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乾朝往事 » 第六章 开明气象

第六章 开明气象

    普天之下,由来有不少稀奇怪诞的神话与传说。

    神话呢,偏重于讲述关于人神起源万物初始的来历。

    比方自大周以往,历代多口传笔书,传说天地未开前有棵大树,名为“寻木”,有一位爱劈寻木的古神一斧子威力太强,劈到虚空中恰恰凿开了这个世界。后来众神于漫漫无趣的生命中游历这片混沌世界时,有的喜欢造山川,有的又喜欢造江海,有的造了个永不熄灭的火球成了日,有的又造了个永洒清辉的玉盘成了月,有的喜欢创造各式各样的草木,有的又喜欢创造各式各样的鸟兽;直到,有位偏女性特征的古神创造了人——还给分了男女——祂被后人奉为“先始地母”,称为“娲皇”。

    ——这才有了一切!

    而传说呢,偏重于口头流传关于神鬼及英雄的故事或说法,多与神、鬼、人、仙、佛、妖、精、魔脱不了干系。

    以人为例,自周亡乾代,民间就传说什么周朝亡国之君赵祯自焚之日,见一青龙自皇宫浓烟深处腾空而起,在皇城上空盘旋往复整整三圈,便直入九重云霄去了。又传七日后,青龙复现,与一赤龙大战于琴都北都的楼观山上,是时地动山摇,最终青龙大败赤龙,携一幼龙两相旋空而上,遨游苍茫之间,此后再也不见踪迹。

    有好事者听了起初只是哂笑,不过众皆可见当日山上是熊熊烟火、敝日遮天,尔后此人携三两仆从爬上山一探究竟,却见山腰处原有的“娲皇庙”已然无踪、只余焦土,归来后便满城宣传,广布什么“龙威之盛世上无双、其余波尚能移山填海”之言,于是信者自然多了,传的自然也广了。

    没多久,无论是悠悠三百多载国祚之大周的灭亡,还是赵祯携子驭龙宾天,均已成为定论。

    此外,民间又有一事一谣风传甚广。

    一事传言,大乾开国皇帝元烈一生征战四方,身上有不少暗伤,不巧琴都之战正酣时伤势发作、不治而崩,当时为了稳定军心,严防消息走漏,仅内阁首辅安之衡、皇后东方显姿、二皇子元炘①三人知情。

    破城之后,首辅安之衡在琴都皇宫,召集了大乾随军出征的群臣百官,手持太祖遗诏,当庭宣读这张黄色宣纸上的诏令,从“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起,至“秦王皇长子元熙,勇决天下,武功彪炳,着守祖宗之地川宁府,以保固边疆。燕王皇二子元炘,文韬拔萃,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②

    宣读未毕,廷内已哗然一片如同沸水,元炘的势力更是与元熙的势力水火不容、争执不休。

    元熙一方质疑先皇死因要求查明,元炘一方以遗诏在此要求即刻奉元炘继位,再查不迟;元熙一方立马又质疑遗诏真伪,元炘一方即请首辅安之衡与皇后东方显姿作了证词。

    此时庭外已被韩琪统帅的翼骑禁军包围,里三层、外三层跟铁通似的。见形势所迫、事不可为,元熙一方只得无奈伏请仅有及冠之年的二皇子元炘,改换了十二纹金龙衮服和十二白玉冕旒③,举行了登基大典,继位并登基为帝④,定年号“开明”、于是年改元⑤,又改“琴都”称“青都”,并宣布大乾迁都于此,末了百官齐声向这位青年皇帝颂祝,“吾皇万岁万万岁”之声响彻了皇庭。

    是日大乾开明元年,秋,九月五日,大吉。

    民间风传此事更带不少猜测,一说内阁老首辅安之衡有染貌美皇后东方显姿,二人事情败露唯有毒杀元烈,矫诏扶持二皇子元炘为帝,如此一来二人保守了秘密,而皇子变皇帝更是天大得利,元炘还不欢天喜地的登基?

    又一说,是二皇子元炘与并非生母的东方显姿相互爱慕,早有私情,终究被元烈发现端倪,二人为了长相厮守,唯有弑父、弑夫,设法毒杀了元烈,日后儿臣元炘时不时给皇太后问安,宫中谁嫌命长敢打探他二人做些什么?

    还有说是大周忠义之士刺杀了乾帝的;又有臆测乾帝自身平时纵欲放浪而猝死的;又有传二皇子元炘受门下怂恿,弄死乾帝,早日得道,这些人好跟着升飞的……

    当然也有人为秦王抱不平的,实在不明白为何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帝位,甘愿老死塞北……

    另一童谣流传甚广,如此唱道:

    寒星坠,血和泪,

    一草一木皆憔悴。

    旧琴都,新寒露,

    孤雁南飞声尤苦。

    据说领兵在外的大皇子秦王元熙正攻伐江南割据势力,待到得知其二弟称帝的消息,已是三日之后的九月七日了。这位大皇子显然不信其父皇身当壮年,却骤然驾崩是为暗伤不治之由,于是立即停止南进,挥师北返,横渡大江⑥,领千军万马直奔青都杀去。

    然而途经宜陵州时,遇到从青都南下而来,由上官流明统帅的一向信奉和支持秦王的燕宁铁骑后,秦王明明兵力更胜,反倒命令军队就地改道西进,好似认了命按先皇遗诏,乖乖儿去守那“塞北江南”川宁府了……

    传传传,传得天花乱坠!

    总之,大乾成为了这片天下新的统治者,元炘成为了大乾最有权力的话事人。他一方面大肆拜将封侯,奖励、扩编、训练军队,以期继续开疆拓土;一方面任命往昔大周的官吏和各地豪门士族出任官职,以期尽快稳定时局:一方面出台轻徭薄税、奖励耕织等政策,以期安抚民心……

    自开明二年元旦伊始,天下大势基本稳定后,大乾开明皇帝开始大刀改革、锐意求新,又颁布了许多通行天下的政令。

    比如,废除了历代延续超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⑦

    由是年起,实行太学三院法制度。首先全面吸收、整顿、扩建青都太学,其次分上院、内院、外院不同程度进行教学,学子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院升入内院继而升上院,最后根据学院平日内的考核,并一定程度上参考科举法,给学子定等排序并授以官职。

    学习内容废除了历代的明经科,以修身为人、经纶济世的经义为主,并增加法科;另设置武学、医学、律学、阴阳学、齐民学、六艺学等专科学院,为大乾帝国培养、输送专门人才。

    大乾这一举措,使天下读书人打破了头想入太学,使太学彻底变成了选官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唯才是举成为官员的选拔标准之一。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各地官办书院如雨后春笋,尤其以江南的东湖书院、南山书院,江左的沧江书院更是名满天下!

    由于元炘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随着这些人治上有为、逐步升迁、大乾社会愈显繁盛,百姓和臣子又反过来愈加拥戴皇恩,元炘为帝好似一天比一天更稳固了!

    ×××××

    ①读作炘(xīn),意热气盛,或光盛貌。另外提一句乾朝来自草原,帝位没有遵循周朝及以往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

    ②这里是借鉴改编了康熙的诏书。

    ③我观史料,龙袍、冕旒历朝历代、各有千秋,于是自己想象了这样一对儿宝贝组合。

    ④登基大典一般会在老皇帝死后一个月之内择吉日举行。

    汉代一般要等一个月左右,唐宋两代往往是先帝死后第二天就举行登基仪式,明清两代往往是半个月左右(康熙比较特殊,顺治死后第三天就举行即位仪式)。汉代和明、清两代是先继位再举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是继位和登基大典同时举行。

    ⑤我窃以为年号颇复杂,简言之新君登基、立太子、立皇后、大赦天下等,就宣布与民更始,改元启用年号以示政治从此焕然一新。

    年号太多其实与国家政治混乱有关,像李治和武则天两口子都是改元狂人。

    ⑥书中设定,名字就叫大江,当它长江即可。

    ⑦借鉴了老王变法,至于本书中是成功还是失败,请看下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