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乾朝往事 » 第九章 十万个为何

第九章 十万个为何

    这位雍容雅步,行至堂首桌前的妇女,便是此间东家。夫人姓姜,芳名玉秀,她恩受朝廷诰命,御赐凤冠霞帔,原是其夫君功封幽燕侯,敕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乃从一品大员。

    今日并非接待贵客,她只是以常服示人,上穿交领广袖罗衫,垂膝而下接一款散花似的月华裙,袭身颜色似白练,材质实为绸缎,胸背处金绣云霞翟纹①,领袖处亦饰有缘边。

    “小吏李重八见过夫人”。“小吏王九四见过夫人”。二人躬身举手,双手合于胸前,举至齐眼处作揖道②。

    此时那两丫鬟一个侍立在姜玉秀身后,另一个牵着小公子到了右首的位置上。而管事钱千云自见夫人出了面,向王李二人一拱手便退立在他们对面。母子初落座椅上,姜玉秀便举手齐心答了一礼,朱唇轻启,柔声道:“二位不必多礼,请入座饮茶吧。”

    王李二人便入了座。二人只见这位夫人云髻正中戴着火焰似的分心,其下层以细金丝盘绕成繁密的涡状卷草纹,上层中间是如意云纹金片,两侧各有一金翟,分心上更是镶嵌各种宝石。发髻两侧还有掩鬓,耳上坠有玉饰,尽显雍容华贵。③

    又见她黛眉纤秀,眼中若含秋水,面颊柔美胭红浅淡,施粉后额头、鼻端更映光泽,红唇娇小,轮廓分明,真真是一位端庄典雅,风华怡人的侯府夫人。③

    “府上这茶真香,莫非是江南布政使司出产的上好茗茶?”李重八品着茶转瞬想起什么似的,抬手示向右首,向姜玉秀问道“不知这位小公子是——?”

    “他呀,整好年及幼学,是本府世子,顽名儿一个‘煜’字。”姜玉秀抿了口茶,浅笑回道,那奉茶的丫鬟正给另一头的世子张煜斟茶呢。

    一口香茗差点没喷出来,李重八赶紧放下茶杯,起身作揖道:“小吏未曾与府上世子谋面,礼数不周,还请世子宽谅则个!”说完还扭头扯了扯啥事儿不知,只顾自饮的王九四。

    “不打紧,不打紧,你们喝你们的,嘿嘿。”张煜从那丫鬟腰下探出头来,露齿一笑说道。

    李重八这才安下心来,和作完揖的王九四先把屁股挪到了椅子上,便将目光投向这位小世子。

    之前瞥见张煜穿着身短褐,认作了平民服饰,便没在意。细瞧方知走了眼,原是一套练功服,他上穿一件交领镶金边的紫纱罗襦衣,下着一条平素纹纱罗裤,脚上蹬一双云纹头皮靴,腰间紧束一条镶金边黑鞓,其上系一锦香袋。

    “看穿戴,十分利索”,李重八心下暗道。他又借饮茶之举,暗暗观察起张煜的面貌来。

    只见他一头青丝径往后梳,两鬓各取一股发丝,以一串金箍子束于脑后;额头光洁饱满、琼鼻高而挺拔,秀眉如新月,凤眼若幽潭,朱唇皓齿,风流少年。

    “观仪表,倜傥非常”,李重八心中如此评道。

    饮完茶,众人便开始谈正事了。

    “我二人今日前来叨扰,实奉上官之命,滋事虽小,却非得劳烦夫人出面主持全府不可。自开明二年起,皇上时而征战江南,时而修养军民,便着手迁移数以百万计江南之民,安家落户北方。至开明十一年正旦,除南羌布政使司未定,其余十二司皆归我大乾控弦,天下河清海晏,百姓安居乐业,皇上便诏命户部大造‘黄册’④,登天下之人各以本等名职入籍。今已夏至,青都平民登籍几近完竣,王侍郎便命衙内差吏去往各处命官府邸,一一拜府登籍。我二人因而有此一行,有幸拜谒贵府。烦请夫人召集府中上下,门房马夫、厨子丫鬟,不漏一人,我二人登籍完事,也好回衙门复命。”

    说完这一大段,李重八直端起茶杯,一口便品完了香茗,那丫鬟有双玲珑眼,随即上来续了茶。

    “这事儿我在行,娘亲放放心心交给孩儿吧!”小世子张煜安静听完李重八所言,随即跳起身来,对姜玉秀拍着胸脯说道。

    李重八听到这个声音,正想反驳,却听见夫人姜玉秀已开口嗔怪。

    “就你事儿多,小小年纪,要管天地——”

    李重八不觉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眼睛显得更小了,果然——

    “娘——依——你,去吧,不可胡来;看二位如所需,府上能给的给个方便,有难处的想法子变通。”前面是说与爱子张煜听的,后半句则说与管事钱千云。

    “这——”李重八发现,竟不是自己臆想中的戏码。

    “是,夫人。”钱千云声色和缓地回道,转过头来看向李重八时又成了那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这——”李重八看向王九四,两人大眼蹬小眼,一副为难又不敢反驳的样子,引得堂内三个丫鬟掩嘴偷笑。

    世子张煜却是兴高采烈,过来拉着李重八腰间的丝绦便往门外扯,有好些话问他。钱千云便负手跟了出去。王九四瞅了瞅出去的三人,又瞅了瞅正定定看着他的姜玉秀,随即双手将地上箱笼一提,便逃了出去。堂内笑声更浓了。

    “你说说,这皇上为何迁移如此多百姓来北方啊?”

    “额,皇上青都登基时,北方大地一片狼藉、十室九空,良田千里尽皆荒芜、无人耕收,不迁民便无人耕地,无人耕地便无赋税啊!”

    “你再说说,为何北方会十室九空啊?”

    “额,其实大周未亡之际,天下早已游民四起,制之无效。开明以前,天下大乱,群雄厮杀,北方之民或逃亡,或死于战乱。更有甚者残暴不仁,干尽了屠城掳掠、开河决口之事,亡民饿死、淹死、暴尸荒野无数,如此便人烟稀少了。”

    “那你又说说,皇上迁移这么多百姓,他们如何安生呢?”

    “我说世子,您别扯小吏腰上这根丝绦成不?要掉啦!”李重八委屈巴巴地说。

    “好嘞”,说着张煜松了手,转而又扯着他的袖口问个不停,“方才问你的话儿速速回我。”

    “唉——!既与他们分置田地,又颁发农具、谷种、耕牛,免其赋税三年,又就地设立司农监,专司移民屯田一事,这些人死不了,您就甭操心啦。”

    “那数百万百姓共同迁移,路岂有这般宽?路上均有得吃呢?把他们迁移走了,南方不亦人少了?”

    “唉——,我说世子啊,再不办正事儿,一会儿得正午了,我二人还得赶回衙门用饭呢,回去晚了汤汁儿都不剩——”

    不待李重八愁眉苦脸地说完,张煜便对钱千云问道:“钱总管,今日餐食备得如何?”

    “回世子,近乎备好了,主食有大馒头,菜有黄瓜炒猪肉片、素炒苋菜、素笋尖,汤有大白菜炖豆腐汤,小食有油饼,果蔬亦有——”

    李重八听着听着,那张愁眉苦脸早已烟消云散,阳光灿烂取而代之。王九四则不停砸吧着嘴,心想衙门里伙食果然不如侯府,可惜之前碰上的那些个大人均是三两下完事儿,不似这位世子颇多“为何”。

    “——这些自是给下人备的。给夫人、小姐、世子备的菜肴厨工尚在烧制,主食有小馒头、白粥、花头鸳鸯饭,菜有钞手胡同内华家的猪头肉、鹅鸭排蒸、肚肺鳝鱼、包子鸡皮、鸩鸽野味、决明兜子⑤、八宝豆腐、荷塘小炒,汤有胡辣驴肉粉汤、草菇蛋花汤,小食有花果子油酥、甘露饼、莲子蓉方脯,果饮有乌梅汤、纱糖冰雪冷丸子,果蔬十余种自是随取。”钱千云如数家珍,尽显一府总管之能事。

    李重八、王九四直听呆了,诸多菜式连名头都未听过,只能稍稍臆想其色香。

    “平日里,我见娘亲和妹妹也不爱吃这些个鱼啊肉的,一会儿招呼厨工分装些菜肴出来,与这二位作个牙祭“,张煜与钱千云吩咐道,末了又笑对王李二人言道,“二位既为公务如此奔劳,千万勿要推辞是好。”

    “嗨呀,小世子,这——”李重八、王九四心中直乐开了花儿,脸上更是绽开了一大朵,推辞的话就是说不出口。

    “为何——”张煜仰头起了俩字儿。

    李重八便赶紧微弯着腰,滔滔不绝地分说了起来。他那笑眯眯的眼睛由世子张煜看来,似乎只有一条缝儿。

    ×××××

    ①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妇女,一般指官员的母、妻,俗称“诰命夫人”。

    品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纹饰上,一、二品命妇霞帔用蹙金绣云霞翟纹(即长尾山雉)。

    ②揖礼标准姿势,下文有姜玉容的回礼姿势。

    ③明代的命妇,头戴一种特制的编制“髻”,其上插戴各式金银簪钗头面,包括分心、挑心、满冠、掩鬓等组件,装饰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④因送给户部的一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每册一式四份,分别上报青都户部及各布政使司、府(州)、县有关机构。

    ⑤决明即鲍鱼,决明兜子最常见的做法是以豆腐皮或绿豆粉皮做兜子,然后把鲍鱼、香菇、虾仁、冬笋丁等食材一起放入兜子裹成三角形放入笼屉中蒸熟,然后佐以姜米、香醋味碟蘸着吃。读者可以对比今天的水晶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