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乾朝往事 » 第十章 折戟沉沙

第十章 折戟沉沙

    管事钱千云一头召集府内各职人手至那天井候着,一头又招呼仆役去将桌椅抬置庭内,一头又亲身去与那厨工交代世子的吩咐。

    一时间,府内人声四起,熙熙攘攘,不似先前清净。

    “世子且听小吏道来,确是迁得有数百万百姓之众,却并非同时移民。开明二年,为填实东京人口,仅在江南、两湖一带便迁有三万多富户至青都,其中豪门更有入朝为官者。开明二年起,朝廷又陆续将江南布政使司下属毫州、桐州、宜陵州、连云州等地无业农民,迁往中州布政使司下属定州、承州等地种田,此二州毗邻东京,迁民计有十余万户;另有十余万户迁往琅琊布政使司下属烟云州、威临州等地种田,此二州毗邻济宁府——”李重八说着说着声儿便低了下去,眯眼看着一侧的情景。

    原是府上仆役手脚着实麻溜,一去一来,庭内便陆续摆好了一张朱漆云纹平头案及几把黄花梨玫瑰椅①,这时又有四名仆役共抬出来一张漆红描金大椅——此椅模仿床榻,上垫冰蚕丝坐褥,或坐或靠,乃至直接躺身亦可——这自然是钱管事安排给世子坐的,却把李重八看愣了。

    “来来来,放这儿,挨着案头,对了。”世子张煜指点吩咐道,说完一屁股蹭了上去。

    “你二人亦坐啊,站着说事儿多累人啊,风铃儿呢,使她奉茶来。”张煜又道。

    “世子莫唤啦,风铃儿一直候在您身边儿呢,您呀,眸中只瞅得见贴身丫鬟‘翩鸿’,她还在堂内陪夫人说着闲话呢。”之前在正堂上下奉茶的丫鬟旋身案前,眼中秋波粼粼,向张煜幽幽说道,随即为三人斟了茶。

    李重八倒是愣愣地坐下了。王九四呢,正打开那只箱笼,撅着屁股一阵翻找,不一会儿,案桌上便摆好了文房四宝,以及一方印泥。

    “嘻嘻,本世子的耳朵却说,它只喜听风铃儿的笑声,不爱听风铃儿的怨声,哎呀,风铃儿斟的茶就是香,喝不够呢。”正笑说着,张煜端起茶,喝了一口,又喝一口。

    “咯咯咯——,这是老爷千里迢迢自龙溪带回来的‘龙武仙茶’,自然是香咧。”

    李重八见那丫鬟盈盈笑将起来,入耳确似一阵风动银铃般的清音,便也心生舒坦。

    “你也喝嘞,喝完继续给我讲讲,你说的那些书上没有。”张煜对李重八催促道。

    此时庭内立有仆役、丫鬟二十余人,不过府中之人显然不止此数。那王九四瞅见有个提壶浇花的仆役,便索了点水,开始磨起墨来。

    李重八一副珍惜样儿地品了口茶,既然不急,便顺口问道:“适先听夫人言,世子龄及幼学,初满十岁,不知世子读过哪些书?识得多少字?”

    “我家世子五岁起便读书识字了,府中藏书几乎翻遍,你猜猜该读多少书?识得多少字?”风铃儿娇气地说道,好似世子读书多她也跟着沾光似的。

    “风铃儿言过了,只是家风颇严,家父每每回府便首要与我考核学问,若无长进,风云色变。我这世子,当的亦不容易啊!”张煜唉声叹气道。

    李重八听了一拱手,顿时肃然道:“世子委实不易,令重八倾服!”转而便续说着迁民之事。

    “徙民、徙民,哦对了,朝廷定有徙民条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算。凡移民者,均须先至各县官署办理迁移手续,再领‘凭照’、棉衣、川资,按朝廷指派的方向动身,全程皆由官兵监护,分别迁往各布政使司下属的州府、县城。”

    “我曾听家父提过,有两湖之民迁彭宁一事,却不知具体,你可知之?”

    “世子算是问对路数了,小吏自开明元年便在户部办差,正似那秃子头上的虱子,这些事儿一清二楚。”李重八兴高采烈脱口而出,忽又察觉自己比喻不当。

    “为何?快说呀!”

    “额,这得从开明二年、皇上起兵南下说起。当时大江上游皆由江南布政使司掌控,于是征东大将军赵无双统率着十万水师,当先一步顺流而下,进攻大江下游盘踞着大周残余势力的吴越,吴越不敌,屡战屡败,一退再退,最终死守定海府。”

    “龙溪形势同样危急!戬龙大将军拓跋傲风统领十万步兵,任用令尊为偏将军,率领一万幽冥铁骑,步骑两相配合,猛攻龙溪,十日之内便连克四州、推进近二百里,令尊旗下铁骑真个势如破竹,眼看不久便能直逼光明府!龙溪反倒遣使吴越,商议夹攻一事,后来也未闹出多大动静,不过劫烧了几批粮草、辎重而已。”

    李重八说得起劲儿,却未见一旁的风铃儿脸色冷了下来,唯有张煜有所留意,瞥眼瞅了瞅。

    “开明三年,赵无双终究攻破了定海府那乌龟壳,该军宁死不降,皆被赵无双下令屠灭了。龙溪那支不过是私盐贩子揭竿起义做大的义军,既得消息,兼之拓跋傲风又大军压境,旌旗可见,便遣使投降了,又令各州府县开城受降,因之不少首领受封了朝廷官职,摇身一变依旧威风八面。于是拓跋傲风与令尊先一步平定了龙溪,天大捷报传至青都之时,赵无双尚且转战于偌大吴越的州县之间,他那十万水师要么在丘田里捉虾,要么在水泽之中捞鱼呢!“

    李重八掩着嘴、压着声附于世子张煜耳伴,说了最后一句,显见奉承讨好之意。

    “嘻嘻,继续继续,本世子爱听这些。”张煜嬉笑道。

    李重八一听更欲卖力了,一口饮光了茶盏,心中搜肠刮肚,嘴上简直要说出花儿来啦。

    “令尊勇冠三军、锐不可当,征东军进展顺利,当有令尊一半功劳。征西军却举步维艰,乃至损兵折将。皇上本想仰仗老将上官乘昱之用兵谨慎,结果上官乘昱却偏偏败在过于谨慎上,令皇上大失所望。此间过程曲折复杂,小吏一时之间讲不清。由结果来看,八万步兵折损九成,一万翼骑尽皆殉国,那上官乘昱幸而战死沙场,如若逃了回来皇上必得扒光他皮;吾皇终究宽宏,亦未降怒责罚上官家族,只是听说上官一族仕途堪忧。”

    “后来,得拓跋傲风及大都督元天骏共同上书举荐,皇上又念令尊功勋卓著、骁勇有谋,便降诏拜为征西大将军,令尊得以初次挂帅,统筹一军;皇上又令戬龙大将军拓跋傲风,将一小部分将士驻军龙溪收拾局面,携大部分兵马挥师西进,与令尊一共征讨彭宁天堑。听说此次出征沿途抽调、整编兵力,计有十八万步兵,两万水师,三万骁骑,两军共计二十三万有余,更有塞北‘川宁王’亦派遣三万燕宁铁骑襄助,遂号称大乾‘铁甲雄师三十万’。”

    “那岂不是轻松取胜,如同探囊?”张煜掰着三根小手指头问道。

    “嘿嘿,取胜自是必然,轻松却不见得,据说战后统计,除开那三万燕宁铁骑,我军止余不到十三万。”

    “不到十三万?为何如此?你赶紧给我说清楚!”张煜面露惊异之色,手上不断来回拉扯着李重八的袖口。

    “小吏说不清楚,此中过程非亲历者不可尽知。当年参战之兵士后多奉命继续随军征讨,命不好的战死,命好的乱定之后,就地留屯,置办田地,设城守御,直至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后由皇上诏令成制推行天下,称为‘卫军’。”

    “小吏亦只是道听途说,大致是说彭宁守军,上至头领、下至士卒尽皆誓死效忠大周,眼见彭宁天堑将被我大乾将士攻破,便先一步屠杀了各州府百姓、纵火尽烧了城乡宅屋,使之作为大周的殉葬亦不愿我大乾得之,尔后直至守军死战至最后一人。据说,战后彭宁百姓仅余百万户。有一八字评语小吏听后印象颇深,至今仍记——”

    “何也?”。

    “昔为天府,今作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