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六十五章 巾帼不让须眉

第六十五章 巾帼不让须眉

    其次,就像之前所说,唐代侠女传奇是在民族融合基础上产生的。

    唐代侠女传奇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大唐文化的直接产物。

    因为唐代南北统一,多民族的大融合为唐代侠女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侠女形象提供了艺术和生活原型。

    大家都知道,其实魏晋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少数民族女性秉承了尚武之风,妇女长于骑***通武艺,这就为侠女的产生做了必要的准备。

    而唐代沿袭了北朝遗风,妇女尚武,这就使得侠女产生的条件更加成熟;有尚武女性就会有侠女生成,有侠女就必然会有表现侠女的文学作品产生。

    并且唐代侠女传奇主要以盛唐和中唐为背景,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作品所占比重更大。

    唐代女侠传奇多是讲述发生在北部中国的事情,北朝及唐代的民族融合主要是在北方进行的,唐传奇中的女侠也以北部中国作为主要活动舞台,绝大多数是北侠。

    这一事实再次表明,唐代女侠传奇的出现和民族融汇确实有着密切的关联。

    从她们身上折射出妇女在民族融合期形成的特殊品格。

    还需要像大家说明,唐代侠女传奇的产生与唐代女性地位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唐朝处于封建社会繁荣、强盛的时代,统治者有较大的自信和力量,实施较开明、开放的政策,故封建礼教没有发展至禁锢人心的地步。

    另方面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渗透到唐代社会各个领域中,胡化下的社会妇女地位较高,拘束较少,是中国妇女中较幸运的一群,她们的社会地位不那么卑贱,她们所受到的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较后代为少,也有较多的自由,因而形成了唐代妇女开朗、奔放、勇敢、活泼的精神面貌,以及独特的行止风格、思想观念。

    而武则天当皇帝,冲击了正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妇女的自然天性和社会能力得到在整个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释放,唐朝妇女自身能力上的进取性,有了空前的高涨,从而其女性意识得以大幅度的彰显。

    而作为社会主体之一的女人出现在文人的文学作品中也成为了必然,文人们认为女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样身怀绝技,智勇双全,快意恩仇,为国为民。

    还有就是唐代统治者有鲜卑贵族的血统,北方少数民族女子尚武、婚恋自由的特点,随着唐王朝的建立而渗透到唐代社会各个阶层。

    唐公主再嫁者达二十三人,这显示了唐代婚恋所呈现的一种开放自由的状况,而根植于社会现实土壤的唐代侠女小说也真实地再现了这一自由开放的婚恋观。

    罗立群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中说,唐代武侠小说中“女侠没有严格的贞操观念,男侠也不是绝对的不接近女色,这种情形与唐代对妇女采取较开放的政策以及社会风气中不存在严格的禁欲观念有关。”

    同时唐代小说中女侠的婚姻大多由自己决定,而不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那些侠女往往主动争取自己的爱情。

    像是《聂隐娘》中的“忽值磨镜少年及门,女曰:‘此人可与我为夫。’白父,父不敢不从,遂嫁之。”

    隐娘自由择夫,初次见面就决定嫁给他。

    《贾人妻》中的侠女和王立相遇,当晚就成了夫妻。

    唐传奇中的贾人妻、荆十三娘都是夫亡再嫁。

    侠女的人际交往、婚姻离合及爱憎表现都能从北朝妇女那里找到生活依据。

    这一事实表明,民族大融合带来封建礼教束缚相对松弛和两性关系相对放松,使得女性地位上升,女性意识觉醒,在各方面展现自己的风采,而在文学领域也为唐代侠女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为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提供了生活和艺术原型。

    此外到唐代中叶以后,藩镇格局局面愈演愈烈,而百姓深处乱世之中,备受其苦,格外希望出现武艺高强、慷慨仗义的豪侠为自己雪冤报仇。

    同时佛老方术盛行,也使侠客们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这就是侠义小说的社会文化基础。

    《聂隐娘》和《红线》即反映出藩镇拥兵跋扈及暗杀之风的盛行。

    两位女主角各展神术、报效主恩,然后功成身退,显示豪侠之气因此,唐代侠女传奇的产生兴盛跟动乱的社会现实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以及唐传奇中侠女形象的产生与道教的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教为侠女出现提供了精神和文化保证。

    因为唐王室以老子为祖先,神化自己的统治。

    由此道教在唐朝发展到鼎盛状态。

    而道教中有着大量的神话故事,更是给文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唐代侠女的武功和奇术异能直接的传承于道教中的女仙神怪形象。

    因为有仙术道法的辅助,唐代侠女由人间性的现实侠女演变为神秘而又超凡入圣。

    唐代侠女和一般的侠并不相同,其活动亦不相涉,且多异能奇术,非常人所能知。

    道家的神秘法术,如飞檐走壁术、隐身术、易形术和神奇的内功、轻功等神通,给侠义小说带来了充沛元气与无穷魅力,从而使小说所描写的神奇道术和武技,更富有传奇色彩。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唐代侠女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武侠小说史上。

    就比如《聂隐娘》故事中就有许多道教的元素。

    她能藏匕首于脑中,能白天隐身,能刺人于都市而“人莫能见”,还能变纸驴为真驴等,这些都是来源于道教中的神秘法术。

    同时,道教思想中,不分男女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唐女侠形象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记载:“天地各出半力,并心同欲和合,乃能发生万物”,“男女各出半力,同志和合乃成一家”,“如男女不相得,便绝无后世”,“男不能独生,女不能独养,男女无可生子,以何而成一家,而名为父与母乎”

    道家从阴阳调和的观点出发,阐述了男女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男女平等的先进思想。

    唐传奇《原化记-车中女子》中就写一位侠盗集团的首领,竟然是一个美艳的少女,她统帅着一群男强盗,完全抛弃了对男子的惟命是从。

    作为一个女性可以领导男性,而男性还“毕恭毕敬”,可见在当时的文人心中,女子的地位是可以和男子相提并论的。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文化,以其广泛的精神寄托和信仰来吸引着芸芸众生,现实中处于苦难中的平民百姓除了信仰宗教进行救赎,还可以借助文人的英雄侠客实现人生理想,当宗教与文学接轨就出现了女侠身上浓重的宗教意味,道教救世济民思想与女侠行侠仗义相互融合,一脉相承。

    道教精神浓厚的聂隐娘,倒向了正义的主子刘昌裔一边,战胜了邪恶的妖魔——妙手空空儿,拯救了主人性命,后来隐娘还用药丸暂救了昌裔之子一命。

    红线、亦是如此,以济世救民为己任去仗义行侠。

    最后,女侠隐身遁世的结局与佛道清心寡欲,恬淡无为的理念相互契合。

    道教则具有崇尚澹泊,追求逍遥,祈慕出世,终得成仙的文化理念。

    从女侠们最后的结局来看,诸多女侠的命运殊途同归,都以不知所终作为最后的归途,她们的淡泊无私、自由洒脱、空灵飘渺不能不说与道教清心寡欲,恬淡无为的理念相互契合。

    此外,唐传奇中侠女产生也是由作者主观意志决定的。

    唐传奇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在中晚唐,中晚唐的时候国力已经在走下坡路,政治比较黑暗,文人感觉很难找到出路,大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感。

    中国文化从根本上来讲是阴性文化,中国文人一旦迷茫首先想到的总是女性,女性的在这样的时候似乎总是比男性更强大。

    同时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想象虚幻的成分,让柔弱的女子来完成男子所难以完成的重任。

    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往往在作品中塑造自己心中的英雄形象,寄予自己的审美观,甚至把自己的一些喜好也加于的人物身上,把男子的特征加于女子身上,同时还有人认为唐传奇中的女侠形象的产生,与士子心灵深处的恋母情结也有关系。

    所以我们才说唐代传奇为后代小说奠下了基础,可说是古代文学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从传奇中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与流行思想,所以如果想研究唐代社会史,必不可忽略了传奇。

    要知道唐代传奇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内容精彩,故事动人,文辞华丽,有些作品确实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唐代许多着名的文学家都写过传奇。

    部分高水平的传奇且成为后代着名小说戏剧的蓝本。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在唐以前虽出现过越女与李寄这样的女中豪杰,但她们的形象尚未完全成熟,尚未构成体系。

    唐代小说则第一次成功并大量地描写女侠形象,不仅品位高,数量也颇为可观艺术也十分成熟。

    可见,侠女形象成为唐代文人重要的描写对象,并在唐代文学中绽放异彩,在整个文学史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唐人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比以往任何文学样式,都更能自由方便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

    《聂隐娘》和《红线》即反映出晚唐时期藩镇拥兵跋扈及暗杀之风的盛行,以及百姓深处乱世之中,备受其苦,格外希望出现武艺高强、慷慨仗义的豪侠为自己雪冤报仇的美好愿望。

    而唐人侠女小说中的道教因素也是反映了当时社会道教盛行的社会状况。

    唐人小说中的侠女形象也给后世提供了素材和借鉴。

    像是当代作家王小波有几篇着名作品都取材于唐传奇中的侠女,如《红拂夜奔》《寻找无双》等,凌蒙初也在“拍案惊奇”里改编过《谢小娥传》。

    其次,唐代侠女的许多精神风貌为后代侠女形象的塑造开了先河。

    唐代侠女性格刚烈、处乱不惊、机智果断的精神气质成为后代侠女形象内心情感的主流。

    例如贾人妻,崔慎思妾身怀绝技,忍辱负重,报了大仇之后,又杀掉亲生儿子以“绝念”,这类女侠形象为后代侠客重英雄侠气而儿女情薄的性格类型开了先河。

    红线、聂隐娘剑侠之功的描写,为后代女剑侠立下了楷模。

    再次,文人还关注不同身份的侠女形象。

    红线为女奴,聂隐娘为大将女,车中女子是盗侠、谢小娥是商人之女。

    这些侠女身份各异,个性也各有特色。

    这种广阔的创作视野,为后世侠女形象的多样化的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此外,在元明戏曲中,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进行创作,为中国古代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提供了基本素材。

    唐传奇对戏曲取材的影响似乎更大。

    传统戏曲里,有很多取材唐传奇。

    如汤显祖“玉茗堂四梦”里的《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分别取材于《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

    总而言之,唐代小说中大量女侠形象的产生,是在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

    这些女侠形象不仅为文学艺术的殿堂增添了一群奇异的女性形象,更蕴含着封建社会深厚的文化特质,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而这些侠女形象首次作为一个群体在文人出现,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描写对象并大放异彩,这在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后世侠女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以说,唐代小说中的女侠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