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边疆小镇人家 » 第六节 去姥娘家

第六节 去姥娘家

    出门前先去了正屋,正屋里郭老太太正补着郭老太的一件外衫,郭老头斜倚在炕头的被服卷上抽旱烟,这几天去地里郭老头卖力气的干,疲乏的很。

    “爹,娘,我和孩子娘带着孩子们去我岳母那了,晚食也在那吃,不用带我们的份了。”郭老三和郭老头郭老太太说。

    “啥,下黑你们不回来了,那晚食谁做”郭老太太放下手里的活计,剜了剜了的看着赵氏。

    “娘,昨天孩子她娘下地回来就做的晚食,这。。。。”郭老三看赵氏张了张嘴,最后什么都没说,就替张氏回了郭老太。都是他这身子连累了张氏,一个女人和叔伯侄子一起下田,回来歇都没歇就做一家子的晚食。这些年赵氏照顾他的身体无微不至,家里活计也任劳任怨,对爹娘也是顺从孝敬,更是把两个孩子教导的懂事乖巧。岁月匆匆,生活把赵氏磨砺成妇人的模样,可依稀还有初见时的明媚温婉。因着身体的缘故,郭老三很少能帮赵氏分担,对赵氏有着浓浓的愧疚,更保留着那份心悦。

    “咋,老三,你媳妇就多金贵,多做顿饭都不行?”郭老太伸着脖子对着郭来三,郭月和郭小虎默契的都退后了一步,十分同情的看着自己爹,怕不是吐沫星子都喷脸上了吧。

    “说啥呢你,老四媳妇呢?”郭老头看郭老太太说的不像样,忙把烟袋磕到窗台上,接过话头。

    “你也别攀老四媳妇,老四他岳丈可是总捕头,结实一个大人物,这不叫了老四两口子去商量,这回老四考举人可是稳了。”郭老太斜眼看着郭老三夫妻,颇有些鄙睨的意味。

    “别净整些旁门左道,上回考试就说结实了什么学正大人,要了二百两,说是记了名了,不也落了榜。”郭老头对老四岳家颇有微词。

    “老三媳妇既是今儿不得空,就让你大嫂替你,明儿你替你大嫂的班。”一起过了大半辈子,郭老太很是知道郭老头的脾气,看郭老头有些要发脾气,忙略过了这个话头,又提起了赵氏回娘家的事。

    “奶,今天是四婶的班,大伯娘是替四婶,明天应该四婶替大伯娘干活。”郭小虎这小家伙机灵的很,一本正经的和郭老太算着,端着一张认真严肃的小脸。

    郭老太一时竟被噎住,无言以对。

    “好孩子,你奶是算的不对。老三,带着你媳妇快去吧,也给亲家带个好。”郭老头瞪着郭老太太,向三房一家那边示意,让郭老太太说句好听话。

    “去吧去吧”。郭老太干巴巴的说了一句,就有拿起手里的活计,不再看三房的一家人。

    “那爹娘我们去了”郭老三说,赵氏和两个孩子也说“爹娘,我们先走了”,“爷奶,我们走了”。

    一家人从正房出来,都长长的出了口气,颇有种劫后余生的意味。一家人没一会就到了葫芦巷,巷子东数第三家就是李氏的小院,开门的是李氏养的小丫鬟叫穗儿。

    “老太太,姑娘一家回来了。”穗儿把一家四口往院里让,边关院门,边向屋里喊了一声。

    “我就说你们是快来了,让姥看看我月儿和小虎”李氏闻声从屋里出来,就拉了郭月和郭小虎在怀里,一阵的稀罕。

    “走,进屋,穗儿快把火点着,先烧一锅水。”李氏边进屋边指派穗儿先干活。

    郭月和郭小虎都喜来姥家,在姥家姐弟俩才能感受到隔辈亲,李氏对姐弟两是满满的疼宠。

    “娘,明儿过节了,您老人家身体安康,这是我和孩子娘的一点心意。”郭老三毕恭毕敬的对着李氏说,很是敬重自己的岳母。

    “好好,我好着呢。咋拿这么多东西,不如给我两外孙留着。”郭老太给准备了十个江米粽子十个黄米粽子,二斤槽子糕,赵氏又给李氏做了双鞋,加上郭月拿回来的五斤肉,也是一份体面的节礼,李氏乐的合不拢嘴。

    李氏从炕柜里拿出了炒瓜子炒花生、柿饼子蜜枣、还有苹果梨,放到炕桌上,抓给郭月和郭小虎,也让赵氏和郭老三吃。这个时节新鲜的瓜果还没下来,这些都是去年保存在地窖里的,能吃上已经很难得了。

    李氏和赵氏坐在炕上聊着家常,郭老三坐在炕边的凳子上,听着娘俩聊天,偶尔李氏聊到什么郭老三也能插句话。李氏不是郭老太那样的老妇人,嘴边都是是非,无理也能搅三分,李氏说话条例清洗、明事理懂人情,语气温和,语速不紧不慢,听李氏和赵氏唠嗑,郭老三并不觉得无聊,反而有些意味,那是在郭老太身边体会不到的慈爱。

    郭月和郭小虎经常来姥家,赵氏家里地里活计不得功夫,就常派了儿女来看看。郭月和郭小虎不时的上工,下工先到葫芦巷看看,再回家。只是一会的功夫,只能看看李氏安好否,康健否。这会功夫,姐弟俩已经找小院里的大黄狗玩去了。这大黄狗还是郭月从武官里抱的小狗崽儿,李氏年纪渐大,穗儿又是少女,养条狗也能看家护院。穗儿是李氏四年前买的小丫头,如今也长成大姑娘模样。

    李氏算是积善之人,之前买的小丫头麦儿,长到了婚配的年纪,竟是亭亭玉立,李氏不忍心耽误一个花样女儿家,去官府销了奴籍,登记的名字就叫李麦,托了媒婆,以祖孙的名义嫁了出去,还置办了一份普通人家嫁女儿的嫁妆。如今夫家就在城北,丈夫是家中独子,公婆和气,夫妻和顺,一家人开着一个早点铺子,勤勤恳恳,生了个小闺女,也两岁多了,肚子里又揣着一个。

    穗儿在厨房把该切了切该洗的洗,又把猪排骨、跺成块的鸡肉都焯了水,一条大鱼也收拾干净用盐腌了起来。准备好这些,就去屋里找李氏。李氏早就说了,女儿女婿一家回来,她要亲自下厨整治饭菜。赵氏也跟着去了厨房帮忙,郭月也乖巧的跟着去了厨房,表示她在武官厨房帮工,厨艺很是不错。被李氏无情的赶了出去。

    李氏带着赵氏和穗儿,在厨房忙活,焖了白米饭,锅底下一层金黄的锅巴、鸡块烧土豆留着两个整支的鸡大腿、红烧排骨都是顺溜的肋排、炖的大鱼里加了泡发的葫芦条还加了粉条,还炒了土豆丝、木耳鸡蛋、小葱豆腐拌大酱、还清炒了个小白菜。小葱和小白菜都是农户早早的种出来,卖到城里,吃了一冬土豆白菜大豆腐的人们见着了新鲜的小菜,价格略贵些也使得,倒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都是走街串巷的卖,李氏能买到也是赶巧。

    郭老三、郭月和郭小虎在地上放了大圆桌,穗儿把菜都端上了桌,李氏和赵氏也端了米饭拿了碗筷从厨房出来,六个人围坐在桌边,和乐的吃着晚食,李氏把两个大鸡腿夹到了郭月和郭小虎的碗里,看着外孙女外孙子吃的香,比自己吃还美呢。

    吃过了晚食再略坐坐,天就黑了下来,赵氏又嘱咐了李氏关好门,晚上把大黄狗放开,一家人就起身要回去了。李氏拉住赵氏,塞了个钱袋子给她,里面有五吊钱,三个五两的银锭子,足足二十两。

    “三郎这病是渐好,可见那药是管用的,听着毛家小子那意思,三郎的药再调换调换药材吃着更见效,就是破费银钱,这些你拿着,他好了就是你的福气,也是孩子们的福气。”李氏和毛镖师家左邻右舍的住着,和毛镖师的老娘相处的挺好,闲时一起做做针线,常常串门。谁家做了稀罕的吃食都会给对方送一些。

    “那。。。”赵氏本来想推拒回去的,一听李氏说是给郭老三买药的,就有些犹豫。李氏就赵氏这么一个女儿,虽不是亲生的,有当初那一段的相互扶持,有这些年的感情,早已视如亲生。田地铺子的契书藏在哪里,有多少银钱藏在何处,都仔细的让赵氏看过,就是怕有那一天她突然过世来不及告诉赵氏。赵氏也把李氏当亲娘对待,是要给李氏养老送终的。要是为着吃食衣裳,老母亲积攒的银钱她不会要,可为着丈夫的身体,娘帮衬女儿,赵氏也就坦然的接受。只是怕丈夫拿媳妇娘家的银钱面子有些过不去,就又有些犹豫,不由看向郭老三。

    “娘,你攒钱也不容易,咋能要你的钱。”郭老三忙说。他到不是为了面子,李氏年纪也不小了,留着银钱防身总是好的。他现在不当家,想多照顾帮衬岳母也不能做主。

    “现在这方子我吃着就挺好,多吃些日子就是了。”郭老三又怕李氏惦记他的病,解释说。

    “听我的,三郎,娘攒这些早晚都是要留给你们花用的,你好了,他们娘三也少些辛苦。”赵氏把钱袋放到郭老三的手上,拍了拍他的胳膊,意味深长的说。要不是郭老三的身体不好,两个孩子也不能小小年纪去做工,赵氏也不能天天手不离针线,更不会和其他房的男人们一起下地干活。

    “养好了身子,让她们娘三过好日子,给我月儿置办一份体面的嫁妆,我小虎也去学堂。”李氏又说。李氏并不指责郭老太的偏心,郭老头的不公,也不埋怨郭老三的无能为力,但话里的意思是心疼女儿外孙女外孙子了。

    “三哥,娘给我们的就拿着吧。”赵氏对郭老三说。为着李氏说的话,郭老三也只得收了银钱,郭月和郭小虎一左一右的亲昵的抱着李氏的胳膊,和李氏告了别,一家人就着月光,揣着李氏给的二十两银子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