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八十四章 独立自由

第八十四章 独立自由

    因此,我们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稍作梳理的话,可以把她们大致可分三类:

    首先是,持家、理财之能手。

    因为封建社会中,女子一直是男子的附庸和玩物,所以养家糊口的重任自然是落在男子身上,封建家庭以男子为核心,女子称丈夫为“当家的”,自然男子在维持家计上应居于主导地位。

    但奇怪的是,如果大家关注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在《聊斋志异》中很少能见到善于维持生计的男子,相反倒是女子在这方面才能突出,主动担负重任,解决了许多家庭生存危机。

    因此这些男人若是没有她们的帮助,恐怕只能贫困一生。

    其二,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之侠女。

    这种侠客角色担当者大多为男性,女性则寥寥,且多是出于强烈的为亲人报仇的偏执意念。

    《聊斋志异》中也有此类女性,《侠女》中的侠女在作品中表现得相当冷艳,且极有主见,不是要紧之事,决不露容沾手。

    三年埋名,夜夜查仇人门路,行事可见亦很周全。

    身手又好,终于得以报仇。

    其三,女性比男子更有谋略,更有主见,更有能力,较男性的发展要全面。

    因而在男女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到了引导男子行动或恢复其能力的作用,在男女两性中处于第一性的地位。

    如聪明机智、心思缜密的小翠以傻玩傻闹的行为帮助王太常在政治斗争中克敌制胜;又如洒脱理智,善于识人的辛十四娘,帮助丈夫脱险,劝导冯生慎重行事,处事老练。

    我们说她们都是弱女子,她们都在那个风雨如磐的社会当中,面对强横的势力,她们千方百计地求助自己那个无能的男人,她们真是既有大将风度,又智谋超群。

    一般的男子汉,在她们跟前也是相形见绌

    也正是因此,我们才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狐女的形象虽千姿百态,但还是有共性的,表现为:第一、美貌,狐女多是正值妙龄的美丽女子,她们多被塑造为及笄少女,不仅正当韶龄,而且姿容秀美,明艳绝伦,常常得到男子的帮助或追求。

    第二、娇媚,她们大都是千娇百媚的,具有让男人为之倾倒的魅力。

    第三、善于变幻,狐女具有变化莫测的能力,往往令人真假难辨。

    第四、聪慧,聪明睿智,胆识过人,在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与矛盾方面,表现得游刃有余。

    第五、大胆天真。在爱情方面,她们是无所顾忌、敢做敢为的,她们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为爱情献身。

    除了在爱情上的自主,狐女也多有真性情的表现,她们天真可爱、坦白真诚。

    第六、具有预知能力,她们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能知千里外事”,能够预卜人之吉凶祸福。

    蒲松龄之所以如此偏爱这些鬼狐精魅,赋予她们如此美好的韵味,更多的在于这些狐鬼精魅承载着蒲松龄强烈的批判和进步的思想,以及理想中完美的人格。

    在狐鬼形象塑造中不仅揭露了黑暗,也歌颂了光明,表现了希望。

    正是这些形象才显示出蒲松龄老先生所寄托的对社会、人生的理想。

    总之,作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新的高度,这些女性不仅“多具人情”,还拥有外在和内涵的真善美,他们的心灵在如花容颜下,闪耀着人性的灵光,折射出独特的个性与追求。

    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寄托了人们夸姣的理想,让我们得到超现实的审美寄托与享受。

    当然这也与蒲松龄老先生的经历有关,就像前面说的,老先生他出身于一个久已衰落的世家,其父因科举不显而弃儒从商,却仍不能忘怀于光复门庭。

    蒲松龄从小随父读书,十九岁时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生员,得到学使施闰章的称扬。

    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

    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岁,才接受老妻之劝,放弃了仕途幻想。

    又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得到一个已经无意义的岁贡生名义。

    在蹭蹬科场的数十年中,他先是做过短期的幕宾,后来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

    大致从中年开始,他才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一直写到晚年,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并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常识。

    除《聊斋志异》外,他还存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俚曲等,今人编为《蒲松龄集》。

    纵观全文的话,《聊斋志异》全书约四百九十余篇,主要讲述花妖狐魅故事,但也有不少直接取材于现实的题材,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全书着力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揭露和批判。

    其中有对于黑暗的官府制度、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抨击,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

    这其中《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不懈追求自主方面,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因为蒲松龄在落魄孤烦中体验生命的痛苦,深切同情女性,为女性张扬个性,寻找出路,因此他才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

    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

    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

    同时《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所以我们先前才说,《聊斋志异》中众多男女形象,如果大家细细品味的话,会发现别有风味。

    但是比较一下男女形象就会感到诧异,男性往往不如女性强,是相当弱小,需要帮助的人物,女性则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强者形象。

    这无疑是对“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的传统的改变。

    就像在《聊斋志异》中有为数不少的作品描写了一些侠女仁妇形象。

    侠女形象主要以《侠女》、《商三官》、《张氏妇》三篇为例进行阐述。

    《侠女》是以侠女为父复仇的情节展开的,给读者展现了一位具有侠者风范的妇女形象。

    《商三官》中商三官的形象也是通过其复仇经历描写的。

    《张氏妇》则是在兵匪肆虐时奋起反抗的典型代表。这些侠女所共有的特征是:第一有隐忍的性格。第二她们都是智侠。

    商三官原本是个小家碧玉,其父因醉酒而得罪了邑豪,被邑豪的家奴打死了(三官的兄长告到官府,却“经岁不得结”,“讼不得直,负屈归(”这明摆着官府与邑豪,勾结成奸(可兄长却仍然执迷不悟,“谋留父尸”,仍寄希望于黑暗的官府,而三官早就意识到了这种状况,她的一句话点破了兄长的执迷:“人被杀而不理,时事可知矣(天将为汝兄弟生一阎罗包老耶,”寥寥数语,入木三分,点出了黑暗社会的本质(面对残酷的现实,一家人无计可施(三官虽然外表柔弱,然而内心一点也不比男儿差(她早就想好了对付仇人的办法,为了不打草惊蛇,也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她夜里偷偷离开了家(在豪强大宴之机,前往酬欢献歌,并在豪强借势“留与同寝”的深夜,杀死了仇人,而后也自杀了。

    而书中的乔女则是那种修身型的女性形象,而仇大娘又是治家型的形象。

    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

    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户,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

    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

    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故此我们才说《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其艺术成绩的顶峰,他们的一群人物形象主体精力是对真善美、对自力人格的不松懈追求。

    而最为使人惊叹的是,在几千年“重农抑商,独尊儒家学术”“女性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惟禁锢下,蒲松龄作为一介儒生,竟能有“女性自力,必须以经济自力为基础”的思惟,并成功塑造了新型女性经营者形象,这些个女性外表大凡秀美荏弱,但却有一个极有见识的头脑。

    这和传统的女性完全依赖男的糊口经济没有办法自力的状况截然不同。

    这在中国古代小说领域中,不克不及不说是一个环球注目的丰碑。

    同时在蒲松龄的作品中有近20篇有关到女性经营办理财产,体现了女性经济自力意识的苏醒,是中国呼唤“女性经济自力意识”的先声。

    由有经济自力意识继续往前经营办理财产,其中佼佼者甚或成为成功的新型女性经营者。

    如《鸦头》中的鸦头,虽为娼妓.但她挣脱苦海,思嫁王文,王说家贫,鸦头说:“今市货皆可居,三数口,稀薄亦可自给。可鬻毛驴作资本。”

    人誉蒲松龄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此几句功力可见一斑,笔才一二,象以应焉,鸦头奇特的个性和不统一般的见识体现的极尽描摹。

    别的痴情女性在这种环境下凡是也对心上人说甘愿刻苦,而实在心田茫茫然焉,不知怎样刻苦也没有努力的方向。

    鸦头不同,她也痴情,但是她对她的未来是有筹划的,而是用非常少数语明确道出了成长渠道,她不雅察市场得出论断“今市货皆可居”,且规划了成本,想到了创业资金来历。

    意识多么清醒思维多么清晰~“王与家丁躬同操作,卖酒贩浆其中。

    女作披肩,刺荷囊,日获赢余,顾赡甚优。历年余,渐能蓄婢媪,王自是不着犊鼻,但课督而已”王文家境能成长到这个地步,离不开鸦头的巧妙点拨和鸦头本身也举行女红的经营。

    鸦头用本身的经济头脑和手工工作,成绩本身一段美满婚姻。

    《黄英》中的黄英兰心惠质,坚持把花当成事业做,轰轰烈烈卖花,从靠马子才接济,到享用过于世家,从过去借住马子才的荒园,到本身盖起讲求的楼房。

    马子才丧妻往后迎娶了黄英,马家所用的工具,都由黄家供应。

    黄英主不雅上路程经过过程卖菊作为事业,不依赖马子才,也不接管马关于“卖菊贪财亵渎斯文”的定见,认为“靠本身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成苟求富,然亦不必必须要求贫也。”、“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欲用本身的劳动致富不千年做穷困之人。

    她路程经过过程技能前进获得商品的差异化。

    路程经过过程差异化的商品提供来赢利。

    “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也恰巧相合了当今“提高产物质量,树立出名的牌子战略”的经济战略。

    黄英的从商不是偶然的、不主动的,而是她酝酿已久的,她跟马子才提过卖菊花,马子才嗤之以鼻,她就决议本身干,她的对马子才所谓关于从商不成耻的所有话语,都浮现出一种理性的光辉,一种清晰的思绪,可见她的经营意识有本身的定见支持,是主动的、成熟的。

    完全可与当今新型女性经营者比美,是新型女性经验者形象中一颗璀璨的名人。