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五十一章 同是天下沦落人

第五十一章 同是天下沦落人

    p1

    的确,霍小玉是中国古典传奇小说的悲剧人物,刻画了当时女性的无奈,令人唏嘘,觉得很封建很压抑。

    但其实,在外国也有类似的人物,像是玛格丽特便是是法国十九世纪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都是典型的风尘女子。

    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但她们都经历了十分相似的悲剧式命运,上演了一幕人生悲剧。

    比如她们都是出淤泥而不染,并在污泥中追求真挚纯洁的爱情,但由于社会制度、道德观念等原因,她们都难逃悲剧命运的摆布。

    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文本中有了相似的悲剧命运,如果大家对于这个故事不熟悉的话,那么作者菌在这里可以对这两篇小说的悲剧性及造成这种悲剧性的根源跟大家做一个初步的比较的探讨,还是很有意思的确,请大家看下去。

    首先自然是霍小玉传,这是中唐传奇小说的压卷之作,为蒋防所作,收入太平广记中。

    小说描写了陇西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悲剧。

    小说中塑造的霍小玉是一位有着闭月羞花之貌的女子。

    “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

    她为了争取属于自己真正的爱情而下了很大的赌注,可惜最终她输得血本无归,还赔进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小说在语言的运用、气氛的渲染、枝节的穿插等方面都颇有独到之处,诚如明人胡应麟所说:“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故传诵弗衰。”

    当然,前文说了,它还被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改编为“临川四梦”中的第一梦紫钗记。

    而茶花女则是十九世纪法国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之作。

    在小说中,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巴黎名妓――茶花女悲剧的一生。

    茶花女是一个性格鲜明、思想明朗、感情纯真而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一个姑娘。

    虽然命运和生活把她推进了另一种境界,成为风尘女子。

    但是,她纯真的本质没有改变。

    为了高贵的爱情,她宁可失掉一切,宁可受尽屈辱和误会。

    最后,把自己一步步引向了死亡,默默地离开这个有着爱情、却无法得到爱情的残酷世界。

    茶花女是第一本流传到我国的外国小说,由着名翻译家林纾先生用文言译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霍小玉与玛格丽特都是不幸沦落风尘、美貌才情并存的女子,虽深陷泥淖却依然有着高贵的灵魂。

    她们都是风月场上红极一时的人物,却对真挚长久的爱情抱着纯真的憧憬,最终却都在命运捉弄下境遇凄惨。

    一个带着无限的不甘与愤懑饮恨而终,另一个在奢华堕落的生活中内心痛苦、自暴自弃,最终因肺病而香消玉殒。

    两位女子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一、小说的悲剧性霍小玉传展现了陇西李益与歌妓霍小玉的爱情悲剧。

    李益初与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且定下海誓山盟。

    得官后却碍于家长压力娶了表妹卢氏,并与霍小玉断绝往来。

    而霍小玉日夜思念成疾,后得知李益背弃盟约,愤愤欲绝。

    一黄衫侠客得知霍小玉的不幸遭遇后,对李益的忘恩负义感到十分愤怒,又感动于小玉的痴情,遂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与她相会。

    霍小玉临终前痛骂李益,使他内心不得安宁,其后更是因为猜忌而多次疑妻、虐妻与休妻。

    茶花女则主要描写了一个漂亮的农村姑娘玛格丽特为了谋生去了巴黎却不幸落入风尘,过上了挥霍无度、奢侈空虚的生活。

    后来她被青年阿尔芒的赤诚之心所感动,引起了心灵依旧纯结的她对美好真挚的爱情生活的向往。

    二人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下过起了美满的田园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玛格丽特也渐渐改掉了挥霍腐化的坏习惯,心灵的创伤也渐渐愈合。

    然而阿尔芒的父亲却因为偏见和自私而迫使她离开了阿尔芒。

    不明真相的阿尔芒对她进行了种种侮辱和伤害,致使玛格丽特心力交瘁,最后在贫困与疾病中郁郁而终。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两部小说都是彻底的悲剧。

    两位风华绝代、貌美如花、内心纯洁的名妓的爱情理想的破灭,在愁病交加、绝望痛苦中香消玉殒,使小说洋溢着浓烈的抒**彩和悲剧气氛,拥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显示了一种“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感觉。

    至于小说悲剧产生的根源的话,一是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因为数千年的男权社会,女性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

    她们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更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

    生活在最底层的妓女尤为如此。

    生活贫困潦倒的女性为了生存而被迫出卖自己的**,使自己成为供男性玩弄的一种没有物价的商品。

    即使有的妓女被男人们追捧着,也仅仅是被她们的美貌和姿色、才情所吸引。

    她们依旧出卖色相,委身于男人,成为男人炫耀的工具、财富的象征、权利的所指。

    霍小玉生在唐代,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思想大解放。

    妇女地位有所提高,她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爱情,对待爱情显得十分积极主动。

    然而这终究只是上层社会女性的专利。

    霍小玉作为一个从霍王府被赶出家门的弱女子,由社会中上层进入社会下层,纵使是“姿质侬艳,一生未见”如霍小玉,为了维持生活还是不得不沦落风尘,当了歌舞妓。

    当时那种强大的等级观念决定了分属娼妓与贵族这两个不同阶级营垒的人之间是不会产生稳固而持久的爱情关系的。

    所以霍小玉虽不断追求爱情生活,但心中还是常存疑虑,“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

    在李益要离开她去上任时,她也只是表示只想和李益再过八年恩爱生活。

    这些都是那个社会森严等级重压的结果。

    在她心里已清醒地认识到,他们这种结合是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的。

    社会环境影响着霍小玉,成为了她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

    茶花女处所的法国正是七月王朝统治时期,也是法国资本主义由上升转向没落的时期。

    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已经高度发展,占据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过着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人民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并且社会的等级制度依旧森严,对处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依旧轻视。

    资本主义用虚伪的道德以及饥饿等生理需求使她们“自愿”接受贵族资产阶级的玩弄与蹂躏。

    玛格丽特作为―个的农村姑娘,为了谋生,来到浮华的巴黎。

    但是,作为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来自农村的弱女子,要在消费水平极高的大都会养活自己,玛格丽特不得不靠着自己的美貌和青春,卖笑求生,成为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玩物。

    资本家们围绕在她身边请求她做他们的情妇可只是因为她是当时最有名最漂亮的交际花,可以作为他们炫耀的资本,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从来没有一个人动过把她娶回家的念头。

    所以这种阶级之间的不平等是她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还有就是人物自身性格的原因霍小玉与玛格丽特的性格虽然不尽相同,但她们对爱情都抱有纯真的憧憬和绝对的忠诚,毫无保留地付出。

    也许正是因为社会等级制度的无法逾越,身份的卑微,风尘之中太多的无奈,才使她们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格外认真,格外珍惜,格外忠诚。

    但是她们还是忽略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残酷差距。

    这也是导致她们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霍小玉作为霍王的小女儿,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礼,情趣高雅,能歌善舞,美貌深情。

    因为多才与惜才,她想要找一个品格性情都要与她相称的才子。

    之后她陷入了对才子李益的迷恋之中。

    即便是清醒如她,在那些山盟海誓一纸作废,她被无情抛弃后更加伤心执着,最终一病不起。

    温柔中的刚烈决绝以及内心的不甘又使她在离世前对李益大声责骂:“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这将一个柔弱女子的刚毅品格推到了极致。

    霍小玉所托非人,不管如何钟情痴心,也没有留住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最后用痴心一片换来的还是爱情的祭奠,她自己也为这份未果的爱情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美丽的生命。

    茶花女是一位单纯善良的姑娘,她在冲动、放纵和任性之中又不失忠诚认真。

    她对人生的态度消极是因为她看透了人间的虚情假意。

    在她的躯体里,始终深藏着“不教泥淖陷渠沟”的灵魂。

    当她知道她的爱情破坏了阿尔芒的前途和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时,她牺牲了自己,离开了阿尔芒,独自承受着误解和悲痛。

    她把她和阿尔芒的爱情当作了生活的全部,以至于失去这段爱情后,她绝望地自暴自弃。

    玛格丽特在默默忍受失去爱和幸福的苦痛的同时,还要忍受来看爱人的误解和猜疑。

    最终她在贫病交加和孤独绝望郁郁而终。

    茶花女的爱情也就成了一朵用血泪凝就而成的悲剧之花。

    此外还有恋人的性格原因。

    如果说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是造成霍小玉与玛格丽特的悲剧的外因,人物性格和对待爱情的态度是造成悲剧的内因,那么恋人身上懦弱等人生弱点则对这两段爱情悲剧的产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李益一开始是因为虚荣心,因见到了“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的霍小玉而产生了爱慕之心,但李益并非不爱霍小玉。

    但当霍小玉怕李益因自己身份低贱而抛弃她时,他还引山河作喻,指日月表心,情辞恳切。

    在他当官赴任前,他们曾经“如此二岁,日夜相从。”

    当霍小玉对他说:“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时,他也又愧疚又感动,“不觉涕流”,毅然答应了要回来迎娶霍小玉。

    然而,面对李母“以与商量表妹卢氏,言约已定”,爱情的狂热回到了现实的冷酷,他完全没有反抗精神,甚至连坦白的勇气都没有,反而因太夫人“素严毅”,就“逡巡敢辞让,遂就礼谢,便有近期”。

    他开始感到惊惧和惶恐,“自以辜负盟约,大愆回期,寂不知闻,欲断期望,遥托亲故,不遗漏言”,接着“潜卜静居,不令人知”。

    如此畏畏缩缩,完全不像一个男子汉大丈夫所为。

    屈从后的李益或许成就了政途与功名,但“生字以愆期负约,又知玉疾候沈绵,惭耻忍割,终不肯往。晨出暮归,欲以回避”。

    他没有去努力做一些事情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一味地逃避。李益是有负霍小玉的,但是他的负心并是是喜新厌旧。

    霍小玉死后,他“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可见他内心的挣扎与良知的自责。

    他这种懦弱无反抗的性格也是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霍小玉和玛格丽特的故事表面上是写两个深陷泥淖而忠贞善良的妓女的悲剧人生,实际上反映的却是等级社会的森严门第和道德伦理的冷酷无情。

    不管是九世纪的大唐,还是十九世纪的法国,贵公子们与娼妓们寻欢作乐、花天酒地都可以被社会接受,甚至会成为上流社会的轶事而被人们津津乐道。

    可是当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破坏了阶级社会固有的等级制度的时候,这就成了大逆不道,人人都得而诛之。

    因为这是统治阶级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这个爱情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社会中的道德、宗教以及礼教的力量,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枷锁,把她们牢牢地束缚在悲剧的情境中,使她们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

    她们的悲剧不仅仅是爱情悲剧,更是鲜明的社会悲剧,她们的香消玉殒是对黑暗丑恶的阶级社会最大的控诉。

    所以,这两个悲剧故事对当今社会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当今社会,男女虽还说不上完全平等,但是对比起封建社会来说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

    女性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注重自己的感情,不再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传统女性形象。

    但是在当今社会,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就像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一样,婚姻必须要以爱情为基础,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但是没有金钱,只是以美貌与**为基础的婚姻同样也是不可靠的。

    面对如今的爱情,要善于独立思考,敢爱敢恨,追求人格独立与平等权利。

    在面对强势家长的时候,不要一味退缩,也不要不顾他们的看法,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现实中也有许多原本幸福的恋人们因为虚荣心和对彼此的不信任而落入了痛苦的深渊。

    现在的许多爱情不管包装得多么奢侈美丽,但是爱情的品质已经变异。

    金钱、**、虚荣心如此残酷地影响着爱情,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异化。

    贫穷的男人,丑陋的女人都是买不起爱情的族类,但是在金钱的干预下,爱情的基因迅速变异,在这种情况下,爱情变成了一种交易。

    当面对爱情与金钱的选择时,许多人迷失了自我,甘愿做金钱的奴隶。

    当人们离金钱最近的时候离爱情最远,金钱轻而易举地颠覆了爱情,多么的可悲。

    虚荣心也是爱情的杀手。

    男人接近漂亮女人,希望她们可以成为他成功事业的点缀女人接近成功男人,希望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富裕未来买单,这都是虚荣心的表现啊,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