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毒计频出,朝臣高呼圣明 » 第四十章 杨嗣昌噶

第四十章 杨嗣昌噶

    中军军帐,朱慈烺拿出之前向周神医讨要的金疮药,亲自为二人上药,边上药边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二人瞧在眼里不是个滋味。

    此时,十三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的三人不禁眼圈泛红。他们不知道,军帐外李仲都、刘毅以及守卫的耿郅,各自心有所感。

    其实数月下来,几人彼此熟络,李仲都的忠实听众,无非这几位:朱慈烺、赵守时、窦文抗、还有刘毅。营中其他人只能听到三国演义。

    崇祯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天气晴宜劝谏,忌迁怒于前督师泄愤顶缸。注:我不愿去,你非让我去。

    二月廿八日,杨嗣昌为追击出川的张献忠而行军至夷陵时,才得知洛阳、襄阳相继失守及两藩王被杀,深感无颜面对崇祯,精神彻底崩溃。

    从此,杨嗣昌饮食不进,行至荆州沙市徐家园时便卧床不起,还一个劲儿地叨咕一句话:“我说我不去,你非让我去,我去……”

    杨嗣昌将一切事务交给监军万元吉处理,并通知家属来荆州见他最后一面。

    三月初一日,杨嗣昌死于沙市。

    远在千里之外的崇祯亲撰祭文,追赠心腹之臣杨嗣昌为太子太傅,并哀叹:“自杨嗣昌殁,无复有能督师平贼者。”

    虽然他下令追究杨嗣昌使二藩沦陷的责任,但最终以议功之例免罪。

    近些日针对攻击杨嗣昌的奏疏,崇祯也一概留中。他把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召进宫内,宣布:

    “杨嗣昌系朕简用,用兵不效,朕自鉴裁,况尚有才可取。”

    接着他训斥上疏的臣工是大加排斥,意欲沽名。本该重治,尔等又说朕庇嗣昌,姑饶这一遭。

    三月十二日,辽东盛京。

    “爱兵如子”的多尔衮、豪格跪在皇太极面前,鉴于二人屡教不改,爵位都降为郡王。

    多尔衮被罚五千两,长子豪格也被罚银四千两。不知情的还以为皇太极与豪格的父子情价值一千两白银呢。

    调查清楚事实,朱慈烺便去禀报崇祯。崇祯卖个面子,把小太监魏道贤交由朱慈烺处置。

    朱慈烺将魏道贤带至赵守时身旁,下令道:“仲都,给魏道贤十两银钱。”

    魏道贤不敢推托,收下银钱没明白怎么回事。

    朱慈烺沉声道:“一码归一码,汤药钱给你了,十两别嫌少。也该算算你辱骂我龙骧营军官之事。耿郅,掌嘴!”

    耿郅挥动厚实的手掌,三巴掌下去,魏道贤早已眼冒金星,口鼻流血。

    朱慈烺制止,冷声道:“这事在我这算了了。你若不忿,觉得有失公允,可以去寻王承恩。”

    魏道贤连呼不敢,得到朱慈烺准允后逃也似的溜出军帐。

    朱慈烺问道:“赵守时,你的伤好些没?”

    “好些了,那五军杖能等一阵子再领么。”

    “行了,忙去罢。”

    朱慈烺又对李仲都说道:“将士识字范本弄得差不多了,过几日,由你牵头,和众书吏招待好国子监的生员们。”李仲都应下差事,退出军帐。

    朱慈烺闭目养神一晌,耿郅在旁候着。不多时,起身道:“随我回京师,你近些日去查查谁在嚼舌根子。”耿郅跟上朱慈烺的脚步。

    ……

    丁启睿接下杨嗣昌的担子,升任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又总督湖广、河南、四川及长江南北诸军。

    于是,三边总督的位置出缺,崇祯采纳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举荐,在大明人才储备库——诏狱中,将傅宗龙提出来接任。

    崇祯赐丁启睿尚方剑、飞鱼服及印信。丁启睿受命出潼关,准备赴荆州接管杨嗣昌的军队。

    湖广巡按汪承诏却传檄称有贼寇在河南,荆州、襄阳无需大军,把汉水的船只全部藏起来,不让丁启睿渡江。

    丁启睿转而行至邓州,邓州关闭城门,不接纳丁启睿。

    丁启睿去内乡,内乡长吏断他们粮草。

    丁启睿的军队只能靠杀掉战马与野草一起充饥。

    八大王自从撅了襄王,偃旗卧鼓不久,崇祯十四年三月,又攻随州。知州徐世淳知道八大王军必至,集士民誓以死守。

    八大王攻城,徐世淳居于南城谯楼,日夜把守,援兵未至。守城月余,援尽力穷。

    八大王乃佯攻南城,潜兵自北城攻入。徐世淳革马巷战死于军,城遂破。

    近来,吴伟业被朱慈烺折腾得焦躁不安,呈报给朱慈烺几稿范本,他都不满意。还说甚么,他该越过大明边疆,去为不沐王化的百姓传播知识的火种,沉淀沉淀。

    今日终归将繁杂之事处理完毕。吴伟业可是结合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近些年塘报以及朱慈烺搞来的各督抚前几年奏疏才编成两册军中识字范本。

    上册五百字,下册一千五百字。

    要说起大明塘报,那叫一个内容详实,前线军报都敢一股脑往上抄。

    朱慈烺翻看着范本,漫不经心地说道:“吴先生,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朱慈烺多少有些愧疚,原本他记得那个时代崇祯十三年、十四年吴伟业该升官了,可如今他仍是位编修,莫非受他影响?

    编纂范本期间,朱慈烺也是连哄带吓唬。

    一念至此,朱慈烺问道:“吴先生,有没有想过换个环境,去营中体验生活?”

    吴伟业都麻了,心想:好小子,恩将仇报是吧?营中多苦啊,听闻饮酒需得你批准,而且每餐与兵士用同样的饭菜。我当初考取功名,可不是为了受这份苦。

    吴伟业推诿道:“殿下,微臣不熟悉营中事务,去了也是给将士们添乱。”

    朱慈烺倒没在意,分工不同嘛。可总得给他找点事做,要不然又得奋笔疾书,写些个误导后人的小作文。一时间又想不出什么,拜别吴伟业后,返回慈庆宫。

    八大王献祭襄王,杨嗣昌噶了,并不代表此事告一段落。

    杨嗣昌生前甩锅弹劾郑崇俭,他是前往鬼门关,可颇有遗计拉垫背的风范,将郑崇俭推进了死胡同。

    郑崇俭,崇祯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以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崇祯十三年八大王反,督师杨嗣昌檄秦军入蜀,郑崇俭率兵抵玛瑙山进击。五月三日,威名颇振,返回关中。

    十月,杨嗣昌弹劾其撤兵太早,致贼猖獗,削籍,十一月奉命夺官视事。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逮入狱,请以纵兵擅还失误军律。

    当然一个郑崇俭可堵不住朝臣的嘴。袁继咸,崇祯十三年四月迁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

    崇祯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襄阳陷,其被逮入狱。

    朱慈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心中盘算总得做些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