊,战败时部曲散失,跟特娘的丧家之犬一样,此战丞相留我啃祁山堡那个硬骨头,功少难攻,乃公说什么了?嗯?”

    “你这不说了吗?”

    “陈子法!”

    吴班勃然大怒,看着毫不畏缩,没有请罪之意的陈式,倏地握拳轻捶后者肩头,面上怒容陡然化为笑意。

    “哈哈哈哈哈哈!你还是你!”

    笑声豪迈,自相对狭小的望楼传向辽阔的天空。

    “如何,可敢跟乃公冲杀一阵?”

    吴班笑罢,睥睨着老伙计,陈式当仁不让,嘲讽道:“汝可别败了陆逊,再输给郭淮,打起仗来净挨揍。”

    “那不能!”吴班一摆手,自信的说道:“咱们万余兵卒,器械足备,那郭淮手底下还能凑齐三千吗?”

    “器械不可轻动,丞相走前,下令我驻守围困,倘若操作不当,跑了郭淮,咱们俩都得掉脑袋!”

    “这好说,”吴班想到自己先前的遭遇,看似不以为意,实则很从心的说道:“等丞相归来,咱们再比个高下不迟!”

    “算盘打的挺好,可元雄莫要忘了,汝兄吴子远,自领一军攻城拔寨,丞相可不一定允诺你攻城啊!”

    “……”

    “乃公好歹围困上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攻城之事……我是不会客气的。”

    “……”

    “哈哈哈哈哈哈!”

    “下望楼!乃公要考教一番你的拳脚!”

    ……

    时间一点点流逝,耀眼的太阳与交接的明月更替不断,随着一抹璀璨的日光自地平线上绽放,庞大的扶桑树梢中,高傲的金乌振动双翼,拉动日车,载着羲和,匆匆向虞渊疾驰而去。

    而在上邽城西数十里外,应着东生的旭日,无数汉军甲士熄灭了手中燃烧着的火把,绵延十余里的队列蜿蜒曲折,一样望不到头,沐浴在晨曦下,衣甲闪烁出黑赤色的光芒,宛如一只自河谷中贴地飞行的玄鳞蛟龙。

    在道路上行驶的汉军昂首挺胸,精神抖擞。

    他们自汉中出祁山道,横扫陇右四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统领他们的是战无不胜的丞相——诸葛孔明。

    而现在,他们携大胜之势,自西返回,他们坚信,曾经的阻碍将不再会是阻碍,那座负隅顽抗的城池,将会在刀剑血火道洗练下,物归原主。

    诸葛亮,吴懿,二者汇为一军,午时,在陈式吴班的迎接下,在郭淮马遵的绝望中,回到了上邽城外的营垒之中。

    稍作歇息后,帅帐之中,丞相诸葛亮召集全军将领议事。会议上,就郭淮负隅顽抗,死守不降,对摆在面前的现实置若罔闻一事,诸葛丞相发表了重要讲话。

    首先,为贯彻落实纵跨凉益,以陇山秦岭钳制继而进逼关中的战略,必须全面收复陇右全境。

    其次,就郭淮负隅顽抗一事,我们要采取霹雳手段,同时,亦要怀菩萨心肠,深度发扬先帝提出的“与民秋毫无犯”精神,以求做到铁拳击敌,掌心安民。

    最后,诸葛丞相对如何谋取上邽,做出了指导性的详细部署,会议上,诸多相府属官,军中悍将,频频点头,喝彩连连,对丞相对部署无有丝毫异议。

    除了,嗯,吴班有点闷闷不乐。

    自己的憋闷固然让人难以接受,但兄长立下的大功,和兄弟拿到的攻城机会,显然更令人捶胸顿足。

    对此,吴懿颇为哭笑不得,在询问过吴班的意见后,与丞相商议,让他以参谋身份,给陈式做副,如此,不会抢攻,吴班亦能杀个痛快,堪称两全其美。

    上邽城外,汉军将器械提前运送而出,旋即又挖了一重壕沟,不过这次挖的比较远,而且非常宽、深,并接引了渭河之水。

    此举彻底断绝了上邽城内兵卒出逃可能的同时,也封堵了汉军的逃跑路线。

    不过完全占据上风,堪称碾压性优势的汉军不会在意这些,他们填平了靠内的壕沟,旋即架好浮桥,待战兵过运河后又立即收起。

    随着诸葛亮的军令下达,汉军兵分四路,采取李云龙提出的地主老财式打法——没有助攻,全特娘的主攻!

    只有两三千兵卒守城的魏军被折磨的苦不堪言,每天睁开眼便是血气弥漫,腥臭混乱的城墙,循环往复,数日不止。

    井阑被推出,云梯全部撤走,临冲吕公车的存在使得被弓弩手压制的城头完全没了仍礌石滚木的高度优势。

    汉军就像猫戏老鼠一般,每每出兵厮杀一阵,旋即撤走,又换另一部上吕公车,再厮杀一阵。

    汉军的精锐程度显然不是曹魏郡兵能比的,尤其还是车轮战的情况下,数日过去,郭淮的双眼已经布满了血丝,他是生怕大幅度减员之下,汉军来个夜袭。

    可恰恰相反,汉军就跟上班似的,挑选最精良的甲胄,汇集一部,上吕公车,跨过吊桥与城头魏军厮杀,时辰一到,立即撤走,疲惫欲死的魏军根本不敢也不愿追击,旋即换过甲胄后,又是一部汉军冲杀上来。

    太阳一旦挂到西边,黄昏将至,汉军毫不留恋,收起连钩援都没设置的吊桥,晃晃悠悠,大摇大摆的撤回营帐。

    器械都没过河!

    刚开始郭淮还觉得自己被蔑视,说啥都要来个触底反弹,极限操作一下,点几座吕公车让诸葛亮看看魏国人也会玩火。

    可他又怕诸葛亮藏兵,上邽现在已经经不起损失了,万一出城被歼灭,士气受挫,那该如何?

    要么慢性死亡,要么赌一把,郭淮选择了前者。

    在夙兴夜叹,精神紧绷之下,这位名将,终究是没抗住,把希望寄到了援军身上。

    可事实证明,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失去主动权,这是不可取的。

    尤其是在明知援军不可能回来的情况下。

    张巡如此,如今的郭淮……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